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应和(hè) 徘徊(huí) 粗拙(zhuō) 深恶痛绝(è)
B.酝酿(niàng) 浊流(zhuó) 干涸(gù) 咄咄逼人(duō)
C.侍弄(shì) 羞怯(qiè) 匿笑(nì) 酣然入梦(hān)
D.殷红(yān) 蜷伏(quán) 默契(qì) 参差不齐(chā)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有些同学对作文中的错别字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都是小事,无关紧要。
B. 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C. 看着他在舞台上滑稽的表现,大伙儿都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
D. 班干部要以身作则,为同学们树立爱学习、守纪律的榜样。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阅读课上,同学们扑在书上,呕心沥血地吮吸着知识的营养。
B.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C. 滚滚浓烟笼罩着整个巴黎,巴黎圣母院遭遇了一场始料未及的大火。
D. 邓稼先以及他带领的科研人员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机密的性质而鲜为人知。
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聘 商酌 大廷广众 诲人不倦
B. 晶莹 契约 以身作责 慷慨淋漓
C. 凛冽 服侍 迥乎不同 妇孺皆知
D. 斑澜 祈祷 姗姗来迟 天涯海角
5、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华儿女风雨同舟、守望相助、执着前行,筑起了抗击疫情的巍峨长城。
B.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C.要坚决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企业,鲜为人知,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D.钟南山院士是人民心中当之无愧的抗疫英雄。
6、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B. 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电脑学习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
C. 《时间都去哪儿了》感动了无数观众,它成了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
D.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契而不舍。
7、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大火和消防隐患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B.高铁的开通,意味着从我市到南宁的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倍。
C.春天的昆明是个旅游的好季节。
D.经过昨夜的一场大雨,刚刚遭受沙尘暴袭击的西北地区的空气清新了许多。
8、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冬青
(清)李渔
冬青一树有松柏之实而不居①其名,有梅竹之风而不矜其节,殆“身隐焉文②”之流亚欤?然谈傲霜砺雪之姿者,从未闻一人齿及。是之推不言禄,而禄亦不及。予窃忿之,当易其名为“不求人知树”。
(注释)①居:占有。②身隐焉文:我将要归隐了,哪里还用得着这些装饰性的功劳呢?春秋时,晋人介之推曾助公子重耳登位。后来重耳遍赏群臣,介之推坚持不说出自己的功劳,选择归隐山林。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 蕃:______________
(2)陶后鲜有闻 鲜:______________
(3)有梅竹之风而不矜其节 矜:______________
(4)从未闻一人齿及 闻:______________
【2】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划一处。
冬 青 一 树 有 松 柏 之 实 而 不 居 其 名。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予窃忿之,当易其名为“不求人知树”。
【4】以上两文都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抒写情志,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9、古诗词及文学常识填空。
①《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陋室铭》中暗示虽陋室而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子昂怀才不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孙权劝学》出自《____》。 作者是___。从“孙权劝学”的典故中衍生出的成语是_____。
⑧《游山西村》的作者是_______, 他是我国____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
⑨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老王》的作者是_____,她是我国著名的作家。她的丈夫钱钟书也是一位大作家,其代表作是小说《_____》。
10、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只要想想: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损了;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何况又听见他的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
可是他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接着又教初级班拼他们的ba,be,bi,bo,bu。在教室后排座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韩麦尔先生发的字帖上都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两个词,他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
【2】“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句话表达了小弗郎士怎样的感情?
【3】“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请说说小弗郎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4】文中描写“钟声”“号声”有什么作用?
【5】谈谈你对文章最后韩麦尔先生的举止和表情的理解。
11、 儒者之豪迈
徐百柯
蒙文通一生治经史之学,著作颇丰,但他曾说自己学问最深处,恰恰是不著一字的宋明理学。蒙先生指导研究生,上来先是两句话。第一句引陆象山言:“我这里纵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第二句是他自己的信条:“一个心术不正的人,做学问不可能有什么大成就。”
蒙文通以教书为业,却曾两次遭遇未被大学续聘的尴尬。一次是上世纪30年代在北京大学。他在历史系任教年余,却始终未去院长家拜访过一次,因而被同事称为“此亦稀有之事也”。据说此事弄得院长非常难堪,以致置北大隋唐史无人授课一事于不顾,也不再续聘蒙文通,而蒙文通也处之泰然,仍我行我素。后转至天津一女师任教,与“领导”交往依然如故。
另一次是上世纪40年代在四川大学,由于学阀玩弄手腕,蒙文通未被文学院续聘。但一干学生倾倒于他的学识,请求他继续授课。他说:“我可以不拿钱,但我是四川人,不能不教四川子弟。”于是让愿意上课的学生到自己家里,继续传授。
曾经有川大学生回忆蒙先生:“先生身材不高,体态丰盈,美髯垂胸,两眼炯炯有神,持一根二尺来长的叶子烟杆,满面笑容,从容潇洒地走上讲台,大有学者、长者、尊者之风。”
他讲课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不带讲稿,有时仅携一纸数十字的提要放在讲台上,但从来不看,遇风吹走了也不管;第二是不理会下课钟,听而不闻,照讲不误,每每等到下堂课的教师到了教室门口,才哈哈大笑而去。
他的考试也颇有趣味,不是先生出题考学生,而是由学生出题问先生,往往考生的题目一出口,先生就能知道学生的学识程度。如学生的题目出得好,蒙先生总是大笑不已,然后点燃叶子烟猛吸一口,才开始详加评论。考场不在教室,而在川大旁边望江楼公园竹丛中的茶铺里,学生按指定分组去品茗应试,由蒙先生掏钱招待吃茶。
蒙文通曾对儿子蒙默讲,自己对问学者一向是知无不言,就像钟,“大叩之则大鸣,小叩之则小鸣”。他的学生常晚上登门问学,他总是热情接待,有问必答,侃侃而谈。夜深,学生告辞,他常不准走,非等他燃过两根抽水烟的纸捻后才放行。
他的学生吴天墀说:“先生豁达大度,不拘小节,行乎自然,喜交朋友,社会上三教九流,一视同仁,所以有不少和尚、道士跟他有交情。喜欢上街坐茶馆,和人作海阔天空的闲谈,也爱邀熟人上餐馆小吃一顿。”
另一位学生隗瀛涛回忆说,一次,遇见蒙先生坐三轮车去学校。蒙先生一眼看见他后高声喊道:“隗先生(对他的戏称),我家有四川近代史资料,你快来看了写文章。我的文章发表了可以上耀华餐厅(成都著名的西餐厅),你的发表了也可以吃一顿回锅肉嘛!”
许多学者都曾慕名到成都拜访蒙文通,交往过后,他们往往发出这样的感叹:“读先生的书,以为只是一个恂恂①儒者,没想到先生还这么豪迈。”
(注释)①恂恂:恭谨温顺的样子。
【1】从蒙先生做人的角度看,你认为他两次未被续聘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2】蒙先生曾表示对问学者一向是“大叩之则大鸣,小叩之则小鸣”。请用直白的语言解释这句话在语境中的含义。
【3】蒙先生的“豪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任选两个方面举例说明之。
豪迈的具体表现:智慧幽默,刚正不阿,不拘小节,诲人不倦,慷慨大方……
【4】积累链接:请你默写出《论语》中强调“学”“思”结合读书方法的句子。
12、题目:我的青春里有________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