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有事于颛臾 B. 养生丧死无憾 C. 至于顿丘 D. 子无良媒
2、下列各组句中,画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②其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耶?
B.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C.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②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D.①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②予以康熙三年登泰山
3、下面四首古诗所表现的传统节日对应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②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③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④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
A. 元宵 清明 重阳 春节 B. 春节 中秋 端阳 除夕
C. 元宵 端午 中秋 重阳 D. 元宵 七夕 重阳 元宵
4、将下面的五句诗删去一句,再将余下的排序组成七绝,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绿阴冉冉遍天涯②青草池塘独听蛙③秋庭暮雨类轻埃④林莺啼到无声处⑤门外无人问落花
A.⑤①④②
B.⑤③②①
C.③②④⑤
D.①②⑤④
5、下列各句的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夫晋,何厌之有?
A.无礼于晋
B.敢以烦执事
C.以乱易整,不武
D.时人莫之许也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家庭结构是指民众所形成的不同类型生活单位的构成状态。家庭结构以具有血缘、姻缘和收养关系的成员所组合的家庭或家户类型为认识途径。这一结构中所包含的家庭类型主要有:核心家庭(夫妇与未婚子女所组成)、直系家庭(夫妇与一个已婚子女及孙子女所组成)、复合家庭(夫妇与两个及以上已婚子女所组成)、残缺家庭(未婚兄弟姐妹所组成)和单人户等。
中国当代城乡家庭、家户结构自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表现出较显著的核心化趋向,2000年开始这一趋向弱化或停止。但也应看到,目前城乡基本家户类型为核心家户、直系家户和单人户,其中核心家户居于主导地位。
(摘编自王跃生《中国家庭结构变动与特征》)
材料二:
表一 1993年—2010年家庭户规模变化情况 单位:%
年份 | 一人户 | 二人户 | 三人户 | 四人户 | 五人户 | 六人户 | 七人户及以上 | 总计 |
1993 | 0.0588 | 0.1122 | 0.2621 | 0.2575 | 0.1642 | 0.0779 | 0.0673 | 1 |
1998 | 0.0589 | 0.149 | 0.2984 | 0.2592 | 0.1356 | 0.0613 | 0.0376 | 1 |
2000 | 0.083 | 0.1704 | 0.2995 | 0.2297 | 0.1362 | 0.05115 | 0.03 | 1 |
2003 | 0.0765 | 0.1906 | 0.3171 | 0.2277 | 0.1148 | 0.0472 | 0.0261 | 1 |
2007 | 0.0894 | 0.2443 | 0.3036 | 0.2089 | 0.1011 | 0.0375 | 0.0152 | 1 |
2010 | 0.1453 | 0.2437 | 0.2687 | 0.1756 | 0.1003 | 0.042 | 0.0243 | 1 |
表二 1994年—2010年家庭类型的代际变化 单位:%
年份 | 一代户 | 二代户 | 三代户 | 四代户 | 五代及以上 | 总计 |
1994 | 0.1416 | 0.6588 | 0.1922 | 0.0073 | 0.00002 | 1 |
2000 | 0.2170 | 0.5932 | 0.1824 | 0.0074 | 0.00001 | 1 |
2010 | 0.3418 | 0.4783 | 0.1731 | 0.0069 | 0.000007 | 1 |
(摘编自《我国家庭结构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材料三:
最近出版的家庭蓝皮书《中国“创建幸福家庭活动”评估报告(2015)》指出,我国家庭结构特征发生如下变化:家庭规模正在快速地缩小,向小型化与微型化发展;在三种主要家庭结构中,当前核心家庭的比例在下降,主干家庭和联合家庭比例较为稳定;特殊家庭结构的比例有所上升;家庭结构呈现代际扁平化发展的趋势;城乡家庭结构依然存在着显著差异。
是什么造成了家庭结构特征变化?家庭蓝皮书认为,除了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和执行,还有以下影响因素:婚姻观及生育观的转变。在婚姻家庭方面,我国现已出现了一系列与传统婚姻家庭不同的模式,如单身家庭模式、空巢家庭模式、流动家庭模式等。在生育观方面,近年来人们的生育目的、生育意愿和对子女的期望值也在发生着转变,如人们的生育目的从“养儿防老”向满足个人情感需要、增加家庭幸福转变,生育意愿也从多生、“重男轻女”向少生优生晚生及淡化性别观念的方向转变,越来越多的人更加重视孩子的教育及培养。经济因素对家庭结构的影响增强。从宏观层面来说,国家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的生活内容丰富多彩,很多人有了享受生活的需求,而对生育、养育更多的孩子的需求越来越淡化。从微观层面来说,家庭的微观经济收入状况影响了人们的生育观,人们通过理性地分析未来家庭收入状况以及生育后可能产生的经济影响来决定生育行为,使生育行为影响家庭结构。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福利制度和养老制度的日益完善,人们依靠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制度及养老制度可以生活得更好,从而促使一部分人选择一人家庭或者二人家庭生活模式。
(摘编自杨利春《是什么造成我国家庭结构特征变化》)
材料四:
总体来看,我国家庭结构仍保持以核心家庭为主,直系家庭占相当比例,复合家庭逐渐减少的模式。同时,也顺应时代变化表现出夫妇核心家庭、隔代直系家庭、再婚家庭及单人家庭比例升高的新特点。家庭结构的变化特征也反映出当前我国所面临的一些社会问题。
(摘编自童辉杰《当代中国家庭结构的变迁及其社会影响》)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1993年~2010年家庭户规模来看,一人户、二人户家庭比例在逐年上升,到2010年,全国的一人户和二人户家庭占该年家庭户类型的一半以上。
B.从1993年~2010年三人户、四人户变化不大,说明主要受“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和“单独二孩”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
C.截止2010年,全国家庭类型的二代户已经降至47.83%,而一代户迅速增长至34.18%,三代户以上变化不明显。
D.无论是1993年~2010年家庭户规模的变化,还是1994年~2010年家庭类型的代际变化,都体现出家庭向小型化、核心化发展的趋势。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当代城乡家庭、家户结构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表现出强劲的核心化趋向,但也有相当数量的直系家户和单人户。
B.目前,我国城乡家庭结构依然存在着显著差异,城市家庭结构以核心家庭和特殊家庭为主,农村家庭结构以主干家庭和联合家庭为主。
C.造成我国目前家庭结构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婚姻观及生育观的转变、经济的发展、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等。
D.由于经济压力越来越大,生育成本越来越高,生育意愿和对子女的期望值也在发生着转变,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更趋于少生优生甚至选择不生。
【3】请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家庭结构的发展趋势和现状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哪些挑战。
7、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1)_________,终刚强兮不可凌。(屈原《国殇》)
(2)身既死兮神以灵,_________。(屈原《国殇》)
(3)_________,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4)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_________,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6)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陆游《书愤》
(7)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_________;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8)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摹了当地风俗,赞美了古老的乡土文化。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
(3)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世间荣辱,不因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_______,新浴者必振衣,____________,受物之汶汶者乎? (《楚辞 渔父》)
(2)潦水尽而寒潭清, ____________。俨骖騑于上路, 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其可怪也欤! (韩愈《师说》)
(4)____________,而后人哀之; 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5)耳得之而为声,_______________;取之无禁, 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蜀道难》中“ , ”两句,融会了五丁开山的神话,刻画了蜀道的高危难行。
(2)苏轼的《赤壁赋》中“ , ”两句,运用夸张、对比的修辞手法来慨叹生命短促、外物永恒。
(3)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 , ”两句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潼关的壮景,并巧妙注入了作者吊古伤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刻画出曹操在攻破荆州后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英雄形象。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3)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__”,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说明“小年”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的《五绝.登乐游原》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达对美好而又行将消逝的事物的留恋。而在李煜的《處美人》中那美好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劈头怨问苍天,你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这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登夏州①城楼
罗隐
寒城猎猎戍旗风,独倚危楼怅望中。
万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晋英雄②。
离心④不忍听边马,往事应须问塞鸿。
好脱儒冠从校尉,一枝长戟六钧弓③。
[注]①夏州:北魏置夏州,唐朝为朔方节度使所辖,向来以险隘著称。故址在今陕西省靖边县境内。②晋英雄:晋朝时北方大乱,五胡乱华,先后建有十六国,其中匈奴人、大夏世祖赫连勃勃,就是夏州城建城之人。大夏建国后,晋朝和大夏国的赫连勃勃作战于统万城(夏州),誓死守边的将士堪称英雄。③六钧弓:钧是古代重量计量单位之一,一钧相当于三十斤。④离心:别离之情,此时作者宦游在外。
【1】下列对古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触景生情。边塞战事不断,作者独自倚靠在摇摇欲坠的城楼上,迎着强劲的寒风,内心不免生出惆怅之感。
B.颔联中意境恢宏。作者放眼大唐山河,在此思绪又驰骋于千年历史,不禁感叹大唐幅员辽阔,三晋之地英雄辈出。
C.颈联之中作者有感于边塞战事不断,那边塞战马嘶鸣之声实在是于心不忍。
D.这首律诗在写法上有情景结合,寓情于景,又借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情感。
【2】诗歌尾联卒章显志,请简要赏析此联运用的表达技巧以及表达的思想情感。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庄公五年,取齐女为夫人,好而无子。又取陈女为夫人,生子,蚤死。陈女女弟亦幸於庄公,而生子完。完母死,庄公令夫人齐女子之,立为太子。庄公有宠妾,生子州吁。十八年,州吁长,好兵,庄公使将。石碏谏庄公曰:“庶子好兵,使将,乱自此起。”不听。二十三年,庄公卒,太子完立,是为桓公。
桓公二年,弟州吁骄奢,桓公绌之,州吁出奔。十三年,郑伯弟段攻其兄,不胜,亡,而州吁求与之友。十六年,州吁收聚卫亡人以袭杀桓公,州吁自立为卫君。为郑伯弟段欲伐郑,请宋、陈、蔡与俱,三国皆许州吁。州吁新立,好兵,弑桓公,卫人皆不爱。石碏乃因桓公母家於陈,详为善州吁。至郑郊,石碏与陈侯共谋,使右宰丑进食,因杀州吁于濮,而迎桓公弟晋於邢而立之,是为宣公。
宣公十八年,初,宣公爱夫人夷姜,夷姜生子伋,以为太子,而令右公子傅之。右公子为太子取齐女未入室而宣公见所欲为太子妇者好说而自取之更为太子取他女。宣公得齐女生子寿、子朔,令左公子傅之。太子伋母死,宣公正夫人与朔共谗恶太子伋。宣公自以其夺太子妻也,心恶太子,欲废之。及闻其恶,大怒,乃使太子伋於齐而令盗遮界上杀之,与太子白旄,而告界盗见持白旄者杀之。且行,子朔之兄寿,太子异母弟也,知朔之恶太子而君欲杀之,乃谓太子曰:“界盗见太子白旄,即杀太子,太子可毋行。”太子曰:“逆父命求生,不可。”遂行。寿见太子不止,乃盗其白旄而先驰至界。界盗见其验,即杀之。寿已死,而太子伋又至,谓盗曰:“所当杀乃我也。”盗并杀太子伋,以报宣公。宣公乃以子朔为太子。十九年,宣公卒,太子朔立,是为惠公。
(节选自《史记·卫康叔世家》)
【1】下 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右公子为太子取齐女/未入室/而宣公见所欲/为太子妇者好说而自取之/更为太子取他女/宣公得齐女生/子寿、子朔/令左公子傅之
B.右公子为太子取齐女/未入室而宣公见/所欲为太子妇者好/说而自取之更为太子取他女/宣公得齐女/生子寿、子朔/令左公子傅之/
C.右公子为太子取齐女/未入室/而宣公见所欲为太子妇者好/说而自取之/更为太子取他女/宣公得齐女/生子寿、子朔/令左公子傅之/
D.右公子为太子取齐女/未入室而宣公见/所欲为太子妇者/好说而自取之/更为太子取他女/宣公得齐女生/子寿、子朔/令左公子傅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女弟,古汉语中是一个词,妹妹的意思,文中陈女妹妹被庄公宠幸生子名完。
B.庶子,妾所生之子,地位低于嫡子,一般也能承奉祖庙祭祀和承袭父祖地位。
C.弑,古时称臣杀君、子杀父母,文中州吁聚集卫国逃亡的人袭击并杀死桓公。
D.旄,又称“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凭证)。
【3】下列对材料有 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公不听进谏。庄公不听石腊劝谏,派州吁做军队的将领,结果祸乱从此兴起。
B.州吁终得恶报。州吁弑君并自立为国君,最后却在濮地被石蜡与陈侯谋划杀害。
C.兄弟争死相让。太子与子寿、子朔为异母兄弟,兄弟三人互相推让,争着去死。
D.太子谨遵父命。太子仍不愿“逆父命求生”,被宣公暗中命令的边界大盗所杀。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郑伯弟段欲伐郑,请宋、陈、蔡与俱,三国皆许州吁。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伶官传序》)
15、根据以下材料,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少不了游戏,游戏是一种娱乐活动,也是一种处事方式,还是一种人生态度。游戏,有的需要积极投入,有的则需要保持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