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2022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劳动教育独立成课,升级为义务教育阶段必修课程。全国各地各校多措并举,不断推出优质劳动课程,推动劳动教育优质发展。以下是某中学同学对劳动课的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张明:“实现中国梦需要实干精神,劳动课能让我们明白劳动的价值和实干的意义”
②蔡琳:“虽然每一个劳动者都是国家的建设者,但我认为体力劳动者更应得到尊重”
③何平:“在劳动课上我们不仅学会许多生存技能,更重要明白了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④李圆:“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来源,劳动课让我们明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需要劳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26年来,在祖国全力支持下,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香港经济蓬勃发展,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稳固,国际社会对香港的信心持续提升。人们对香港的未来充满期待。香港的“好”得益于( )
①“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提供的坚实保障
②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③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确性
④两岸同胞和衷共济,不懈奋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在学习我国的人口问题后,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了探究分析,下列推论成立的是( )
A.我国人口基数大→总和生育率低→应该延长法定节假日
B.总人口增速趋缓→我国人口总数减少→出台“三孩”政策
C.大量的人口流动→人口管理难度增大→禁止人口大规模流动
D.老龄化加剧→老年人就医需求增长→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
4、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国家安全单列一个部分进行集中部署,强调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彰显了国家安全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为新征程上确保国家安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国家安全是( )
A.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
B.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C.繁荣稳定的重要基石
D.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
5、下列标题与下图漫画内容相符的是( )
A.补齐民生短板,城乡同步发展
B.鼓励大众创业,促进区域协调
C.统筹城乡发展,共享发展成果
D.消除城乡差异,实现共同富裕
6、“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这一古语强调的理念是( )
①与民共利②国家繁荣③人民至上④公众参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江某某接连发布2条侮辱英雄烈士的微博,内容严重歪曲、丑化、亵渎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微博发布后迅速、广泛传播,引发广大人民群众强烈愤慨,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江某某被以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悠悠从该事件中得到以下警示。其中,正确的是( )
A.发布不当言论,滥用言论自由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B.在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
C.自由就是完全依照自己意志活动,没必要对江某某判刑
D.江某某因为两条微博被判刑,警示我们应该停止使用微博
8、“100-1=0”,一个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九十九个公正裁判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司法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这一“法治公式”要求建设法治中国( )
A.要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
B.要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C.要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D.要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9、看到报纸时,中学生明明向爸爸解读道( )
①国家主席行使了立法权②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③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④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某市政府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坚决落实饮用水源保护条例,推动全域景区建设,共创建A级景区10个,建设各类主题生态绿道334千米,良好生态环境为生态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实现了“生态美、百姓富”。这其中蕴含的发展道理有( )
①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②大力开发资源,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
③坚持绿色发展,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④坚持创新驱动,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11、(习读本专题)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请你根据新的战略安排,判断下图中序号代表的三个目标分别是( )
A.①总体建成小康社会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B.①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②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③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强国
C.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②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①人民生活达到温饱②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2、如图是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的标志。图形透叠寓意世间万物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将中国传统书法和绘画元素融入中国馆标志的设计( )
A.体现了中华文化影响世界文化的发展
B.告诉我们要大胆地借鉴优秀外来文化
C.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D.说明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13、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于2019年5月15日起实施。条例修订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坚持公开为常态;完善依申请公开程序;强化便民服务要求。这有利于( )
①有效保障公民的知情权②依法保证公民更好地行使参与权
③更好地履行公民的义务④依法保证公民更好地行使监督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某校开展“庆祝改革开放45周年”成就展,展览包括“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幸福”“国际地位提升”三个板块。下列内容能在“人民生活幸福”板块看到的有( )
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显著增长,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②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78岁,较1981年增长10岁
③各地博物馆数量增长,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④举办第六届进博会,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党的二十大是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九年(1)班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活动,请你完成下面小题
【1】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三个第一”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小闽据此制作右边思维导图,其中?处应填的是( )
A.教育
B.科技
C.文化
D.法治
【2】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列举措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①我国夏粮生产喜获丰收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③中国国家版本馆落成开馆④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下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在课堂上,同学们围绕“法治政府建设”主题开展讨论。下列选项符合主题的是( )
A.县民政局持续深化政务公开
B.人民法院依法打击诈骗犯罪
C.村民会议制定村规民约
D.学校制定宿舍管理规定
【4】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这说明( )
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②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可以凌驾于自然之上
③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④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国家当前的中心工作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6、西方国家妄图用台湾作为政治筹码制造不安定因素,牵制中国、阻碍中国的发展,这启示公民应该( )
①建设作风优良人民军队,推进军队现代化
②自觉履行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义务
③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④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坚决反对分裂祖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书写了一个个“中国故事”,创造了一个个“中国奇迹”,塑造了全新的“中国形象”。这说明改革开放是( )
A.我国党和政府的惟一工作中心
B.推动我国现代化发展的第一动力
C.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D.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8、2023年2月9日,“百万青年看祖国”主题活动在香港启动,向港澳青年发出到内地交流研习的诚挚邀请,透过视、听、学、玩等亲身体验活动让港澳青年切实了解国家的发展,激发为祖国建设作贡献的热情和行动。这有利于( )
A.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共同发展
B.坚持“一国两制”,实现高度自治
C.捍卫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安全
D.加强情感交流,增强国家认同感
19、11月26日—27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首届教育局长高峰论坛”上表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进一步明确基础教育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我国重视教育事业发展,是因为( )
A.我国教育事业已经获得巨大发展
B.人才是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C.促进教育公平是党的初心和使命
D.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途径
20、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下列对建党精神理解正确的是( )
①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的不竭精神动力
②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
④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和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目标任务,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重要部署。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也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为此,有同学认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的事,青少年还小,和青少年无关。”
请你对上述观点进行辨别与分析。
22、假日,小娟的父母带她回乡下,美其名日“走进自然,体验生活”。看到乡间小草青青、听到虫鸟呜叫、闻到空气清新、野花芬芳,她沉醉其中、心情舒畅。她帮助外婆拾稻穗、与邻家小孩去放牛……
小娟感慨地说:“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与其他生命要相互关爱。”你同意她的观点吗?说明理由。
23、全面二孩政策的出台意味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已经过时了,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判断: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4分)
25、 材料一 今天,机器人已经越来越多出现在生产流水线上,拓宽了为人类服务的领域,进入寻常百姓家,逐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我国科技工作者发扬创新精神,在机器人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正在由“跟跑者”角色向“领跑者”角色转变。
材料二 从量子通信到体细胞克隆猴,从“墨子”到“天眼”,中国科学院近年取得了一批高水平、有重大影响的原创成果。我国科技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国家创新能力与创新型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1)说说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我国的哪些科技现状。
(2)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现阶段,我国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26、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越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中国的自信源自哪里?
27、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耳熟能详的名词纷纷出现“升级版”,成为社会热词。
【工业4.0】每一次工业革命都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德国提出的“工业4.0”被称为第四次工业改革,它旨在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变。
(1) 列举一项历史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的工业革命成就。
【中国制造2025】2015年5月,我国正式公布实拖制造强国战略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迈出中国制度“由大变强“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2)结合链接1,简述中国应该如何改变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
【互联网+】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充分发挥了互联网的作用,如互联网+工业制造、互联网+商业… …
(3)结合H集团的案例,分析中国政府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有什么意义。
【创客时代】链接3:右图漫画
(4)图片也许触动了你的梦想,假如你想成为未来的创客,你认为应具备哪些素质?
28、九年级学生小丽喜欢用文字记录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生活,感受她的成长。
记录一:期中考试临近了,班主任老师开了期中动员会,要求我们在同学中找准一个目标,彼此展开较量。于是,我向同学小萍发起挑战:“你是我的对手,我要赶超你。”小萍爽快应战:“每天与你讨论数学题,我收获很多,不怕你赶超,一起进步吧!”
从小丽和小萍的言论中你悟出了哪些道理?
记录二:上个月,我报名参加了“小巧手”制作比赛,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我积极认真的准备着,常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阅资料,学习制作的方法和技巧,虚心向老师请教。尽管创作的作品一次次被老师否定,但我没有气馁,最终参赛作品得到了高度评价:作品构思新颖,富有特色。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参赛作品获得了一等奖。我很开心。
请你概括小丽获得成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