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生活中,法律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能帮助我们解释法律问题、代写法律文书;律师能给我们当顾问,处理涉及法律的事务;如果经济困难,需要打官司来讨回公道,可以到法律援助中心请求援助。这告诉我们( )
A.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到公安机关和人民法院控诉、举报
B.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
C.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人的违法行为都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D.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
2、帮助他人时,要考虑他人的内心感受,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这说明关爱他人要( )
A.心怀善意
B.尽己所能
C.讲究策略
D.排忧解难
3、曾庭民是一名普通的广州消防战士,他把遗书放进战斗服口袋中,“未来的日子,我可能不能陪伴你们了,爸妈,对不起,这是我给你们写的第十二封家信,要出警了”;天津港爆炸事故中,消防员出发前留下遗言:“我若回不来,我爸就是你爸”,感动了无数的网民。消防员出发前的遗书让人们感受到( )。
A.舍小家为大家、勇于担责的家国情怀
B.责任相同,履责的行为也相同
C.承担社会责任,一定要放弃家庭责任
D.只要勇于担责,就能获得相应的回报
4、《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为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提供有力法律支撑。在总结反诈工作经验基础上,着力加强预防性法律制度构建,加强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建设,加大对违法犯罪人员的处罚,推动形成全链条反诈、全行业阻诈、全社会防诈的打防管控格局。国家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从个人的角度来看,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应该( )
①提高辨别能力,防止上当受骗
②拒绝使用网络,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③学会自我保护,遵守网络规则
④增强安全意识,随意泄露个人资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2023年3月4日晚,感动中国2022年度获奖人物揭晓,他们是钱七虎、邓小岚、杨宁、沈忠芳、徐宗祥、“银发知播”群体、徐梦桃、陈清泉、陆鸿、林占烛。这些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启示我们( )
①用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承担社会责任就能得到媒体的褒奖
③要有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
④负责任是我们的法定义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近年来,由于就业形势变化以及有些人为了追求所谓“高薪”,一些不法分子开始频繁组织国人非法偷渡出境务工。李某在有了前两年组织他人偷渡出境成功的经历后,于2022年4月又在国内组织胡某等人去云南旅游,途中提议一起偷渡境外去缅甸赚钱,并策划出具体路线。因胡某感觉不靠谱后几人不欢而散。后来李某被抓,2023年11月,人民法院审理了该案件,李某因多次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下列是对该案件有关的推导,其中传导路径合理的是( )
A.李某非法组织他人偷渡→违反规则、扰乱秩序→受到相应的处罚
B.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李某组织他人偷越边境到缅甸务工→危害了国家国土安全
C.李某法治观念淡薄→未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应合法有序表达爱国情感
D.胡某善用法律→如实供述犯罪事实→遇到非法侵害,依法求助
7、“关山极寒处,四面临深谷;三季雪齐腰,十级狂风怒。”,一不小心就掉入雪坑,连宣誓都要放低声音,这是西藏日喀则军分区某边防团标沙拉错哨所官兵的巡逻路,一群20出头的小伙子们把清澈的爱灌注在祖国边防。这样的画面让无数人为之感动,并用各种方式对他们表达敬意。上述故事告诉我们( )
①国家利益必须依靠人民才能得到真正实现
②人民利益是国家利益的集中表现
③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
④维护国家利益必须要牺牲个人利益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交往之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对以下古语的解读正确的是( )
选项 | 古语 | 解读 |
A | 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 | 积极为规则的改进建言献策 |
B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平等待人,乐于助人 |
C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要学会权衡利弊,运用诚信智慧 |
D |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 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坚持不懈 |
A.A
B.B
C.C
D.D
9、“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启示我们对待未来( )
A.不需要有理想,只需要实干
B.不要光想不干,要敢想敢干,突破道德、法律的制约
C.要有理想,用踏踏实实的劳动创造美好未来
D.坚信有理想就能创造美好未来
10、广州的小明同学计划寒假来封开旅游,他通过网络了解了封开周边的特色美景,还在网上认识了家住江口的小军同学,小军同学热情地为他解决了交通住宿等问题。这说明了( )
A.网络可以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
B.通过网络结交朋友是最可靠的
C.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
D.网络里的信息都是虚假的、不真实的
11、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A.帮助他人需要倾其所有
B.我们必须为他人提供物质帮助
C.关爱他人一定会得到回报
D.关爱不分大小,贵在善意
12、每年的4月15日是我国的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在此期间全国各地都会开展各种国家安全教育普法宣传活动。维护国家安全,青少年要( )
①坚决同分裂国家的言行做斗争②严厉打击威胁国家安全的行为
③依法行使维护国家安全的权利④增强防范意识,提高防范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13、近年来,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等超级工程的实施让同学们感受到了祖国的日新月异。以下是同学们观看了这部纪录片后的感受,其中最为恰当的是( )
A.刘明:我国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发达国家
B.张青:真高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科技最强国
C.王玥: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过大,让人感觉自卑
D.李军:祖国伟大成就令人自豪,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14、下列关于国家利益说法错误的是( )
A.国家利益关系民族生存、国家兴亡
B.国家利益特指国家的政权利益和国家安全利益
C.国家利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
D.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
1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国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和优秀的传统美德,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下列能表现我国是“礼仪之邦”的有( )
①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②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③不学礼,无以立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6、“有国才有家,国家好,大家才能好”。下列事件最能体现该观点的是( )
A.土耳其连续地震,中国民间公益救援队及时救援
B.美国“拱火”俄乌冲突,使欧洲经济遭受沉重打击
C.苏丹局势突变后,我国强势撤离在苏丹的中国公民
D.为庆祝儿童节,“中非携手暖童心”活动在非洲多国举行
17、某市慈善总会收到一笔捐款,署名是“顺其自然”,落款地址则是不存在的中山路1号。这已经是这个神秘的捐款人“顺其自然”连续第23年向该市慈善总会捐款,累计捐款上千万元。“顺其自然”的捐赠行为是( )
A.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B.为了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许
C.履行公民法定义务的表现
D.个人融入社会的“通行证”
18、孟子说:“敬人者,人恒敬之。”下列句子中,与这句话蕴含的道理不一致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不信不立,不诚不行
C.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D.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19、贵州一公交车上,一位老人大小便失禁,一名白衣女孩蹲在地上,认真地用纸清理并包起地上的粪便,公交车司机想留下女孩的信息却被拒绝。她说:“谁家都有老人,谁遇见都会做。”网友纷纷评价:“蹲下来的她,是天使的模样。”这让我们感受到( )
①关爱他人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
②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
③文明有礼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
④孝敬父母是每个公民应尽的法定义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中学生小敏在日记中写道“我一天天长大,渐渐懂得了慈爱的爸爸。在家里,爸爸是我的学习机;在教室里,爸爸是学生的发动机;在社会里,爸爸是爱心的播种机。家里家外的操劳,写在了爸爸两鬓的白发上。爸爸,我爱您!”由此可以看出( )
A.幸福美满的家庭需要全体家庭成员共同创建
B.社会责任是任何一个人都必须承担的
C.爸爸扮演多种角色,承担着多种责任
D.爸爸付出了很多,并得到了相应的回报
21、 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运用,手机上网对中学生来说已不是新鲜事。有同学用手机上网查找资料、听音乐、看电影;也有部分同学用手机玩游戏、在网上吐槽(任意发表言论)……针对这种情况,某校八年级(2)班开展了“文明上网,争做合格网民”的宣传教育活动。小张同学说:上网干什么别人无权干涉,学校这是多此一举。
请结合《网络生活新空间》和《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内容,谈谈你对小张观点的看法。
22、晓刚认为我们还是中学生,宪法与我们没有什么关系。
判断:
理由:
23、判断说理
请你判断下列做法或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正确”,错误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并说明理由。
(1)小禾踢球不小心把邻居家的玻璃撞碎。他认为自己应该为过失负责,于是,他不仅主动向邻居承认错误,还用自己的压岁钱赔偿邻居。()
理由:
(2)在学校举办的为山区小朋友献爱心募捐活动中,小福看到其他同学都捐了50元和100元自己身上只有10元,就不好意思去捐款了。()
理由: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关心国家发展 双手创造明天】
材料一 2020年11月,习近平主席的“日程表”上重大外交活动密集。这些外交活动向世界传递了响亮的中国声音,宣示着开放合作的中国方案,彰显出“中国将永远向世界敞开怀抱,让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的决心。今日之中国,“朋友遍天下”!
(1)从材料一中,我们感受到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这得益于我国自身实力的增强。
请列举我国取得的两个伟大成就。
材料二 近些年来,在越来越频繁的国际交流和中外民间交流背景下,境外间谍有更多的机会搜集、刺探我国情报,这给我国国家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将4月15日定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国家安全法》第十四条规定: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
(2)为什么我国高度重视国家安全?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应该怎样维护国家利益?
25、面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我们并没有真正跳出“大疫面前有大谣”的窠臼,网络谣言不时出现。仍旧有少数人或出于愚昧无知,或出于心理扭曲而制造或传播谣言,在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同时,也面临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
(1)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存在有哪些消极影响?
(2)疫情防控期间,我们青少年应怎样为抵制谣言做出自己的贡献?
26、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情 境 | 主要享受、行使或被侵犯的权利 |
(1)校长被选为市人大代表 | 享受 |
(2)李万君被评为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 享受 |
(3)晓明退有质量问题羽绒服,遭到拒绝 | 被侵犯 |
(4)萧萧在《意林》上发表了一篇美文 | 享受 |
(5)小君被取了一个不雅的绰号 | 被侵犯 |
(6)张明参加某市燃气价格调整听证会 | 享受 |
27、2021年“宪法宣传周”主题是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国各地纷纷开展宪法进军营、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等多场活动,弘扬宪法精神,让宪法更加深入人心。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到附近的社区开展一次宣传活动。
(1)请为本次活动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2)请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3)你准备向社区居民宣传有关宪法的哪些内容?(答出三点)
(4)作为中学生的你,应该怎样维护宪法尊严?(答出三点)
28、我国现阶段的小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