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不拘于时
B.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C.以手抚膺坐长叹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其险也如此 吾其还也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善于学习,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不善于学习,其结果或者事倍功半,或者隔靴搔痒,甚至会适得其反。
②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这些抑扬顿挫几代人耳熟能详的童谣,也慢慢湮没在岁月的光阴里,难以重见天日。
③很多老专家老学者,更是目不窥园,淡定自若,潜心学术,心无旁骛,成果丰硕。
④日常工作生活中,一个人举手投足、闲言碎语、对某件小事的态度,往往能折射出其为人处世的准则、作风的好坏,甚至品质的优劣。
⑤我们看到的苏东坡,永远是一派载酒载歌,自得其乐,困厄来临也等闲视之的豁达而又潇洒的形象。
⑥用户更希望在平台上看到优质内容,并不想要一个苦心孤诣赚钱或者让用户花钱的平台。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3、下列选项句子中“举”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提拔
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发动,举行
C.举类迩而见义远 举出,提出
D.吾不能举全吴之地 拿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C.“狄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游刃有余”等成语,均出自《史记》。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5、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癸丑,古人常用“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用“癸丑”来纪年,指永和九年。
B.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七月七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禊,一种祭礼。
C.辞,是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楚辞体。到了汉代,人们一般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色彩,很像诗,但是押韵和句式比较自由。
D.毛泽东有诗云“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这里的“陶令”就是陶渊明,因为他做过八十余天的彭泽县令,故以陶令相称。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枝蔓状城市——以城市边缘化和信息技术、虚拟技术为特征的后现代城市,将既不会是奴隶社会的“城堡式”城市,也不会是封建社会的“城池式”城市,当然也会与现代工业社会高楼耸立的中心化城市相区别。
在枝蔓状城市布局中,即使是眼下北京绞尽脑汁建造起来的多层环状结构也将大不适应。中心化城市的各种弊端,诸如交通堵塞、人口拥挤、环境污染、空气浑浊、疾病易于传播、犯罪案件增多、居住环境恶化、管理难度增加和公众空间锐减等,限制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而现代高科技可以自由地用虚拟空间、网络空间取代地理空间或物理空间,因此人们也就没有必要再拥挤在一个地域。于是自然而然就开始了从市区向市郊的转移,许多工厂、学校、研究机构都迁向市郊。市区再也没有工厂和生产基地,而变成纯粹的物质交换和消费的场所。又由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电信技术的发展,中心化城市的传统布局被彻底打散。
现在世界各地迅速崛起许多边缘城市,就属于中心化城市的后现代演变。中心化城市逐渐演变为主城市和边缘城市。主城市和边缘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又各自独立,它们更多的是经济、文化和教育上的紧密联系。城市的边缘化,就是城市由中心向四周的蔓延和扩展,扩展到与非城市区域相接壤的既是城市又是乡村的地区。这里,现代商业交易和办公活动也走向郊区化、边缘化,生产规模、生产程序、劳动力市场和销售状况呈分散状。主城市与边缘城市通过铁路、地铁、高速公路、航空路线等组成的多模式运输系统以及卫星天线进行沟通。
这种城市的边缘化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形成规模,比如今天的美国就已经形成大洛杉矶都市区以及波士顿——劳伦斯——洛厄尔、旧金山——奥克兰——圣何塞等都市区。它们还会进一步向周边地区扩展,通过原料网、生产网、销售网、消费网、信息网和电脑网的连接而延伸到整个地球,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化城市。
【1】下列对于“枝蔓状城市”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以城市边缘化和信息技术、虚拟技术为特征的后现代城市
B.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又各自独立,在经济、文化和教育上联系紧密的城市
C.没有工厂和生产基地,成为纯粹的物质交换和消费场所的城市
D.彻底打散中心化城市的传统布局,利用各种网络相互连接的城市
【2】下列对中心化城市的后现代演变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许多工厂、学校、研究机构都迁向市郊,不再拥挤在市区
B.主城市与边缘城市通过多模式运输系统以及卫星天线进行沟通,成为全球化城市
C.现代商业交易和办公活动走向郊区化、边缘化,生产销售、劳动力市场呈分散状
D.城市蔓延扩展到非城市区域相接壤的地区,这里既是城市又是乡村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枝蔓状的城市布局中,主城市和边缘城市的差别将趋于消失
B.铲除中心化城市的诸多弊端有待于城市的后现代演变
C.随着中心化城市的边缘化,生产地域化和劳动力低廉化将成为现实
D.在枝蔓状城市中,人们受地理空间或物理空间的限制将越来越少
7、(1)《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形成鲜明对比,表现莲高洁品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里的老人和小孩个个都安逸愉快,自得其乐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_______,________ ”,描绘了周瑜的英气勃发。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一句,写了蜩与学鸠对大鹏徙于南冥的嘲笑。“________”一句,批评了蜩与学鸠的狭隘。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笔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与下文饯行的欢乐场面相对。
(3)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赞美了刘裕北伐中原收复河山的雄壮气势。
(4)《离骚》中表明自己即使佩带芳草和玉佩,但是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没有亏损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唯昭质其犹未亏。”
9、补写下列《论语》名句的空缺部分。
(1)______,任重而道远。_______,不亦重乎?
(2)不愤不启,____。______,则不复也。
(3)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_____,_____。
(4)_____,博我以文,_____。
(5)童子六七人,_____,_____,咏而归。
10、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湘夫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表现湘君安慰自己好事多磨,在旷达自解中见出对幸福爱情的执着追求。
(2)《蜀相》将对诸葛亮的崇敬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李密《陈情表》)
(2)青山隔送行,_________,淡烟暮霭相遮蔽。(王实甫《长亭送别》)
(3)举世皆浊我独清,_________,是以见放。(《渔父》)
(4)水击三千里,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6)_________,鱼龙潜跃水成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7)_________,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
(8)发愤忘食,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常引用《论语》中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的《师说》中,作者认为“学生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子在《道德经》说“千里之行”,要“始于足下”,萄予的《劝学》中,也有以“千里”为目标,从反面强调“积累”重要性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春 思
[唐]皇甫冉①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②龙堆路几千。
家住秦城③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④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⑤,何时反旆勒燕然?
(注)①皇甫冉(约公元717年-约公元771年),字茂政,汉族文人。祖籍甘肃泾州,出生于润州丹阳(今江苏镇江)。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他是晋代高士皇甫谧的后人,10岁能属文,深受张九龄器重。②马邑: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③秦城:泛指中原之地。秦城一作“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④机中锦字:窦滔被贬流沙, 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颠倒,皆成文意。⑤元戎窦车骑:元戎,犹主将,窦车骑,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春日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反侵略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
B.诗中的女主人公住在繁华和平的京城,目睹皇宫奢靡的生活,联想到丈夫戍守在荒凉的边疆,顿生愤懑之情。
C.第四句“心随明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表意相似,深刻表达了女主人只能把对丈夫的思念寄托给明月的无奈。
D.尾联写女主人公问军中主帅何时才能得胜班师,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本诗积极的社会意义。
【2】这首诗的首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艺术手法方面赏析其精妙之处。
1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张阐字大猷,永嘉人。幼力学,博涉经史,善属文。未冠,由舍选贡京师。登宣和六年进士第。迁秘书郎兼国史院检讨官。秦桧每荐台谏,必先谕以己意,尝谓阐曰:“秘书久次,欲以台中相处何如?”阐谢曰:“丞相见知,得老死秘书幸矣!”桧默然,竟罢。绍兴二十五年冬,帝躬揽万机,起阐提举两浙路市舶,升吏部员外郎。孝宗即位,阐权工部侍郎兼侍讲。金主亮死,葛王褒复求和,再议遣使。阐言:“宜严遣使之命,正敌国之礼,彼或不从,则有战尔。如是,则中国之威可以复振。”帝曰:“使者报聘,故事也,旧约不从,朕志定矣。”是冬,给札侍从、台谏条具时务,阐上十事皆剀切。当时应诏数十人,惟阐与国子司业王十朋指陈时事,斥权幸,无所回隐,明日,召两人对内殿,帝大加称赏,赐酒及御书,时进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册宝,工部例进官,阐辞。或曰:“公转一阶,则泽可以及子孙,奈何辞?”阐笑曰:“宝册非吾功也,吾能为子孙冒无功赏乎?”隆兴元年,真拜工部侍郎。阐奏:“臣去冬乞守御两淮,陛下谓春首行之,夏秋当毕,今其时矣。”会督府请受萧琦降诏问阐阐请受其降俄报王师收复灵壁县阐虑大将李显忠深入无援奏请益兵殿后已而王师果失利众论归罪于战。阐曰:“陛下出师受降是也。诸将违节度且无援而败,当矫前失,安可遽沮锐气。”帝壮其言,益出御前器甲付诸军,手诏劳张浚,军声复振。屡引疾乞骸骨,帝不忍其去。阐请益力,乃除显谟直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陛辞,其指时事尤谆切,帝眷益笃。居家逾月卒。
(节选自《宋史•张阐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督府请受萧琦降/诏问阐/阐请受其降/俄报王师收复灵壁县/阐虑大将李显忠深入无援/奏请益兵殿后/已而王师果失利/众论归罪于战
B.会督府请受/萧琦降诏问阐/阐请受其降/俄报王师/收复灵壁县/阐虑大将李显忠/深入无援/奏请益兵殿后/已而王师果失利/众论归罪于战
C.会督府请受萧琦降/诏问阐/阐请受其降/俄报王师/收复灵壁县/阐虑大将李显忠/深入无援/奏请益兵殿后/已而王师果失利/众论归罪于战
D.会督府请受/萧琦降诏问阐/阐请受其降/俄报王师收复灵壁县/阐虑大将李显忠深入无援/奏请益兵殿后/已而王师果失利/众论归罪于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B.侍郎,古代官名。汉制,郎官入台省,三年后称侍郎。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长官。
C.乞骸骨,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D.陛辞,朝官离开朝廷,要上殿辞别皇帝叫陛辞,也指面见皇帝辞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阐幼而好学,涉猎广泛,深得皇帝赏识。高宗起用他提举两浙路市舶,升任吏部员外郎。
B.张阐为人正直,不阿谀权贵。秦桧要提升他的官职他拒绝了,皇上要求侍从、台谏陈述时务,张阐斥责权贵,无所回避。
C.张阐一心为国,有远见。葛王完颜褒求和,张阐主张严格派遣使节的制度,端正相敌之国的礼节,他担心张浚孤军深入没有后援,不久果然失利。
D.张阐坚持原则,不为名利所动。宝册不是他的功劳,不为子孙冒领无功劳的赏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阐谢曰:“丞相见知,得老死秘书幸矣!”
(2)帝壮其言,益出御前器甲付诸军,手诏劳张浚,军声复振。
15、微写作按要求写作。
请以“春”为题,写一首现代诗或一段抒情文字。
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不少于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