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图,图中对话反映秦岭南北自然条件的差异是( )
A.降水的差异
B.地形的差异
C.气温的差异
D.土壤的差异
2、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头地区是 ( )
A.四川省
B.西藏自治区
C.青海省
D.云南省
3、以下不能说明地球形状的现象是( )
A.月食
B.地球卫星照片
C.麦哲伦环球航行
D.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4、往来于天津和韩国的商船,穿越的海洋是( )
A. 南海、东海 B. 东海、黄海 C. 渤海、黄海 D. 渤海、南海
5、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所示区域是( )
A.京津唐地区
B.珠江三角洲地区
C.辽中南地区
D.长江三角洲地区
【2】该地区城市密集,其中最大的核心城市是( )
A.①——杭州
B.②——上海
C.③——苏州
D.④——南京
【3】经过城市①②之间的铁路是( )
A.京九线
B.京沪线
C.沪杭线
D.焦柳线、
【4】下列对本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交通便利
B.科技发达
C.资源丰富
D.市场广阔
6、关于东北地区气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 B. 南部的辽东半岛冬季较短
C. 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D. 是我国降水最多的地区
7、《舌尖上中国》通过全国各地千百年来形成独特美食的介绍,涉及川、鲁、粤淮扬四大基础菜系,川菜、鲁菜、粤菜是我国著名菜系,其发源地所属区域分别是( )
A.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
B.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C.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
D.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
8、下列的旅游景点在湘潭的是( )
A.马王堆
B.橘子洲
C.岳麓山
D.韶山
9、香港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是( )
A.美国
B.西欧
C.祖国内地
D.日本
10、关于香港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
B.博彩业和旅游业是经济支柱
C.重工业发达
D.重要的自由贸易港
11、黑土地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 ( )
A. 冬小麦、水稻、谷子 B. 春小麦、玉米、高粱
C. 大豆、甜菜、青稞 D. 花生、油菜、棉花
12、“湖广熟,天下足”,这句话中的“熟”是指哪种农作物的收成( )
A.高粱 B.谷子
C.小麦 D.水稻
13、澳门建立特别行政区之前曾被哪个国家侵占达400多年?( )
A. 英国 B. 葡萄牙 C. 荷兰 D. 西班牙
14、“从点滴做起,共建节约型校园”。以下行为符合该倡议的是( )
A.节日时大量使用纸质贺卡
B.就餐时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
C.随手关灯,人走灯熄
D.洗涮物品过量用水
15、下列哪条河流发源于三江源地区( )
A.珠江
B.澜沧江
C.淮河
D.乌苏里江
16、下列地形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的是( )
A.四川盆地 B.内蒙古高原 C.东北平原 D.黄土高原
17、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加大绿化面积的意义重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增加用材林 B. 注重对外形象 C. 保护环境 D. 协调人地关系
18、台湾岛被称为祖国的宝岛,生产多种热带亚热带水果,决定因素最有可能是( )
A.气候适宜 B.河流稀少 C.山脉较少 D.土壤贫瘠
19、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它西起贺兰山,东到大兴安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
B. 地表破碎,由河流搬运而形成深厚的黄土
C. 黄土塬、梁、峁是黄土高原的主要景观
D. 黄土高原以太行山与东北平原为界
20、假设正方形代表亚欧大陆,黑色椭圆代表我国,下列各图中,能反映它们之间的正确位置关系的图是
A.
B.
C.
D.
21、大连地处________ 气候区
22、请举出一个体现北京历史文化传统的建筑 ________ .
23、被称为“黄土地”的地形区是黄土高原和___________;云贵高原_________地貌广布。
2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北京的刘明在网上认识了杰克和基努。一次聊天时,刘明说:“我这儿现在烈日炎炎,但到了冬天却是一片银装素裹的景象。”基努说:“真羡慕你!我这儿终年炎热,我还从没亲眼见过雪花是什么样子的呢!”杰克说:“那有什么稀奇,我这儿终年严寒,连房子还都是用雪搭成的呢!”
请问:他们三人分别在热带、温带和寒带中的哪一个带?刘明在_____________,基努在_______________,杰克在________________。
25、青藏地区位置和范围:位于我国____部,____山脉以西,____山脉--____山脉以南,南至 。
26、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______列岛、______岛等许多小岛。台湾岛北临东海,东临_____洋,南临______海,西隔______海峡与_____相望。台湾岛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西部平原土地肥沃,盛产______、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岛上一半以上的土地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是_____树,_____是台湾特有的树种。
27、秦岭——淮河一线作为我国非常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是1月份_________℃等温线和__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28、在我国有一个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西双版纳,它位于________省。
29、东北平原的农作物耕作制度是一年_______熟;东北三省气候最突出的特点________。
30、到20世纪末,珠江三角洲已成为世界信息产品最大的______业基地和______基地之一。
31、读西北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西北地区位于山脉A________以西,本区有我国面积最大的________沙漠。
(2)B是________山脉,是________走向,它的南是________盆地,北侧是________盆地。
(3)C是________高原,天然降水较少,农业以________为主(种植业或畜牧业)。
32、读中国疆域及邻国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地理位置优越,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A________洋的西岸,西部深入________大陆腹地,海陆兼备。
(2)我国邻国众多,其中B为________,C为________
(3)我国省级行政区域中,a为________省,其省会是________。
(4)我国领土的最北端b位于黑龙江省________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33、读图,回答问题。
(1)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是______,其气候类型为_____气候。
(2)如果把东部沿海比作“弓”,那么长江就是“箭”,______位于箭头位置。
(3)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下游,其中长江因水运价值高有“_______”的美誉。
(4)长江三角洲地处江海交汇之处,“海”是指它濒临______和______海。
(5)长江沿江地带上游地区与下游地区互相协作,下游地区不具备的优势是(____)
A、资金雄厚 B、水能丰富 C、技术先进 D、科技发达
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是世界规模最大,活动时间最长的冰雪节,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雪雕游园会、冰灯游园会等美轮美奂的冰雪奇观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黑河有“中俄之窗”的美誉,依托其优越的地理位置,黑河发展成为我国东北重要的边境旅游贸易中心,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黑河,收获“来一城,游两国”的旅行体验。
材料二:北方地区略图(左图),北方地区干湿区分布图(右图)。
(1)阅读图文资料,由北向南依次写出我国东北三个省区的名称。
(2)阅读图文资料,说明东北三省所属的干湿地区并简要分析原因。
(3)阅读图文资料,从纬度位置说明冬季哈尔滨发展冰雪旅游项目有利条件。
(4)阅读图文资料,从地理位置说明黑河市发展边境贸易的有利条件。
35、2019年10月17日,“②019行走黄河——人民日报大型融媒体报道”在黄河源头正式启动。采访组一路向东,开启为期一个多月的“黄河之行”,看发展、写变化、展成就。根据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52年,黄河河源考察队认为约古宗列曲为黄河正源;1978年,科学考察队再一次对约古宗列曲、卡日曲等源流进行了考察,认为卡日曲是黄河的正源。下表为黄河源流资料:
源流 | 河流长度 (千米) | 河流特征
| 流域面积 (千米2) |
约古宗列曲 | 326.09 | 宽1~1.5米,深0.1~0.2米,水量较小,流量 为2.5米/秒 | 2372 |
卡日曲 | 362.63 | 有5处泉水从谷中涌出,汇成宽约3米、深0.3 ~0.5米、流速约3来/秒的一条小河终年有水,流量为6.3米/秒 | 3126 |
材料二 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实测含沙量特征值对比表
水文站 | 兰州 | 龙门 | 潼关 | 利津 | |
年均含沙量 (千克/立方米) | 多年平均(近50年) | 2.05 | 26.2 | 29.1 | 23.0 |
2018年 | 2.17 | 9.54 | 9.01 | 8.89 |
材料三 黄河流域示意图
(1)结合材料一,说明与约古宗列曲相比科考人员认定卡日曲为黄河源头的理由。
(2)黄河干流水电站主要分布在兰州以上部分河段。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该河段水能丰富的原因。
(3)从干湿地区看,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绝大部分位于_________区,与周边地区相比,该地发展种植业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
(4)黄河在____________(上、中、下)中游河段含沙量最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
(5)图中甲地区某贫困县依靠“红色苹果、绿色生态、黄色瀑布”,三措并举发展特色经济,已脱贫致富走上小康路。关于当地发展措施,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①气候高寒,适宜种植苹果 ②陡坡发展粮食种植,治理水土流
③利用黄色瀑布发展旅游业 ④林草面积增加,丰富了生物多样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