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文化遗产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面临着一体化的趋势,文化遗产的保护形势非常严峻。
B. 古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誉为经典的民间文化生态“博物馆”、乡村历史文化“活化石”,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象征。
C. 平民文化的重新崛起,不仅会对我国整个社会文化的建设大有裨益,更会对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D. 新华发行集团主办旨在“推广深度阅读,倡导理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的第二期知本读书会日前在新华文化空间举行。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维九月 维:句中语气词
B.穷岛屿之萦回 穷:尽
C.时运不齐 不齐:不整齐
D.老当益壮 益:更加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我们学校现缺副校长一名,您是否有意来敝校高就?我们将为您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B. 先生不远万里驾临寒舍,真是蓬荜生辉,他日有幸到贵府拜访,还望先生扫榻以迎。
C. 刘青山是个老实憨厚的农民,勤劳致富后,仍然和夫人一家五口住在东山脚下的小村里。
D. 我们诚挚地邀请贵公司来参加我公司的年会,如蒙同意,请发来与会人员名单。特此函达。
4、下列语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李烨对张进说:“非常感谢你这次帮我解决了一个大难题,下次如果你有什么困难,我一定会鼎力相助。”
B.程一鸣教授将自己的学术专著送给爱徒王斌,他在扉页上写下“王斌同学惠存”的字样。
C.主持人黄乐乐说:“感谢嘉宾吴小明,祝贺他荣幸地加入我们综艺之友俱乐部!”
D.“这算得了什么,以后要是再有困难,可以继续到府上来找我。”孙大款慷慨地说。
5、我国古代史书是记载历史事实的历史散文,要求如实地记载真实的历史事件,不允许采取文学创作的方法进行虚构。史书编排体例分为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历史)、纪传体(以人物活动为中心反映历史)、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记叙历史),根据编排的年代跨度情况,史书又分为通史和断代史。
下面对《史记》、《左传》、《战国策》、《汉书》编排体例判断正确的是:( )
A. 纪传体、国别体、编年体、通史
B. 通史、 国别体、编年体、通史
C. 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断代史
D. 通史、 编年体、国别体、通史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敦煌飞天,虽然是外来种子,却是在中国大地上开放的花朵。为了适应辽阔国土上各民族各地区思想意识、风土人情和审美理想,必然不断地发生变化,至隋唐时代,形成了飞天发展的高潮,创造了具有中国气派、体现中国审美理想的新的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在飞天的艺术风格中,体现着鲜明的美学特征。
想象力是艺术形象、艺术意境创造的动力。隋唐飞天的现实依据是什么?就是百戏和歌舞伎。想象即联想,迁想,幻想。本来西方天使,臂生双翼,把人和鸟联系起来,这是西方的力求真实的想象;中国的羽人,臂生绿毛,也是将人、鸟相联,虽然具有一定抽象性,但中国古代美学家认为,把人与鸟联在一起是“失人之本”,即降低了人为万物之灵的本质。以抽象充实意象,因而西方臂生鸟翼的天使,中国身长绿毛的羽人,都没有发展起来,却创造了不生双翼,不长绿毛,非男非女,亦男亦女,借助云彩而不依托云彩,仅仅凭借一条舞带凌空展卷中的动势之力,把翩翩起舞的宫廷歌伎送入太空,自由翱翔的飞天。这就是隋唐时代审美理想的体现。高度的想象力,赋予了飞天以永恒的艺术生命力。
飞天的表现形式与壁画一样,包括线描造型、空间表现、传神艺术等等。
以线造形不止于中国,希腊瓶画、埃及壁画、印度绘画、波斯细密画、日本浮世绘,从西方到东方,很多国家都以线创造艺术形象。但中国有弹力的毛笔和书法审美观,使线本身及其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富有生气和韵律感,这是中国线描独具的特色。飞天的线,不仅在于造形,更重要的是表意,特别是蜿蜒曲折的长线所表现的舒展与和谐的意趣,与“极乐世界”中“天人合一”幸福愉快的境界是吻合的。
艺术境界是人物与事件在一定空间的显现。飞天是“佛国世界”的幸福使者,歌舞于“极乐世界”的上空,俯视大地和水国中的琼楼玉宇,造成空旷辽阔的艺术境界。这是中国鸟瞰式空间透视法的成果,是西方焦点透视法所不可能表现的。
中国艺术最初的审美理想,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形神兼备、以形写神,所谓神即人物的神采、神情或者灵魂,也就是作品的艺术生命力。敦煌飞天正是这样,不仅眉目传情,而且姿态动作,一招一式都与人物的总体神情统一和谐,概括成一句话,那就是传神之谓美。这正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形式美。
敦煌飞天和整个敦煌艺术一样,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晶,是在中国传统艺术基础上吸收并融合了外来艺术营养而发展起来的,如打破了儒家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念所形成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大胆地吸收人体解剖原理和人体美的表现方法,使人物的自然形态化为理想的艺术形象。同时,从佛教美学中也吸收了有益的因素,如佛经中所谓“法身无性”、“一切诸法非男非女”等,从而创造了没有男女生理特征的形象,使人们在艺术欣赏中进入超人境界,佛教的净化与艺术美的净化作用结合起来了。
(摘编自段文杰《飞天在人间》)
材料二:
飞行,历来是人类对于突破地面重力,冲向无垠天空的幻想。中国文化早已与飞行这一意象结下不解之缘。
而流传的中国古代神话无不假借飞行大加幻想。这些神话故事中所提及的飞行姿态与意象,不单单展现了古人反抗束缚与桎梏的精神,同时也彰显了对于天空之上美好事物的浪漫追求和憧憬。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姿态惬意,充分显示出飞行时的欢愉,激发人们对于飞行的向往。飞天形象的内核,是人们通过飞行从而得到想象中的自由。人们无法在现实中腾空而起自在遨游,便将借助飞天形象阐释对飞行的幻想。可以说,此刻人们的灵魂与精神伴随着飞天一同遨游在佛教的极乐净土世界中。
这种肆意飞行的浪漫幻想难以在中华传统艺术形式中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而飞天并非借由翅膀进行滑翔或腾空,而是凭借周身的几条飘带与彩云便飘摇在天空中,完全保留了古人希望在飞行时保持的优雅姿态。
而那凌风飞扬的舞裙和飘带,给飞天别增了几分典雅与神秘感。画家仅凭几缕夸张的丝带便将飞天自由翱翔的神韵深刻勾勒出来,通过中国传统艺术中虚实结合营造出虚无缥缈的高远意境,渲染了一种无比唯美温馨的艺术氛围。
而飞天手持乐器缓缓弹奏,正似古人闲暇时分弹奏古琴以自乐,享受与广邈天地的精神贯通。即使是在幻想飞天时,人们也不愿舍弃这一平凡生活中自得其乐的欢愉。而自由,便是彻底追求心底所期盼渴望的生活方式。
也正是敦煌飞天,使中国人真正飞起来了。也正是对于自由意志的阐释,飞天在某种意义上突破了宗教世界的壁垒,使无数人们可以跨越宗教信仰的鸿沟,寄托自己心中对于自由的渴望与畅想,从现实生活中得以短暂逃离,于精神的自由国度中如飞天般翱翔。
飞天形象中不乏孔武有力的巨人,也有不少体态轻盈的女子,芸芸众生皆可以在飞天中找到自己,那个脱离尘世遨游于万千世界中的飞行灵魂。也许人人都可以是壁画中的童子、乐伎亦或是宫女,皆可身披彩带肆意飞行。
正是由于飞天在保持庄重典雅的神性时,并未舍弃可亲可爱的世俗人性与鲜活真实的尘世气息,那份自由与洒脱才不疏离于凡尘,也从未从人们心中走出。
(摘编自赵梓乔《“飞天”携带的自由寓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飞天形象自从传到中国,至隋唐形成发展高潮,彻底摆脱了外来特征,形成了中国风格。
B.敦煌飞天的形象与西方天使、中国羽人有着极大的区别,是真正具有想象力的体现。
C.敦煌飞天吸收了外来艺术营养,如人体解剖原理、焦点透视法、佛教美学中的某些因素。
D.飞天因既保持了庄重典雅的神性,又具世俗人性与尘世气息,才有了长久的生命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敦煌飞天的线条受到毛笔和书法审美观的影响,既有创造形象的功用,又具表意与制造韵律的特征。
B.敦煌飞天通过眉目、姿态动作传达人物的神情,这一实践,促成了中国形神兼备的审美理想的形成。
C.借助想象创造的无翼而飞的飞天形象,既强调人为万物之灵的本质,又以优雅的姿态展现人的尊严。
D.凌风飞扬的舞裙飘带的“实”表现了自由翱翔的“虚”,体现出中国传统艺术中虚实结合的手法。
【3】下列神话中,不属于“假借飞行大加幻想”的一项是( )
A.夸父逐日
B.嫦娥奔月
C.羲和御日
D.牛郎织女
【4】根据材料一,概括飞天艺术风格中体现的美学特征。
【5】有人说“飞天是自由的向往”,请结合材料谈谈飞天形象所蕴含的“自由”的内涵。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不仅善于描摹声音,在刻画人物上也颇具特色。如“____________”,写出了琵琶女面对陌生人的娇羞;如“____________”写出琵琶女午夜梦回、失声痛哭、伤心欲绝的情态。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表明秦国对六国的巧取豪夺连一丝毫都不放过,致使天下人“____________”,最终秦国灭亡
(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戍边将士既眷恋家乡,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情。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学习对于提高人的智力和端正人的行为的积极作用。
(2)李白在《行路难》中连用四个动作,形象地表现出诗人苦闷抑郁、惆怅失意的心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李煜在《相见欢》中,用俯视的角度形象地描绘了萧瑟秋景的一句是“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说与客人同饮时吟咏诗文,所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指《诗经·陈风·月出》及其诗句。
(2)《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
(3)白居易《观刈麦》中,最能表现割麦农民矛盾复杂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卖炭翁》有异曲同工之妙。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在《劝学》中则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穷则独善其身”是许多封建士大夫的信条,而范仲淹却在《岳阳楼记》中提出“_________________”,认为即使不得志也应心忧君国之事。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高适《燕歌行》中“______,______”两句一实一虚,既写出了战士们戍边的辛苦,又写出了家中妻子对远征战士的思念。
(2)《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以司马光的指责“______,______”为箭靶,逐一反驳,表明了变法的坚定决心。
(3)“角”为古时军中用以传达命令的乐器,也是中国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如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四面边声连角起”,又如“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元日
[唐]方干
晨鸡两遍报更阑,刁斗无声晓漏干。
暖日映山调正气,东风入树舞残寒。
轩车①欲识人间感,献岁②须来帝里③看。
才酌屠苏定年齿,坐中惟笑鬓毛斑。
[注释]①轩车:有屏障的车。古代大夫以上所乘。②献岁:进入新的一年,岁首正月。③帝里:京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因鸡鸣而醒,发现夜色沉沉,刁斗不再击打,滴漏中的水已干涸。
B.颈联写士大夫们想要感受人世间的美好气象,就一定要在岁首到京城来看看。
C.尾联写饮屠苏酒,确定年龄,自笑是座中年岁最大的,颇有岁月催人老之慨。
D.这首诗写元日感怀,善于抓住初春物候特征进行描写,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2】有人评价颔联“有形有声,描绘传神”,请结合诗意具体赏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延熹元年十二月,南匈奴诸部并叛,与乌桓、鲜卑侵缘边九郡。帝以京兆尹陈龟为度辽将军,龟临行上疏曰:“臣闻三辰不轨擢士为相蛮夷不恭拔卒为将臣无文武之才而忝鹰扬之任虽殁躯体无所云补。今西州边鄙,土地塉埆。民数更敌兵,室家残破。虽含生气,实同枯朽。往岁并州水雨,灾蝗互生,稼穑荒耗,租赋空阙。陛下以百姓为子,焉可不垂抚循之防哉?古公、西伯,天下归仁,岂复与金辇宝以为民患乎?陛下继中兴之统,承光武之业,临朝听政而未留圣意。且牧守不良,或出中官,惧逆上,防取过目前。呼嗟之声,招致灾害。胡人凶悍,因衰缘隙,而令仓库单于豺狼之口,功业无铢两之效,皆由将帅不忠,聚奸所致。前凉州刺史祝良初除到州,多所纠罚。太守令长,贬黜将半,政未逾,时功效卓然,实应赏异,以劝功能;改任牧守,去斥奸残;又宜更简练文武,授之法令,除并凉二州今年租,更宽赦罪,扫除更始,则善吏知奉公之祐,恶者觉营私之祸。胡马可不窥长城,塞下无候望之患矣!”
帝乃更选幽、并刺史,自营、郡太守、都尉以下多所革易。下诏:“为陈将军除并、凉一年租赋,以赐吏民。”龟到职,州郡重足震栗,省息经用,岁以亿计。诏拜安定属国都尉张奂为北中郎将,以讨匈奴、乌桓等。匈奴、乌桓烧度辽将军门,引屯赤阬,烟火相望。兵众大恐,各欲亡去。奂安坐帷中,与弟子讲诵自若,军士稍安,乃潜诱乌桓,阴与和通,遂使斩匈奴、屠各渠帅,袭破其众,诸胡悉降。奂以南单于车儿不能统理国事,乃拘之,奏立左谷蠡王为单于。诏曰:“春秋大居正;车儿一心向化,何罪而黜!其遣还庭。”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闻/三辰不轨/擢士为相蛮夷/不恭拔卒/为将臣/无文武之才/而忝鹰扬之任/虽殁躯体/无所云补
B.臣闻三辰不轨/擢士为相/蛮夷不恭/拔卒为将/臣无文武之才/而忝鹰扬之任/虽殁躯体/无所云补
C.臣闻/三辰不轨/擢士为相蛮夷/不恭/拔卒为将臣/无文武之才/而忝鹰扬之任/虽殁躯体/无所云补
D.臣闻三辰不轨/擢士为相蛮夷/不恭拔卒为将臣/无文武之才/而忝鹰扬之任/虽殁躯体/无所云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延熹,汉桓帝的年号,以皇帝即位为元年,只有新帝即位时才会改变年号。
B.中官,本为古官名,后用来指宫内、朝内的官员,有时也可以用来指宦官。
C.州郡,代指地方行政区域,东汉末年逐渐形成了州、郡、县三级行政规划。
D.单于,文中为匈奴人对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创立于匈奴著名的头曼单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桓帝为平定边境反叛的祸乱,决定任命陈龟为度辽将军,而陈龟此行敌人不仅有南匈奴诸部,还需要应对乌桓、鲜卑两族的侵扰。
B.谈及治国理政的方针时,陈龟认为西州边鄙等地饱经战火和自然灾害的侵扰,导致当地人民生活困苦,故谏劝汉桓帝要垂抚循之恩。
C.对于前凉州刺史祝良,陈龟毫不避讳地称赞他政绩卓然,请求汉桓帝对他进行额外封赏,将他任命为牧守以整顿吏治,并去斥佞臣。
D.张奂在匈奴、乌桓火烧度辽将军门同时以重兵相威慑时,始终保持着淡定自若的大将姿态,在他的影响下,将士们也逐渐安定下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往岁并州水雨,灾蝗互生,稼穑荒耗,租赋空阙。
(2) 善吏知奉公之祐,恶者觉营私之祸。
【5】请结合选文,简析张奂的人物形象。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山水画,往往始于寻常景物,成于匠心创作,终于精神灵魂。元代著名山水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选材于富春江两岸的初秋景色,用多种笔墨技法创作,从构思动笔到绘制完成用时七年。这幅画不是自然风光的简单描幕,而是画家精神的追求。
以上材料对我们做人、做事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