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阜新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国庆期间,前来地下大峡谷观光的游客鳞次栉比

    B.近来不法分子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

    C.近段时间,乐天让地萨德事件持续发酵,已引爆成为令韩国举国上下震惊的危机。

    D.我国政府有坚定的反腐决心,就算追溯到天涯海角,也要将腐败分子缉拿归案,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中的“既望”指初二。

    B. 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反之,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C. 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

    D. “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降职。

  • 3、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因三打白骨精,唐僧将孙悟空赶回花果山,继续西行,在宝象国被变成一只斑斓猛虎。

    B. 武松武艺高强,性情刚烈,嫉恶如仇。他“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温酒斩华雄”“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一步步走向反抗的道路。

    C. 在《父亲的病》中,鲁迅先生觉得,自己在父亲临终时照习俗不断呼叫是“对于父亲最大的错处”。

    D. 保尔因救朱赫来而被告发入狱,侥幸出狱后,怕再次被捕不敢回家,就躲进了冬妮亚家的花园,冬妮亚发现后求母亲偷偷收留了他。

  • 4、将下边的句子或短语分别填写在句子中的横线上,正确的顺序是( )

    到了冬天,只要 ,然后   ,这就是脍炙人口的青海“冰鱼”呀。

    ①那成群结队的鱼儿便会飞快地涌来②在洞口点燃篝火③在冰面上凿开一个个洞④一条条自动地从洞口跃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各题。

    八大山人以哑字署门

    八大山人者,即朱耷,明宗室也。为诸生,世居南昌。弱冠明亡,弃家遁奉新山中,剃发为僧,住山二十年。临川令胡亦堂闻其名,之官舍。居年余,意忽忽不自得,遂发狂疾,忽大笑,忽痛哭竟日。一夕,裂其浮屠服,焚之,还走会城,独身狂市肆间。尝戴布帽曳长领袍履穿踵决拂袖蹁跹行市中儿随观哗笑人莫识也。其侄某留止其家,久之,疾良已。  山人书法,行楷学大令、鲁公,狂草颇怪伟,亦喜画水墨芭蕉、怪石、花竹及芦雁、汀凫,翛然无俗韵,人争宝之。饮酒不能尽二升,乃喜饮。贫士或市人屠沽邀之饮,辄往,往饮辄醉,醉后墨渖淋漓,不甚自爱惜。数往城外僧舍,雏僧争嬲之画,至牵袂捉衿,不拒也。戚友馈遗之,亦不辞。贵显人欲以数金易一石,不可得。或持绫绢至,直受之曰:“吾以作袜材。”以故贵显人求书画,乃反从贫士、山僧、屠沽儿购之。

    一日,忽大书“哑”字署其门,自是对人不交一言。然善笑,而喜饮益甚。或招之饮,则缩项抚掌,笑声哑哑然。又喜为藏钩拇阵之戏,赌酒胜,则笑哑哑,数负,则拳胜者背,笑愈哑哑不可止。醉则往往泣下。

    ——选自《清稗类钞·隐逸类》清·徐珂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之官舍 延:邀请

    B. 独身狂市肆间 佯:假装

    C. 山人书法 工:精巧

    D. 雏僧争嬲之画 索:讨要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尝戴布帽曳长领袍履穿踵决拂袖蹁跹行市中儿随观哗笑人莫识也

    A. 尝戴布帽/曳长领袍履穿踵决/拂袖蹁跹行市中/儿随观哗/笑人莫识也

    B. 尝戴布帽曳长领袍/履穿踵决拂袖蹁跹行市中/儿随观哗笑人/莫识也

    C. 尝戴布帽曳长领袍/履穿踵决拂袖蹁跹行/市中儿随观哗/笑人莫识也

    D. 尝戴布帽/曳长领袍/履穿踵决/拂袖蹁跹行/市中儿随观哗笑/人莫识也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耷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的后裔,明朝灭亡后,他因为害怕被杀,逃到山中做了和尚。

    B. 朱耷在临川令胡亦堂提供的官舍住了一年多,很好,突然有一天发了疯病。

    C. 朱耷的书法绘画技艺高超,他只接受贫士山僧等人的邀约,不接受富贵人的购求。

    D. 朱耷不知为什么有一天变哑了,不会说话,只会笑和哭,是早年的疯病复发。

    4将第三题文言材料中画线的甸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或持绫绢至,直受之曰:“吾以作袜材。”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诗人用斑斓的色彩来描写战争场面,请任选一个表现色彩的词语,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结尾两句蕴含着怎样的感情?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北风在空旷( )的大地上呼啸肆虐,冰雪冷酷无情地封冻了一切扎根于泥土的植物,无数生命用消极的冬眠躲避严寒。这时候,腊梅,你却清醒着,毫无畏惧地伸展出光秃秃的枝干,并且把毕生的心血都凝聚在这些光秃秃的枝干上,凝结成无数个小小的蓓蕾。一任寒风把它们摇撼,没有一星半瓣绿叶为你( )风寒!一任 , 没有你能忍受这种煎熬么?也许任何欢乐和美都源自痛苦,都经历了殊死的拼搏,而且世人未必都懂得这个道理。

    (1)请为文中的括号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寂寥 寥落   遮挡 抵挡

    (2)文中画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  

    (3)根据文意,运用“一任……没有……”句式为文中横线处写一句话。

    答: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古诗文填空。

    (1)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___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3)____________,人道是,清光更多。(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4)____________,半竿斜日旧关城。(纳兰性德《浣溪沙》)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轼《定风波》中写归途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毕业在即,同窗三年的好友即将分别,设想你送挚友远离时依依不舍的情景,此情此景似乎再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境。(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以人文教育涵养工匠精神

    黄金

      ①培养大国工匠,源头在一流的工程教育。如今,工科人才的培养,不止一次听到“局中人”直呼“两难”:一头是工科学生的“难”,难在专业“窄化”、生活“宅化”。学生抱怨课程多、实验多,疲于应付眼前连绵不绝的苟且,无暇诗和远方,更难涵养精益求精、沉潜专注的匠心。另一头是工程单位的“难”,慨叹工程领军后备人才短缺,特别是素养好、

    领悟力强、科学与基础理论修养扎实、系统视野开阔、能驾驭宏大复杂工程的“将才”,更是难求。

    ②为何会出现这供需的“两难”?窃以为是因为工科人才培养的人文土壤、人文养分还不够,重视了学生掌握技术和工具的“硬知识”,少了些关注学生人格精神全面成长的“软学养”。

    ③人文教育,以塑造完整健全的“人”而非单向度、工具化的“匠”为出发点,涵育的是人对价值道德的终极关怀,对做事的完美追求,是心灵的沉潜宁静,这和工匠精神是无比契合的。因此,工科人才的培养,切不可少了人文教育这一环,还需以人文教育铸匠魂、育匠心、造匠韵。

    ④一流的大国工匠,需要把科技创造同人类社会重大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甚至应当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具备关切环境、关怀生命的责任心。人文教育中,历史文化、哲学伦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学科知识的交汇融通,造就其博约相济、以文化人的特点,让学生涵育健全人格,谙悉工程伦理,明了历史环境,树立高远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早年间,钱三强先生立志立德,正是得益于人文教育。他中学时代即就读于蔡元培先生创办的孔德学校,接受德智体美的全人教育,名字也由“钱秉穹”改为“钱三强”,意为德智体都强。后来在孙中山先生的影响下,在未来中国蓝图的吸引下,钱三强决心学工科,以实际行动报国,自此一生未改初心。

    ⑤一流的大国工匠,不仅要培育专注技艺、追求卓越之心,更重要的是涵养赋予产品生命和内涵、在技术中融入巧思和灵魂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想象力、审美品位也是不可小视的创造力,不少蜚声世界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都曾得益于文学和艺术的滋养,对生命有了更高层次的体认,也让工程技术有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久远价值。目前,不少国货正从粗憨、实用阶段转向追求精细、美感的阶段,对工程人才的工艺审美素质要求更高。人文教育恰恰可以打破专业壁垒,将人的思考和生命力融入工程技术,赋予中国制造更大的价值。

    ⑥当前,我国正处在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质造”乃至“中国智造”的转折点。将人文教育的土壤培得更厚、渠道拓得更宽、内涵挖得更深,才能以世界一流的工程教育为国家的转型发展输送更多一流的“大国工匠”。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12月7日)

    1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思路。

    2作者为什么说“工科人才的培养,切不可少了人文教育这一环”?文中举钱三强的例子有何作用?

    3作者认为,成为一流的大国工匠,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 10、阅读回答问题。

    戏曲可以这样破圈

    ①今年春节,豫剧火了一把。先有电影《满江红》轻摇滚范儿的豫剧配乐爆红,后有河南电视台《元宵奇妙夜》的戏曲节目出圈,豫剧迅速变身成为网络流量音乐和手机铃声。

    ②传统戏曲破圈的原因是多重的,内部体现在戏曲工作者艺术创作的自我革新上, 从行腔、表演上的大胆改变,到具有现代元素的舞美、后期等技术的叠加使用,他们自觉地对戏曲在观众心中形成的刻板审美风格进行了突破;外部体现在以的渠道上,相关从业者在积极同各艺术领域艺术家们的合作中,不断对戏曲进行再创造,与姊妹艺术跨媒介结合,达成模态化破圈

    ③今年年初,电影《满江红》摘下春节档票房冠军。在促进电影产业复兴的同时,此部现象级电影亦成为助力传统戏曲创新性发展的推手。电影本身,正是戏曲思维的充分展现。著名戏曲编剧王肯认为,戏曲思维特别强调人物应是诗与剧结合的人物,即既有诗的浓烈情感,又要有剧的人物的鲜明行动,做到将最佳动作线——“戏核与最佳动情点——“诗核完美结合。传统戏曲也被称为传奇,《满江红》无奇不传,不传不奇的故事建构,加上线性的情节线索,以及娱乐、教化与寓言相结合的主题表达,实现了一个想象和梦幻的世界。基于戏曲思维,本片音乐也凸显了戏曲化与诗化特征。

    ④除着眼于电影等载体进行跨媒介传播外,聚焦戏曲本体的多元媒介融合亦是当下传统戏曲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主流趋势。戏曲发展曾有过逐渐边缘化的时期,但在党和政府的关注与扶持下,近年来已形成了全社会对戏曲复兴的关注。当下,从+戏曲戏曲+的成功,为我国传统戏曲新时代的发展找到了破圈路径。

    ⑤近年来,针对传统戏曲节目给观众留下古板印象的现状,广播电视台等媒体纷纷掀起改版浪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先后开设《青春戏苑》《一鸣惊人》等戏曲综艺新栏目,凭借多种节目样态融合,在保持传统观众不流失的同时吸纳年轻受众,扩大戏曲传播人群。2019年,粤剧戏曲电影《白蛇传情》依靠戏曲程式化、写意化的表演与特效技术的结合,淋漓尽致地发挥了戏曲+高科技的理念,实现了内容上的破陈词,演唱上的改旧调,成为史上最卖座的高清4K戏曲电影。

    ⑥除传统媒介外,戏曲与新兴媒介的融合也日益活跃。2022年《武家坡2021》凭借戏曲+流行音乐的形式走红网络,这首歌根据京剧经典剧目《红紫烈马》改编,以薛平贵视角自述了与王宝钏分离十八年的故事。歌曲一改戏曲中薛平贵的人设,歌词充满主人公的自我反省和对女性的体谅与尊重,契合了时代变化和青年心理。大量类似这首戏歌的网络创作,在艺术形态的冲撞、对峙、妥协、调和中重新定义、传播传统戏曲。

    当下,传统戏曲发展除了继续强化已有特色、理念、水准外,应以更强的历史主动精神面对网络时代观众的需求,真正地在众口难调的挑战中寻求观众喜好的最大公约数,不断提升舞台艺术呈现与音乐艺术品质的同时,借力技术与其他艺术优势合力破圈

    (1)下列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段以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热点现象开篇,这样写能够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B.文章第②段阐述了传统戏曲“破圈”的原因是多重的,并强调了与姊妹艺术“跨媒介”结合才是破圈的关键。

    C.文章通过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论证,这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D.文中提到能让传统戏曲“破圈”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着眼于电影等载体进行跨媒介传播,还有一个是聚焦戏曲本体的多元媒介融合。

    (2)第⑦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11、我们跟着月亮走吧

    朱成玉

    ①那年我12岁,家里很不顺,处处弥漫着哀伤的味道。先是祖父去世;然后父亲在工作中受伤,中指被车床绞断;随后是哥哥闯了祸,和几个小混混一起偷铁被派出所抓去,坐了班房还要罚款;紧接着是姐姐被一个男人欺骗了感情,整日里精神恍惚。这些事情几乎是一起涌过来的,母亲像一个太极高手,四两拨千斤,硬生生用她柔弱之躯扛起了这一切。

    ②父亲在医院里并不知晓家里发生的其他变故,母亲刻意提醒我们,因为祖父的去世,父亲心情一直没有缓过来,所以家里的事情必须对他隐瞒,让他安心养伤。

    ③母亲把亲戚朋友甚至邻居家趟了个遍,总算凑够了钱交了罚金,毕竟偷盗数额较小,派出所一通教育之后,就把哥哥放了回来。母亲并没有立即打骂,只是让他跪在院子里,让他自己思过。哥哥双膝跪着,心却直挺着,倔强地噘着嘴不肯服软:“我去偷东西,不也是寻思给弟弟妹妹买点儿好吃的吗?”

    ④“就是饿死,也不能白拿别人东西,何况是偷!”母亲终于爆发,气得脸色惨白如月,“人要清清白白,你就在这月亮地儿好好反省反省吧。”

    ⑤那晚的月亮白油漆一样泼在哥哥身上,月光像母亲的目光,一遍遍地洗刷着哥哥身上的污浊之气。

    ⑥姐姐遭遇情感变故后,把自己困在屋子里,拉紧窗帘,整天不出来。母亲担心姐姐闷坏了身子,变着法儿的想让姐姐走出忧郁的囚笼。

    ⑦母亲为姐姐做了很多好吃的,我去喊姐姐吃饭,却是千呼万唤不出来。母亲实在逼急了,闯进姐姐的屋子,一把扯开窗帘,月光被抖落一地。

    ⑧满地都是撕碎的纸片,母亲知道那是负心人曾经写给姐姐的誓言。母亲把它们扫起来。扔进垃圾桶。

    ⑨“你还这么小,难免会遇到不好的人。这有啥,以后的路长着呢,难不成你就把自己困在这黑屋子里,一辈子不出去了吗?”母亲轻语安慰,“丫头,你看,那月亮还有缺有圆呢,何况是人。以后你就知道了,你这点儿小事儿啊,咋说呢,喏,看见窗外炉子上那大锅菜了吧,它就像那大锅菜里的一头大瓣儿蒜。菜都算不上,就是借点儿味。”

    ⑩许是母亲的比喻生动,姐姐竟挤了一个笑窝窝出来,继而号啕,母亲把她拥在怀里,“哭吧,哭出来就好了,咱不能闷着,你看月亮多好看,你怎么舍得不去瞅上两眼呢!”

    姐姐心里的缺口,慢慢地就被那月亮的银辉注得满满的了。

    几天后的一个夜晚,要去医院给父亲送吃的,很远的路,我和母亲走走停停。

    天上的乌云一层一层压过来,有些让人窒息,母亲也一直沉默着,让人不免担心一个闪电会不会将我们引爆。我想牵个话头出来,可是张开的嘴却被一阵风塞住。

    (14)忽然间,天上的乌云裂开一个缝隙,月亮像获得自由的鸟儿,“嗖”一下窜出来!一绺一绺的月光像一把把利剑,霎时间割开夜妖的黑色袍子。母亲露出了一丝笑容。‘黑蘑菇’总有散开的时候。并催促我说:

     

    (15)从此,我记住了母亲的那句话,也相信乌云总有散开的时候,月亮出现,一切就都有了转机和希望。

    (16)跟着月亮走吧。

    (17)这些年,不知是有意还是巧合,母亲总是喜欢在月亮地里对我们

    进行说教,母亲的“月光疗法”对我们健康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殊不知,母亲才是最温暖,最贴心的那缕月光,我们一生都栖息在她的光华里。

    (18)母亲用强大的母爱叮嘱我,一切烦忧都不必过于介怀,跟着月亮走吧,自会走到柳暗花明处。自会走到鸟语花香间。

    1文章以“我们跟着月亮走吧”为题,有何作用和深刻含义?

    2文章围绕母亲的“月光疗法”具体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3结合前后文具体语境,将文章横线处母亲所说的话填写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要求赏析下面的词语或句子。

    (1)一绺一绺的月光像一把把利剑,霎时间割开夜妖的黑色袍子。(请品味“割开”一词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就是饿死,也不能白拿别人东西,何况是偷!”母亲终于爆发,气得脸色惨白如月,“人要清清白白,你就在这月亮地儿好好反省反省吧。”(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该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简要概括文中母亲的形象。

    6文章多次提到“月亮”,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

    毕业纪念册的序言往往能唤起我们的美好回忆,或表达对未来的展望。请从“微笑”、“梦想”和“祝福”中任选一个关键词,联系你的初中生活为纪念册写一篇序言。

    要求: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150字左右;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