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82年,党的十二大的政治报告中将“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特征。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删除了“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相关定义,而是着重解释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具体要求。这一变化( )
A.展现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智慧
B.指明了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方向
C.契合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
D.折射出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改变
2、1953年《人民日报》曾报道:当选的少数民族代表李大娘笑了,“旧社会妇女没有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A.民主政治建设日益法制化
B.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贯彻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真正落实
D.人民代表大会制得以确立
3、针对洋务企业的官督商办现象,李鸿章曾认为这种模式“徒添糜费”,许多商人主张“当去官督之名,求商办之实”,否则,“仍未得为经久之计也”。这反映了( )
A.洋务派中体西用主张的突破
B.国人对近代化的认识逐步深化
C.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D.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
4、始撰于弘治十年(1497年)的《大明会典》是记载明代典章制度为主的官修史书,然而在书中始终没有将“内阁”单列章目,仅将内阁职权附于翰林院(最高学术机构)之下。这主要是因为( )
A.内阁权力威胁皇权
B.皇帝权力过度膨胀
C.内阁不是法定机构
D.阁臣多来自翰林院
5、如图为“宜侯夨”青铜簋。簋内铭文记述了西周时期周王册封夨,将其迁徙到宜地,并赏赐给土地、人口等,通过该铭文能够了解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
B.内外服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6、下图为东汉生耕画像石拓片(局部),图片信息体现了,汉代( )
A.耕犁技术的成熟
B.家庭耕作的情景
C.农户经营的多元
D.集体劳作的盛行
7、17世纪上半期,欧洲各国利益纷争加剧。一部文献问世,它指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立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这部文献是( )
A.《战争与和平法》
B.《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C.《至尊法案》
D.《非战公约》
8、下表为清末新政时期地方督抚出身背景统计情况,据此可知( )
类别 | 项目 | ||||||||||
进士 | 举人 | 贡生 | 荫生 | 监生 | 生员 | 文童 | 行伍 | 新式学生 | 不明 | 合计 | |
人数(人) | 54 | 16 | 12 | 7 | 10 | 7 | 3 | 3 | 6 | 1 | 119 |
比例(%) | 45.4 | 13.4 | 10.1 | 5.9 | 8.4 | 5.9 | 2.5 | 2.5 | 5.0 | 0.8 |
|
A.中央集权体制遭到了破坏
B.新政教育改革成效不够显著
C.清廷的权力结构受到冲击
D.科举选官制度处于主导地位
9、虽然罗马公民人数激增,住房形势日益严峻,但是罗马却将复合式公寓的高度限制在21米以下。后来因为罗马城发生了一场大火,又规定公寓高度不能超过18米。这说明罗马( )
A.人口压力得到缓解
B.城市建筑领先世界
C.积极推动城市扩张
D.重视城市规划管理
10、《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和约承认新教同盟等战胜一方实际占领土地;重申“教随国定”原则;认可德意志各邦在内政和外交方面的主权等。据此可知,这一规定( )
A.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B.标志近代外交制度的普遍建立
C.形成了集体一致原则
D.确立主权平等和领土主权原则
11、公元前2世纪初,西汉皇帝对大臣说:“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今犯法己论,而使毋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架,联甚不取。其议之。”……有司皆曰:“陛下加大惠,德甚盛,非臣等所及也。请奉诏书,除收祭诸相坐律令。”这反映了当时( )
A.皇帝维护百姓的利益
B.法律改进受儒学影响
C.民本思想的贯彻落实
D.礼法并用的施政方针
12、1994年,国务院发布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者虽有法定扶养义务人,但是扶养义务人无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这反映出我国( )
A.开始关注困难人群生活
B.重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C.农村贫困现象十分普遍
D.初步形成社会保障体系
13、在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有如下记载
明 | 郑和下西洋,到达亚非各国。华侨开发南洋地区,戚继光抗倭,援助朝鲜抗击日本。利玛窦来华传教,徐光启翻译了利玛窦带来的科学著作。中国人民反对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入侵。政府禁止沿海居民出海贸易。 |
清 (1840年前) | 郑成功收复台湾、来华的传教士将西方的天文地理数学等介绍到中国,也向本国广泛的介绍中国社会状况,中国人民抗击沙俄、英国、法国的入侵。仅留广州作为贸易出口。 |
以上材料表明
A.朝贡贸易成为中外贸易的唯一管道
B.中华民族面临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
C.中外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加强
D.体现传统农业社会对外交往的特征
14、如图反映了中国某朝的中央行政中枢权力分配情况,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外朝共同辅佐皇帝决策
B.丞相与尚书台共议国政
C.太尉与御史大夫共掌监察
D.中枢权力的分散及转移
15、“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
A.考试程序更加严谨
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16、唐德宗建中元年780以前,每年各地交纳给中央的税钱为1200万贯,其中盐利占一半。建中元年当年,户部记账“赋入一千三百五万六千七十贯,盐利不在此限”。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实行量入为出
B.恢复均田制
C.实行两税法
D.完善租庸调制度
17、魏源《圣武记》中记载:“官设水师米艇(便捷战船),每艘官价四千,已仅洋艘五分之一。层层扣蚀,到工又不及一半。”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闭关锁国
B.白银外流
C.制度缺陷
D.官吏贪污
18、依据所学可知,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先进的理论,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着中华民族走向伟大的民族复兴。以下各项对应正确的是
A.邓小平理论——中共十四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十五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C.科学发展观——中共十七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十九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下图为英国政治漫画家布鲁克斯于1982年所作的漫画。图中的画家代表英国政府,实际的社会事业开支是骨瘦如柴的,画家却描绘成一个肥胖的女人。此漫画意在( )
A.揭露社会福利政策的欺骗性
B.讽刺英国政党政治的虚伪性
C.肯定福利国家制度的社会价值
D.揭示英国经济面临衰退风险
20、如表为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对外援助情况,由此可知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对外援助方面( )
| 改革开放前(1949年—1979年) | 改革开放后(1979年至今) |
援助形式 | 军事援助、物资援助 | 发展援助、人道主义援助 |
援助内容 | 无偿援助、无息贷款。 | 中小型成套项目比例上升、贴息优惠贷款 |
援助渠道 | 双边援助 | 双边援助、多边援助 |
援助主体 | 政府 | 政府、国际组织、企业、金融机构。社会团体、个人 |
A.开始主导世界新秩序
B.继续奉行睦邻友好外交宗旨
C.逐渐呈现理性化趋势
D.努力成为世界外交舞台主宰
21、亚历山大东征后,在埃及,他自称法老之子。在波斯,他以波斯帝国正统继承人自居,穿波斯服,任用波斯人为官。他还鼓励马其顿人和波斯人通婚。这些举措意在( )
A.传承东方政治体制
B.营造政权的合法性和正统性
C.推广希腊地区文化
D.拉拢被征服地区的高层贵族
22、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 )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
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D.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中
23、孟子说:“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左传·昭公十三年》载:“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卑而贡重者,甸服也。”此外,“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据此可知,西周分封制( )
A.包含着对旧有势力的变相承认
B.加强了诸侯国对周王室的隶属关系
C.将血缘关系与地域关系融为一体
D.表明中央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掌控
24、新中国成立后,实施“一边倒”外交方针,我国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同时强调“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坚决反对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这些做法( )
A.使得中国获得国际社会认可
B.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政治孤立
C.凸显了新中国外交独立自主
D.强化了意识形态的外交原则
25、表现
(1)经济上
①农业:铁农具和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并逐步推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
②手工业:技术日益进步,各行业都有新的成就。
③商业:日趋活跃,邯郸、临淄、宛、陶等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
(2)阶级关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确立,引起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出现新兴地主和自耕农等新的阶层。
(3)政治上:社会的发展要求逐步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_____________________统治;世卿世禄制,封邑制,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的局面被选贤任能、奖励军功,俸禄制,中央集权制代替。
(4)军事上:战争更加频繁,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内在动力。
(5)文化上:私人讲学风气兴起,民间办学兴盛,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局面,而主张以法治国
的____________________学说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26、创立的意义
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绝大多数人对人类和其他生物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是对______________的颠覆,引起教会的极大恐慌与围攻。
27、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中共七大和十五大上。
28、作用
(1)我国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⑥___________。
(2)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29、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________的时代。
30、________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31、内容:艺术问题上③________,学术问题上④__________。
32、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______画成就最为突出。它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_____,追求神韵意趣。
3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_______________构成了新的国际格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了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通常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序号 | 体现 | 陈述 |
(1) | 推行社会主义工业化 | 提前完成“一五”计划,建立一批基础工业项目,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
(2) |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建立 | (2) |
(3) | 初步构成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 (3) |
(4) | 颁布宪法 | (4)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
参考表中的(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完成(2)和(3)的表述。
35、简述陆王心学的内容。
36、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1)当时主要有哪些思想流派(至少举出2个)?
(2)写出你最欣赏的一个流派的思想主张。谈谈你欣赏它的理由。
37、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致力于科学传播,促进中国社会发展。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管师夷长技的主张遭到强烈反对,但统治者面对着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外患,为生存计还是不得不实践这一主张。首先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深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学理的层次和阶段。为了对抗顽固派在基本理论问题上的挑战,终于结晶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高度概括的理论模式。
——雷颐《取静集》
材料二泰西之强,不在军兵炮械之来,而在其士人之学,新法之书。……其开智学而穷物理也,穷物理而知化也,……今穷物理之本,制电、制雨、制冰、制水、制火,皆可以人代天工,是操造化之权也。操造化之权者,宜其无于敌也。
夫中国今日不变法日新不可,稍变而不尽变不可,尽变而不兴农、工、商、矿之学不可,欲开农、工、商、矿之学,非令士人通物理不可。
——摘编自康有为《日本书目志》
材料三以人文思想为主的科学传播者,系统展示了科学精神对文化的巨大作用和影响。通过彰显科学怀疑和批判的精神,新文化运动对传统采取了激进的批判态度,“打倒孔家店”一度成为激进的知识分子进行文化革新的口号。通过推崇理性和实证的精神,新文化运动扫除了大量玄学迷信的鬼话,有力推进了民众心智的启蒙。而科学推崇说服而非压服的精神,又为国人解决政治中的分歧提供了一个范例,对中国民主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焱、郝苑《科学精神的启蒙——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传播》
(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有何变化?直接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对科技与变法关系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持这种观点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科学精神的内涵及其影响。
38、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宋代科技成就是
A.指南针 B.地动仪 C.造纸术 D.活字印刷术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加多;即使那些有势有财之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梭伦
材料二 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而且是以侵犯所有制来揭开的,至于他在公元前594年实现改革的方式,我们在这里可以不谈。迄今的一切革命,都是为了保护一种所有制以反对另一种所有制的革命。它们如果不侵犯另一种所有制,便不能保护这一种所有制。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是牺牲封建的所有制以拯救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在梭伦所进行的革命中,应当是损害债权人的财产以保护债务人的财产。债务简单地被宣布无效了。详情我们虽然不大清楚,但是梭伦在他的诗中自夸说,他清除了负债土地上的抵押柱,使那些因债务而被出卖和逃亡到海外的人都重返家园。这只有通过公开侵犯财产所有权才能做到。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诗文中可以看出,梭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中恩格斯认为梭伦改革解除债务的政策是对债权人的一种“侵犯”,为什么改革还是得到人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