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丽江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建国以来的考古发掘中,北起辽宁,南至广东,东至山东,西至四川、陕西,都有战国时期的铁器出土(见下图),数量和种类都大大增加。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A.各地经济水平趋于一致

    B.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C.冶铁中心遍及全国各地

    D.集体耕种方式得以普及

  • 2、凌家滩文化中的城市大多沿河而建,以三个台阶为界线划分成三处功能不同的区域。第一区域是普通部落成员的居住区。第二区域是部落首领的宫殿区和部落会盟、祭祀、操演的场所,是这座古城的中心。第三区域是大型墓葬区,中央有一处高约一米的祭坛。这反映出凌家滩文化遗址中的城市建设(     

    A.取决于部落的宗教信仰

    B.凸显出权力中心特征

    C.形成了浓厚的宗族观念

    D.具有高超的建筑水平

  • 3、宋仁宗时期,北宋与西夏爆发战争。宋朝对西夏实施经济封锁,关闭榷场,禁止茶、盐等物资出境。西夏百姓“饮无茶,衣昂贵”,怨声载道。在战场上取得胜利的西夏不得不寻求和议。这说明(     

    A.西夏生产方式已由游牧转为农耕

    B.榷场贸易利于维护宋、夏和平交往

    C.经济封锁是宋朝主要的破敌手段

    D.宋、夏在经济方面具有相互依赖性

  • 4、时评作家梁立俊发表文章说:“我们纪念小平南巡讲话20年,也深深期待中国能够如小平同志的20年前一样,再来一次启动中国今后20年大发展的‘破’和‘立’。”对邓小平南巡讲话的“破”和“立”的理解正确的是

    A.破除斯大林模式束缚,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破除公有制束缚,建立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新体制

    C.破除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建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

    D.破除个人崇拜思想束缚,建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5、安史之乱爆发后,“河南、山东、荆襄、剑南有重兵处,皆厚自奉养,王赋所入无几”。两税法实施后,税收由尚书度支总统,分为上供中央、留节度使府、留州三部分。各地的杂税(包括急备供军、折估、宣索等)以两税名义变为国家正式税收,“二税外辄率一钱者,以枉法论”。由此可知,两税法(     

    A.在制度上限制藩镇非法敛财

    B.使皇帝获得稳定的税收来源

    C.得到府州士绅的认可与支持

    D.有助于加强户籍控制与管理

  • 6、唐宪宗时,陕西人梁悦因其父被秦杲所杀,选择复仇杀死了秦杲后主动投案自首。该案件在朝堂引起了分歧,有的大臣援引玄宗时类似案件认为应该处死梁悦,而韩愈则认为梁悦一片孝心应该宽大处理。最终唐宪宗免其死罪,只对其决杖一百,配流至循州。这表明唐代(       

    A.礼法合一彰显儒家仁孝精神

    B.血亲复仇受法律肯定和支持

    C.处理刑事案件缺乏固定条例

    D.朝堂议论决定司法审判结果

  • 7、大革命失败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反抗国民党独裁统治的起义和暴动中,全国十多个省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

    A.开创了革命统一战线

    B.尝试建立人民革命政权

    C.实行“三三制”原则

    D.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 8、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成为时代风潮。推动这一潮流出现的根源是

    A.分封制宗法制瓦解

    B.富国强兵诸侯争霸

    C.百家争鸣思想碰撞

    D.铁器使用牛耕推广

  • 9、经历经济大萧条和二战的冲击,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到20世纪50年代,逐步建立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据此可知,西方社会保障制度(     

    A.旨在保障贫困人员生活

    B.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C.有利于减轻政府的负担

    D.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 10、1854年,江海关税务管理委员会成立,这是中国近代出现的第一个由外籍人士监管洋货、征收洋税的海关。到19世纪60年代总税务司署成立后,中国逐渐形成以外籍总税务司和税务司为核心的中国近代海关管理体系。这表明当时海关(     

    A.具有半殖民地色彩

    B.承担职务不断增多

    C.完全被英国人控制

    D.开始丧失了自主权

  • 11、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年)爆发后,贞德成为法兰西民族爱国主义的象征,这种爱国主义是法国赢得英法百年战争的关键,也为法兰西民族的统一在思想上准备了条件。据此可知,英法百年战争(     

    A.推动了拿破仑统一欧洲的进程

    B.结束了西欧大国间的混战局面

    C.是法兰西民族国家形成的根源

    D.促进了法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 12、1928年10月3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了一部临时宪法,称为《训政纲领》,从中国民党获授予双重责任:督导人们行使四权——选举、罢免、创制和复决;并监督政府行使五权——行政、立法、司法、监察和考试。据此判断,《训政纲领》颁布的目的是(     

    A.践行孙中山三民主义政治学说

    B.确立国民党一党专政独裁统治

    C.顺应近代政党政治的时代潮流

    D.压制民主党派联合参政的热情

  • 13、在古代中国,姓或氏是身份与权力的象征。春秋时期,统治者才有姓,氏则是统治者颁给有功、有土地或有职官的贵族;战国时期,平民开始有僭越或冒用姓氏的情况。但秦汉以后,姓氏普及于一般平民。秦汉以后姓氏普及是(     

    A.华夷族群的认同

    B.登录户籍的需要

    C.人口迁徙的频繁

    D.统一国家的建立

  • 14、从甲骨文卜辞来看,商代的“王臣”大致为商王所有,商都以外之地和商王以外之贵族的臣不能称之为“王臣”。而西周时期“王臣”的内涵在社会阶层的范畴里向纵深不断延伸,逐渐形成“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的局面。这一转变可以用来说明西周(       

    A.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管理的直接化

    B.血缘关系与政治结合更紧密

    C.王室对地方的统治力度有所加强

    D.职官具有明显的世卿制特色

  • 15、下图为近代漫画家马星驰于民国二年创作的作品《一意進行》,其寓意在于(     

    A.讽刺袁世凯复辟称帝

    B.揭示议会政治艰难曲折

    C.讽喻段祺瑞破坏民主

    D.抨击张勋拥立废帝复辟

  • 16、20世纪七八十年代,纽约市保障性住房政策有所调整:以租代建、转租为售成为新方向,私有化进程开启。此后,纽约保障性住房短缺现象愈演愈烈,20世纪80年代后,无家可归者成为街头的一道“风景线”。上述调整源于(     

    A.美国霸主地位动摇

    B.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

    C.国家经济政策调整

    D.自由主义的再次兴起

  • 17、“这支官吏队伍……对上司毕恭毕敬的习气和某些‘公’务特权把他们拴住了,通过股票和银行,这支队伍的上层分子完全成了金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它的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者。”这一论述(     

    A.指出了西方文官制度带有阶级性

    B.肯定了文官政治中立性

    C.认为西方文官制度滋生官僚习气

    D.全面否定西方文官制度

  • 18、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该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对屠呦呦研究青蒿素有很大启发的中医学典籍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

    D.《肘后备急方》

  • 19、1943年1月,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在河北省召开。会议在真正平等、直接普遍的无记名投票的原则下选举产生了边区政府的领导机构。根据选民的文化状况,投票采用“豆选法”。选民赞成哪位候选人就在他背后的碗里放入一粒豆子,最后选举结果取决于候选人得豆的多少。这一做法(     

    A.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实现了工人当家作主愿望

    C.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政权

    D.推动了根据地的民主建设

  • 20、2023年9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八次峰会在印度新德里开幕。与会各国领导人表示:二十国集团应展现责任和担当,推进国际合作,促进包容性、可持续、以人为本的发展,确保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以增进人类福祉。这说明(     

    A.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

    B.区域经济集团间合作扩大

    C.世界银行国际地位被削弱

    D.增进人类福祉是世界共识

  • 21、有学者谈道:“坊巷的开放,坊市的混一,展现了宋代城市管理以经济生活为主旋律的开放的特点,显示了宋朝的城市管理不再如唐代那样以政治管理和治安管理为最重要目的。”材料主要说明宋朝(     

    A.社会治安的良好

    B.城市功能的变化

    C.统治者重视商业

    D.城市比唐朝稳定

  • 22、1996年,中国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此后,制定了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中国粮食总产量从1978年的30476.5万吨增加到2018年的65789.2万吨,中国用不足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因为(       

    ①政策支持       ②制度创新       ③农业科技进步       ④服务贸易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3、中唐诗人元稹这样描绘当时的社会风尚:“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同时,胡饼成为当时人们的主食,还有不少蔬菜来自国外,如印度的刀豆、尼泊尔的菠菜等。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①政治的改革   ②交通的畅通   ③开放的风气   ④遣唐使到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24、德里苏丹政权建立后,政府和军队中高级官员皆由突厥人、阿富汗人和波斯人的穆斯林贵族担任,印度教的封建主只能担任低级官吏。德里苏丹政权向印度人民征收苛捐杂税,对非穆斯林盘剥尤甚。由此可知,德里苏丹国(     

    A.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多民族国家

    B.所有居民信仰伊斯兰教

    C.民族、宗教、阶级矛盾相互交织

    D.中央集权体制受到威胁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历史背景:19世纪后期,科学新发现催生了________。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又登上了历史舞台。人类从此进入了________时代。

     

  • 26、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文学家_________的代表作是《歌集》,他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________”。

  • 27、“打倒孔家店”(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1)表现:新文化运动对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维护专制制度的________________,发动了猛烈的攻击。________连续发表《宪法与孔教》《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等文章,实际上是喊出了“______________”的口号。

    (2)实质:不限于对一个历史人物或一派学术思想的褒贬。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____________、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全面清算。

    (3)影响:为后来______________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 28、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________。在《海国图志》一书中,阐述“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人是________

  • 29、苏格拉底思想内容包括_______是万物的尺度、_______即知识、善是人______________使人认识自己内在灵魂。

  • 30、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中共七大和十五大上。

  • 31、时空的记忆人类历史是在一定时空中演绎的。在下图中辨认表格所列历史事件发生地,并将相应的字母填入正确的位置。

     

     

    历史事件

    位置(字母)

    ①1839年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

     

    ②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

     

    ③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④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

     

     

     

     

  • 32、梭伦改革的积极意义

    (1)经济发展:大大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雅典成为古代希腊最繁荣的工商业城邦。

    (2)民主奠基:改革动摇了____________________统治,奠定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 33、春秋时期

    (1)齐国________________改革:发展农工商业,整顿和发展军备;改革赋税制度,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策。

    (2)鲁国的改革:鲁国实行“__________________”“履亩而税”。

  • 34、2009年,中国政府开始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2010年,中国成为______________第三大成员,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中国的困境世界资本主义的扩张浪潮把整个世界裹挟其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广大地区几乎已全部沦为发达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中国也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道路上越陷越深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对中国进行了哪些侵略活动?使中国面临怎样的困境?

    (2)在此困境下,中国社会各界又采取了什么行动?

    (3)以“困境及困境中的抉择”为主题阐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要求:观点明确,用史实阐述;不少于200—300字)

  • 36、名词解释

    (1)(西周)礼乐制度

    (2)专制主义

    (3)(西欧)“中世纪”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37、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具有极为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体系,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请回答:

    (1)唐朝时,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简述唐诗繁荣的历史条件。

    (2)宋词分为哪两大派别?各举两位代表人物。

    (3)元明清时期成就突出,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是什么?

  • 38、毛泽东指出:“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新学,和中国封建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旧学是对立的。”西学的传入,使得封建、古老的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近代因素,开始了自己的近代化历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鸦片战争后,面对西学与旧学的对立,清朝统治者内部部分先进中国人对西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并提出了哪些主要思想主张?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先进中国人学习西学的层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概括他们提出的核心思想主张。

    (3)新文化运动时期,面对西学与旧学的对立,先进中国人对旧学的态度怎样?当时他们主要提倡学习西学中的什么内容?

    (4)概括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基本特征。

  • 39、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实现现代化是16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有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近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

    问题:联系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的有关史实叙述中国现代化的变革历程。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