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古代中国人而言,“名”和“字”不能混为一谈。一般来说,出生时只取名,成年后再取字。其中,“名”主要用于他称,“字”主要用于自称。
B.古代许多文章中“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过秦论》“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C.古代丧礼,凡为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服丧一年,叫“功服”。
D.古代“关中”所指范围不一,不过习惯上将山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如《鸿门宴》“沛公欲王中,使子婴为相”,《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其中的“关中”都指这一地区。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中的“鉴”不同的一项是( )
A.而耻学于师 B.侣鱼虾而友糜鹿 C.吾妻之美我者 D.栗深林兮惊层巅
3、下列各项中句式类型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技经肯綮之未尝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非战之罪也 惟兄嫂是依 庖丁,解牛者也
C.风乎舞雩 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D.加之以师旅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当这部反映中国军民团结抗战的影片结束时,全场观众无不起立致敬,向隅而泣。
②这所小学教育十分成功:学生们行为俯首帖耳,用语文明得体,学习认认真真。
③政府倡导节约之风,严禁官员大吃大喝。然而一些地方政府转变作风仍存在虚与委蛇的现象,阻碍了中央精神的贯彻落实。
④面对工作中的不顺心,不少人倾向于对现实生活屈从,不惜委曲求全,用自身的行为迎合社会的规则。
⑤经过三年的治理,这片曾经鱼沉雁渺的湿地重新恢复了生机,鱼儿游回来了,大雁飞回来了。
⑥他是一个惯于韬光养晦的人,遇事不强出头,但每遇到公司处于危难之中时,他都能轻描淡写地化解危机。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5、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 )
A.我们是去踢球?还是去看电影?
B.“快点走!”班长说:“我们快要迟到了。”
C.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D.弟弟来信说:“他现在过得很好,让我们不要担心。”
6、阅读小说《一小时的变故》,完成各题。
一小时的变故
[美国]凯特•肖帮
亲友们都知道马拉德太太心脏有问题,因此,在向她透露她丈夫亡故的消息时,十分小心,尽量婉转些。
是她姐姐约瑟芬告诉她这一消息的,话说得吞吞吐吐、遮遮掩掩。她丈夫的朋友理查兹也在场,就在她身边。报社收到铁路事故消息时,理查兹正好在那里,布伦特里•马拉德的名字在“遇难者”名单的最前面。为了把真相弄清楚,他只是根据另外一份电报把时间记了下来,便抢在其他不太小心、不够体贴的朋友之前赶忙捎来这一不幸的消息。
她猛地扑在姐姐的怀里突然嚎啕大哭起来。当一阵悲伤消退之后,她独自一人走进自己的房间里,不愿让任何人跟着她。
卧室的窗户开着,窗前摆着一把宽大、舒适的扶手椅。她精疲力竭地一屁股坐进椅子,倦意缠着她的身子。
屋前空旷的广场上,春意盎然,新春骚得树梢颤栗。空气中弥漫着春雨芬芳的气息。楼下沿街叫卖的商贩正吆喝着兜售商品。远处有人在唱歌,曲调隐隐约约地传入她的耳海。屋檐下,无数麻雀唧唧喳喳地叫着。
她静静地坐在椅子里,头枕在靠垫上,像一个哭睡着了的孩子在睡梦中还在啜泣一样。
她还很年轻,面容白皙、安详。脸上的皱纹显示出压抑,甚至是某种力量。但是,此刻她目光呆滞,茫然地直盯着远方的一片蓝天。
某种东西正向她逼来,她等待着,诚惶诚恐地等待着。等待着什么呢?她不知道。这种东西太微妙了,让人难以触摸、不可名状。但她感到它正从空中蔓延开来,通过弥漫在空气中的声音、气息和色彩正朝着她步步逼来。
此刻,她的内心骚动不安地起伏着。那种向她逼近、将要缠住她的东西在她的脑海里越来越清晰了,她正努力凭借自己的意志来抗击它,但是她无能为力,她的意志力一如她那双白皙细嫩的双手一样软弱无力。
她干脆任其自然,这时一个轻如耳语般的词从她那微启的双唇中逃逸出来。她低声一遍又一遍地念叨着:“自由!自由!自由了!”那茫然和随后变得惶恐的目光从她的眼中消失了。两眼变得炯炯有神、闪闪发光。她心跳加快、热血沸腾,周身无一处不畅快。
在未来的岁月里,她将为自己而活着。再也没有任何强大的意志盲目地坚持要征服她了。
不错,她曾爱过他——有时候,然而并非常是这样。这又有什么关系!她突然认识到自主才是她生命中最强烈的冲动,拥有了它,爱情,那未解之谜,又有什么价值?
“自由了!彻底自由了!”她反复低声吟道。
约瑟芬跪在紧闭的房门前恳求进去。“路易斯,开门!我求你了;开门——你会把自己弄出病来的。你在干什么,路易斯?看在上帝的面子上,开门吧。”
“走开。我不会把自己弄出病来的。”的确,她不会的。透过那扇敞开的窗户,她正在畅饮的恰是生命的精髓。
她的想象力正沿着未来的时日自由驰骋。春天、夏天,一年四季都将属于她自己。她低声快速祈祷着长命百岁。就在昨天,她一想到生命会如此漫长还感到不寒而栗。
她终于站了起来,在她姐姐的胡搅蛮缠下把门打开。她目光中充满着胜利的喜悦,搂着姐姐的腰,一起走下楼梯。理查兹站在底下等着她们。
这时有人用钥匙在开前门。进来的竟然是布伦特里•马拉德,他提着旅行包和雨伞,镇定自若,略显得风尘仆仆。他离事故发生地很遥远,甚至不知道发生过火车事故。眼前的情景使他愣住了:约瑟芬尖叫一声;理查兹迅速移动身子站在他和妻子之间,去挡住她的视线。
然而,理查兹还是太晚了。当医生们赶到时,他们说路易斯死于心脏病,死于致命的喜悦。
(小说有删改)
【1】小说中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她的内心骚动不安地起伏着”,“她正努力凭借自己的意志来抗击”缠住她的东西,这些都表现了路易斯怎样的情感?
【3】小说中的路易斯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4】小说的结尾路易斯因丈夫“死而复生”突然死去。医生诊断她死于心脏病,死于致命的喜悦。有人不同意医生的看法,认为路易斯不是死于致命的喜悦,而是死于过度悲伤。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
7、情景式默写。
(1)王羲之在兰亭集会时一仰一俯看到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羲之认为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都归结于消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兰亭集序》中表达作者生死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云”和“鸟”都人格化了,作者将感情寄托在物上,达到了景中见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5)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之意。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兰亭集序》中能纵展眼力,开畅胸怀,极视听乐趣的前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兰亭集序》中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用两句话进行了批判,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去来兮辞并序》中,陶渊明借用自然景物形象地概括自己的入世和出世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写陶渊明回到家中,傲然自得的情怀得到寄托,身心安然舒适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引用《齐谐》中的语句表现大鹏一飞冲天的磅礴气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述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与《道德经》中的“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都是强调从善改恶。
(3)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容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章。
10、名句默写。
(1)《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地流去,“___________”;月亮时圆时缺,“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________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
(4)《论语》中强调与朋友交往应该做到诚信的句子是:“___________”。
11、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①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③只有坚持,才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逍遥游》中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鹏鸟在奋力飞行时翅膀的样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生动,描绘了蜀道之上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雄奇景象。
(2)《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比喻和对比手法,形象生动地突出了生命的短暂与渺小。
(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反复论证了苦难对人的价值和意义,并深切指出:如果一个国家“_________,_________”就难以避免灭亡的命运。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朱庆馀①所居
贾岛②
天寒吟竟晓,古屋瓦生松。
寄信船一只,隔乡山万重。
树来沙岸鸟,窗度雪楼钟。
每忆江中屿,更看城上峰。
[注]①朱庆馀,曾有“画眉深浅入时无”诗句,得张籍引荐,考取进士。②贾岛,唐河北道幽州范阳人。文宗时被排挤,贬长江主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朱庆馀居所,“古屋瓦生松”一句形象地描画出一幅冬晨老屋图景。
B.颔联以一只寄信之船入笔,写诗人羁旅在外的愁苦,表达对遥远家乡的思念。
C.贾岛在朱庆馀居所题诗,是希望自己能引起当权者的关注,得到引荐与重用。
D.尾联刻画了一个遥看城外山峰,怅然回忆的人物形象,表现出难以言状的感叹。
【2】本诗颈联“树来沙岸鸟,窗度雪楼钟”一句,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1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颜之推
名实篇
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蛛丽,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全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忘名者,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非所以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让名也;窃名者,厚貌深奸,于浮华之虚称,非所以得名也。
人足所履,不过数寸,然而咫尺之途,必颠跃于崖岸,拱把之梁,每沉溺于川谷者,何哉?为其旁无馀地故也。君子之立己,抑亦如之。至诚之言,人未能信,至洁之行,物或致疑,皆由言行声名,无馀地也。吾每为人所毁,常以此自责。若能开方轨之路,广造舟之航,则伸由之言信,重于登坛之盟,赵燕之降城,贤于折冲之将矣。
吾见世人,清名登而金贝入,信誉显而然诺亏,不知后之矛戟,毁前之干格也!交子贱云:“诚于此者形于彼。”人之虚实真伪在乎心,无不见平迹,但察之未熟耳。一为察之所鉴,巧伪不如拙诚,承之以羞大矣。伯石让卿,王养辞政,当于尔时,自以巧密,后人书之,留传万代,可为骨寒毛竖也。近有大责,以孝著声,前后居丧,哀毁逾制,亦足以高于人矣;而尝于苦块之中,以巴豆涂脸,遂使成疮,表哭泣之过,左右童竖,不能掩之,益使外人谓其居处饮食皆为不信。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
有一士族,读书不过二三百卷,天才钝拙,而家世般厚,雅自矜持,多以酒犊珍玩,交诸名士。
甘其饵者,递共吹嘘,朝廷以为文华,亦尝出境聘。东莱王韩晋明笃好文学,疑彼制作,多非机杼,遂设宴言,面相讨试。竟日欢谐辞人满席属音赋韵命笔为诗彼造次即成了非向韵众客各自沉吟遂无觉者。韩退叹曰:“果如所量。”
治点子弟文章,以为声价,大弊事也。一则不可常继,终露其情;二则学者有凭,益不精励。
邺下有一少年,出为襄国令,颇自勉笃,公事经怀,每加抚恤,以求声誉。凡遣兵役,握手送离,或费梨枣饼饵,人人赠别,云:“上命相烦,情所不忍,道路饥渴,以此见思。”民庶称之,不容于口。及迁为泗州别驾,此费日广,不可常周。一有伪情,触涂难继,功绩遂损败矣。
或问曰:“夫神灭形消,遗声余价,亦犹蝉壳蛇皮,兽远鸟迹耳,何预于死者,而圣人以为名教乎?”对曰:“劝也,劝其立名,则获其实。且劝一伯夷,而千万人立清风矣;劝一季札,而千万人立仁风矣;劝一柳下惠,而千万人立贞风矣。故圣人欲其鱼鳞凤翼,不绝于世,岂不弘哉?四海悠悠,皆慕名者,盖因其情而致其善耳。”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非所以让名也 谦让
B. 疑彼制作,多非机杼 命意,构思
C. 民庶称之 或许
D. 此费日广,不可常周 做到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容色蛛丽,则影必美焉 吴之民方痛心焉
B. 忘名者,体道合德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 但察之未熟耳 蚓无爪牙之利
D. 以此见思 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子高洁的言行往往不被信任,都是因为其言行高洁,名声广播,没有给自己留下一点余地,就像在山崖边走路,因为脚旁没有余地,往往会从山崖上摔下去。
B. 东莱王韩晋明怀疑某一士族不过徒有虚名,他的一些诗文,恐怕并非他自己创作,于是设宴叙谈,并以作诗试探,结果验证了他的想法。
C. 圣人用前人之名教育后人,意在通过勉励世人立名来获得与名相符的实际内容。
D. 邺下少年当初为了虚名,故意对百姓加以体恤,当他升官以后,他的本性暴露出来,不愿再继续把体恤百姓的事情做下去,于是功绩被毁。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竟日欢谐辞人满席属音赋韵命笔为诗彼造次即成了非向韵众客各自沉吟遂无觉者。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2)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不能缺少美,“美育是一种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很难想象,如果一个人没有美育的熏陶,一个社会没有诸如音乐、绘画、文学、戏剧、诗歌等艺术的支撑,将是什么样的情景。可是在现实中,美育却遭遇不少尴尬:有些家长迫于孩子的学业压力,只能让美育靠边站;有些学生参加艺术培训班,是为了升学加分走捷径;有些学校任意挤占美育课程时间,美育课变成少数特长生的必修课。对此,教育部门准备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学生、教师、家长代表的意见,再做决策。
请结合材料内容,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