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B.《回忆鲁迅先生》出自《萧红全集》,作者是萧红。萧红,原名张迺莹,黑龙江呼兰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C.《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是普希金。普希金是俄国诗人,代表作有《自由颂》《致大海》等。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
D.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被誉为“农民诗人”。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以为大有所益/香远益清
B.愿为市鞍马/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但微颔之/何陋之有
D.以钱覆其口/蒙辞以军中多务
3、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愧怍 点缀 遗孀 迫不急待 B.遗憾 撵走 赢弱 目不窥园
C.猥琐 契约 挚痛 沥尽心血 D.步履 撬开 沉淀 锋芒必露
4、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修葺(qì) 取缔(tì) 诲人不倦(huì) 迥乎不同(jiǒng)
B.羸弱(léi) 露宿(lù) 盘虬卧龙(qiòng) 心有灵犀(xī)
C.拯救(zhěng) 譬如(pì) 忧心忡忡(chōng) 鞠躬尽瘁(cuì)
D.忏悔(qiān) 案牍(dú) 悲天悯人(mǐn) 忍俊不禁(jīn)
5、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污秽(suì) 嫉妒(dù) 马革裹尸(guǒ)
B. 自矜(jīn) 沮丧(jǔ) 当之无愧(huái)
C. 亘古(gèn) 弥漫(mí) 锲而不舍(qì)
D. 荒谬(miù) 粗拙(zhuō) 义愤填膺(yīng)
6、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卖油翁》的作者欧阳修,号六一居士,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C.《海底两万里》中的格兰特船长,是全书的核心人物。
D.许多经典名著的结构别具特色,如《西游记》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准确测定珠峰高程,所以测量登山队在珠峰周边设了6个交会点位。
B.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但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大事,而且是家庭私事。
C.新冠疫情仍在蔓延,我们必须做好疫苗研发工作,加快新冠疫苗研发进程。
D.董事长在会议上一再强调,企业能否长远发展,关键是要把好产品质量关。
8、阅读下面一篇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①。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②。使国工③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④,作古窾⑤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
(选自刘基《郁离子》)
(注)①金声而玉应:发声和应声如金玉之声。②太常:太常寺,祭祀礼乐的官署。③国工:最优秀的工匠,乐师。④篆工:刻字的工匠。⑤古窾(kuǎn):古代的款式。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弦而鼓之(_____) (2)易之以百金(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②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3】一把相同的琴,为什么工之侨第二次献琴成功,而第一次献琴失败呢?
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谁怜一片影,__________?
(2)__________,苦竹丛深日向西。
(3)杜甫《孤雁》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运用了陪衬的笔法,用野鸦的热闹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
(4)郑谷的《鹧鸪》一诗以人的感受来烘托鹧鸪声的凄恻、哀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季羡林
老舍先生是我毕生最喜爱的作家之一,我对他怀有崇高的敬意。
但是,我认识老舍先生却完全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三十年代初,我离开了高中,到清华大学来念书。当时老舍先生正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济南是我的老家,每年暑假我都回去。李长之是济南人,他是我的惟一的一个小学、中学、大学“三连贯”的同学。有一年暑假,他告诉我,他要在家里请老舍先生吃饭,要我作陪。在旧社会,大学教授架子一般都非常大,他们与大学生之间宛然是两个阶级。要我陪大学教授吃饭,我真有点受宠若惊。及至见到老舍先生,他却全然不是我心目中的那种大学教授。他谈吐自然,蔼然可亲,一点架子也没有,特别是他那一口地道的京腔,铿锵有致,听他说话,简直就像是听音乐,是一种享受。从那以后,我们就算是认识了。
我现在已经记不清楚我们重逢时的情景。但是我却清晰地记得五十年代初期召开的一次汉语规范化会议时的情景。当时语言学界的知名人士,以及曲艺界的名人,都被邀请参加,其中有侯宝林、马增芬姊妹等等。老舍先生、叶圣陶先生、罗常培先生、吕叔湘先生、黎锦熙先生等等都参加了。这是解放后语言学界的第一次盛会。当时还没有达到会议成灾的程度,因此大家的兴致都很高,会上的气氛也十分亲切融洽。
有一天中午,老舍先生忽然建议,要请大家吃一顿地道的北京饭。大家都知道,老舍先生是地道的北京人,他讲的地道的北京饭一定会是非常地道的,都欣然答应。老舍先生对北京人民生活之熟悉,是众所周知的。有人戏称他为“北京土地”。结交的朋友,三教九流都有。他能一个人坐在大酒缸旁,同洋车夫、旧警察等旧社会的“下等人”,开怀畅饮,亲密无间,宛如亲朋旧友,谁也感觉不到他是大作家、名教授、留洋的学士。能做到这一步的,并世作家中没有第二人。这样一位老北京想请大家吃北京饭,大家的兴致哪能不高涨起来呢?商议的结果是到西四砂锅居去吃白煮肉,当然是老舍先生做东。他同饭馆的经理一直到小伙计都是好朋友,因此饭菜极佳,服务周到。大家尽兴地饱餐了一顿。虽然是一顿简单的饭,然而却令人毕生难忘。当时参加宴会今天还健在的叶老、吕先生大概还都记得这一顿饭吧。
还有一件小事,也必须在这里提一提。忘记了是哪一年了,反正我还住在城里翠花胡同没有搬出城外。有一天,我到东安市场北门对门的一家著名的理发馆里去理发,猛然瞥见老舍先生也在那里,正躺在椅子上,下巴上白糊糊的一团肥皂泡沫,正让理发师刮脸。这不是谈话的好时机,只寒暄了几句,就什么也不说了。等我坐在椅子上时,从镜子里看到他跟我打招呼,告别,看到他的身影走出门去。我理完发要付钱时,理发师说:老舍先生已经替我付过了。这样芝麻绿豆的小事殊不足以见老舍先生的精神;但是,难道也不足以见他这种细心体贴人的心情吗?
老舍先生的道德文章,光如日月,巍如山斗,用不着我来细加评论,我也没有那个能力。我现在写的都是一些小事。然而小中见大,于琐细中见精神,于平凡中见伟大,豹窥一斑,鼎尝一脔(luán,切成块的肉),不也是老舍先生整个人格的一个缩影吗?
(本文节选自《季羡林谈师友》)略有改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与老舍先生交往的三件事。
【2】老舍先生的大事很多,季老为什么全写了些“芝麻绿豆的小事”?
【3】品读下面的句子,结合其中加点部分说说其表达效果。
老舍先生的道德文章,光如日月,巍如山斗。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老舍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11、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独腿人生
①应朋友之约,去他家议事。这是我第一次到他家去。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别墅是为有私车的人准备的,因此与世俗的闹市区总保持一段距离。我没有私车,只得乘公交车。下车之后,要到朋友的别墅,若步行,紧走慢赶,至少也要40分钟。眼看约定的时间就快到了,我顺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
②朋友体谅我的窘迫,事先在电话中告知:若坐三轮,只需3元。为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是问了价,“5元。”车夫说。我当然不想坐,可四周就只有这一辆三轮车。车夫见我犹豫,开导我说:“总比坐出租合算吧,出租车起价就是6元呢。”这个账我当然会算,可5元再加1元,就是3元的2倍呢。我举目张望,希望再有一辆三轮车来。车夫说:“上来吧,就收你3元。”这样,我高高兴兴地坐了上去。
③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对我说:“我要5元其实没多收你的。”我说:“人家已经告诉我,只要3元呢。”他说:“那是因为你下公交车下错了地方,如果在前一个站,就只收3元。”随后,他立即补充道:“当然我还是收你3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不会变。我是说,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他说得这般诚恳,话里透着关切,使我情不自禁地看了看他。他穿着这个城市经营人力三轮车的人统一的黄马甲,剪得齐齐整整的头发已经花白了,至少有50岁以上的年纪。
④车行了一小段路程,我总觉得有点不大对劲,上好的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不像坐其他人的三轮车那么平稳,而且,车轮不是滑行向前,而是向前一冲,片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一冲。我正觉得奇怪,突然发现蹬车人只有一条腿!
⑤他失去的是右腿。一截黄黄的裤管,挽一个疙瘩,悬在空中,随车轮向前“冲”的频率前后晃荡着。他的左腿用力地蹬着踏板,为了让车走得快一些,臀部时时脱离坐垫,身子向左倾斜,以便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在左腿上。
⑥我猛然间觉得很不是滋味,眼光直直地瞪着他的断腿和悬在空中前后摇摆的那截黄黄的裤管。我觉得我很不人道,甚至卑鄙。我的喉咙有些发干,心胸里被一种奇怪的惆怅甚至悲凉的情绪纠缠着,笼罩着。我想对他说:“不要再蹬了,我走路去。”我当然会一分不少地给他钱,可我又生怕被他误解,同时我也怕自己的做法显得矫情,玷污了一种圣洁的东西。
⑦前面是一带缓坡,我说:“这里不好骑,我下车,我们把车推过去。”他急忙制止:“没关系没关系,这点坡都骑不上去,我咋个挣生活啊?”言毕,快乐地笑了两声,身子便弓了起来,加快了蹬踏的频率。车子遇到坡度,便倔强地不肯前行,甚至有后退的趋势。他的独腿顽强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车轮发出“吱吱”的尖叫,车身摇摇晃晃,极不情愿地向前扭动。我甚至觉得这车也是鄙夷我的!它是在痛恨我不怜惜它的主人,才这般固执的吗?车夫黝黑的后颈上的筋一根根绷起,头使劲地向前耸,我想他的脸一定是紫红的,他被单薄的衣服包裹起来的肋骨,一定根根可数。他是在跟自己较劲,与命运抗争!
⑧坡总算爬上去了,车夫重浊地喘着气。不知怎么,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影踪。
⑨待他喘息稍定,我说:“你真不容易啊!”
⑩他自豪地说:“这算啥呢!今年年初,我一口气蹬过八十多里,而且带的是两个人!”
⑪我问他怎么走那么远。
⑫他说:“有两个韩国人来成都,想坐人力车沿二环路走一趟,看看成都的风景。别人的车他们不坐,偏要坐我的车。他们一定以为我会半路出丑,没想到,嘿,我这条独腿为咱们成都人争了气,为中国人争了气!”
⑬车夫又说:“下了车,那两个韩国人流了眼泪,说的什么话我也不懂,但我想,他们一定不会说我是孬种。”
⑭离别墅大门百十米远的距离,车夫突然刹了车。“你下来吧。”他说。
⑮我下了车,给他5元。
⑯他坚决不收,“讲好的价,怎么能变呢?你这叫我以后咋个在世上混啊?”
⑰我没勉强,收回了他找给的2元钱。
⑱我正要离去时,他不好意思地说:“我本来应该把你送到的,可那是一幢高级别墅,往别墅里去的人,至少应该坐出租车啊……我怕被你朋友看见……”
⑲我的眼泪流了下来。我天生是不大流泪的人。
⑳朋友果然在大门边等我。他望着远去的车夫说:“你为什么不让他送到?那些可恶的家伙总是骗了一个是一个!你太老实了。”
(21)议事完,朋友留我吃饭,我坚决拒绝了。
(22)我徒步走过了那段没有公交车的路程。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亲近过,也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
【1】第⑧段中,看到车夫艰难地爬上了坡后,“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影踪”,为什么?
【2】“议事完,朋友留我吃饭”,“我”为什么“坚决拒绝了”?
【3】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1)他的左腿用力地蹬着踏板,为了让车走得快一些,臀部时时脱离坐垫,身子向左倾斜,以便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在左腿上。
(2)车轮发出“吱吱”的尖叫,车身摇摇晃晃,极不情愿地向前扭动。
【4】车夫是一个具有很多优秀品质的人物,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车夫的形象。(写出两个方面且语言通顺即可)
12、题目:________,让我欢喜让我忧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语言通顺,叙事清楚;③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