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担负起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B.一个人如果要开创自己的光明前程,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够实现。
C.刘老先生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D.《经典咏流传》节目中的歌词,意境优美,婉转悠扬,深受观众好评。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阡陌/迁徙 行辈/行走 狡辩/明辨是非 惟妙惟肖/销声匿迹
B.追溯/塑造 抉择/秘诀 摄影/蹑手蹑脚 目眩神迷/自我炫耀
C.缅怀/腼腆 蠕动/懦弱 强制/强词夺理 悄怆幽邃/峭壁林立
D.卑鄙/女婢 襁褓/褒扬 衰竭/怒不可遏 分崩离析/欢蹦乱跳
3、下列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雾霭(ǎi) 纠正(jiū) 缄默(xián)迁徙(xǐ)
B.赌注(dǔ) 撤回(shè) 沼泽(zhǎo)符合(fǔ)
C.蹼鹬(yù) 弥漫(mí) 黑鹂(lí) 预料(yù)
D.频繁(bīn)偶尔(ěr) 喧嚷(xuān)稀疏(shū)
4、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人们要善于与自己的心灵沟通。及时清理困扰自己的烦恼、焦虑、怨恨、贪婪、悲观等垃圾情绪。人与生俱来就有一个怪癖,即心中总是背着以别人作为参照物的那座山。这样就丢失了正确评判自己的智慧,进而将自己推进身累、心累、灵魂落泪的黑暗。这时,要想迷途知返,轻松快乐,很简单——放下攀比这座山即可。
A.“烦恼”“焦虑”都是形容词,“垃圾情绪”是并列短语。
B.“这样就丢失了正确评判自己的智慧,进而将自己推进身累、心累、灵魂落泪的黑暗。”这个句子是因果关系复句。
C.“人们要善于与自己的心灵沟通。”中“人们”作主语。
D.画线句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将“以”改为“把”。
5、阅读《过零丁洋》,完成下列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人用“______”三个字形象生动地揭示出个人无所依附的凄苦命运。
【2】下列对诗歌的解读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文天祥兵败被俘后,被押解途经零丁洋时所作。
B. 首联“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 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比喻贴切,形象鲜明,对仗工整。
D. 颈联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表达诗人在个人前途无望时的失落与悔恨。
【3】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经问世,立即被人称道,并成为千古名句。这两句诗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句?请谈谈你的理解。
6、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树梢树枝树根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2)兼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
(3)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北冥有鱼》中,写鹏鸟要飞到南海时飞翔状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名著,完成下表。
知识卡片
批注式阅读是指在阅读时,对文章的内容、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等,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简洁的文字加以标注的读书方法。
书名 | 内容 | 批注 |
《平凡的世界》 | 孙少安读完小学六年级后, 他明白自己的弟弟少平也要开 始读书了,家里是完全负担不起两个人读书的,于是12岁的他就主动辍学在家务农了。 | ①______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②______ | 我们要像保尔一样,身残志坚,做一个有理想的人。 |
8、(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送别
童庆炳
(1)母亲怎么也没有想到,十九岁的我,要离开家乡到北京读书。她事先完全没有准备, 一切都来得太突然。不但在她的想象中,而且在我的想象中,北京简直就像天边一样遥远。
(2) 1955 年,福建还不通火车。从我家乡连城县出发,要坐五天的长途汽车,才能到达有火车的江西鹰潭。山高路险,行程艰难。“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毛泽东的词句所描写的路,正是我去北京的必经之途。那时候,我们那里的人去一趟北京,感觉上比我们现在去一趟西欧、北美还要遥远得多。
(3)记得我在龙岩读中等师范学校时,有一位老师长途跋涉去北京开了一次会,就像出了一次国似的,回来后在全校做了个报告,专门讲在北京的见闻。至今我还记得,他津津有味地讲北京冬天街道两旁的树干,都涂了像人一样高的白灰,远远望去,像一排排穿着白衣的护士整齐地站着。
(4)我去北京读书的消息,经乡亲们渲染,变得“十分重大”。祖母和母亲手足无措,心神不宁,不知该为我准备什么好,更有一种生离死别之感盘桓在她们心间,折磨她们。可理智上她们又觉得儿孙“进京”读书是光宗耀祖的事情,是不能轻易哭的,离别的痛苦只能忍着。所以我离开家时,祖母始终是平静的,起码表面上如此。
(5) 我出发那天,母亲要送我到离我们村子十五里的朋口镇去搭汽车。她着意打扮了一番,穿一身新的士林蓝布衫,脸上搽了白粉,嘴唇也好像用红纸染过,脑后圆圆的发髻上还一左一右插了两朵鲜红的花,让人觉得喜气洋洋。那十五里路我们是如何走过来的,在我的记忆中已很模糊了。唯有在汽车开动前,母亲“空前绝后”的哭和止不住的眼泪,至今仍历历在目。
(6)她拉住我的手,语无伦次地说:“北京‘寒人’(冷),要多着衫。实在有困难要写信给家里讲,我会给你寄布鞋。我知道你惦记祖母,不要惦记,有我呢。也不要惦记弟弟妺妹,有我呢。读书是好事,要发奋,光宗耀祖。毕业时写信来,让你爸写‘捷报’,在祖宗祠堂贴红榜,大学毕业就是‘进士’,就是‘状元’‘榜眼’‘探花’……”说着说着,她突然流下了泪,而且那泪像家门口的小溪那样滔滔汩汩,堵不住,擦不完,完全失控,后来母亲竟失声痛哭。她的哭就如同蓄积已久的感情的闸门被开启,非一泻到底不可了……
(7)后来她不再擦她的眼泪,任其在脸上自然流淌。她哭着,嘴里还说些什么,但我已经听不清楚了。我只觉得自己无能,在这个时候竟说不出一句恰当而有力量的话来劝慰母亲, 只是傻傻地待着,还轻声说:“妈,你别哭了!人家看咱们呢!”
(8)谢天谢地,汽车终于开动了,她似乎意识到离别终成事实,便举起了手。我从车窗探出头,看见她泪流满面,这时我发现自己的眼睛也湿润了。她不由自主地向前跑了几步,但汽车加速了,她向后退去。在第一个拐弯处,她的脸在我的视线中变得模糊了,但我仍清楚地看见,她头上的那两朵红花在晨风中轻轻抖动……
【1】从“得知儿子去北京求学”到“送儿子去北京求学”,母亲的心情是一直在变化的。请在空格内填入恰当的文字,补全母亲的心理变化过程。
(1) | 手足无措,心神不宁 | 强装镇定 | (2) |
【2】联系上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她着意打扮了番,穿一身新的士林蓝布衫,脸上搽了白粉,嘴唇也好像用红纸染过,脑后圆圆的发髻上还一左一右插了两朵鲜红的花,让人觉得喜气洋洋。(有人认为“着意”一词可有可无,你觉得呢?请说明理由。)
(2)说着说着,她突然流下了泪,而且那泪像家门口的小溪那样滔滔汩汩,堵不住,擦不完,完全失控,后来母亲竟失声痛哭。(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3】联系全文,请你说一说第(3)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4】末尾段中写道:“在第一个拐弯处,她的脸在我的视线中变得模.糊.了,但我仍清.楚.地看见,她头上的那两朵红花在晨风中轻轻抖动……”你觉得文中的“模糊”和“清楚”该如何理解?
9、下面两题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1)请以“读你”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正确,思想健康;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④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
(2)根据要求作文。
俗话说“有舍才有得”,但丢掉什么总是不易,因为这需要觉醒,需要勇气,需要毅力。生活就是这样,有时真的需要我们学会舍,才能得。
请以“舍得”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正确,思想健康;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④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