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选项中涉及的词类活用的类型全都不同的的一组是( )
①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 ②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
③秦王闻之,乃朝服,设九宾。 ④天雨粟,马生角。
⑤项羽妒贤疾能。 ⑥沛公然其计,从之。
⑦公始常欲奇此女。 ⑧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⑨皆谦而礼交之。 ⑩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⑾同生死,轻去就。 ⑿公子乃身骄而功之。
⒀恐吾至阻险而还。 ⒁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救命之秋也。
⒂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⒃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
⒄陈涉首难,豪杰蜂起。 ⒅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⒆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
A.①②④⑤⑦⑧⒁⒄ B.④⑤⑥⑾⒃⒄⒅⒆
C.③⑦⑨⑿⒀⒂⒃⒆ D.②⑥⑨⑩⒁⒂⒃⒅
2、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B.必固其根本
C.则思知止以安人
D.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小泉纯一郎在日本援助非洲会议上唾沫四溅地替参拜清国神社辩解,话音刚落,他身边的几个人便拼命地鼓掌,与会的非洲国家领导人却都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B.在改革浪潮刚刚兴起的时候,这一群中年人相遇相识在深圳;十年后,他们又在西雅图萍水相逢,不禁心潮起伏。
C.王局长前不久因违纪受到处分,最近又因腐败丑行暴露而被停职,连连的打击让他如遭六月飞霜一般,但并没有引起他真正的反省。
D.午时将近,文殊院中僧人们在经历了一上午的劳作和念经参禅后,相继进入饭堂食用一天中的第二顿斋饭,这种钟鸣鼎食的生活使他们获得了心灵的宁静。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当登上黄山天都峰的鲫鱼背时,人们都常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那种恐惧之感。
B.脱离实际,凭主观想象制订实施方案,这种闭门造车的做法能不脱离实际吗?
C.“用词贴切”提倡词语运用“妥帖、确切”,有利于避免学生华而不实的文风,防止学生考前背诵好词好句来生搬硬套。
D.近年来,中国在世界舞台的地位日趋重要,中文也水涨船高。不少国家、不少外国人都赶搭中文列车,掀起了学中文的热潮。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单用,旧时可指国都,“师”,单用,则仅指老师。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瓦共舞
林延军
①台风过后,小院里零星洒落着破碎的红瓦,一片狼藉。父亲只穿着裤衩,光着肩膀,先是爬上铁大门上面的门檐水泥板平台,父亲站在门檐,接过母亲递过来的瓦片、瓦刀、绳子和已经搅拌均匀的水泥浆桶。只见父亲用绳子一头绑住水桶两端的耳朵,绳子另一端则远远地抛向屋顶,就在这个时候,父亲像猴子一样利索,爬上了屋顶,直到将水泥浆桶等工具全部吊上屋顶,朝着屋顶修补的位置,一步一步挪过去。那时候已是深秋,天气转凉。
②母亲回到屋里,我也跟着回屋。母亲站在屋里漏水或破瓦的位置,用竹竿对准屋顶轻轻敲一敲,再报坐标,欲通过这样的方式里外呼应,告诉屋顶上面的父亲,捅到的位置需要修补瓦片。父亲只能“闻声寻瓦”进行定位,但是,父亲几乎是凭感觉和之前在屋内数过大概的坐标来找位置,最终在目标位置多铺几块瓦片。
③此刻,屋顶就像菜畦,瓦片就像生长在菜畦里的青菜,等待父亲挥刀动瓦“除虫”。“除虫”后的屋顶,新瓦盖旧瓦,远远望去,像一条天然大裤衩,补丁这里一块,那里一片,又像武侠电视剧丐帮长老衣服的“袋子” 。
④南方的天气捉摸不定, 刮台风、打雷、暴风雨隔三岔五, 记忆中,父亲“补瓦片”也自然多了起来。有一次,父亲带上屋顶的瓦片不够,便在屋顶上呼喊母亲再递传几块瓦片上去,也不知道母亲是慢了还是不及时,父亲在屋顶上大发雷霆。我只是隐约地记得,那时候是凛冽的冬天,朝屋顶上看;只看到父亲的背,披着一件作为“工衣”的白衬衫。我站在小院里,虽然穿着厚厚的衣服,但是感觉阵阵发抖,风吹得更猛了。
⑤只要来台风,屋顶就会漏雨、滴水,父亲又要爬上屋顶补瓦,每一次补瓦,父亲都会朝母亲发脾气。每次台风,老屋都会元气大伤,我无法忘记父亲补瓦片的姿势,也忘不了父亲在屋顶朝母亲发脾气的画面。这座屋顶补了又补的三间瓦房,便是我小时候居住过的老屋,似乎瓦片陪着我一起长大。
⑥三间瓦屋在我的村庄,随处可见,家家户户都有。像这种乡间的瓦,最平凡不过了。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一起找来具有凹槽的简瓦造“小船”,用一根棍子卡在简瓦里,再用绳子绑住棍子做牵引,简瓦前后没有做任何封闭就直接放在小池塘里,以为会浮起来,谁知道一放进池塘就立马沉了下去,后来只能拖着它在水里划来划去。现在想想,玩着不会浮水的“小船”是多么的幼稚和可笑。
⑦后来,父母做起小生意,我们家从农村搬到圩镇上居住,搬离了老屋,住上了洋楼。在城镇,抬头便是洋楼,基本很少看到瓦屋。从此,老屋开始变得空荡荡的,像被遗弃的孺妇,孤零零地待在村庄里。那年除夕,我们又回到老屋,只见小院里杂草丛生,长势逼人,最高的杂草已高过父亲的身高。当父亲和弟弟纷纷挥起锄头锄杂草时,我看到劳作时父亲的背,只是这次父亲的背已没有当年魁梧了。而瓦屋屋檐下悬挂着破瓦,瓦片在大门前也洒落一地,或长满青苔,或堆积厚厚的一层污垢,我忽然警醒,这是岁月的涤荡,是印痕,是沧桑,是衰老。
⑧许多年后,我看过城市古典园林的绿瓦,看过乡村古屋的灰瓦,看过首都巍巍故宫的琉璃瓦,它们或风情万种,或残缺不堪,或庄严气派,从泥土的根脉里来,到绚丽的色彩里去。我读过唐朝诗人李商隐“一春梦雨常飘瓦”关于瓦如梦似幻的描绘,但是,我依然念念不忘家乡的瓦,是雷州半岛特有的红土煅烧而成的瓦。
⑨一个烈日炎炎的夏日,我走在乡镇的路上,路旁有几个满头大汗的农夫在盖房,两个人在搬运着瓦片。我心想,现在乡镇建房不都是建洋楼了吗,怎么还有用到瓦的地方?”走近一问原来是建猪舍,此刻,我又想起当年母亲向父亲传递瓦片的情景。
⑩其实,在瓦的世界里,它似乎有自己生存的方式,每一片瓦都会遮风挡雨,就像父亲母亲的背。
(选自2019年3月《散文选刊》,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运用“父亲像猴子一样利索,爬上了屋顶”的细节描写,写出了父亲补瓦动作的娴熟。
B.文章写到父亲频繁补瓦,既暗示了当时生活的贫困艰辛,又表现了父亲对家庭的付出。
C.以前我家用瓦来遮风挡雨,现在农夫用瓦建猪舍,前后对比是为了说明瓦片在新生活中有了新的用途。
D.文中多次描写自然环境,例如“天气转凉”“凛例的冬天”“风吹得更猛了”等,烘托了父亲形象。
【2】请结合全文,理解题目“与瓦共舞”的丰富意蕴。
【3】本文已被《影像中国》“中国乡村”栏目登载,假如你是该栏目组编审,请谈谈选用本文的理由。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屈原《离骚(节选)》中,表达诗人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追求自己心中的目标,纵然九死不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离骚(节选)》中,体现诗人指斥奸佞小人追随邪曲、歪曲真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离骚(节选)》中,体现诗人要坚持美与善的理想的坚定信念至死不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门客集聚到蔺相如门下的原因。
(2)表现廉颇被蔺相如的深明大义打动,二人重归于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论语十则》中强调儒者责任之重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点一致。
(2)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________,________,”正是危急存亡之时。
(3)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从视觉和听觉角度,运用比喻生动地描写雄奇壮阔的景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地描绘了琵琶女出场时的情景。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雕刻为喻,从正面形象地阐明了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的道理。
(3)韩愈在《师说》中概括士大夫之族在择师中存在思想误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__________”一句用小石潭中游鱼好像在天上游来衬托潭水的清澈,“__________”一句写作者独坐树林感觉到寒气透骨、心情凄凉的情态。
(2)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一句用站在山头人能够摸到星星来侧面烘托蜀道山峰的高,“__________”一句从人们听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后神态的变化。
(3)韩愈的《师说》中,“__________”一句写做童子老师的具体做法,“__________”一句写君子与巫医乐师之间发生的令人奇怪的现象。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极其渺小。
(2)《阿房宫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形容阿房宫建筑群钉子比细小的粮食还多。
(3)子曰: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孟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岁 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此诗或作于离梓州(即江城)之前,或作于抵阆州之后。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的诗题“岁暮”二字,在直观上有一种“岁云暮矣多北风”的凄凉之感,仿佛给全诗定了一种低沉的调子,罩上一层黯淡的色彩。
B. 首联交待诗人客居他乡,在岁暮之际,听到了边境传来的外族入侵的消息。看似平淡的叙述语气中,却包含了忧国忧民的诗人沉重的心境。
C. 颔联以“烟尘”和“鼓角”来借代战争。前句是所闻,后句是亲见,一远一近,概括而形象地写出吐蕃来势之猛和在社会上引起的震动。
D. 这首诗前四句主要陈时事,后四句主要抒怀抱,层次清楚,结构井然,语无虚设,字字中包含着诗人对时局的殷忧和关注,对国家的热爱。
【2】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业兴,上党长子人也。业兴少耿介。志学精力,负帙从师,不惮勤苦。耽思章句,好览异说。晚乃师事徐遵明。时有渔阳鲜于灵馥亦聚徒教授,而遵明声誉未高,著录尚寡。业兴乃诣灵馥黉舍,类受业者。灵馥乃谓曰:“李生久遂遵明,何所得也?”业兴默尔不言。及灵馥说《左传》,业兴问其大义数条,灵馥不能对。于是振衣而起曰:“遵明弟子正如此耳!”遂便径还。自此灵馥生徒倾学而就遵明。遵明学徒大盛,业兴之为也。
后乃博涉百家,尤长算历。虽在贫贱,常自矜负,若礼待不足,纵于权贵,不为之屈。后为王遵业门客。举孝廉,为校书郎。以世行历法,节气后辰下算,延昌中,业兴乃为《戊子元历》上之。于时屯骑校尉张洪、荡寇将军张龙祥等九家各献新历,世宗诏令共为一历。洪等遂共推兴业为主,成《戊子历》,正光三年奏行之。
魏迁邺之始,起部郎中辛术奏曰:“通直散骑常侍李业兴硕学通儒,博闻多识,万门千户,所宜访询。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庶经始之日,执事无疑。”诏从之。
业兴爱好坟籍,鸠集不已,手自补治,其家所有,垂将万卷。览读不息,多有异闻,诸儒服其广博。性豪侠,重意气。人有急难,委之归命,便能容匿。与其好合,倾身无吝;若有相乖许,便即疵毁,乃至声色,加以谤骂。性又躁隘,至于论难之际,高声攘振,无儒者之风,时人以此恶之。至于学术精微,当时莫及。
子崇祖,武定中,太尉外兵参军。崇祖弟遵祖,太昌中,业兴传其长子伯以授之。齐受禅,例降。
节选自《魏书·列传·卷七十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
B. 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
C. 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
D. 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黉”指古代的学校。庠、序、校、塾、太学等在古代也曾用作学校的称呼。
B. 节气,指时节和气候,如中秋,是认知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
C. “太尉”,秦汉时是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后这一官职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
D. “受禅”是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业兴耿介好学,维护老师尊严。年少为人耿介,精于治学,不辞勤苦;在老师遭受鲜于灵馥贬低时,以《左传》大义问难,进而维护了老师的尊严。
B. 李业兴知识广博,倍受时人推重。他曾被群臣推举主持将进献朝廷的十家历法编为一历,也曾在朝廷迁都时由朝臣举荐主管新都的房舍建造工作。
C. 李业兴豪爽侠义,为人注重义气。人家有急难,委身投奔他,他能挺身相助;与他情投意合之人,他更是倾心待之,在财务上毫不计较、吝啬。
D. 李业兴脾气急躁,缺乏儒者风范。对于和他观点相左之人,李业兴往往疾言厉色加以叱骂;与人辩论时又高声大气,伸拳振臂。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业兴爱好坟籍,鸠集不已,手自补治,其家所有,垂将万卷。
15、微写作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贺秀莲这个人物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芒,请结合原著简要点评(1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