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盘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泽(zhǎo   锵(kēng   然(   忽(

    B.竹(huáng   尔(shù   子(méi   旋(

    C.然(   途(zài   之(sǎn   然(yǎn

    D.mèi   怆(qiǎo   默(xián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生活上,他不修边幅,头发蓬乱,以至来求见他的年轻人不敢相信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

    B.虽然生产、销售地沟油的行为不会戛然而止,但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的通知对违法经营者确实起到了极大的威慑作用。

    C.野草,生命顽强,年复一年,周而复始,久枯春绿,欣欣向荣,不屈不挠。

    D.一路风雪载途,使得他们对这趟旅行十分不满。

  • 3、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诗人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 “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 “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 “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 4、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dài)   行(xínɡ)   (yì) 然而止(gá)

    B. 置()  沙)   山)   幕(wéi

    C. luó泽(zhǎo)  喧rǎng)  雾ǎi

    D. (mí)   眼(kuànɡ) (mò)   大大悟(chè)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一首小诗,完成下列小题。

    咏柳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释)①倚:仗恃,依靠。②狂:猖狂。③解把:懂得。④飞花:柳絮。

    1根据物候知识,你觉得这首诗写的是______季节的景象,从______词可以看出。

    2此诗表达思想情感含蓄蕴藉,作者表面咏柳,实则写人,请结合诗句具体谈谈你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古诗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古诗中的上句或下旬。(任选其中两句)

    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② 茅飞渡江洒江郊,______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 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   (李白《送友人》)

    (2)请默写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颔联和颈联或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下片。

    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有人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傅雷家书》是青少年成长的‘人生指南’。”请你选择其中一部,结合书中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00字以内)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经典

    ①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②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到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③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④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的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

    ⑤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⑥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违逆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因此,对于古代经典,既不必因为它承负着传统而视其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它象征着传统而视其为金科玉律,我的看法是:第一,经典在中国是和我们的文化传统紧紧相随的巨大影子,你以为扔开了它,其实在社会风俗、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里面,它总会“借尸还魂”;第二,历史上的经典只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你不打开它,资源不会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是刺激经典知识是否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经典中的什么资源被重新发掘出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背景”召唤什么样的“历史记忆”;第三,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旧经典”才能成为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

    (选自葛兆光《中国经典十种·序言》,有删改)

    1下列对“中国经典”内涵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经典不等同于“经”,更不只是儒家经典,它所包含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

    B.中国经典能够做到将儒家、佛教、道教“三教合一”,这是中国古代的一大政治特色。

    C.中国经典中儒家的经典著作涵盖的内容和思想最为复杂,各种学派学说众多。

    D.中国经典除了圣贤、宗教、学派的著作,还包含历史、文字学名著及诗词的名篇佳作等。

    2下列对“中国经典”形成过程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经典不是天然形成的,它们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到神圣经典层层积累的漫长的经典化过程。

    B.新的经典不是照着前世经典的样式定做的,它的思想与价值能被后人认可,于是渐成经典。

    C.古代很多著述,被后人广泛引用,被一再解释、践行,渐渐成为了被尊崇的中国经典。

    D.有的经典被皇帝定为必读书,所以必然被引用很多,也会被人反复解释,最终成为了经典。

    3下列对“如何阅读经典”的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阅读经典可以使我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积累更多经验。

    B.阅读经典不可因为它是经典而机械照搬,亦不可因为它象征传统而视作金科玉律。

    C.阅读经典要根据当今社会现实、生活环境的需要,让经典知识再生和重建,使经典中一些资源被重新发掘和利用。

    D.阅读经典要对“旧经典”进行重新解释和引申,让它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按要求写作

    请以“众志成城”为题,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在600-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