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为这个项目技术含量高,攻关难度大,所以涉及的研究领域至今无人问津。
B.在第五届国际矿博会上,当看到世界最大碧玺“长征火箭”时,我的脚步戛然而止。
C.5月22日,恐怖分子在英国曼彻斯特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恐怖袭击,造成22死59伤。
D.就算海枯石烂,我也会朝着自己梦想的方向努力。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 )
A.眼眶 衰竭 狡辩 黄发垂髫
B.束缚 演绎 沟壑 目炫神迷
C.翩然 瞭望 扶值 悄怆幽邃
D.褶皱 捶击 枯燥 人情世固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眼眶kuàn 怒不可遏è 纷至沓来tà
B.襁褓qiǎng 挑拨离间tiǎo 海枯石烂kū
C.寒噤jīn 天衣无缝fèng 目眩神迷xuán
D.矗立chù 瞬息万变xùn 接踵而至zhǒng
4、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蒹葭》共三章,每章都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借景抒情,把水乡清秋的景物同诗中主人公的相思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了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无限惆怅。
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杜甫通过自家茅屋为秋风吹破、大雨如注、长夜难眠的遭遇,推己及人,联想到国家命运、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抒发了关心民生、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C.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寄托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D.韩愈的《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统治者摧残、埋没人才表示强烈的愤慨。
5、(题文)阅读《卖炭翁》全诗,回答问题。
(1)请说说“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表现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这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是记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是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饱受压榨、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①《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的神态: __________,________。
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的决心的那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成语“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
④关关雎鸠,_________。(《诗经·关雎》)
⑤____________,在城阙兮。 (《诗经·子衿》)
⑥城阙辅三秦,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⑦____________, 团团围定炕上坐。(贺敬之《回延安》)
7、名著知识填空。
______的《平凡的世界》塑造的主人公________、________兄弟,只是两个平凡的农民,一个扎根乡土,一个走进城市。
8、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阿里山纪行
①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评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是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静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要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不再吐出来。
②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青苔染绿,茸茸的、毛毛的、蒙蒙的。这是浓阴遮蔽下的青苔路,离开了那森森万树,离开了那浓浓团阴,决计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它真像一条条绿地毯,紧紧地贴在地表上、台阶上,甚或依附在树干上。
③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其盘曲之势,如幢顶,如伞盖,又如古寺宝塔,真不知树躯有多少围、树身有多么高。它们排列之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树干都是湿漉漉的,已不知多少年浸在山间雾气之中了。虽是盛夏亭午时分,正是骄阳喷焰,却透不进日光来。我们的身上也分明有点薄湿。忽然间,我觉得,这不就是唐诗中所说的“入云深处亦沾衣”吗?
④在树身之间穿行了一阵,我们终于看到了神木。它是台湾著名的红桧,木有香气,高达58米,胸径6.5米,可以说是罕见的庞然大物。大就成了精”,成了“神”。它的树龄大约有三千年,被发现的历史也近一个世纪了。这些或许是它被冠名为“神木”的原因吧。同时,我也明白了,没有那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是孕育不出“神木”这样的树中巨子的。
⑤就在我抵台的前几周,一声焦雷,从神木贯顶而下,一劈为三,中间全成枯焦。两段横卧地上,一段还站着。即令受此巨创,被用碗口粗的钢索系在另几棵原始大树上,神木依然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它仍然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
【1】选文作者通过移步换景,把阿里山一幅幅富有鲜明特征的画面呈现在读者眼前。请你根据提示,概括每幅画面的内容。
静谧的林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拔地参天的神木
【2】选文语言典雅、凝练,极具美感。请从文中选取一个你喜欢的句子,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
【3】选文第一段中的划线句运用了以声衬静的写法,请从下面的诗句中选出与之写法不相同的一项( )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润中。
B.夜静群动息,时间隔林犬。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D.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
【4】联系上下文,简析作者为什么说“神木”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
9、认真阅读上面的《陪母亲磨面》一文,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提示:①想一想文中的哪个人物、哪个情节打动了你?②分析打动你的原因,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