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乐山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qì)   (fēn)) (ɡèn)   怏怏不乐(yāng

    B.(tà)   (pán)   (pì) 为人知(xiān

    C.(jié) (wú) zuó   气冲牛(dǒu

    D.(chì)   (chàn) (zhuì) 而不舍(qiè)

  •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B.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C.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D.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值得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 3、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pìng)  湖)   晌午(xiǎng)  然勒功(yān

    B. 弱(1éi古(gèn鸣(háo怏不乐(yàng

    C. niè红(yīn越(zhuó而不舍(

    D. 锵(kēng)  头(chàn子(jūn息凝神(bǐng

  •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写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选骋     挚友     谣言     锋芒毕露

    B.薪金     抹杀     狂澜     妇孺皆知

    C.懊悔     亘古     烦燥     目不窥园

    D.哀悼     取缔     滞笨     大廷广众

  •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学校开展的“大课间”活动,既让学生锻炼了身体,又让校园充满了活力。

    B.今年母亲节,文博同学瞒着姐姐和爸爸烹饪了一道美味可口的菜肴,准备把它作为礼物送给辛劳的妈妈。

    C.广益2018级班级合唱比赛精彩纷呈,动听悠扬的歌声和变幻的舞台背景让人目不暇接,赢得师生一致好评。

    D.长沙地铁4号线宛如一条巨龙串联起长沙城的西北和东南,让长沙地铁线网从“十”字形迈向“米”字形架构,形成“网络化运营”。

  • 6、下列字词中加点字的注音、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默(qì)   深(xiāo)  污(huì)  锋芒毕(lòu)

    B.震(sǒng) 掠(lǔ)   修(qì)  天海角(yá)

    C.烦(zào) 持(jīn)   寂(yōu)  鞠躬尽(cuì)

    D.弱(léi)  俯(kàn)  热(chì)  而不舍(qiè)

  • 7、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立(chù语(lán)  凹(dàng息凝神(bǐng)

    B.补(jiào育()  修() 怏不乐(yāng)

    C.红(yīn问(jié) 愧(zuò) 颠流离(fèi)

    D.纷(jiū(zhuì) 宁() 深痛绝()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爱莲说

    周敦颐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可爱者甚________ ②不不枝________ 

    ③陶后有闻________   ④乎众矣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 B.何陋 C.无丝竹乱耳 D.友人惭,下车引

    3翻译下列句子。

    (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名句默写填空。

    (1)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援引古人古迹、古语自慰自勉,妙趣横生,意味深长。

    (2)《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的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爱莲说》中比喻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   ①“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的时候,他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他相信他自己是无须害怕的,虽然如此,他仍然觉得,先派一个别的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全城的人都听说这织品有一种多么神奇的力量,所以大家也都渴望借这个机会测验一下:他们的邻人究竟有多么笨,或者有多么傻。

    ②“我要派我诚实的老大臣到织工那儿去。”皇帝想,“他最能看出这布料是什么样子,因为他这个人很有理智,就称职这点说,谁也不及他。”

    ③这位善良的老大臣因此就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他们正在空织布机上忙碌地工作。

    ④“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是他没有敢把这句话说出口来。

    ⑤那两个骗子请他走近一点,同时指着那两架空织布机,问他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可怜的老大臣眼睛越睁越大,可是他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什么东西可看。

    ⑥“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一点。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⑦“哎,您一点意见也没有吗?”一个正在织布的骗子说。

    ⑧“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⑨“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两个织工齐声说。于是他们就把色彩和稀有的花纹描述了一番,还加上些名词。老大臣注意地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的时候,可以照样出来。事实上他也就这样做了。

    ⑩这两个骗子又要了更多的钱、更多的丝和金子。他们说这是为了织布的需要。他们把这些东西全装进了腰包。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老大臣的表现与皇帝对他的评价有什么不同?作者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第一项是(   )

    A. 第①段主要运用心理描写,刻画皇帝自相矛盾、复杂多变的心理,表明皇帝愚蠢而又狡猾的性格。

    B. 第②段中加点的词语“诚实”一词运用了反语的手法,具有讽刺意味。

    C. 第⑥段主要运用语言描写,表现老大臣对自己的愚蠢、不称职是不相信的。照应上文布料的“特性”。

    D. 第⑨段中加点词语“听”和“背”写老大臣的“诚实”,实际上是表现他的极端虚伪。

  •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屠呦呦:首个诺贝尔中国科学家

    黄祺

    ①着一身紫色礼服,站在诺贝尔奖颁奖台上,85岁的中国老人屠呦呦,还是没显出“华贵”来。多年的深居简出,让屠呦呦习惯了简单低调,就连赴瑞典登机前,屠呦呦也躲开了VIP待遇,躲开了官方的送行仪式和媒体记者,“偷偷地”离开,再多的光环与荣耀似乎都没能打扰她平静的内心。

    ②10月刚刚得到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消息时,屠呦呦曾接受过一些记者的采访,但很快,屠呦呦婉拒媒体,希望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去瑞典领奖之前,有媒体记者试图登门,先被“楼长”邻居挡一关,敲了门,最后还是被屠呦呦的爱人礼貌地回绝了采访请求。

    ③获奖时人们才发现,有关这位诺贝尔获奖者的资料很少,直到12月,人民出版社出版《屠呦呦传》,一些历史细节才第一次被人们了解。1930年,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是家里5个孩子中唯一的女孩,她的名字取自《诗经·小雅》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④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学,在北大医学院药学系学习生药学,毕业后分配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

    ⑤几十年来,屠呦呦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她所热爱的研究工作中,甚至对家庭也缺少照顾,给人留下“执拗”的印象。她的“执拗”最终让她收获了科学上的成果和同行、学生的敬重。

    ⑥只是,屠呦呦自己的低调,无法掩盖整个中国科学界以及普通中国人的兴奋,因为这一枚诺贝尔科学类奖章,是中国人多年来所期盼的。

    ⑦屠呦呦获奖的原因是她在青蒿素研发中的重要作用,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一线药物,是一种完全由中国人开发、以中国传统草药为原料的全新药物。根据世卫组织的统计数据,自2000年起,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约2.4亿人口受益于青蒿素联合疗法,约150万人因该疗法避免了疟疾导致的死亡。

    ⑧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汉斯·弗斯伯格在致颁奖词时,对屠呦呦的科学贡献予以高度评价。“在20世纪60和70年代,屠呦呦参与了中国一个开发抗疟药品的重要项目。当屠呦呦阅读古籍时,她发现特定的含有青蒿的植物在治疗发烧的配方中多次出现。于是她开始在感染疟疾的老鼠身上试验这种青蒿的提取物。试验发现一部分的疟疾寄生虫死亡,但与整体的试验结果并不一致。随后屠呦呦继续到古籍中寻找答案。在一本1700年前的古书中,她发现一种对青蒿低温提取的方法,这样得到的提取物疗效非常显著,可以杀死所有寄生虫,而其中有效的成分之后被确认并被命名为青蒿素。在后来的研究中,她发现青蒿素能够通过一种独一无二的方式杀死寄生虫。”

    ⑨颁奖词简单的几句话背后,是特殊年代、艰苦环境下中国科研者们付出的巨大努力。正如屠呦呦自己所说,这一枚诺贝尔奖章是集体的荣誉,是一代科研工作者的荣誉,而她去领奖,是“代表中国”。

    ⑩屠呦呦手中的诺奖奖牌,与其说是国际科学界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科学成果的肯定,还不如说是对中国科学界的一种鼓励和期待。从这一枚奖章开始,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的奖章属于中国人。

    (选自2016年第1期《新民周刊》)

    1屠呦呦“习惯了简单低调”。文中哪些方面反映了她的低调?

    2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从下列两句中任选一句,自选角度进行赏析。

    (1)再多的光环与荣耀似乎都没能打扰她平静的内心。

    (2)屠呦呦自己的低调,无法掩盖整个中国科学界以及普通中国人的兴奋。

    4“阅读提示”指写在文章正文前,概括文章内容、主旨或写作技巧等方面的文字。请通读全文,从文中选取一句话作为本文的阅读提示。

    5屠呦呦说,她去领奖是“代表中国”。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王开岭说过,“读书不为别的,是让书里的那些精神光线或美学营养,照亮我们,提升我们的心灵视力,滋养和愉悦我们的人生。”读书,使人增长智慧;读书,使人情感升华;读书,使人逐步成长……

    请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经历和体验,以《我的课外读书故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故事记叙完整,写出真情实感。②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