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兴安盟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首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是浙江宁波人,其名字起源于《诗经》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B.星期天我和同学去看电影,一进电影院,屏幕上就出现《夏洛特烦恼》五个大字。

    C.“我陪你”是最温暖的话;“我爱你”是最浪漫的话;“有我在”是最实在的话。总之,都是女人最爱听的话。

    D.她反复品味着数学老师的话,不知道老师的话是赞美,是奉承,还是讽刺?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很多学者在不了解的情况下,不假思索地将网络文学等同于垃圾,认为它们不值得研究。之所以会有这种误解,或许与“网络文学不是纯文学”“网络文学的市场化意味太浓”等论调有关。

    光风霁月的钱谷融常常赞许这样一个人生境界,在逆境时以遁世无闷、独立不惧;在顺境时自知自觉、心如明镜;在平境时,则有守有为,可止可行,其实也正是钱谷融的夫子自道。

    ③近年来,不少地方发生多起旅游“宰客”事件,尽管这些事件最后大都得到了妥善处理,但也严重损害了地方旅游市场的形象。可见,政府要在事件发生前未雨绸缪,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把风险防控在一定范围内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恶性事件。

    ④日本NHK电视台播放了名为《731部队的真相》纪录片,引发日本国内强烈震动,人们似乎看到了日本社会正视历史、反省战争罪行的可能,然而事与愿违,安倍政府不仅未作出任何反思历史的回应,反而在错误的道路上自怨自艾

    ⑤寻常午后,街头的人寥寥无几,北海市少儿图书馆却十分热闹,非遗传承人正声情并茂讲述着“珠还合浦”的故事……这是图书馆以“海丝”文化为主题,精心策划的“小海螺故事会”,每个星期都会上演。

    ⑥进入后现代这样一个取消深度模式的语境里,优秀的网络文学作为突出代表,如过江之鲫般迸发,便不足为奇了。

    A.①③⑥

    B.①②④

    C.②⑤⑥

    D.③④⑥

  •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发蓝光的恒星是年轻的星,会发热;发黄光的恒星是常见的星,它们已经到了中年;而发白光或黑光的恒星则已奄奄一息

    ②耐心和勇气常能帮助我们去对付善于搅和的人,把事情一件一件弄清楚,不要让对方有趁火打劫的机会。

    ③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如果国家安之若素,毫无反应,这些人必会大失所望的。

    ④世界杯小组赛爆出最大冷门——世界足坛公认弱旅韩国队击败卫冕冠军德国队。反观中国,足球如何才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美芹之献

    ⑤《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没有剑拔弩张之势,没有咄咄逼人之威,艾青对大堰河深厚的感情,都表现在娓娓而谈的陈述之中。

    ⑥四婶洗着碗,一面愤愤地,她认为卫老婆子自己荐祥林嫂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不成样子。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⑤⑥

  • 4、下列对画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来)

    B.抑本其成败之(事迹,事情的始末)

    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庙(祭告)

    D.乃凯旋而之(收藏)

  • 5、《论语》中“君子”与“小人”之对比,有时指上位者与下民,有时指有德者与无德者。下列与“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中,“君子”“小人”所指相同的一项是(  )

    A.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B.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C.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D.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瓦共舞

    林延军

    ①台风过后,小院里零星洒落着破碎的红瓦,一片狼藉。父亲只穿着裤衩,光着肩膀,先是爬上铁大门上面的门檐水泥板平台,父亲站在门檐,接过母亲递过来的瓦片、瓦刀、绳子和已经搅拌均匀的水泥浆桶。只见父亲用绳子一头绑住水桶两端的耳朵,绳子另一端则远远地抛向屋顶,就在这个时候,父亲像猴子一样利索,爬上了屋顶,直到将水泥浆桶等工具全部吊上屋顶,朝着屋顶修补的位置,一步一步挪过去。那时候已是深秋,天气转凉。

    ②母亲回到屋里,我也跟着回屋。母亲站在屋里漏水或破瓦的位置,用竹竿对准屋顶轻轻敲一敲,再报坐标,欲通过这样的方式里外呼应,告诉屋顶上面的父亲,捅到的位置需要修补瓦片。父亲只能“闻声寻瓦”进行定位,但是,父亲几乎是凭感觉和之前在屋内数过大概的坐标来找位置,最终在目标位置多铺几块瓦片。

    ③此刻,屋顶就像菜畦,瓦片就像生长在菜畦里的青菜,等待父亲挥刀动瓦“除虫”。“除虫”后的屋顶,新瓦盖旧瓦,远远望去,像一条天然大裤衩,补丁这里一块,那里一片,又像武侠电视剧丐帮长老衣服的“袋子” 。

    ④南方的天气捉摸不定, 刮台风、打雷、暴风雨隔三岔五, 记忆中,父亲“补瓦片”也自然多了起来。有一次,父亲带上屋顶的瓦片不够,便在屋顶上呼喊母亲再递传几块瓦片上去,也不知道母亲是慢了还是不及时,父亲在屋顶上大发雷霆。我只是隐约地记得,那时候是凛冽的冬天,朝屋顶上看;只看到父亲的背,披着一件作为“工衣”的白衬衫。我站在小院里,虽然穿着厚厚的衣服,但是感觉阵阵发抖,风吹得更猛了。

    ⑤只要来台风,屋顶就会漏雨、滴水,父亲又要爬上屋顶补瓦,每一次补瓦,父亲都会朝母亲发脾气。每次台风,老屋都会元气大伤,我无法忘记父亲补瓦片的姿势,也忘不了父亲在屋顶朝母亲发脾气的画面。这座屋顶补了又补的三间瓦房,便是我小时候居住过的老屋,似乎瓦片陪着我一起长大。

    ⑥三间瓦屋在我的村庄,随处可见,家家户户都有。像这种乡间的瓦,最平凡不过了。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一起找来具有凹槽的简瓦造“小船”,用一根棍子卡在简瓦里,再用绳子绑住棍子做牵引,简瓦前后没有做任何封闭就直接放在小池塘里,以为会浮起来,谁知道一放进池塘就立马沉了下去,后来只能拖着它在水里划来划去。现在想想,玩着不会浮水的“小船”是多么的幼稚和可笑。

    ⑦后来,父母做起小生意,我们家从农村搬到圩镇上居住,搬离了老屋,住上了洋楼。在城镇,抬头便是洋楼,基本很少看到瓦屋。从此,老屋开始变得空荡荡的,像被遗弃的孺妇,孤零零地待在村庄里。那年除夕,我们又回到老屋,只见小院里杂草丛生,长势逼人,最高的杂草已高过父亲的身高。当父亲和弟弟纷纷挥起锄头锄杂草时,我看到劳作时父亲的背,只是这次父亲的背已没有当年魁梧了。而瓦屋屋檐下悬挂着破瓦,瓦片在大门前也洒落一地,或长满青苔,或堆积厚厚的一层污垢,我忽然警醒,这是岁月的涤荡,是印痕,是沧桑,是衰老。

    ⑧许多年后,我看过城市古典园林的绿瓦,看过乡村古屋的灰瓦,看过首都巍巍故宫的琉璃瓦,它们或风情万种,或残缺不堪,或庄严气派,从泥土的根脉里来,到绚丽的色彩里去。我读过唐朝诗人李商隐“一春梦雨常飘瓦”关于瓦如梦似幻的描绘,但是,我依然念念不忘家乡的瓦,是雷州半岛特有的红土煅烧而成的瓦。

    ⑨一个烈日炎炎的夏日,我走在乡镇的路上,路旁有几个满头大汗的农夫在盖房,两个人在搬运着瓦片。我心想,现在乡镇建房不都是建洋楼了吗,怎么还有用到瓦的地方?”走近一问原来是建猪舍,此刻,我又想起当年母亲向父亲传递瓦片的情景。

    ⑩其实,在瓦的世界里,它似乎有自己生存的方式,每一片瓦都会遮风挡雨,就像父亲母亲的背。

    (选自2019年3月《散文选刊》,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运用“父亲像猴子一样利索,爬上了屋顶”的细节描写,写出了父亲补瓦动作的娴熟。

    B.文章写到父亲频繁补瓦,既暗示了当时生活的贫困艰辛,又表现了父亲对家庭的付出。

    C.以前我家用瓦来遮风挡雨,现在农夫用瓦建猪舍,前后对比是为了说明瓦片在新生活中有了新的用途。

    D.文中多次描写自然环境,例如“天气转凉”“凛例的冬天”“风吹得更猛了”等,烘托了父亲形象。

    【2】请结合全文,理解题目“与瓦共舞”的丰富意蕴。

    【3】本文已被《影像中国》“中国乡村”栏目登载,假如你是该栏目组编审,请谈谈选用本文的理由。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使用了顶针手法,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

    (2)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3)在《赤壁赋》中,“____________”两句以比喻和对比手法,形象生动地突出了生命的渺小。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表明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湖浩瀚无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伶官传序》中,作者分别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鲜明而深刻地揭示了人不可贪图安逸享乐以及人常常被细微之事困扰的道理。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____________。江山如画,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2)春花秋月何时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的部分。

    (1)《赤壁赋》中,苏轼放开小船自由飘荡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情此景,让他欢乐至极,不禁“__________________”,想要登仙而去。

    (2)《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时空两方面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

    (3)《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根据提示,将对应的古诗文名句填入下面句中的空缺:

    (1)高適《燕歌行》中运用对比手法,有力地揭露出军中将帅和士兵之间的矛盾,暗示了战争必败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杜甫《蜀相》中的“______________”两句以高度凝练、精辟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邻船寂静、冷月无声的景象,烘托出音乐的感染力。

    (4)宋词中留下许多关于历史文化名城景致风物的写照。柳永在《望海潮》(东南形胜)中描写杭州西湖夏秋时富有代表性的美景风物“______________”。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夸赞金陵秋日江山形胜的壮美之景。姜夔则在《扬州慢》中用“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扬州城经历战火后“荠麦弥望”的景象。

    (5)防疫期间,小傅50天足不出户,简直把他憋坏了。城市解封,全家奔赴郊外。陶醉于青山绿水间,小傅不禁吟诵起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

    (6)窗外春光无限,小羽却宅在家不能外出。既然有的是闲暇,为何不像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所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_”,重新拾起自己书法与品茶的爱好?

    (7)即将离开家乡南京,小钟来到栖霞山。清晨的红叶如同被深秋的露水洗过,红得让人心碎,她不由得想到《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端正好》里的两句曲词:“__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通过人的行走说明没有小的积累就不能有大的收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写出了迷离美好的梦境以及诗人内心难言的悲慨。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与北魏皇帝拓跋焘有关的事情,对沦陷区人们早已习惯异族统治的现状深表痛心。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清江风帆甚快,作此,与客剧饮歌之

    [南宋]范成大

    清江①风帆甚快,作此,与客剧饮歌之

    钱古东流,声卷地,云涛如屋。横浩渺、樯竿十丈,不胜帆腹②。夜雨翻江春浦涨,船头鼓急风初熟③。似当年、呼禹乱黄川,飞梭速。

    击楫誓、空警俗。休拊髀,都生肉。任炎天冰海,一杯相属。荻笋④蒌芽新入馔,弦凤吹能翻曲。笑人间、何处似尊前,添银烛。

    (注)①清江:江西赣江的支流,代指赣江。②帆腹:用苏轼《八月七日入赣过惶恐滩》“长风送客添帆腹”语。船帆因受风而张开,故云“腹”。惶恐滩,是赣江滩名。③风初熟:用苏轼诗《金山梦中作》“夜半潮来风又熟”语。风起时方向不定,待至风向不再转移,谓之风熟。④获笋:获、芦苇:笋,萎嵩。

    1下列对这首词的贯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上片落笔先写赣江水流风高浪急,赣江之水滚滚东流,巨大的波涛声如席卷地,翻滚的浪花犹如涌起的重重叠叠的高大房屋。

    B.“呼禹乱黄川”一句中,词人呼唤大禹的名字,表达出对大禹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此次舟行之速,恰似当年追寻着大禹的业绩横渡黄河。

    C.“炎天”指南方,“冰海”指北方,这里既指词人当年北上出使,现在南下被贬地方官,也暗喻当年功名可望,而此时无路请缨的情形。

    D.词作用了多个对比和白描,整首词给人以波澜壮阔之感,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很见英雄本色,抒发出作者胸中的万丈豪情。

    2阅读全词,我们该如何把握这首词的主旨?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讷,字仲敏,滑人。父寿卿,元侍御史。讷性持重,学问该博。至正中,举进士,任盐山尹,弃官归。洪武二年,征儒士十八人编《礼》、《乐》诸书,讷与焉。事竣,不仕归。久之,用四辅官杜斅荐,国子助教。以说经为学者所宗。

    十五年超迁翰林学士,命撰《宣圣庙碑》,称旨,赏赉甚厚。改文渊阁大学士。尝寒附火,燎胁下衣,至肤始觉。帝制文警之。未几,迁祭酒。时功臣子弟皆就学,及岁贡士尝数千人。讷为严立学规,终日端坐讲解无虚晷,夜恒止学舍。十八年复开进士科,取士四百七十有奇,由太学者三之二。再策士,亦如之。帝大悦。制词褒美。

    助教金文徵等疾讷,构之吏部尚书余熂,牒令致仕。讷陛辞,帝惊问,大怒,诛熂、文徵等,留讷如故。讷尝病,帝曰:“讷有寿骨,无忧也。”寻愈帝使画工瞷讷图其像危坐有怒色明日入对帝问昨何怒。讷惊对曰:“诸生有趋踣者,碎茶器。臣愧失教,故自讼耳。且陛下何自知之?”帝出图。讷顿首谢。

    长子麟,举进士,擢御史,出为望江主簿。帝念讷老,召还侍。二十三年春,讷病甚,乃止学舍。麟请归私第,叱曰:“时当丁祭⑶,敢不敬耶!”祭毕,舁归舍而卒,年八十。帝悼惜,自为文祭之。又遣官祭于家,为治葬地。文臣四品给祭葬者,自讷始。正德中。文恪。

    讷尝应诏陈边事,言:“海内乂安,惟沙漠尚烦圣虑。若穷追远击,未免劳费。陛下为圣子神孙计,不过谨边备而已。备边在乎实兵,实兵在乎屯田。汉赵充国将四万骑,分屯缘边九郡,而单于引却。陛下宜于诸将中选谋勇数人,以东西五百里为制,立法分屯,布列要害,远近相应。遇敌则战,寇去则耕。此长策也。”帝颇採用其言。讷既卒,帝思之。官其次子複祖为司业,诫诸生守讷学规,违者罪至死。

    注:⑴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2):瞷(jiàn):窥探。(3):丁祭:祭孔大典。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寻愈帝/使画工瞷讷/图其像危/坐有怒色/明日入对/帝问/昨何怒/

    B.寻愈/帝使画工瞷讷图/其像/危坐/有怒色/明日入对/帝问/昨何怒/

    C.寻愈帝/使西工瞷讷图/其像危/坐有怒色/明日入对/帝问/昨何怒/

    D.寻愈/帝使画工瞷讷/图其像/危坐/有怒色/明日入对/帝问/昨何怒/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正,元顺帝年号。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年号。一个帝王可以有几个年号。

    B.授,授职、任命。文中“擢”表示“授职,任命(被)提拔”。

    C.顿首,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表示恭敬。

    D.谥,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文中“文恪”指宋讷去世以后被加给的带有褒扬性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讷博学多闻,不喜做官。至正年间,他考中进士,被任命为盐山尹,但他放弃官位回家;他也曾因讲经出色而被求学的人尊崇。

    B.宋讷备受君王赏识。洪武十五年,宋讷被越级升迁为翰林学士,皇上命令他编纂《礼乐》等书,写得合乎圣意,赏赐的物品很丰厚。宋讷死后,皇帝亲自写祭文悼念。

    C.宋讷十分敬业。任祭酒时,宋讷夜晚常常住宿在学校里。病重时,拒绝长子把他接回家。祭孔大典完毕,长子把宋讷抬回家,宋讷就死了。

    D.宋讷对国家边防很有见地。他和皇帝谈论边事,提出了长久安定的策略,皇帝也采纳了他的建议。宋讷去世后,皇帝还怀念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助教金文徵等疾讷,构之吏部尚书余愾,牒令致仕。

    (2)长子麟,举进土,擢御史,出为望江主簿。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雪莱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

    春天的太阳甚至给那最卑微的小花也注入了新的生命。  ——司各特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