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新竹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政治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4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以下名言警句及解读对应最合理的是(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会换位思考,尊重他人

    ②“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遵守社会规则,正确对待竞争

    ③“不学礼,无以立”——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④“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别人的人,也会得到他人的尊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2、一支由“居委会+中学生志愿者”组成的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小组走进社区,向居民宣传反诈骗知识,推广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提高居民的防诈骗能力,减少不必要的财产损失。中学生志愿者的行为(     

    A.有利于增强自我防范,促进网络健康化

    B.能够影响他人,共建文明有礼社会风尚

    C.能够推广安全教育,杜绝居民遭遇诈骗

    D.有助于服务奉献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 3、“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一项民法原则。下列典故中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①一诺千金       ②曾子杀猪

    ③立木为信       ④程门立雪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4、暑假期间某校开展了“赴南京研学之旅”活动,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山陵、雨花台、大屠杀纪念馆、南京科技馆等地,途中相互照应,在景点自愿捡拾垃圾和维护秩序,受益匪浅。学校开展此活动(     

    ①有助于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②有利于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

    ③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任何意义④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没有帮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5、某地开展“诚信宣传月”活动,要选择符合活动主题的相关素材,你认为下列素材合适的是(     

    ①曾子杀猪②程门立雪③一诺千金④立木为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6、下列对个别中学生的行为点评正确的是(     

    序号

    微行为

    点评

    背后议论其他同学的穿着打扮

    平等待人、与人为善

    表扬同桌认真值日、乐于奉献

    欣赏他人、积极评价

    未经允许翻动同学的书包

    涉嫌犯罪、危害社会

    考试时拒绝为他人提供答案

    诚实守信、坚守原则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 7、某社区播报了一则新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自2023年7月1日起施行。这次修订不但完善了对间谍行为的定义,而且在加强反间谍工作的同时,注重对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行使公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等。反间谍法的修订告诉我们(     

    A.社会需要秩序,秩序可以消除混乱

    B.要自觉遵守规则,维护规则

    C.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改进的

    D.原有的反间谍法失去合理性,需要废除

  • 8、以下活动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社会生活绚丽多彩的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9、下列案例中当事人的诉讼行为及其类型对应正确的有(     

    序号

    案例

    类型

    高某不服交通管理部门作出的处罚,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行政诉讼

    某公司违背合同条款,辞退员工林某,被员工林某提起诉讼

    民事诉讼

    张某和亲兄弟发生财产继承纠纷,不得已将亲兄弟起诉至法院

    刑事诉讼

    王某当街持刀抢劫,抢劫财物数额巨大,被起诉至人民法院

    行政诉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0、“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 了,因为其他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这说明(     

    ①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要受社会规则的约束     ②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③凡违反社会规则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④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从法律角度分析,“孝敬父母”的依据是(     

    A.父母赋予子女生命,教育我们成人

    B.孝敬父母是子女应尽的法定义务

    C.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D.我们要孝敬父母,尊重父母,理解父母

  • 12、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载人飞船发射升空。神舟十六航天乘组,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虽然来自不同的省份,但配合默契,胜利完成各项任务。英雄乘组属于社会关系中(     

    A.血缘关系

    B.业缘关系

    C.地缘关系

    D.法律关系

  • 13、短片《家国与边关》讲述了边防官兵在生活条件极度艰苦的情况下,奉献青春、卫国戍边的感人故事。“青春不只是眼前的潇洒,也有家国与边关。”这告诉我们(  )

    ①青春美好,只需要追求自我

    ②要涵养家国情怀,并付诸行动

    ③边防战士忠实敬业奉献、维护国家安全

    ④生命是短暂的,应该享受美好物质生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4、中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不管是国家之间交往还是个人之间交往,都讲究“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出自《礼记》)。下列与此古语寓意一致的是(     

    ①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②人而无礼,焉以为德

    ③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④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5、一位盲人夜晚总是提着灯笼走路,许多人都不理解甚至嘲笑他。他说,我提着灯笼,一方面照亮了别人,另一方面也使自己不被他人撞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A.要关心帮助弱势群体

    B.帮助他人就一定能得到回报

    C.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

    D.关爱他人就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 16、某同学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搜集了如下素材,据此推断他的演讲主题最可能是(     

    我国数字政府建设步伐持续加快,90%以上的政务服务实现网上可办,90.5%的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实现网上受理和“最多跑一次”。

    观众在故宫数字博物馆不仅可以观看馆藏的7.5万幅书法,还可以网上临摹;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可以体验走进养心殿、批阅奏折、跟大臣对话……

    我国网络零售行业发展迅速,截止2023年上半年,网络购物用户达8.84亿人,网上零售额71621亿元,同比增长13.1%。

    A.网络便利日常生活

    B.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C.网络丰富民主形式

    D.网络促进人际交往

  • 17、初中生小强的父亲借钱给同事,经过多次索要,同事仍拒不归还,父亲一筹莫展。小强与同学们商量,想利用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帮助父亲。下列最适合的法律途径是(       

    A.通过电视、网络、广播等方式曝光

    B.直接向国家公安机关依法起诉

    C.采取一切方式同对方作斗争

    D.通过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服务机构维权

  • 18、2023年8月5日,陕西靖边县波浪谷景区发生一起游客翻越围栏、踩踏丹霞地貌的事件。景区派出所依法对该游客处以200元的罚款。这警示我们(     

    A.法律意识不强的人定会违法犯罪

    B.违法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C.要规范自身行为,不做违法之事

    D.受到侵害后要追究违法者的责任

  • 19、校园欺凌带来的不仅有身体伤害,还有心理伤害。如何向校园欺凌说“不”,下图启示青少年应该(     

    ①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机制

    ②增强法治观念,学会依法维权

    ③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的修订

    ④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及时寻求法律援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20、2022年11月20日,卡塔尔世界杯火爆开幕,互联网直播成为国民观看世界杯的主要方式,通过互联网,大家不仅能观看直播赛事,也能通过短视频等内容看到赛场内外的人和事,互联网平台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多维度、多视角的世界杯。这表明网络(     

    ①让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快捷②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③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④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辨析题 (共3题,共 15分)
  • 21、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的无限向往。关于自由,有人认为:法治限制了人们的自由。请你辨析这个观点。

  • 22、《一次隆重的法律家族大聚会》

    时间:2020年12月4日

    地点:某校道德与法治课堂

    主题:弘扬宪法精神感悟习近平法治思想

    成员:宪法、刑法、民法典、刑事诉讼法、立法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

    争论:如图

    最后,课代表归纳出一个结论:宪法=刑法+民法典+立法法+刑事诉讼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请你对这个结论的观点进行辨析。

  • 23、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根本不同的,无法统一。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24、列举有关诚信的成语典故?(两例即可)

  •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学期期末考试,我市许多县区有很多初中学校设立了诚信考场。考试过程中,各考场的学生们认真答题,虽不见监考老师的身影,但考场秩序井然。诚信考场的设立,促进了良好考风的形成。

    (1)践行诚信这一美德,你打算怎样做?

    材料二   15岁的刘某迷恋网络游戏,经常旷课,夜不归宿,但因自己无钱上网,多次强行向低年级同学索要钱财。一天晚上,他拿水果刀拦截一位女同学,索要30元钱。女同学向公安机关报警,刘某最后被判刑。他后悔不迭地说:“我只是要同学一点钱,没想到后果这样严重。”

    (2)我们应怎样吸取刘某的教训,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 26、    2017年12月4日是我国第四个国家宪法日,也是第十七个全国法制宣传日。为营造崇尚宪法理念、维护宪法权威的良好氛围,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了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活动。

    某校八年级一班开展了一系列宪法宣传活动,请你参与。

    (敬畏宪法)

    (1)请你谈谈国家设立国家宪法日并广泛开展宪法宣传活动的理由。

    (认识宪法)

    (2)活动中,有同学认为“宪法离我们生活太远了,没有必要了解”,请你对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热爱宪法)

    (3)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尊严?

  • 27、   10月3日,他母亲给他买了部手机,但以书信的方式与林舒畅同学“约法三章”。

    亲爱的儿子:

    我想你现在肯定为拥有一部自己的手机而兴奋。你已经是一个负责任的男孩了,所以妈妈认为你完全有能力用好这部手机。但是,接受这个礼物的同时你必须接受必要的约束。①在公众场所要讲究礼仪。只有这样,妈妈才能把你抚养成为一个全面发展、能和现代科技“和平共处”的男子汉。希望你能理解,并自觉遵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约束。②不能用手机传播他人私密信息或侮辱他人的语言。③不能沉迷手机。用手机上网时,不准浏览不健康信息,尽量下载一些经典的作品,拓展自己的视野。

    如果你不能做到以上约定的话,妈妈只能将这部手机收回!

    爱你的妈妈

    10月3日

    (1)请你运用所学知识,针对上述约定的第一项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针对上述约定的第二和第三项内容,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理性地参与网络生活。

    (3)母子“10.3约定”也需要我们诚信、守信。什么是诚信?

    (4)我们该怎样践行诚信?

  • 28、【不忘初心,坚守人民至上】

    坚守初心不改就是要坚守人民至上,坚守民族复兴。党的二十大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前进道路上,无论是风高浪急还是惊涛骇浪,人民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我们要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与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1)请从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关系角度分析,党和国家为什么要坚守人民至上?

    (2)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某校八年级2班学生准备围绕维护国家利益开展一次专题活动,请设计一种专题活动形式,并谈一谈在行动上我们应如何维护国家利益呢?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40
题数 28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辨析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