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蒙故业,因遗策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B.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C.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D.感吾生之行休 蹑足行伍之间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
况且洛阳牡丹还有那么点来历,它因被贬而增值却名声大噪,是否因此勾起人的好奇也未可知。
①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 ②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阳去看的。 ③却不料洛阳的水土最适合牡丹的生长。 ④每年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 ⑤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看过牡丹。
A.③④②①⑤ B.③①④②⑤ C.②③①⑤④ D.②⑤①③④
3、对意象描绘效果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用“红遍”修饰“万山”,用“尽”描绘“层林”,象征革命烈火越烧越旺。
B.用“碧透”﹑“争流”描绘江水与船只,一动一静,对比鲜明。
C.用“击”来写鹰的矫健有力,用“翔”写鱼的轻快自由,诗人从高到低写出了充满生机活力的意象。
D.用“竞”概写万类霜天,意在劝导人们要像大自然一样具有竞争的意识。
4、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其生平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所谓“谥者,行之迹”,“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谥号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有臣属之谥,由朝廷赐与。还有私谥,是门徒弟子或是乡里、亲朋为其师友上的谥号。
B.谥法有固定用字,如慈惠爱民曰文,克定祸乱曰武,主义行德曰元等,这是美谥;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好祭鬼怪曰灵等,这是恶谥;还有表示同情的哀、愍、怀等。
C.年号是中国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一般都会改变年号,叫做改元。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元。明、清两代,每一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基本只用一个年号。
D.庙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宗,后继者称祖。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宗。并且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以后,每个皇帝才开始都有庙号。
5、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
②明天还不定是风是雨呢!
③好家伙,一添就是两张嘴!
④我忘了姓什么,也忘不了您二位这回事!
⑤可是他那点事业,哼,外国人伸出一个小指头,就把他推倒在地,再也起不来!
⑥我要是会干别的,可是还开茶馆,我是孙子!
⑦就走吧,还等着真挨两个脆的吗?
A.③⑦不同;②⑥不同;①④相同。
B.③⑦相同;①②不同;④⑥不同。
C.①③相同;②⑥相同;①④不同。
D.④⑥不同;②③不同;③⑦相同。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周朴园 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起来吧。
鲁侍萍 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你结了婚,就搬了家,我以为这一辈子也见不着你了;谁知道我自己的孩子偏偏命定要跑到周家来,又做我从前在你们家里做过的事。
周朴园 怪不得四凤这样像你。
鲁侍萍 我伺候你,我的孩子再伺候你生的少爷们。这是我的报应,我的报应。
周朴园 你静一静。把脑子放清醒点。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么?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
鲁侍萍 (低头)哦。
周朴园 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
鲁侍萍 (叹一口气)现在我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这些傻话请你也不必说了。
周朴园 那更好了。那么我们可以明明白白地谈一谈。
鲁侍萍 不过我觉得没有什么可谈的。
周朴园 话很多。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选自《雷雨》)
乙
看见的人报告说,河里面上午就泊了一只白篷船,篷是全盖起来的,不知道什么人在里面,但事前也没有人去理会他。待到祥林嫂出来淘米,刚刚要跪下去,那船里便突然跳出两个男人来,像是山里人,一个抱住她,一个帮着,拖进船去了。祥林嫂还哭喊了几声,以后便再没有什么声息,大约给用什么堵住了罢。接着就走上两个女人来,一个不认识,一个就是卫婆子。窥探舱里,不很分明,她像是捆了躺在船板上。
“可恶!然而……。”四叔说。
(选自《祝福》)
【1】周朴园说做了“于心不忍”的事,你认为真的是这样吗?
【2】两段文字中画线句的言外之意分别是什么?
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以“_______________”一句表现了乐声轻细的特点,以“_______________”一句直接赞美琵琶曲像仙乐般好听。
(2)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启示我们,“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我们一步一步推进,才能到达梦想的远方。
(3)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一句从空间角度极写漂泊异乡之愁,“_______________”一句则从时间角度写进年老体衰之苦。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曹操军队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孔子用“________,则不复也”要求学生独立思考,举一反三。(《论语·述而》)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 (李密《陈情表》)
(3)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
(4)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5)恨相见得迟,________。 (王实甫《长亭送别》)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两诗写嘉宾驾着名车骏马造访这山高景美的腾王阁所在地。
(2) “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孟浩然在《夜归鹿门歌》中山月朗照之下,诗人不知不觉来到庞公昔时隐居之地的情境。
(3)在《阿房宮赋》中,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表现依山而建的楼阁密集、高耸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一味冥思苦想不如直接学习有益。
(2)杜甫《登高》中写诗人目睹苍凉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生出无限悲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沦陷区的人民已安于异族统治一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分别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写女子在看到“复关”前后的不同表现,由此可见她对“氓”的诚心诚意和一往情深。
(2)《诗经·氓》中以桑树起兴,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比喻女子年老色衰,暗示女子被弃的遭遇。
(3)从《诗经·氓》最后一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看,男女主人公少年时的关系非常融洽。
13、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① 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②,秋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注释:安史之乱爆发后,刘长卿长期居住的洛阳落入乱军之手,诗人被迫流亡到江苏扬州一带,秋日登高,到吴公台,写下这首诗。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颔联写景远近结合,上句扣标题“寺”字,写野寺游人罕至,可见寺之偏僻,下句点明“远眺”,隔岸云白风清,层层掩映,可知山之深远。
B.颈联写傍晚的太阳沿着旧日的堡垒缓缓下落,寺院中传出的钟磬之声慢慢向空林中扩散,秋风四起,这钟磬之声也似带有一种寒意。
C.尾联写远眺所感。“惆怅”一词既为历史兴衰无常而惆怅,也为人生坎坷多难而伤感,古事与今事、国事与个人之事融为一体,用意颇深。
D.诗人工于用字,如“夕阳依旧垒”着一“依”而赋予“夕阳”人格化的形象,“寒磬满空林”着一“满”字,以静衬动,以满显空。
【2】《唐诗癸签》说“刘长卿得骚人之旨,专主情景”。请简析本诗是怎样做到情景结合的。
14、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游惠山记
明·袁宏道
余性疏脱,不耐羁锁,不幸犯东坡、半山之癖,每杜门一日,举身如坐热炉。以故虽霜天黑月,纷厖冗杂,意未尝一刻不在宾客山水。余既病痊,居锡城,门绝履迹,尽日惟以读书为事。然书浅易者,既不足观,艰深者观之复不快人。其他如《史记》、 杜诗、《水浒传》、元人杂剧畅心之书,又皆素所属厌,且病余之人,精神眼力几何,焉能兀兀长手一编?邻有朱叟者,善说书,与俗说绝异,听之令人脾健。每看书之暇,则令朱叟登堂,娓娓二万言不绝,然久听亦易厌。
余语方子公,此时天气稍暖,登临最佳,而此地去惠山最近。因呼小舟,载儿子开与俱行。茶铛未热,已至山下。山中僧房极精邃,周回曲折,窈若深洞,秋声阁远眺尤佳。眼目之昏聩,心脾之困结,一时遣尽,流连阁中,信宿始去。始知真愈病者,无逾山水,西湖之兴,至是益勃勃矣。
【1】文中的“半山”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2】“宾客山水”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3】下列语句,不能表现作者“性疏脱,不耐羁锁”的性格的一项是
A.每杜门一日,举身如坐热炉。
B.门绝履迹,尽日惟以读书为事。
C.每看书之暇,则令朱叟登堂。
D.流连阁中,信宿始去。
【4】第一段的叙述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对本篇游记作简要赏析。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酿酱油从种黄豆开始,煮粥从种稻子开始……山风轻抚,泉水叮咚,短视频里,李子柒在悉心劳作。除了做美食,她还会养蚕缫丝、染衣服、做竹沙发、做笔墨纸砚……视频让李子柒在海外火速走红,境外粉丝高达735万。
有人极尽赞美,说李子柒是中国继成龙之后最成功的文化输出,一个李子柒能顶一百间孔子学院。也有人质疑,视频展示的是中国农村的旧式耕作生活,不能真实反映一个立体的中国,会加深外国人对中国的刻板印象。
讲述中国故事,人们习惯的讲述者是主流媒体,熟悉的话语是高铁、5G、支付宝,李子柒展现了另一种方式,给外国人提供了另一种视角和体验。
读了材料,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也许你有了一定的感受和思考。请你写作成文,标题自拟,字数8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