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总理毕生的目标。这句话启示我们青少年应当( )
A.勤于学习,实现个人理想
B.勇担使命,实现民族复兴
C.敢于创新,弘扬时代精神
D.直面困难,敢于艰苦创业
2、漫画启示政府部门要( )
A.提高工作效率
B.提升自身信用
C.严格依法行政
D.推进政务公开
3、2023年9月23日,我国迎来了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习近平主席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他强调,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 )
基、治国之要。国家“重农固本”是因为
A.党和政府坚持以农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B.重视发展农业有利于我国实现同步富裕
C.有利于引领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D.解决三农问题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4、对两幅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
A.道德建设需要法治的滋养
B.法律比道德更重要
C.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D.强化道德对法律的促进作用
5、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对于东北而言有利于( )
A.增强文化实力
B.消除发展差异
C.实现共同富裕
D.实现率先崛起
6、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政府建设是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对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具有示范带动作用,要率先突破。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是( )
A.法治原则
B.依法行政
C.接受监督
D.严格执法
7、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下面启示我们要厉行法治的名言是( )
①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②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③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
④君要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则为不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汉语“文明”一词,最早出自《易经》,曰“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在现代汉语中,“文明”与“文化”这两个词有意义相近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关于“文明”与“文化”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文明”是社会进步的状态、凝结着民族的价值追求,是个体教养和开化的表征
②“文化”和“文明”的创造主体都是人
③“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呈现
④“文明”的外延比“文化”的外延要广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有事好商量,请到议事厅”为使基层治理“充满烟火气”,广州高标准推进城乡社区居民议事厅建设,共建成居民议事厅2817个,实现城乡基层居民议事厅全覆盖,累计开展城乡社区议事协商20.6万次,执行率达99.2%。该项举措( )
①有利于提高居民的参与度,激发社区自治活力
②充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社区居民依法行使国家权力
③让基层治理更加高效和温暖,保障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
④充分发挥协商民主的优势,贯彻落实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2023年11月28日,新一代国产CPU——龙芯3A6000在北京发布。龙芯3A6000处理器采用龙芯自主指令系统龙架构(LoongArch),经过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刻苦攻关,无需依赖任何国外授权技术成功上岸,这是我国自主研发、自主可控的新一代通用处理器。它的推出,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CPU在自主可控程度和产品性能方面达到新高度,性能达到国际主流产品水平。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上述材料充分说明( )
①我国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
②我国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
③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④我国成功进入创新型科技强国行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上述材料出现的可喜局面得益于( )
①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②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结果
③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扬无私奉献、团结协作伟大中国精神的结果
④我国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结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设立全国生态日( )
①有利于更好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②表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取得重大成果
③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④仅能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将政府购买服务与直接提供服务相结合,优先保障经济困难的失能、高龄、无人照顾等老年人的服务需求。这一做法( )
①有助于满足人民的幸福感②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③扩大了老年人的基本权利④将改变中国特色主义的主要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在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深入研究论证、反复修改的基础上,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于2023年7月1日起施行。该法律的修订说明( )
①社会主义民主为法治提供了有力保障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完善
③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④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2023年中国发布了《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促成了沙伊和解;恪守客观公正的立场,斡旋俄乌冲突。这体现我国( )
A.主导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B.应对全球性挑战的责任担当
C.坚持对外开放,共建繁荣世界
D.贡献中国智慧,主宰世界秩序
15、某地以5G技术为网络支撑,通过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融合创新打造5G赋能“智慧城市”新样本。通过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机和5G传输模块,采用无人机航空遥感、地理信息、大数据分析以及人工智能处理等技术,可为城市运行管理、公共安全、应急处理、环保监管等提供有力保障。这表明( )
①创新赋能让社会治理更加高效便捷
②创新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③深化改革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
④技术的创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6、《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指出,绿色发展是顺应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是用最少资源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发展,是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为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日常生活细节中,青少年应该( )
①乘坐公共汽车绿色出行②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
③严厉打击非法排污企业④经常购买过度包装的产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7、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调研时强调,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奋力开创黑龙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同时,他前往灾后恢复重建现场看望慰问了灾群众。这体现了( )
A.党的初心和使命
B.黑龙江实现了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C.党带领人民建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始进入新时代
18、从东北林海到边远山乡,从城镇社区到边卡哨所,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听真话、察真情。长长的调查研究之路,“人民”二字伴随始终。这表明( )
①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②人民至上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③党和政府满足人民的一切需求
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9、2023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全力促进重点群体就业,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超过90%;新改造老旧小区38.9万户;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完成年度投资2000亿元以上,110个安置新区全部建成……十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这( )
①体现了河南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②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杜绝行政权力滥用
③完善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利益
④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0、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中国式民主的重要途径。创新座谈、论证、听证、公示、评估、咨询、网络等协商方式,推进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展现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下列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生活和行使民主权利的表达中,对应正确的是( )
①作为选民参加乡人大代表的选举活动—— 自觉参与民主选举
②通过网络论坛对政府强制拆迁工作提出建议——对政府工作进行民主监督
③通过人大代表反映共享单车管理混乱问题——主动参与基层民主管理
④作为代表参与政府举行的地铁票价听证会——公民自觉参与民主决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只要国家加快实施扶贫开发工作,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这样就能实现共同富裕了。运用所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辨析。
22、每年的两会都会有关系改革与民生等问题的一系列法律法规的修改和出台。
判断:
理由:
23、2021年11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今年是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30周年。这30年是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30年,也是亚太经济合作不断扩展的30年。当前,中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将坚定不移的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承担国家责任,展现中国担当,努力发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看到上述新闻后,小刘同学认为:“中国将坚定不移的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承担国家责任,展现中国担当,努力发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这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主导世界发展的强国。”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小刘观点进行评析。
24、观察下列漫画,回答问题。
(1)从责任角度,说说两幅漫画间的内在联系。
(2)做负责任公民要从小做起。请说说你生活中的几点做法。(不得重复漫画内容)
25、2020年2月6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厉行法治,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1)我国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
(2)怎样厉行法治?
26、小超同学十分关注家乡的发展,经常通过日记记录自已的所见所闻。让我们摘录几则,共同分享。
日记一 1月15日 晴
晚上,一家人围着看电视,是市长黄少萍在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听到下面的信息让我很兴奋:过去一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726.5亿元,增长12.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3.46亿元,增长2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8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15元,分别增长12.5%和12.6%,完成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1)请你说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我市各项指标增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日记二 5月12日 晴
今天,父亲带我到孤儿院去看望孤儿。这几年,父亲的企业挣了钱后经常给孤寡老人送温暖,还资助了多名贫困孩子上学,直到他们大学毕业。
(2)父亲的做法有哪些意义?(6分)
27、[与法同行]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二: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1)结合材料,说说我国享有立法权的机关和根本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2分)
(2)设立国家宪法日有什么意义?(2分)
(3)作为公民,我们应怎样增强法治观念?(2分)
28、 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将古诗词和部分近代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带领观众在唱作歌手的演绎中领略诗词之美。实现了口碑和收视率双赢。
(1)《经典咏流传》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2)说说我们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