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 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B. 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C. 世界抗击艾滋病会议的代表中有中国中央电视台台长和东方电视台台长,香港凤凰卫视总裁也应邀列席了会议。
D. 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2、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是说,诗与画的意境可以相通,读诗时仿佛是欣赏一幅画,而观画时又好像是吟诵一首诗。
②文学与艺术意境是可以相通的。
③由此意推而广之,我们在读古人诗词时,不但常是如同观画,而且有时仿佛是看电影或聆听乐曲。
④苏轼说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⑤因为词的上阕利用彩色字面描摹当年欢聚的情况,宛如一幕电影;下阕抒写久别相思不期而遇的惊喜之情,利用声韵配合,宛如一首乐曲。
⑥晏幾道的《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一词即是如此。
A.②④①③⑥⑤ B.②⑥⑤④①③
C.④①②③⑥⑤ D.④①⑥⑤②③
3、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惟兄嫂是依 B.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C.智勇多困于所溺 D.夫晋,何厌之有
4、下列诗句不属于律诗的是( )
A.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C.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D.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不相同的是( )
A.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B.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C.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D.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纸上故乡
邓琴
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常常在梦中打探故乡的消息。
我的家乡在千里之外的赣南,它的每一寸肌肤都浸润在红色文化里,在淡淡茶香中,在田间地头悠悠的歌声里。它是贫穷的,但它又是富硕的。它没有飞驰的动车,没有轰鸣的机器,有的是叮咚的流水、黛色的群山。且不说章江水日夜川流不息、润泽万物;也不说成片的稻田如一张巨大的地毯静卧天地间,恩惠万家;就说梅岭那漫山遍野、傲立寒冬的梅花盛景,已是天下一绝。
离家多年,到过很多地方,心中始终挥之不去的是家乡的景象。在秋收的季节里,打谷机工作的声音,一声一声鼓动我的耳膜,提醒着我曾是故乡的孩子。内心深处的一丝不安也被催生出来,那就是当年因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而离开了家乡。如今,我虽然站立在了外面的缤纷世界里,但我奋斗的每一个脚印,享受的每一份安逸,却都被打上了“外乡人”的烙印。我对故乡的情感,只能在诗人的诗歌里、乡土作家的文字里寻找慰藉,只能寄托在自己尚不成熟的文字中。那些遥远的记忆,飘过了我最不懂乡愁的年华,飘过了故乡的山头,飘进了书页里,却厚重得让我无法高言阔谈。
儿时最熟悉的影像,莫过于茶山。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茶树抽出新叶,新叶从老叶中间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这个美丽的地方。只有我们那群孩子才知道,这个美丽的地方究竟有多么贫穷。一到周末,我们就跑茶场,学着大人的样子采茶叶,茶叶一毛钱一斤,动作快的一天能摘个四十斤。四块钱在当时,可是一笔巨大的收入。在那贫穷的岁月里,茶山无疑给我们苍白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而农人与生俱来的勤俭生活态度,也开始渗透到我们的思想里了。
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这也是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放不下故乡的原因。我想,穷尽我一生都无法忘记那些年在田地里干活的场景。小时候,一家子在稻田里收稻谷;长大了,一个人去拔秧苗,拔花生,拿着书在晒谷场上守谷子。在那不谙世事的年华里,那样的日子其实苦不堪言。现在,我深深地感激那些劳累而辛勤的岁月,感谢那片土地,是它们给了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说今天的我,有那么一丝不怕苦的精神,能够宽容待人,懂得珍惜,都要感谢那片红色的土地。
这片土地也是受过苦难的。当年红军在这里打游击,留下数不清的战斗故事,家乡从此有了一个革命老区的身份。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人,从小就在红色文化中接受灵魂的洗礼,接受家乡文化思想的滋养,也因此对苦难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的整个童年时期,都在聆听里面的故事;我的整个少年时期,都在这书中的文字里徜徉、震撼。有时候,一触碰到这纸上的故乡,思念就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满足从别人的纸上去想象我的故乡,不再满足在扉页中思念故乡,而是自己在纸上书写心中的故乡。记忆在纸上慢慢鲜活,对故乡的依恋在纸上渐渐清晰。我这个家乡人眼中的知识分子,总算也为家乡留下了点东西。这也算是我对自己十年前离开家乡心存不安的一种补偿吧!
我是栖息在远方的一只候鸟,常会飞回故乡去寻找属于我的温暖。
(摘编自《散文选刊》2015年第4期)
【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激起“我”的思乡之情。“我”常在故乡记忆里寻找慰藉。
B.“我”在外面的世界获得了一些成就,却对故乡充满着深深的愧疚,也催生出内心深处的不安。
C.文中写孩子们学大人们采茶的情景,表现了故乡虽有贫穷苍白的一面,也有给生活增添乐趣的一面。
D.“我”的家乡是革命老区,经历过苦难,受过战争的洗礼,它丰厚的红色文化浸润了这片土地。
E.文章首句和末句遥相呼应,强调故乡在“我”的文字书写中不可或缺、不可取代的作用,突出主题。
【2】文中说:“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给我们的影响。”“精神层面的影响”包含哪些方面?请简述。
【3】根据文本,分析标题“纸上故乡”的含意。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为政》中“______,______”两句,强调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即要学思结合。
(2)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写苏子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因而乘着小舟,在广阔旷远的江面坡荡漾上随波漂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将进酒》中感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描写乐声可以震破五色石,引来一场秋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扬州慢(淮左名都)》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了杜牧《题扬州禅智寺》中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2)《扬州慢(淮左名都)》中“过春风十里”一句化用了杜牧《赠别》(其一)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扬州慢(淮左名都)》中“青楼梦好”一句化用了杜牧《遣怀》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扬州慢(淮左名都)》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用了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中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5)《扬州慢(淮左名都)》中描写芍药花自生自灭、无人欣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称自己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内忧外患的国家,就能取得“________,_______”的成效,被孔子批评毫不谦让。
⑵李白的《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时间的范畴,运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表现出诗人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的慨叹。
⑶《韩非子·有度》中,用 “_______”表明国家强弱是可转变的;又用“______”正面强调了依法治国才能实现国家强盛。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船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2)庄周《逍遥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如果水积蓄得不深厚, 就没有负载大船的力量。
(3)《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高祖本纪》中,刘邦称帝后,置酒洛阳南宫,总结他统一全国的成功经验,谈到张良时说,“________,_______,吾不如子房”。
(2)《高祖本纪》中,刘邦作《大风歌》,“________,_______,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于欢乐豪迈之中透露出一种巨大的隐忧。
(3)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以““________;_______;;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等古代仁人志士受辱著书的例子自比,来坚定自己的人生理想。
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注]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刘寺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B.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风平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C.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她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作湘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少林药局记
(金)元好问
少林英禅师为余言:“昔青州辨公初开堂仰山,自山下十五里负米,以给大众。其后,得知医者新公,度为僧,俾主药局,仍不许出子钱致赢余,恐以利心而妨道业。新殁,继以其子能。二十年间,斋厨仰给,而病者亦安之。故百年以来,诸禅刹之有药局自青州始。兴定末,东林隆住少林。檀施有以白金为百年斋者,自寇彦温而下百家。图为悠久计,乃复用青州故事,取世所必用疗疾之功博者百余方以为药,使病者自择焉。僧德、僧浃靖深而周密,又廉于财,众请主之。故少林之有药局自东林隆始。局事之备,迨予三年矣,子幸以文记之。”
予以为,医,难事也。自岐黄卢扁之书而下其说累数千万言皆典雅渊奥本于大道之说究乎死生之际儒者不暇读庸人不解读。世之学者非不艺专而业恒,至终其身有不免为粗工者,其可为难矣!佛之徒方以禅定为习,于世间法皆以为害道而不敢为。间有言医者,特儒者之谈禅尔。有能了知味因,断除病本,如子之书所为大医王者乎?谓之专则不可也。劳则辞,久则厌,不合则离。泛然而来,悠然而往,其视粥鱼斋鼓如传舍中物而不留顾,其肯老岁月于参术间乎?谓之恒则亦不可也。不恒不专,取未必甚解之人,而付之司命之事,病者何赖焉?故廉者取之,什一而有余,治药不得不良,十愈一人,千愈百人,盖犹有所望也。古语有之:“良医之不能以无药愈疾,犹良将之不能以无兵而制敌也。”兵有形,有形则易见,善用之者,能以杀人者生人;药之性难穷,难穷则不善用之者,反以生人者杀人。人可不惧哉!今子则不然。若德若浃之实与廉,皆选之十百辈有不可得者,子固得所任矣。时节、州土无不适其当,炮炙、生熟无不极其性。德与浃固亦尽其伎矣。虽然,吾恐他日有不善其后者出,人将曰“药局之坏自某人始”,未必不以予为知言也。故备述之,使来者监观焉。
(选自《遗山先生文集》,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俾主药局 俾:使,让。
B.斋厨仰给 仰:依靠。
C.间有言医者 间:秘密地。
D.而付之司命之事 司:掌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给大众 至通州,几以不纳死
B.诸禅刹之有药局自青州始 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C.医,难事也 难为俗人言也
D.泛然而来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据少林英禅师的说法,东林隆任少林住持期间,为了寺院的长远发展,大胆改革青州原先的做法,组织人员研制百姓常用药,供生病的人自由挑选。
B.作者认为,治病是件难事,世上学医的人没恒心、不专注自然一事无成,即便学业专注且持之以恒,终其一生也有可能成为一个仅粗通医术的医生。
C.文中以良将类比良医,医生用药如将领用兵,善用的人可用杀人的方式救人,不善用的人反而用救人的方式杀人,因此病人一定要将生命托付给良医。
D.本文叙议结合,先简要记叙了东林隆任少林住持时创办少林药局的事迹,再较详细地论述了少林药局在选药、用人方面的思考与理由,富有警醒意味。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自 岐 黄 卢 扁 之 书 而 下 其 说 累 数 千 万 言 皆 典 雅 渊 奥 本 于 大 道 之 说 究 乎 死 生 之 际 儒 者 不 暇 读 庸 人 不 解 读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仍不许出子钱致赢余,恐以利心而妨道业。
(2)局事之备,迨予三年矣,子幸以文记之。
15、古代诗歌中,类似“木叶”的意象不胜枚举,例如松、竹、梅、兰、草、柳等。请阅读贺知章的《咏柳》,然后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关于“柳”的赏析短文,评说“柳”这一意象在诗歌中暗示的内容和情感。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