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纳米技术是非常小的长度单位。
B.《白桦》的作者是俄罗斯的叶赛宁。
C.诗歌能表达诗人独特感受,蕴含丰富的想象。
D.范成大、辛弃疾是宋代诗人。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骨髓(suí) 海堤(dī) 沸腾(fèi)
B.慎重(shèn) 猛烈(měng) 酒瓶(pín)
C.惩罚(chéng) 嗅觉(chòu) 溺水(nì)
D.气氛(fēn) 崩溃(kuì) 笨拙(zhuō)
3、《公理》一文中,当老师讲到“平行的两条直线,任意加以延长,永不相交”这条公理时,西多罗夫与老师发生了争辩。下面说法最恰当的是( )
A.西多罗夫的怀疑精神很珍贵,老师应该给予理解。
B.我们要完全相信老师,相信书本上的知识,不能打断老师,影响老师上课。
C.西多罗夫这是在课堂上故意找茬,应该严厉批评。
4、读书,让我学会了表达,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时没有收音机,没有电视,没有飞机,更没有宇宙飞船。”反复运用“没有”更能突显那时候什么也没有,十分落后。
B.讲历史人物故事使用恰当的语气和肢体语言,可以让讲述更生动。
C.法布尔不需要经过细致、连续观察,也能写成《昆虫记》。
D.读了《麻雀》,我知道文章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故事。
5、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成熟 舒适 农厉
B.均匀 结实 玩皮
C.狠心 严厉 旋转
6、下列关于书写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书写要掌握正确的运笔方式。
B.书写速度要均匀,不要忽快忽慢。
C.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
D.为了提高书写速度,只要字不写错,是不是美观并不重要。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凿(záo) 荣誉(yù) 角色(jué)
B.花蕾(lěi) 血液(yì) 弯曲(qǔ)
C.骚扰(rǎo) 霎时(shà) 薄雾(bó)
D.逊色(xùn) 障碍(ài) 闪烁(shuò)
8、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A.儿童急走追黄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一日读书一日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当你要表明自己清高自爱、独善其身的品质时,可以借用《墨梅》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母爱是伟大的,就像冰心所说:“母亲啊!_____________________,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理解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①万仞:一仞为七尺或八尺,约等于213厘米或264厘米。②羌笛:西汉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③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1】根据字典释义(见上图),诗句中“度”字的意思是______(填序号)。“度”字让我想起了王昌龄的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________”。
【2】结合注释,读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句诗,我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
【3】关于这首诗的理解,你认为有误的一项是( )。
A.古诗前两句中“万仞”就是一万米的意思,用来形容山极其高。
B.古诗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C.这首诗犹如一幅画卷,如果说“孤城”是这幅画的主体,首句就是它的背景。
D.全诗写了戍边战士不得还乡的怨情,但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海上生明月
四周都静寂了。太阳也收敛了它最后的光芒。炎热的空气中开始有了凉意。微风掠过了万顷烟波。船像一只大鱼在这汪洋的海上游泳。突然间,一轮红黄色大圆镜似的满月从海上升了起来。这时并没有万丈光芒来护持它。它只是一面明亮的宝镜,而且并没有夺目的光辉。但是青天的一角却被它染成了杏红的颜色。看!天公画出了一幅何等优美的图画!它给人们的印象,要超过所有的人间名作。
这面大圆镜愈往上升便愈缩小,红色也愈淡,不久它到了半天,就成了一轮皓月。这时上面有无际的青天,下面有无涯的碧海,我们这小小的孤舟真可以比作沧海的一粟。不消说,悬挂在天空的月轮月月依然,年年如此。而我们这些旅客,在这海上却只是暂时的过客罢了。
与晚风、明月为友,这种趣味是不能用文字描写的。可是真正能够做到与晚风、明月为友的,就只有那些以海为家的人!我虽不能以海为家,但做了一个海上的过客,也是幸事。
上船以来见过几次海上的明月。最难忘的就是最近的一夜。我们吃过午餐后在舱面散步,忽然看见远远的一盏红灯挂在一个石壁上面。这红灯并不亮。后来船走了许久,这盏石壁上的灯还是在原处。难道船没有走么?但是我们明明看见船在走。后来这个闷葫芦终于给打破了。红灯渐渐地大起来,成了一面圆镜,腰间绕着一根黑带。它不断地向上升,突破了黑云,到了半天。我才知道这是一轮明月,先前被我认为石壁的,乃是层层的黑云。
【1】作者是从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方面对月亮进行了描写。
【2】文中写了两次赏月,作者观察到天空的明月,是如何变化的?请照样子填写。
【3】“这时上面有无际的青天,下面有无涯的碧海,我们这小小的孤舟真可以比作沧海的一粟。”这句话让我想到的成语有:__________。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的画面。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红灯”是指______,“石壁”实际上是指________。
【5】用“﹏﹏﹏”在文中画出与下面诗句描写相似的句子,并注明①或②。
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②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路面上的新科技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路面非"黑"即"白"(黑色沥青和白色水泥两种颜色),而在欧洲,如英国,德国,荷兰等国,彩色路面已较为普及.通过道路颜色的不同,如红,绿,蓝,黄等,提示不同车辆的驾驶者在规定的路面上行驶,从而避免了车辆的混行,大大增强了安全性。
现在,国内一些城市也开始采用彩色路面.以北京为例,当汽车行驶到二环路雍和宫到东直门转弯处时会发现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一是呈暗红色,原来此处为事故多发地,改变路面颜色以引起司机注意;二是路面加铺了一层颗粒状防滑材料.在上海的局部地区还出现了碧绿色,橘黄色的路面,各种车辆"各行其道".这种彩色路面不仅美化了市容,还能起到防滑,提示司机减速以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方便交通管理等作用。
与此同时,一种新颖的多孔隙沥青透水路面也应运而生.这种能够吸纳回收雨水的路面技术的采用,对于缺水的城市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这种技术将沥青路面做成"三层":最上层安置了透水材料,中间层安置了雨水分流设施,将来自最上层的雨水分流到排水管以回收利用,最底层为密封层,防止雨水渗透到地下。
透水路面采用的是在普通沥青中加入了强化纤维的混合料,使路面孔隙率由普通沥青路面的4%左右提高到15%--25%,有的甚至高达30%,大大提高了路面吸收雨水的能力.这种材料的特点还决定了其使用寿命要高于传统路面,因为它能避免冬季道路冻结对路面材料结构造成的破坏.另外,下雨时,这种路面不积水,不溅水,汽车行驶时不易打滑,有利于交通安全。
目前在欧洲,透水路面的普及率已达15%一18%.德国计划到2010年,把全国城市90%的路面改造为透水路面.在我国普遍缺水的城市也应大力推广这项技术。
(选自《百科知识》2005年第3期,有删改)
【1】第2段中“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中的“不同”指哪两个方面?“各行其道”和第1段中的哪一句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第2、3两段,任选一题回答。
(1) 第2段中的彩色路面有哪三个作用,请简要概括。(不超过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3段中所说的透水路面分为三层,每层各有什么功能,请分别用两个字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两段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在我国,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已基本铺设了彩色路面。
B.普通沥青路面的孔隙率不足4%,而透水路面的孔隙率大多为15%一30%。
C.采用彩色路面和透水路面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提高了交通的安全性能。
D.由于透水路面优越性多,德国已把全国90%的路面改造为透水路面。
12、现代文阅读
沙漠落日
在暑假的旅途中,我有幸看到了沙漠的落日。那壮观的景象,至今仍在我的脑海中萦绕。
还没有上火车,就听人说沙漠的傍晚是一个胜景,于是我就留心起来了。当列车跨入辽阔的腾格里大沙漠的时候,夕阳已经西下。那奔波了一天的太阳,此时又红又大,看起来不像白天那样耀眼了。原本荒凉的沙漠,披上了一层柔和的色彩,不再闪着白得刺眼的沙光了。这时,天空的云朵像是穿了一件淡黄的衫儿,飘浮不定。随着云朵色彩的变浓,那橙红的太阳渐渐接近地平线了。在太阳挨到地平线的那一刹那间,天地间突然变了样,西边天上层层的云堆好似被胭脂染过一般,蓬蓬松松、悠悠闲闲地飘在那晶莹透彻的碧空上,好像在光滑的蓝缎子上绣上了一层层橙红的花纹。在蓝天、彩云的陪衬下,浩瀚的沙漠也显得特别的美。蒸腾起来的水汽淡淡地笼罩在沙漠的上空,隐隐闪现着七色的光圈。远处沙丘上的沙生植物,在泛着红晕的光的包围下,似生在凌霄上的仙花琼草一般。偶尔掠过的鸟雀,给这静态的美添上了一丝生机。
太阳只剩下半个了,但是仍不肯马上消失。它在这最后的几分钟内,用尽全力打扮着这个世界。橙红的云更红了,连东边天上的云,也镶着一道浓黄的边。深蓝的天空被这一阵强烈的霞光映得不那么蓝了。满天绯红的云似裱在浅蓝油光纸上的重重叠叠的花瓣,不时变幻着各种形态。整个沙漠被霞光笼罩在雾气中,不时闪过的沙漠绿洲在雾光中飘浮不定。一队队晚归的骆驼突然间出现在那线条优美的沙丘上,脖子下的大铃铛依稀可见,高耸的驼峰和庞大的身躯披上了一层霞光,它们列着长队,从容不迫地走着。太阳终于下去了,天也渐渐地暗下来了,绚烂的云变成了褐红色。大漠的雾渐渐浓了,沙丘渐渐地不明显了,时时闪入视线的驼队也变得模糊不清。
白天热得炙人的暑气渐渐地溶入了深沉的暮色中。
【1】沙漠落日,瑰丽无比。本文按_____顺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时段的落日美景。
【2】“在太阳挨到地平线的那一刹那间”景色最为奇妙。作者抓住特点,动静结合,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事物。
【3】优美生动的比喻为本文增色不少。你最喜欢哪几句?摘抄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景物描写,常常要描写景物的色彩。搜集表示颜色的词语,写在下面。
如:深红……葡萄紫……白里透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日出日落,虽然司空见惯,却又美不胜收。专门观察日出或日落,把看到的美景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练习。
____________
一天中午,在巴黎街头,一位法国著名诗人看见一位老人(肃然 木然)地坐着。衣衫褴褛,苍白的头发在风中飘荡。在他身旁,立着一个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这是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在街上乞讨。诗人走到老人跟前,俯下身子问道:“老人家,今天上午给您钱的人多吗?”“我……今天上午什么也没有得到。”听到有人询问,老人先是一愣,接着长叹一声道。诗人听了,拿出笔,悄悄地在木牌上的那行字前面加了几个字“春天到了,可是”。他把身上带的钱全给了老人,说:“这够您吃一顿饭了。”
晚上,这位诗人又经过那条街。他看到来往的行人跃过这块木牌时,大都停了下来。无论是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还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少男少女,都掏出一枚枚硬币送到老人的手里,就连衣着(破旧 寒酸)的小职员,也摸出一枚硬币交给老人。诗人远远地看着,脸上露出欣喜的神情。
【1】给短文拟个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将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词语用“/”划去。
【3】文章每个自然段都有一个病句,请用“——”画出来并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给我们描绘了两个场景,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两个场景的主要内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诗人仅仅在原来那句话的前面加了几个字,竟产生了这么大
的魔力!你认为这几个字的魔力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谈谈你对这位法国诗人的看法。(至少3点,1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扫一室”与“扫天下”
东汉时,有个青年叫陈蕃。他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却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
有一天,一位叫薛勤的人来拜访陈蕃的父亲。正巧他父亲外出不在,陈蕃见客人到来,就从自己的书房里出来接待。薛勤一边和他寒暄,一边随意地走进了陈蕃的书房。
薛勤一进书房,着实吓了一跳。屋子里又脏又乱,桌子上书、杂物什么都有,满是灰尘;地上到处是垃圾;墙壁上有不少蜘蛛网。屋里不仅肮脏,连空气也显得污浊。薛勤看到这样的情景,不禁皱起了眉头。他对陈蕃说:“年轻人,怎么弄得这么乱呀?为什么不把屋子打扫干净呢?”
没想到陈蕃却满不在乎地说:“大丈夫活在世上,要干的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要扫除的是天下一切不平之事,哪里会花心思去清扫小小的一间屋子呢?”他说得理直气壮,很有些得意的神气。
听到陈蕃的回答,薛勤心里暗想:此人年少而有大志,着实难得。但连小事都不愿意做,怎么能做成大事呢?于是他盯着陈蕃,反问道:“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清扫天下呢?”
薛勤走后,陈蕃沉思起来,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懒散——________ 随意——________ 肮脏——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1)志存高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寒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想要概括一件事的主要内容,就得弄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请你再次阅读这篇文章,用简洁的语言填写表格。
起因 | ___________________ |
经过 | ___________________ |
结果 | ___________________ |
【4】大人们常常用“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来教育孩子。请你联系文章内容,说说大人们想用这句话告诉孩子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句子闯关。
1.春雨过后,鲜嫩的竹笋从土里长出来了。(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①今天的作业我差不多全做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宁可天气再冷,我也要坚持锻炼身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几座小山在云雾中清清楚楚若隐若现。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下列病句。
(1)尽管现在蔡桓侯的病已经深入骨髓,但是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飞卫开始教他怎样放箭,怎样开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书面表达
百字练笔
憨厚的牛和傲慢的鹅为作者的童年增添了色彩。你与动物之间一定也有小故事吧,写出来跟同学分享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