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诏是天子下达臣属的文体,分为即位诏、遗诏、表诏、密诏、手诏、口诏等,属于命令文体。
B. 《陶庵梦忆序》中“鹿鸣宴”指唐代会试后州县长官宴请考中举子的宴会。明清时,于会试放榜次日,宴请主考以下各官及考中的举人,称鹿鸣宴。
C. “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仕”则指官员退休。
D. 古人对人身故有多种描述方式,最常见的是“卒”,早亡一般用“殇”,“崩”指帝王之死。
2、《红楼梦》是一部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
化的集大成者。今盘点下金陵十二钗判词之六钗,试判定所刻画之人物。
①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怎及初春景,庞兕相逢大梦归。
②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③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④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⑤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⑥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元春 | 探春 | 湘云 | 妙玉 | 迎春 | 王熙凤 |
B. | 元春 | 探春 | 迎春 | 可卿 | 晴雯 | 巧姐 |
C. | 探春 | 迎春 | 湘云 | 可卿 | 香菱 | 巧姐 |
D. | 探春 | 迎春 | 可卿 | 妙玉 | 李纨 | 王熙凤 |
A. A B. B C. C D. D
3、下列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恐前语发(暴露) 前以降及物故(死亡) 扶辇下除(殿阶)
B.凿地为坎(炕) 服匿(盛酒酪的瓦器) 果引张胜(招供)
C.伏斧质请罪(砧板) 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 均之二策(平均)
D.位列将(一般将军的总称) 匈奴诡言武死(欺骗说) 具自陈道(方法)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欲乘间图之(动词,图谋,谋取) 虽死不恨(动词,怨恨)
B.此吾所以哭也(表结果的连词) 今日老夫贱降(古人对自己生日的谦称)
C.此贼合死(应当) 直至后院中审究(审问,审讯)
D.被罪之人(蒙受,遭遇) 安肯干休(怎么)
5、下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达尔文,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著有《物种起源》、《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
B.古诗文常常在篇名上反映出文体特点,如《琵琶行》、《谏太宗十思疏》、《兰亭集序》、《赤壁赋》、《陈情表》等。
C.《长亭送别》的作者王实甫,元代戏曲作家,所作杂剧,据《录鬼簿》著录有十四种,现仅存三种《西厢记》、《汉宫秋》、《丽春堂》。其中最著名的是《西厢记》,被称为杂剧之冠。
D.元曲是元代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分为散曲和杂剧两部分。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曲两种,小令是不成套的散曲,散套又叫套数,是统属于一个宫调的成套的散曲。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传记事实与传记材料相互关联,但本质上却不是一回事。混同这两者,而不能够把它们丁是丁卯是卯地分开处理,是传记文学创作和研究中长期存在的一个误区。造成这种现象关键的一条原因是,传记作者和研究者没有把传记的自主性放在首位,常常有意无意地用传记来为某个目的服务。梁启超就是个显著的例子。他在历史这个大框架里来论述传记,实际上明确地给传记内定了位置:传记不过是历史的一个分支。他的《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有一章概论五种专史,而其中“人的专史”里,合传、年谱、专传和年表又不加区分地平行而列,各占一章。如果我们具体落实到他的“专传的做法”,并把其中的“孔子传的做法”作为个案,我们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对他来说传记材料的重要性几乎是压倒一切的。尽管梁启超声称“做《孔子传》的头一步是别择资料”,但实际上这也是他传记做法的最后一步。通观全文,梁启超丝毫没有跃过这头一步。他先讲如何别择孔子言行方面的资料和采取资料的原则。对于那些制造孔子神话的伪材料,梁启超不忍丢弃,建议收录在《孔子传》正文之外的《附录》里。在言的方面,他详细论述了六经里哪些部分可以入《孔子传》。至于选择的理由,他承认“也无标准,只好凭忠实的主观武断”。接着,他讨论六经之外拣取传料的标准。最后,他说:
今天只讲别择资料的方法,其实作《孔子传》的最困难处也在别择资料,至于组织成文,如何叙时代背景,如何叙孔学来源,如何叙孔门宗派,这无论叙什么大学者都是一样……
不难想像,在这样的传记做法指导之下写出的只能是《孔子学案》,而不是生龙活虎的《孔子传》。传记资料应有尽有,而传主个性了无踪影。究其原因,只看重历史学家的搜求参证资料的功夫,而忽略传作家点铁成金的写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传记事实的发掘和打磨无疑是关键的一环。
“一个真正的传记作家”,乔治·圣兹伯里指出:
“作为一名有造诣和才智的艺术家,他应该把所有这业材料在头脑里过滤,然后再呈示在我们面前,不是让我们只见树木,而是让我们看到一幅完整的画,一件作品。”
圣兹伯里的话击中了保罗·缪里·肯道尔所说的“巨型传记”的要害。这类汇编式传记对材料细大不捐,收罗无遗,但它们充其量也不过是“传记的研究而不是传记”,因为它们“日益屈服于事实”。
不可否认,“屈服于事实”的传记材料有其自身不可替代的价值,最好的例子莫过于《国家传记词典》里的“培根”词条。我们能从中看到一板一眼的内容,有条不紊的秩序,五脏俱全的罗列,但是我们感受不到任何生命的气息。而奥卜锐的《简传》却不同。在他的笔下,培根有一副“蝰蛇的眼睛”。他的餐桌上必备“香草野花”,他心爱豪宅美院,俊奴靓仆,可他一旦在朝廷失宠,这些人都作鸟兽散……
这里,传记材料和传记事实的分野判若云泥。那么,什么是传记事实呢?
权威的论述没有直接涉及传记事实这个术语,但吉光片羽往往闪烁出难得的洞见。富有哲学眼光的普鲁塔克对传记里如何选择事实成竹在胸。在他看来:
人的品德和劣迹并不总是体现在他们最杰出的成就里。相反,跟最大的围攻或至关重要的战役相比,不大显眼的行为,片言只语,一句玩笑却常常揭示出一个人的真实性格。
(选自赵白生《传记文学理论》,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记事实与传记材料在本质上并不相同,所以在处理二者时,应区别对待。
B. 梁启超声称做《孔子传》的头一步是别择资料,然而他也只做到了这一步。
C. 作者鲜明地反对将孔子神话的伪材料和六经之外的资料收录在《孔子传》中。
D. 传记写作如果只看重搜求考证资料而忽略发掘打磨,传主个性就会了无踪影。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梁启超做《孔子传》为反面例证,批评传记作者和研究者不把传记的自主性放在首位。
B. 文章使用引用论证,引用乔治·圣兹伯里的话,指出汇编式传记细大不捐,只是传记研究而非传记。
C. “屈服于事实”的传记材料也有其价值,它们往往客观全面、实事求是,比如《国家传记辞典》。
D. 文章明确了“传记事实”的概念,即是对传主的个性起界定性作用的事实,尤其是传主最杰出的成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梁启超在历史的大框架里将传记当作历史的一个分支,而作者认为这必然丧失传记写作的自主性。
B. 虽然普鲁塔克对传记写作中如何选择事实成竹在胸,但作者只是把他的意见作为参考却不置可否。
C. 收录制造孔子神话的伪材料,作者认为这样做使本该生龙活虎的《孔子传》变成了刻板的《孔子学案》。
D. 比起《国家传记辞典》,作者更欣赏《简传》中的培根形象,因为它更富有生命气息,血肉丰满。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蜀相》“_______,_______”抒发了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
(2)《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的星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明镜,既贴切又形象。
(3)《琵琶行》中白居易描写了琵琶女弹琴的优美动作,先是“______”,似述说自己平生的不幸遭遇;后是“______”,弹出了当时著名的《霓裳羽衣曲》。
8、(1)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注重积累的重要性,并用行路来加以形象化论述。《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举了现实生活中即使很小的事物也需要依靠外物的例子,与前面鹏鸟借海运和六月息南飞一事做类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不能达到绝对地自由与逍遥。
(3)辛弃疾《永遇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赞美刘裕率军北伐的气势,也表明自己坚决抗金的主张。
(4)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两句,抒写了美好事物或情感总是让人不胜怅恨,不胜回忆的无奈心情。
(5)在《赤壁赋》中,作者借“客”之口,以“___________,_________”来隐喻人生的短暂和渺小,可谓生动形象。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处处中秋此月明”,一轮明月引发了明代大儒深沉的哲思,李白借它表达对友人的关切,写道“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白居易用它衬托琵琶女沦落天涯的孤寂,写道“③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琵琶行》)。
(2)《礼记》上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用韩愈《师说》中的话来说,“经师”是“⑤_________”, “人师”是“⑥______________”,王阳明当属后者。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荆轲刺秦王》中表现送别荆轲的人受其“慷慨羽声”感染的句子是:______ ,____。
⑵《诗经•王风·采葛》里,“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写出主人公对友人的殷切思念,《氓》里也有类似情至之语,表达女子不见心上人的悲伤:______,_______。
⑶《短歌行》中想象贤才归己时欢快场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⑷《兰亭集序》中表现作者否定庄子生死观的两句是:____,____。
⑸《赤壁赋》中,客以“______,______”两句慨叹自身的渺小。
⑹《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借用《庄子》典故,表达诗人美景在前,不容辜负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_。
⑺孔子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
⑻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对于怀抱理想之人,即使“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也乐在其中。他还说:“_________,________”,对不合于“义”的富贵荣华,他坚决鄙弃。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1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如全选,则取前3题评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__________________,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3)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4)大阉亦逡巡畏义,__________________。(张溥《五人墓碑记》)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氓》中,以桑树起兴,借桑树的茂盛喻女子青春年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推荐了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治国的贤能之士,而在文章结尾处,也规劝刘禅应该自行谋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题弟侄书堂①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札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①这是一首题壁诗,是杜荀鹤咏其侄子读书之处而作。作此诗时,恰逢黄巾军起义,战火纷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以“何事”反问,表明侄子虽然未能入仕显达,却一直谨守礼道,作者赞美之情溢于言表。此联中两个“穷”字的意义不同。
B. 颔联运用反衬手法,借家乡战乱来反衬侄子守礼修为、品格高洁、卓然突出的形象。而此联后一句又与首联关合,与“何事”之句映照。
C. 尾联出语警策,情意深重。作者劝诫勉励侄子要珍惜时光,勤苦学习会终身受用同时,这也是作者总结人生经验的肺腑之言。
D. 这首诗在语言上平易浅近,质朴自然。没有一个难解字句,毫无半点雕琢痕迹,却摄取了弟侄独特的风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诗歌的颈联描绘了两个具体画面,精妙蕴藉,请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答题。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父毗郁林令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郡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静不严而肃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其邻城营造,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
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皆歔欷流涕。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不绝。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逃窜之徒,归来如市。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郡不能决。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庆。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宝藏深害其能。会越王侗征兵于郡,宝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东都,俄而宝藏以武阳归李密。德深所领皆武阳人也,念其亲戚,辄出都门,东向恸哭而反。人或谓之曰:“李密兵马,近在金墉,去此二十余里。汝必欲归,谁能相禁,何为自苦如此!”其人皆垂泣曰:“我与魏明府同来,不忍弃去,岂以道路艰难乎!”其得人心如此。后没于阵,贵乡、馆陶人庶,至今怀之。
(节选自《北史·魏德深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父毗郁林/令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郡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静/不严而肃/
B.父毗/郁林令/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郡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静/不严而肃/
C.父毗郁林/令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郡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静/不严而肃/
D.父毗/郁林令/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郡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静/不严而肃/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刺史:汉武帝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后来职权逐步扩大,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B.受诏:指奉皇帝的命令。“诏”,是天子给臣属下达命令的一种文体,有手诏、遗诏等。
C.持节:“节”也叫符节,古代使臣奉皇帝命令出使外国,执此以为凭证或信物。
D.诣阙:指奔赴朝廷。“诣”是“至、前往”的意思,“阙”本义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后可借指朝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德深体恤民情,深受百姓爱戴。辽东作战时期,朝廷向各方征税,只有贵乡县百姓不用竭尽全力就完成了朝廷的要求,百姓没有受到惊扰,对他感念至深。
B.魏德深声名远扬,奸邪之人震恐。他任职馆陶县后,员外郎赵君实因曾与郡丞元宝藏相勾结而心生恐惧,待在家中不敢出门;四处逃窜的人也纷纷回家了。
C.魏德深管理有方,下属尽心竭力。修造城池期间,他约束负责的官员为避免使百姓劳苦,要求在建造上无须超过别的县,官员都竭心尽力,是各县中最好的。
D.魏德深才能卓著,遭到宝藏嫉妒。他率领武阳籍士兵赴东都,元宝藏却凭借武阳归顺李密,想借军士的恋家情绪使魏德深军队溃散,但士兵们都不忍离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必欲归,谁能相禁,何为自苦如此!
(2)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3)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界女排锦标赛已结束最后的争夺,塞尔维亚获得冠军,意大利收获亚军,中国队取得第三名。在此前的一场半决赛中,中国女排经过五局苦战,以2:3惜败意大利,无缘决赛。有人说,意大利队是中国队的劲敌,如果中国队采用不违反规则的规避战略,在六强赛中故意输给荷兰队,以小组第二的成绩进入半决赛,就可以避开意大利队,很有可能进入决赛。也有人说,中国女排放弃精心算计,把每一场比赛都当硬仗来打,这种守诚精神才是真正的体育精神。
对于“规避”和“守诚”,你有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