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延边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题文)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对于所有经历过高考的人,高考都将是青春的记忆,就像生活中许多不得不做的事情一样,不能束之高阁,考完之后还应继续前行。

    B. 经过推荐、初选和终选,科技部于近日发布了“2016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这些研究成果是科学家智慧的结晶,与你我的生活息息相关

    C. 乡村的文明建设要从细枝末节做起,一些地方的“调停会”制度就非常好,由于他们的调解,素不相能的邻居也能够和睦相处

    D. 当“单打独斗”已经无法实现产业整合,那么“抱团出海”就成了理性的必然选择,于是民营资本共同发起设立的投资控股实体便责无旁贷

  • 2、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一项的是

    A.惟恬安无事是望也。

    B.乱天子边,欲谁归罪?

    C.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之以仆妾之役。

    D.汝将何以视天地。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表弟)   既然,勿动勿虑(已经)

    诸父异爨(大概)   他植者则不然(他种的树)

    B. 舍瑟而(写作)   乎?亦各言其志耳(妨碍)

    或凭儿学书(学习书中道理)   莫春者,春服既成(阴历三月)

    C. 妪,大母婢也(对逝者的尊称)   尔植,督尔获(勉励)

    吾人歌咏,独惭康乐(快乐)   某所,母立于兹(而且)

    D. 后五年吾妻来(回娘家)   而幼孩,遂而鸡豚(取名字)

    异乎三子者之(才能)   夫子喟然叹曰,吾点也。(和)

  • 4、下列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黍离,原为“彼黍离离”,前人认为是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来借指故国之思。南宋词人姜夔的《扬州慢》即抒发了这种感慨。

    B.淮左:指扬州。宋朝的行政区设有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扬州是淮南东路的首府,故称淮左名都。左,方位上以东为左。

    C.元夕:旧称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是夜称元夕,与“元夜”、“元宵”同。农历里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晚为“宵”或“夕”,而正月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夕、元宵节。

    D.“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源出《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是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的意思。诗句“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均为此意。

  •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B.我市针纺形成“一市三区”的格局:“一市”,指服装展销中心;“三区”,即针纺高新区、产销示范区、创新实验区。

    C.阜平因其地理位置、物产资源、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素有“冀晋咽喉要道”“太行山深处的香格里拉”……等美誉。

    D.如何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供制度保障,应从哪些方面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些都是我党关心的问题。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也是第一部以“民”命名的法典。民法典姓“民”,意味着它以民为本,充分反映了人民的利益诉求,最大化地谋求人民的利益,全面保障人民的权利,这是民法典的特色所在,也是民法典立法宗旨和目的所在。

    民法典以民事权利的保障为核心,围绕着民事权利的确认和保护而展开。可以说,民法典以民事权利的确认为经,以民事权利的保护为纬,编制了细密的民事权利保护屏障。民事权利的保护既是民法典的出发点,也是其落脚点。民法典总则编提纲挈领,通过抽象民事领域的共通性规范,构建了民事权利体系,并为各分场的展开奠定了基础。而民法典分则完全是以权利为主线展开的,形成了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烟家庭编、继承编,并以侵权责任编对权利的救济为民法典的结尾,通过对各项民事权利提供立体保障,发出了民法典权利保护的最强音。

    民法典确认并建立了内容全面、体系周延、层次清晰的民事权利体系。民法典不仅广泛确认了各类主体的财产权,以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还广泛确认了人身权,以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追求;民法典不仅紧扣财产权的突出问题,究善了财产权制度,还强化了对个人生命、身体、健康等各项人身权益的保护,有力维护了个人的人身安全。人格权在民法典中独立成编,也使其成为与物权法、合同法等并列的民法的有机组成部分,落实了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任务,改变了传统民法存在的“重物轻人”的体系缺陷,这既是民法典回应时代需求的集中体现,也为世界各国有效应对人格权保护问题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民法典对民事权益的保护适应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彰显了时代精神,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性。为适应互联网、高科技发展的需要,民法典人格权编在我国立法上第一次引入了私生活安宁这一权利,并通过反面列举的方式,对侵害私生活安宁的各种典型方式作出了规定。民法典禁止行为人实施发送垃圾短信、垃圾邮件等侵扰他人私人生活安宁的行为,禁止非法进入,窥视、拍摄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有利于保障社会生活的安定有序。为适应大数据发展的需要,民法典承认数据,网络虚拟财产受到法律保护。民法典不仅保护各项民事权利,而且也将各种新型的合法利益纳入保护范围,保持了权益护范围的开放性。

    民法典提供了完整、多样、便捷的权利保护方式。权利的救济应当先于权利,民法典为多样的民事权利提供了多样的保护手段。从为恢复权利人对其权益圆满支配状态的物权请求权、人格权请求权,到保障债权得以实现的继续履行请求权与违约损害赔偿请求权;从针对人格权侵害的赔礼道歉、恢复名誉,到适用广泛的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从补偿性的损害赔偿,到特殊情形下的惩罚性赔偿,民法典为所有民事权利的保护提供了足够的“武器”。民法典在保护民事权利的同时,也有效协调了民事权利与其他利益之间的冲突。例如,妥当处理人格权保护与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的关系等。民法典确认了诚实信用、权利不得滥用等法律原则,对民事权利的行使进行必要的限制,从而妥当平衡权利的冲突,有利于纠纷的解决。

    法治的核心是规范公权与保障私权。私权的保障彰显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确保人民群众享受美好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更是促进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动力。民法典通过保障民权,旨在实现人民的福祉,保障人民的美好幸福生活,这也为全面依法治国宏伟蓝图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摘编自王利明《民法典开启权利保护的新时代》)

    材料二:

    民法典是用以规范平等主体之间法律关系的法典,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新时代,我们与民法典如约相见,可以说是一种水到渠成。

    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为民法典孕育生长提供了肥沃土壤。编纂民法典,完善民事领域基本法律制度和行为规范,为各类民事活动提供基本遵循,具有现实紧迫性。一方面,经济高质量发展呼唤民法典,对立法提出了需求;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多年稳定运行中一些基本原则共识的形成,也为制定民法典提供了条件。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坚持和落实,为民法典赋予了鲜活生命。民法本质上是“人”法,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保护人格权、维护人格尊严,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民法典继承民法通则中有关人身权的规定,回应了人格权保护的现实需求,将人格权独立成编,不仅是我国民事立法的一次重大创新,在世界各国民法典中也是十分先进的,使我国民法典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

    除了人格权独立成编,疫情期间监护责任、网络虚拟财产保护、电子合同、旅客霸座、高空抛物坠物等一系列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民法典中都有回应。可以说,这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

    (摘编自李焱《每一个人就是整个国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新中国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以民为本,充分反映人民的利益诉求,通过保障民权实现人民的福祉,保障人民的幸福生活。

    B.民法典民事权利体系层次清晰,完全满足了人民的精神生活,并创造性地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财产关系,改变了传统民法“重物轻人”的缺陷。

    C.民法典与时俱进,加强民事权益保护,适应了现代社会发展需要,通过正面而详实的解读,在我国立法上首次明确规定了私生活安宁这一权利。

    D.民法典将人格权独立成编,坚持和落实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有关人身权的规定无论在我国还是世界上都是首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法典以民事权利的保障为核心,它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就是为了保护民事权利。

    B.民法典权益保护范围具有开放性,比如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等新型的合法权益不断被纳入保护范围。

    C.民法典确认了诚实信用等法律原则,主要内容就是协调民事权利与其他利益间的冲突,解决纷。

    D.民法典回应了如旅客霸座、高空抛物等社会各界普遍关性的热点问题,体现了时代特点、人民意愿。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民法典中人格权范畴的一项是( )

    A.不得侵害他人的健康权

    B.不得侮辱,诽谤他人的名誉

    C.未经同意,不得使用他人肖像

    D.侵害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

    4如何理解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并分析其特点。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1)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慨: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的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道难》中,描写行人走在蜀道上可以摸到星辰,并且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女子把婚期延迟到秋天,是因为对方“______________”。回顾婚姻生活,自评没有差错,可是对方“______________”,行为没有准则,三心二意。

    (2)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总结了士大夫之族师道不复的原因。

    (3)《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文学常识填空、名篇名句默写

    (1)韩愈的________、苏轼的_______都是怀人之作,风格一于叙事中见呜咽梗塞之情,一于笑中带泪,但都感人至深。

    (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韦庄的《菩萨蛮(其二)》中,描写江南人物美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志向是在暮春和大伙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杜牧《阿房宫赋》中用凝练的语言概述秦国灭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是写一轮孤月,江天无尘,宇宙澄澈,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

    (3)杜甫在《旅夜书怀》中“______________”一句是用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沛无告的凄怆心情。

    (4)辛弃疾在《水龙吟》中用“_________________”写自己独立斜阳,感怀漂泊江南的苦闷。

    (5)苏轼的《定风波》中“_____”—句由眼前的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词人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______”一句运用双关的手法,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瞬间所获得的顿悟和感受。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指出螃蟹用心浮躁,以致造成“_________”的后果。

    (2)《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赞扬了宋荣子能认清物我之分,辨明荣辱的界限。

    (3)李白《蜀道难》中用“_________”一句来回答了“西游何时还”的问题,增添空山之愁的因素是“_________”。

    (4)《氓》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 12、诗词填空

    (1)《虞美人》中李煜以“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物是人非、江山易主之痛,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

    (2)《阿房宫赋》用“______________”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3)《阿房宫赋》中杜牧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枕上作

    陆游

    萧萧白发卧扁舟,死尽中朝旧辈流。

    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

    郑虔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

    犹有少年风味在,吴笺着句写清愁。

    (注)①这首诗写于宋宁宗庆元六年,这时陆游七十六岁,被罢官闲居家中已多年。②郑虔:唐玄宗时士人,文才很高,其诗、书、画被玄宗赞为“三绝”;但生活贫困,嗜酒如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旧辈流”指期许恢复万里关河的朋友,“死尽”是说这些老朋友们大多都已故去。

    B.作者的夙愿因朋辈的去世和年华的流逝而日益渺茫,因此有“孤枕梦”之语。

    C.“清愁”因梦醒后的秋风秋雨而生,“清愁”之情与“清秋”之景交融,情景相生。

    D.诗歌由“卧”而“梦”再到“醒”,脉络分明,“吴笺着句”照应“作”,结构严谨。

    2诗歌颈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

    宋人学盗

    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米,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两足,三年大,自此以往,施及州闾。”向氏大喜,其为查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遂逾垣凿室。手目所及无不也,未及时,以赃获罪,没其先居之财。

    向氏以国氏之己也,往而怨之。国氏曰:“为盗若何?”向氏言其,国氏曰:“嘻!若失为盗之道至此乎?今将告若矣。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盗禽兽,水盗鱼鳖,非盗也。夫禾稼,土木、禽兽、鱼鳖皆天下之所生,岂吾之所有?然吾盗天而无殃;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

    (选自《列子》)

    翻译文中加点词语。

    自宋齐请其木________   三年大________

    其为盗之言________   手目所及无不________

    向氏以国氏之己也________   为盗若何________

    向氏言其________   以吾禾________

    盗禽兽________   非盗也________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去做那些必需但又难以改进的事情,这个过程中,你可以看到自己、认识自己、点燃自己。

    上面这则材料是北京大学光华学院院长刘俏在2020年毕业典礼上,对青年学生说的一段话。读完之后,你有怎样的思考或感悟?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