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契诃夫,俄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万尼亚舅舅》等。被称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
B. 冰心的自由体小诗,晶莹清丽、轻柔隽逸,被人称为“春水体”。
C. 王鼎钧,台湾当代作家。主要作品有散文“人生三书”(《 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等,小说《单身汉的体温》等。
D.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乔纳森•斯威夫特,主要讲述了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马国等地的经历。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和蓓姬在洞中迷路后,曾经用一根风筝线探路……后来,汤姆在无意中发现了光亮,最终两人循着光亮一起走出了困境。
B.利立浦特小人国用比赛绳技的方法来选拔官员的故事,出自斯威夫特的长篇小说《格列佛游记》,这个故事巧妙地抨击了当时英国宫廷和大臣们的昏聩无能。
C.《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散文,写了阿长与“我”之间的许多往事,如讲美女蛇的故事,让“我”吃福橘,给我买《山海经》以及一起寻蝉蜕等,表现出她的热情好事与心地善良。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叙述了保尔的精神成长历程,其中一次写他伤寒病愈后,来到埋葬瓦丽亚等烈士的公墓前悼念战友,在沉思中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3、下面是“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前言中的一段话。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品中,既有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叶形矛头,也有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黄金武士;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品中,既有柬埔寨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铜鼓,也有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突线钮铜铎。展览中的精美文物众多,举不胜举。______________。
A.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充分体现了这些精美文物在文化艺术方面融合互鉴、交汇碰撞的广度和深度
B.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文化艺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充分体现在这些精美文物的融合互鉴交汇碰撞之中
C.这些精美文物充分体现了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在文化艺术方面融合互鉴、交汇碰撞的广度和深度
4、为下面段落的空白处补充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作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B.你的回忆有精彩的瞬间
C.你的生命有难忘的故事
D.你的事业有迅猛的发展
5、(题文)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題。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子瞻①迁②于齐安,庐于江上。……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③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④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⑤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节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
注释:①子瞻,苏轼的字。②迁,贬谪。③褰裳,提起衣裳。④适意,合乎自己的心意。⑤寓,寄托。
【1】(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现是( )
A. 发:野芳发而幽香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B. 绝:往来而不绝者 绝巘多生怪柏
C. 之: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辍耕之垄上
D. 从: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战则请从
【2】(小题2)把语段(甲)(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3】(小题3)语段(甲)中作者始终以“太守”自称,结尾才点出太守的姓名,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小题4)语段(甲)(乙)中“太守之乐”与“子瞻之乐”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
6、阅读甲、乙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___________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明]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知背景]
【1】甲诗。当时___________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时,___________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乙诗:吴国伦字明卿,因违忤好相严嵩,被贬至江西(古属楚地);当时诗人正在郡城济南养病,吴国伦赴江西途经济南时,诗人写下这首诗为其送行
[析场景]
甲诗首句以暮春时节漂泊无依的“杨花”和啼声哀切的“子规”,营造了悲惋的氛围,流露出诗人叹飘零、感离恨的特定心情。
【2】乙诗前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写法]
甲诗后两句,想象奇特,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托于“明月”这一意象。以明月随君到夜郎,表达对朋友的牵挂,借“明月”光明的形象表示对朋友的理解和支持。
【3】乙诗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运用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三年初中生活即将逝去,请你完成下面的“岁月如歌”综合实践活动。
(1)班级策划一次毕业活动,为使活动丰富多彩,请你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1、讲一讲学习历程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绘一绘前程美景
(2)班级准备制作一本毕业纪念册,请你为毕业册拟一个贴切的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毕业聚会上,请你选择恰当的两句诗送给好朋友。( )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D.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E.正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F.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古诗文默写。
(1)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__________:“__________?”(《十五从军征》)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明自己是在危难关头承担重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是一位豁达的词人,在逆境中也常常保留着积极的心态。如出游遇雨,却不慌不忙:__________,__________。(《定风波》)仕途坎坷,却仍不失报效朝廷的赤诚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江城子·密州出猎》)
9、当冰冷与温暖相遇
⑴《国家宝藏》自2017年12月3日播出后,豆瓣评分一度高达9.5分。
⑵这个节目简单来说,就是一档介绍国宝的文博类节目。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国家宝藏》在用“人”方面下了很多功夫。
⑶在节目中,既有全国九大博物馆的馆长前来坐镇,也有一众明星嘉宾担当“国宝守护人”,通过小剧场的方式演绎文物故事。此外,节目还以文物的“前世今生”为切入点,在明星演绎宝物的前世故事之余,邀请画家、志愿者等亲临节目现场讲述宝藏的“今生”。各种嘉宾的联合演绎和诠释使文物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存在,就像节目的宣传词那样,文物也变得“活”了起来。
⑷在第一期节目里,最打动我的“国宝守护人”当属梁家辉先生。
⑸1982年,24岁的梁家辉每天从西苑出发,骑着自行车,穿过大半个北京城到故宫,拍《垂帘听政》。电影里,一身龙袍的梁家辉(饰演咸丰帝)站在太和殿外的城墙上,月色晕染着故宫的轮廓,也投映出清王朝末日的凄清剪影。
⑹“我那个时候就想,以前的皇帝,会不会就在这个角落看自己的家?”
⑺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⑻梁家辉那天所悟的,是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骚客共同的感慨。穿上戏服的梁家辉一眼便窥探到了前朝旧事,而“月”在这里似乎也成了一个亘古共通的符号和意象。
⑼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里写道,文化即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在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长河里,桨声灯影、横斜月色、巍然肃静的故宫城墙和穿越千年的国家宝藏沉淀在一起,而人却生生不息,隔着旧时月色与传统文化遥相对望,一起构成了时代的记忆。
⑽在文物的“今生”故事里,有一位嘉宾也姓梁。他叫梁金生,是一位典型的“故宫人”。
⑾69岁的梁金生在故宫已经工作了很多年,其高祖、曾祖、祖父和父亲均先后就职于清宫和故宫博物院,可谓是家学渊源。在石鼓南迁的过程中,梁金生的爷爷、奶奶和哥哥随文物去了台湾,从此一家人分隔两地,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得以团圆。而梁金生兄弟姐妹五人的名字,也分别取自南迁路上的地名,是一代故宫人引以为傲的印记。
⑿1933年, “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入侵热河,窥伺华北。考虑到故宫等机构保藏的文物有被焚毁或劫掠的可能,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易培基等有识之士电告南京国民政府,提出了尽快将故宫文物南迁,以策安全的意见。
⒀一番周折后,国民政府终于批准。自1933年初到1949年元月,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先后经过南迁、西上、东归、北运、迁台,历时16年,辗转上万里。其间经历了战乱、流寇、火灾、车祸,上百万件的文物却无一丢失。
⒁《国家宝藏》正是基于此历史背景,给我们介绍了石鼓和守护石鼓安然迁徙的梁家三代故宫人的故事。它将人物的悲欢离合置于历史大背景之下,以故宫人的家族故事为主线,于不动声色之间勾勒出氤氲苦难和乡愁之下的,故宫人的坚守之姿。
⒂在《国家宝藏》里,我们还能看到很多关于“人”与“传承”的故事。
⒃在故宫博物院的志愿者讲解员里,古稀之年的王佐诗老人已经在故宫志愿工作了11年,为游客志愿讲解了1100多个小时。
⒄曾任飞机发动机修理师的闵莉华说,她希望自己四岁的外孙女长大后能继续在故宫当志愿者。
⒅故宫之美,不仅美在文物,更美在薪火相传,美在使文脉得以沿袭、文明得以发扬的人们。
⒆观众看完节目,无不被“国之重器”惊艳,但更让人们感动的,其实是精雕细琢、妙笔生花的古代艺术家,是筚路蓝缕、坚守岗位的数代故宫人,还有那些不求回报、助力于文化传承的志愿者们。
⒇国之重器,本性凉。因为人,才更有温度。
(摘自知著网,有删改)
【1】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事件。
【2】第⒂段划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结合文意,谈谈你对标题“当冰冷与温暖相遇”的理解。
【4】仿照第⒅段加点词语造句。
故宫之美,不仅美在文物,更美在薪火相传,美在使文脉得以沿袭、文明得以发扬的人们。
______之美,不仅美在___________,更美在_________,美在__________________。
【5】国宝是时光凝练的传奇,记录着我们的过去,也昭示着我们的未来,需要我们代代守护与传承。读了本文后,请结合文章及生活实际写出你的感受。
10、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
①在我国书法史上,流传着“二王”的一段佳话。王羲之“临池学书”,为节省时间顺手用池水涮笔,结果把一池清水染成墨池。若干年后,其子王献之磨墨练字,用完了整整18缸水。这些故事,都在说明一个道理: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
②古往今来,有恒者事竟成。一个人未必具备出众的天赋,但如果拥有异于常人的执着,“千磨万击还坚劲”“咬定青山不放松”,就能把“恒”字写进自己的品格,守得云开见月明,成就不凡事业。
③然而现实中,也有一些人贪图安逸、缺乏毅力,往往让事情无疾而终。譬如,有的人遇到挫折就乱了阵脚,逃避矛盾、蛰伏起来;有的人干工作浮在表面,看上去勤勤恳恳,其实心里根本就没有恒定的目标;还有的人习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做不到一锤接着一锤敲,累积不出实绩。古人说得好,“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要做成一件事情,重要的是专注于目标,毫不动摇、勇往直前。心态一旦浮躁,注定难以走出浅尝辄止、兜兜转转的人生迷宫。
④树立恒心,离不开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省思。“词学宗师”夏承焘专注于词学研究和教学,以毕生之力旁搜远绍、取精用弘,终成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革命战士”吴玉章四十年如一日,再苦再难也不忘教书育人,坚持革命、坚持办教育、坚持做好事,造就了一大批各类人才。《吕氏春秋》有言,“不能教者:志气不和,取舍数变,固无恒心,若晏阴喜怒无处。”事实上,无论何种行业或领域,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事情,倘若没有水滴石穿的韧性,缺乏坐得住、沉得下的脾性,都难有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成绩。
⑤“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恒心是成功的催化剂,而养恒心最离不开意志和勇气。具备非凡的勇气,才能面对恐惧不退缩、遭受打击不怯懦,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葆有坚强的意志,才能在恶劣环境中坚如磐石,在乱云飞渡时不忘初心。对个体来说,追求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就必须剔除急功近利之心,舍弃徘徊犹豫之意,自觉培养敢于正视困难的勇气和不甘落后的志气,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
⑥鲁迅曾如此点评运动会选手:“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行走在人生之路上,又何尝不是如此?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三段划线句子列举了三种人的表现,都是缺乏恒心的行为,是否脱离文章的论点?为什么?
【3】第五段画“ ” 的两句话顺序是否恰当?为什么?
【4】第五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什么论据?有什么作用?
【5】最后一个自然段中鲁迅的话应该怎样理解?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不让兰花知道
张丽钧
①在一档电视节目中,我邂逅了两个天使般的女童。当她们纯净如叮咚山泉的歌声响起来的时候,她们身后的一头小象开始陶醉地随着节奏跳舞。所有的人都被这美妙的画面征服了。当其中一位评委表示要去她们的家——热带雨林做客时,妹妹含泪提醒他说:“你一定要种一颗种子。”在这个舞台上,太多人的梦想都是去某个大会堂开演唱会,只有这两个小女孩,她们的梦想却是种树,是让小象回到它绿色的家。
②节目的最后,妈妈也上台了。她黑发如瀑,沉静内敛,浓郁的理想主义气质使她看起来光彩照人。我眼睛一亮——这个女子,我曾在一份画报上见过!我紧张地盯着屏幕,担心她会怆然泪下。然而,她在笑,始终在笑。
③看到她,就想起了那个德国男人——马悠博士。
④18岁那年,马悠开始为德国一位环保领袖开车,一颗“绿巨人”的种子,就是在那时播到他的心田的。马悠是一位“天赋籽权”主义者,他带着宝贵的研究课题来到西双版纳,成立了天籽生物多样性发展中心。西双版纳大片大片的人造橡胶林,在马悠博士的眼里无异于“上帝的诅咒”——在热带,物种单一就意味着灾难。这位雨林再造之父开始焦灼地着手热带雨林的修复和再造工作。
⑤马悠博士说,世界上有2万种兰花,西双版纳有500种。珍奇罕见的兰花,多长在雨林的枯树上。马悠每天都要去寻找那些从高处跌落下来的兰花,然后,把这些娇贵的植物运回实验室里培植繁衍,两年后,再一株株地绑回到雨林的树上。这样,兰花家族就可以不断壮大。
⑥马悠在一场晚宴上对一个中国女子一见倾情,便送了她一件独特的见面礼——为她弹奏—首钢琴曲。他俩幸福地走到了一起,并且,他的妻子义无反顾地爱上了他的所爱。
⑦他们种树。
⑧他们兴奋地掐算着,如果能活到120岁,就可以看到自己手植的树苗成林。他们的—双爱女相继降生。两个女孩赤足奔跑在森林般的庭院里,琅琅齐诵《道德经》。她们的玩伴是小狗、小猫,以及林中的昆虫。
⑨10年的日子,在痴望绿色、勾勒绿色、培植绿色、守护绿色中迅跑而过。然而,在追梦的路上,马悠却猝然倒下,将妻子和两个女儿撇在了雨林中。
⑩亲密战友的抽身离去,把她的心掏了个永难填满的洞。
⑪当被问及是否想退却的时候,她说:“人是有债的,现在,马悠的债在我身上。”现实中,她常面对一个个无奈。比如,有几个年轻人,晚上回家看不清路,就不假思索地把她和马悠种的几十亩林地点着了——他们把马悠夫妇的肋骨拆下,当火把来烧。
⑫她与荒蛮博弈。
⑬她与愚氓博弈。
⑭沉静的她,带着两个移植了父亲梦想的女儿住在雨林里。3个人一起唱着马悠生前最喜欢唱的歌,做着马悠生前最喜欢做的事。她们不想让兰花知道,那个常在高高的树下奋然救起坠落的兰花的人已然离去。作为马悠的替身,她们一起在雨林里小心翼翼看护着他那个来不及做完的梦。
⑮我想,当枯树上跌落的兰花不再有人爱怜地捧起,那么,人类的跌落,必将成为一件被所有残余物种额手称庆的事。
(《读者》2012年第8期,略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请你说说题目“不让兰花知道”的含义。
【2】文中说:这位雨林再造之父开始焦灼地着手热带雨林的修复和再造工作。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修复、再造热带雨林的两件事情。
【3】结合上下文,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沉静的她,带着两个移植了父亲梦想的女儿住在雨林里。
(2)他们把马悠夫妇的肋骨拆下,当火把来烧
【4】她说:“人是有债的,现在,马悠的债在我身上。”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读了本文,马悠博士和他的妻子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对他或她说一段话,表达你阅读后的感悟。(30字左右)
12、作文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是鲁迅《社戏》中的语句,一段时光因伙伴的陪伴而令人难忘。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也有挚友同学的陪伴,也有诸多令人难忘的美好时光。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与大家分享。要求:(1)题目自拟;(2)紧扣材料主题,内容具体充实;(3)有真情实感;(4)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5)不少于600字;(6)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