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文化传承,是要有载体有传人的,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中华文明若要绵延相续,不绝如缕,希望就在孩子们身上。
②科学研究容不得半点疏忽,一点微不足道的失误有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③这个贩毒组织近来购置了一批火力极强的武器,对他们而言这简直是如虎添翼,我边防检查站的缉毒官兵倍感压力。
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运动健身受到热捧。教练提醒,健身塑形需要长期坚持,一旦放弃,会导致髀肉复生,很快反弹。
⑤清晨,重庆10余万群众高举“舍身为人民,热血铸警魂”等字样的横幅来送别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而临危受命的英雄周鑫。
⑥能够不断认识并提升自我才能让自己不断进步,然而网络“键盘侠”们却只盯着别人的过失,对自身的问题却目不见睫。
A.①②⑥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③⑤⑥
2、下列对《逍遥游》节选部分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A.庄子在本段最后提出了主张,那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 且恶乎待哉?”即顺应万物的本性,达到天人合一,才能无需依凭,真正获得绝对自由。
B.作者从反面进行批判,首先肯定能够“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征一国者” 四种人,虽然他们有一定的才智和修养,但被功名利禄所束缚,远没有达到“逍遥游”境界。
C.作者否定了能够超然于世人的毁誉、审定物我的区分、辨明荣辱界限的宋荣子。宋荣子 虽然做到了无功无名,对那四种人“犹然笑之”,但是他仍未能做到无己,因而他的修养“犹有未树也”。
D.列子虽然随风飘去,但仍有待于风力,仍受到外物限制,算不得逍遥游。
3、下列各组成语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可名状(命名) 一文不名(占有)
B.乐此不疲(疲倦) 疲于奔命(劳累)
C.心神不安(安定) 转危为安(安全)
D.各抒己见(见解) 见义勇为(看到)
4、下列语句不是出自《红楼梦》的一项是
A.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B.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C.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D.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A.乐.琴书以消忧 B.良庖岁.更刀
C.目.吴会于云间 D.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西医的科学性和普效性已被公认,中医药的伟大历史作用和重要现实意义不容否认,两者各具优势。但长期以来,医疗领域普遍重西医轻中医,中医地位不断下降,发展遇到困境。
一是中医人员数量增长与中医机构发展缓慢,中医力量薄弱。据统计,全国中医医生1 949年27.6万人,到2002年还是27万余人,53年没有增长;同期西医医生分别为8.7万和157万人,增长17倍;中西医医生比例由3.2:1变为1:5.8。现全国共有医务工作人员520万人,中医药工作人员约50万人,不足1/10。
二是中医教育日益衰退。语言上,古汉语训练缺乏,许多学生基本不看、也看不懂中医古籍;课程安排上,中医理论培训严重不足,甚至《黄帝内经》等经典也不研读;技能培养上,中医望、闻、问、切等训练不多。
三是民间中医的发展临困境。我国不少师徒传承的民间中医,水平高、收费低、效果
好,深受群众欢迎,但大都得不到正式承认。现行执业中医师考试制度要求考西医知识,民间医生大都因西医知识不足过不了考试关,民间医生多因无法领到行医执照不能公开行医,若行医即属非法。
四是中医医院存在西医化倾向。目前全国有2800多家中医院,几乎都是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为了生存,大量购买西药与医疗设备。西药进出价差大,检测化验收费高,医生创收、医院盈利、医院评等级均要靠它。中医药虽然简便廉验,若靠它收费,医院无法养活,医生只有受穷。
(摘编自陈永杰《中医药发展面临的严重困境》)
材料二: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关系到中医药的前途和命运。
传承精华,就是要让中医药发展源远流长。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离开传承谈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医药的精华,沉淀在汗牛充栋的中医古籍中,流传在历代中医大家的临床实践中,散落在疗效显著的民间奇方中,这是中医药学深厚的根基,也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命脉。传承不足,让多种中医技艺面临失传,让中医医道艰难延续。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必须培养大批中医“专才”,这样才能使“国宝”代代相传。院校教育是中医药人才的主阵地。当前,院校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中医教育西化、中医思维薄弱、中医技能缺失等问题。师带徒,出名医,中医独具特色的技艺需要活态传承。中医临床功夫、中药炮制工艺,主要靠师徒一代一代口传心授。师承教育能为“草根”中医打开一扇门,让岐黄之术薪火相传。我们应将以“个性化”为特征的师承教育与以“标准化”为特征的院校教育相结合,将传统教育的精粹融入现代教育体系之中,构建适应新时代的中医教育体系,为中医药发展打下最坚实的人才之基。
守正创新,就是要让中医药发展清流激荡。只传承,不创新,捧着金饭碗也只会越吃越穷。让中医药老树发新芽,唯一的出路就是创新。中医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从《黄帝内经》奠定中医理论体系,到明清时期瘟病学的产生,再到现代青蒿素的诞生……创新,始终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中医药需要源源不断地注入创新的“源头活水”,在更多领域取得新突破。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中医药研究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撑,多学科、跨行业合作为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带来广阔空间。我们不能因为创新而忘记“守正”,也不能因为“守正”而不去创新,必须把“守正”与“创新”有机结合起来。
没有传承,创新就失去根基;没有创新,传承就失去未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必将让中医药获得无限生机,为建设健康中国提供新动力!
(摘编自白剑锋《守正创新,为中医药注入源头活水》)
材料三:
近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曾在武汉一线指导和参与救治的专家回顾总结了用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经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仝小林院士说,武汉疫情出现社区传播之后,我们将中医药治疗和干预纳入“四早”内容,第一时间为集中隔离点的发热、疑似、已确诊轻型和普通型患者以及一些密切接触者发放药物,发放通治方“寒湿疫方”的药72.3万服,覆盖5万多人,使很多病人在早期就得到控制,不向重症发展。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带队接管的江夏方舱医院,通过以中医药为主的中西医综合治疗,564名患者均没有转为重症。
“集中隔离,普遍服中药,阻止了疫情的蔓延,是我们取胜的基础。”张伯礼说,在向其他方舱医院推广经验后,1万多名患者普遍使用中药,各个方舱医院的转重率基本在2%至5%左右。
不少专家表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减缓、阻止重症向危重症转化,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
“就我们在武汉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救治经验来说,一般的病人都有发热、咳嗽、气喘、乏力的症状,还有氧饱和度降低的表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党委书记叶永安介绍,采取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后,这些病人症状都有明显好转,发热、乏力、咳喘缓解率都在90%以上,说明综合救治能够有效阻止重症向危重症转化。
治愈出院的患者中,有一部分虽然核酸检测已呈阴性,但身体还未完全康复,需要持续的医学干预和心理康复。在这方面,中医药有着丰富的经验积累和干预的技术手段。
有时乏力、咳嗽或精神不太好,肺部炎症没有完全吸收,免疫功能没有完全修复……“这种情况下,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办法,做一些呼吸锻炼,同时配合中医药针灸、按摩等综合疗法,可以改善症状,促进肺部炎症吸收,对脏器损伤的保护、对免疫功能的修复都有积极作用。”张伯礼说。
目前,仝小林院士团队正在针对恢复期康复的中医药干预开展研究,部分研究成果已经在临床中得到推广和使用。
(摘编自新华社《中医药为新冠肺炎防治作出重要贡献》)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医发展面临严重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古汉语训练缺乏,学生读不懂中医古籍是其根本原因。
B.要培养大批中医“专才”,就必须建立以师承教育为主、院校教育为辅,二者相结合的中医教育新体系。
C.“守正”指传承中医药的精华,“创新”指在坚守中医药精华的基础上为其发展注入动力,二者不可割裂。
D.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病人早期控制、阻止重症转危和康复干预等方面,都独立发挥了重大作用,优势显著。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医医院之所以存在西医化倾向,并非因为中医药不如西药好,而是因为中医药不如西医盈利高。
B.民间中医,水平高,收费低,效果好,深受群众欢迎,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得到正式承认。
C.研究中医古籍、历代中医大家的临床实践经验以及疗效显著的民间奇方,是传承中医精华的重要途径。
D.只有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才能为中医药注入源头活水,并保其发展源远流长,清流激荡。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健康乃至世界人民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B.要全面系统继承历代各家学术理论、流派及学说,不断弘扬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
C.康源全自动中药调剂系统生产线对几千年手抓戥称的传统调剂方式进行了创新,极大提高了中药饮片配药、取药效率。
D.要充分发掘中医不同学术流派的特色优势,实现中医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确保中医药在时代有新作为。
【4】材料二在论证上思路上有何突出特点?请简要分析。
【5】请针对材料一“中医药发展面临的严重困境”,结合文本,向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提3条有关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建议。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说,楚怀王糊涂荒唐,致使“_____________”而自己又遭嫉妒,被小人“__________”从而不受重用,难以施展抱负。
(2)《赤璧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
(3)李白《蜀道难》中写守关将领若不是自己的亲信,就会“_________”;接下来写猛虎长蛇极其狰狞的诗句是“_________”。
8、情景默写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绘出梦境中天色由明亮骤然转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杜甫《旅夜书怀》中运用比喻写出诗人漂泊无依、孤寂悲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杜牧《阿房宫赋》中写阿房宫占地之广,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陶渊明的《饮酒》中“而无车马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细致的描摹写飞雪入幕之后,用反衬手法写天气寒冷的句子是“__________”,用夸张手法描写出大漠奇寒的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
(3)白居易的《观刈麦》中,描写妇女儿童支援农忙场景,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11、诗词填空
(1)《虞美人》中李煜以“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物是人非、江山易主之痛,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
(2)《阿房宫赋》用“________,______”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3)《阿房宫赋》中杜牧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将进酒》中以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自我,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煜的《虞美人》中,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的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乐声高亢,传到天上,击破五色石,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诗人把音乐的震撼力表现的无以复加。
(4)杜牧《阿房宫赋》一文告诫人们如果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六国论》开头指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文章结尾作者说:“____________”,告诫治理国家的人不要在强大敌人的威力面前被吓倒。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其三)①
高适
登顿②驱征骑,栖迟愧宝刀。
远行今若此,微禄果徒劳。
绝坂水连下,群峰云共高。
自堪成白首,何事一青袍。
(注)此诗歌四十七岁的高适送兵往“青夷军”,归途入居庸关时所作。他曾到边塞寻求避身之路,但未成功。青夷军,唐驻军名你。②登顿:上上下下,翻山越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
A.颔联写诗人此次送兵往“青夷军”,位卑禄薄,徒劳无功,内心极度失望。
B.颈联描边塞独特景象,水陡流而下,群峰高耸入云,景象的反差,也是诗人心情的落差。
C.“自堪成白首”中“自堪”意为“哪堪自己”,表现出诗人对老之将至的无限感慨。
D.“何事一青袍”一句流露出诗人无官一身轻,超然出世,飘然自适的人生愿景。
【2】请简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 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 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 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 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加直龙图阁、知福州。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请公行。巩俾其徒相推择, 识诸籍,以次补之。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徼求之弊。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 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曰:“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 徙明、亳、沧三州。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遂留判三班院。上疏议经费,帝曰:“巩以节用 为理财之要,世之言理财者,未有及此。” 拜中书舍人。甫数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 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节选自《宋史·曾巩传》)
(注)①常平:官仓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
B.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
C.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
D.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 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 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 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经》《乐经》《周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巩为官,务实勤政。越州闹饥荒那年,他劝说富人如实申报储存的粮食,让百姓就近买粮,又让官府借给农民种子耕种。
B.曾巩治理有法,善抓根本。担任齐州知州时,以铲除奸盗作为根本任务,既调动百姓参与,又善待自首的盗贼,百姓安定。
C.曾巩爱护百姓,不谋私利。他派兵征伐安南,事先做好供应万人的准备,不扰民;做福州知州时,他不许官府与民争利。
D.曾巩善写文章,且越写越好。他能引古论今,纵横捭阖,善于借鉴学习司马迁、韩愈,当时善于写文章的人很少能超过他。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诗经》《论语》《史记》……从厚重的纸质书页走进轻便的电子书屏,阅读方式在改变,不变的是对先贤哲思的追求。
曾经黑板加粉笔授课,到如今网络直播教学,一块屏幕改变的是学习的方式,不变的是教育的信念。
过去农村子弟进城谋生计,现在各方能人“回流”建设乡村,逐梦方向在改变,不变的是个人价值的实现。
从2G通信到5G万物互联,从工业革命到人工智能,中国科技日新月异,改变的是技术,不变的是人文的情怀。
社会在发展,生活在变化。透过时代的变迁,我们看到其背后有着不变的底色。面对这些变与不变,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有何思考和联想?请从以上材料中选择一个方面,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