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常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郑人有买履者   ②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B.①是以圣人不修古,不法常可   ②君与家君日中

    C.①构木为巢,避群害   ②有一言而可终身行之者乎

    D.①先自其足 ②已得履,乃曰:吾忘持

  •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按照隋唐以来定型并逐渐流行开来的四部分类法,中国古代的典籍可以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分。《孟子》属于子部,《汉书》属于史部。

    B. 《炮兽》节选自长篇小说《九三年》,作者雨果,法国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C.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除《战争与和平》外,代表作还有长篇小说《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永别了,武器》等。

    D. 《天工开物》是明代宋应星编撰的一部科技著作,传到西方以后,欧洲人惊奇不已,称它是“中国17世纪的技术百科全书”。

  •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方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其身,而乱大伦。 B.犹天之不可而升也。

    C.乎舞雩。 D.楚狂接舆而过孔子。

  • 4、选出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句子(    )

    A.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

    B. 将成家而致汝

    C.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D. 函梁君臣之首

  •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B.璧有瑕,请指示

    C.铁骑突出刀枪鸣

    D.公车特征拜郎中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文明存在的本质性特征来看,文明的异质性是一直客观存在的:人类在各自的栖息繁衍中,依据自身发展和社会结构的需要而缔造出了不同类型的文明体系和文化形态。它是各个国家和民族基于自身的历史经历和民族记忆而探寻出的一套最适合于自身的价值体系。因此,才会有哲学家将一国之文明视为其民族精神的诠释,才会认为每一种文明蕴含了其独特的民族精神。

    人类文明之所以博大精深、引人入胜,正是因为这种异质性里面蕴含着不同民族和国家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文明的独特性与独立性,是现代国家独立性与自主性在文化层面的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实际上形象准确地描述了文明的本质和存在真谛:第一,文明从本质上讲是异质性的;第二,各种人类文明都是平等的;第三,各种文明样态背后关于价值与意义的问题,是可以通过沟通和对话达成某种共识的。对各种人类文明的尊重,实际上彰显的是对人类历史和人类自身的尊重。

    真正的文化自信一定建立在人类文明的平等交流对话之上。文化自信的本质是对文明体系和价值理念基于承认的认同。所以,真正的文化自信首先一定是要建立在一个开放、接纳、包容的社会背景之下的。其次,从文明的存在本质来看,拒绝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性特征,无疑从本质上否定了文明存在的意义和人类存在的意义。再次,一种充满生命力的文明体系,一定是具有稳定性和发展性双重特征的。前一个特征要求文明体系内部具有一种延续继承性的精神内核;后一个特征则要求其要在吸收、学习、借鉴外来文明的基础上,保持一种自我反思的修正和革新能力。

    “和而不同”的平等对话理念是中国对待文明异质性问题的实践智慧。文明的异质性在现代社会里之所以是一个问题,从其本质上讲关涉到的是交往领域的主体意识和话语转向问题。对于现代性的主体和话语转向问题,早在一百多年前人类社会开始向现代性转型之际,黑格尔就已经给出了哲学上的解答:他要求主体一定要从抽象转向具体,在一种具体、真实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情景下,从“我”朝向“我们”出发,最终在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中达成一种与现实的“和解”。的确,如果各个国家在对于文明的态度和立场上始终保持一种“自说自话”的方式,那么这种交流的结果要么是一种“不同不和”的无效沟通,要么是一种“同而不和”的话语霸权。

    文明的交流和对话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并非“不同不和”或“同而不和”,而是“和而不同”。受不同文明或风俗习惯影响而产生的不同文化现象,并不意味着不同文明之间在本质上必然是对立和冲突的:“茶”和“咖啡”在文明表征上的不同,不等于“茶”和“咖啡”背后所代表的价值意义和文化内涵就一定是对立的。“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和而不同”,以这样的思维方式进行对话和交流,本来就是一种基于文明异质性而根本无法比较好坏优劣的“不同”;另一方面,我们又可以基于一种文明的“相通”,达成某种一致的“和”之智慧。基于“求同存异”的对话态度,以尊重、平等的交流方式,谋求、构建“和而不同”的现代性人类文明特征,是对待文明异质性问题的中国方式和中国智慧。

    (摘编自张轶瑶 《“和而不同”与文化自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文明的异质性,所以每个国家依据自身发展和社会结构的需要而缔造出了不同类型的文明体系和文化形态。

    B.在一个开放、接纳、包容的社会背景下,树立本民族的文化自稳,就可以形成充满生命力的文明体系。

    C.现在国际文明交流存在的“自说自话”现象,导致了“不同不和的无效沟通和“阿而不和”的话语霸权。

    D.基于文明异质性的“和而不同”的对话理念,可以让不同的文明在现代社会中达成完全一致的认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前两段论述文明的异质性以及文明异质性的意义,为下文论述中国对待文明的立场做了铺垫。

    B.文章论述层层深入,介绍了中国拥有真正的文化自信、对待文明异质性的中国方式和中国智慧。

    C.文章第四段引用黑格尔的理论,为中国提出的“和而不同”的平等对话理念提供了哲学依据。

    D.文章以茶与咖啡为例,说明受不同文明或风俗习惯影响而产生的不同文化现象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明的异质性是客观存在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基于自身的历史经验和民族记忆而探索出的一套独特的文明体系。

    B.树立本民族的文化自信,与不同文明的对话与交流之间并不矛盾,这种自信是建立在与各种人类文明的平等交流对话之上的。

    C.文明异质性问题从本质上讲关涉交往领域的主体意识和话语转向问题,因此国际交往中各国要有主体意识,把握住话语权。

    D.“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契合了“君子周而不比”和“君子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伶官传序》通过李存勖的兴亡总结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这也就是《尚书》所说的“满招损,谦得益”。

    (2)《阁夜》中,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由耳之所听、眼之所见想到国家的战乱,内心感慨万千。

    (3)在《李凭箜篌引》中,作者借用女娲补天的传说来描写音乐效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 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郦道元在《三峡》中写道,到了秋天,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容建造阿房宫所用的钉子数量极多。

    (3)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先以山水起兴,点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旨,接着从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方面着笔,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并引古代俊彦之居和孔子之言强化文意,以反问作结,余韵悠长。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蜀汉处在危急存亡的时刻,从反面劝诫后主刘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免堵塞臣子们忠言劝谏的道路。

    (2)《琵琶行并序》中表现琵琶女演奏琵琶过程中,声虽“暂歇”,却产生更好效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姚鼐在《登泰山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描绘刚登上泰山后所看到的雪景。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石钟山记》中,写苏轼认为“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钟山记》中,苏轼用一个反诘句表明实践出真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石钟山记》中,苏轼用来表达自己知道石钟山得名的原因后轻松愉快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指出,秦与六国都是自取灭亡。他认为,“____________”,则六国能抵御强秦;“___________”,则秦可江山永固。

    (2)李煜在《虞美人》中以物是人非来抒发亡国之痛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与东吴生相遇

    韦庄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

    注①此诗为诗人流落江南十余年,年近六十及第后,偶遇友人时做。②泰阶,星名;古人认为泰阶星预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各如萍”用比喻的手法,表明诗人与东吴生都曾饱经流离,同病相怜。

    B.颔联描摹心理,表明诗人被离乱折磨得再无赏花的逸兴,更喜借酒浇愁。

    C.颈联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困境,过上美好生活的一种憧憬。

    D.尾联“尊”同“樽”,酒杯之意,与上文“乱来唯觉酒多情”相照应。

    【2】全诗以“泪”始,以“笑”结,试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庄为大吏,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郑庄、汲黯始列为九卿,廉,内行修洁。此两人中废,家贫,宾客益落。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资财。庄兄弟子孙以庄故,至二千石六七人焉。

    太史公曰:夫以汲、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处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汲、郑亦云。悲夫!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B.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C.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D.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洗沐,汉朝制度,官吏五日一沐浴,文中指沐浴更衣。

    B.黄老,黄帝与老子,道家以黄、老为祖,称道家为“黄老”。

    C.九卿,古代中央政府九个高级官职,如司马、廷尉等。

    D.侯,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秦汉以后是仅次于王公的爵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庄行侠仗义,喜爱交友。他解救张羽的危难,声名远播;慰问老友,与宾客交往,乐此不疲。

    B.郑庄追慕长者,以礼待人。他非常仰慕德高望重的人,唯恐见不到;对宾客无论贵贱都执宾主之礼。

    C.郑庄居官廉洁,不治产业。他廉洁从政又不置办家产,把俸禄和赏赐分赠给宾客,因而死后家无余财。

    D.郑庄推崇贤才,仁厚爱士。只要有进言的机会,他就称道天下贤士;从不直呼官吏名字,尊重对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

    (2)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5】班固评价《史记》“不虚美,不隐恶”,“不隐恶”在本文中有哪些具体体现?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去做那些必需但又难以改进的事情,这个过程中,你可以看到自己、认识自己、点燃自己。

    上面这则材料是北京大学光华学院院长刘俏在2020年毕业典礼上,对青年学生说的一段话。读完之后,你有怎样的思考或感悟?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