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文依次从________这几方面描写秋天的雨。( )
A.颜色 小动物们 气味 植物
B.颜色 气味 小动物们 植物
C.颜色 气味 植物 小动物们
2、秋天来了,接二连三地下了几场雨。奶奶边给莉莉加衣服,边叮嘱着( )
A.立了秋,把扇丢。
B.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
C.夏雨少,秋霜早。
D.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3、下面是一首题为“教育与孩子”的小诗,横线上正确的答案序号是哪一个? ( )
①真理正义 ②羞愧腼腆 ③信心百倍 ④慷慨大方
嘲弄伴随孩子,他______;鼓励伴随孩子,他______;分享伴随孩子,他______;诚实公正伴随孩子,他领悟出______
A.②④③①
B.②①④③
C.②③④①
D.②③①④
4、下面句子中是病句的一项是( )
A.大厅里挤满了看演出的观众。
B.校园里开满了白的、红的、黄的花。
C.操场上有很多练习身体的同学们。
D.我们班取得了竞赛第一名,大家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5、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推测字音,“笥”字的读音可能与下列哪个汉字的读音接近或相同?( )
A.回
B.局
C.伺
D.筐
6、下列哪一组中的两个字读音不同?选出来。( )
A.注 驻
B.镀 渡
C.钞 炒
D.芬 氛
7、根据句意,给加点字或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
我们每个人都像叶子,为生活的大树输送着营养,让它茁壮、葱翠。
A.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
B.送给,捐献
C.败,负
8、按要求与词语。
1.表现本领高超的: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场面的: ______、_____、_____。
3.表示声音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带“月”的: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古诗,完成后面练习题。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这是一首( )诗,诗的前两句是( )描写。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
2、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3、诗的后两句意思是:
10、阅读《虎门销烟》片段,回答问题。
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民工,先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 下盐巴,再把收缴来的鸦片 入池内,然后又把一担担生石灰 下去。顿时,销烟池里像开了锅一样,“咕嘟咕嘟”直冒泡,散发出股股难闻的气味。
【1】把“抛、倒、撒”三个字恰当地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2】这段话中工人们销毁鸦片的经过是 、 、 。
【3】这段话中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是 、 、 。
【4】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二时许:① 认可;②预先答应给予; ③表示约略估计。
(2)光着脚:①光滑; ②露着; ③完了。
【5】读了文中林则徐指挥销烟的一幕,你想对林则徐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文,回答有关问题。
《母鸡》
①我一向讨厌母鸡□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而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
②它永远不反抗公鸡,有时候却欺侮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趁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③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④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
⑤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⑥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⑦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它还半蹲着,让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⑧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无论多么贪睡的人都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⑨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⑩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1】给第1自然段的空格里,加上标点。
【2】文章的开头作者写母鸡令人生厌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在最后却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这是__________的写作方法。用“不敢”一词,表达了作者对母鸡__________的感情。
【3】老舍先生用词很严谨,他写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请你选择其中的一项,到文中找出事例来说明。
词语:_______________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谈你对“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小刺猬
①斯拉维克把小刺猬放在帽子里,捧着它朝沙发跑去。
②爸爸正舒坦地躺在沙发上看报纸,斯拉维克兴奋地朝他大喊道:“爸爸,你看!”
③爸爸放下报纸,仔细打量着这只小刺猬,小家伙翘着鼻子,挺讨人喜欢的。除了这只翘鼻子,这只小刺猬身上的一切都让爸爸喜爱。
④“多好的小刺猬!”爸爸说,“从哪儿弄来的?”“我和院子里的一个小男孩交换的,他给我刺猬,我给他彩票。”“等一等。”爸爸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你的彩票又是从哪来的?”“我买的。”斯拉维克继续弄着小刺猬,一边心不在焉(yān)地答道。“是从谁那儿买的?”“从街上一个叔叔那买来的。他有好多好多的彩票……噢,爸爸,快看,刺猬爬到沙发上了。”“够了,你和你的刺猬都等一等。”爸爸有些急了,一把将斯拉维克拉到自己身边坐下,“这张彩票中了什么奖?”“冰箱。”斯拉维克微笑着说。“冰箱?”爸爸吃惊地瞪大了眼睛,“你从哪儿知道的?”“我从报纸上查到的。是头奖……爸爸,我会查报纸对奖了,我已经是大人了。”“大人?大人会用冰箱换刺猬?”斯拉维克理直气壮地说:“我想我们家已经有冰箱了,但还没有刺猬。”“这个男孩是谁?他住在哪儿?”“就住在我们家附近。”斯拉维克说,“他叫谢尼亚。”“我们快去找他。”“我不去!”斯拉维克哽咽着说,“我不要冰箱,我要刺猬。”看到斯拉维克伤心的样子,爸爸安慰他说:“听话,只要要回了彩票,一定给你再买一只刺猬。”“不!”斯拉维克大声吼道,“不用你买……谢尼亚也不会换。我已经对他说过绝不反悔。”“别犯傻了,”爸爸说,“我们快走。”不一会儿,八岁的谢尼亚站在他家的大门口,瞪着天真的大眼睛望着爸爸。“在哪儿?”爸爸问,“彩票在哪儿?”“彩票没有了,我用它叠了鸽子。”谢尼亚低声地回答说,终于忍不住抽泣起来。“别哭,孩子,”爸爸说,并竭力做出温和镇静的样子,“那么,纸鸽子现在在哪儿?”“在房yán上。”“哪儿的房yán?”“在那儿。”谢尼亚指着二楼的房yán。爸爸好不容易爬到二楼的房yán,取下了那只黄色的小纸鸽。他喘着粗气爬下来,小心yì yì地拆开那张彩票。使他大失所望的是,那竟然是一张两年前的彩票。
【1】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理直气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失所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照故事的发展,为下面事件排序。(第一个已经为你排好)
( )斯拉维克不愿意换回彩票。
( )爸爸想找到谢尼亚,换回彩票。
( )爸爸发现彩票是两年前的。
( )爸爸爬上二楼取彩票。
( )谢尼亚把彩票叠成鸽子,飞到了房檐上。
(1)斯拉维克用彩票换了谢尼亚的刺猬。
【3】爸爸刚看到刺猬的时候,内心感到( )
A.着急
B.兴奋
C.喜爱
D.失望
【4】后来,他态度发生转变的原因是( )
A.刺猬爬到沙发上去了
B.斯拉维克打扰了爸爸看报纸
C.斯拉维克回答问题心不在焉
D.斯拉维克的刺猬是用彩票换的
【5】同一张彩票,对文中三个人来说,作用却是不同的。爸爸想用它( ),斯拉维克用它( ),谢尼亚用它( )。对此,你有什么疑问吗?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支持爸爸的想法还是听斯拉维克的做法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观潮(节选)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1】“沸腾”一词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产生大量气泡;②形容情绪高涨;③形容喧嚣嘈杂。在“人群又沸腾起来”中,“沸腾”应选第______(填序号)种解释。从“沸腾”和前文中的“人声鼎沸”这两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2自然段是按照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3】下列对画“______”句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句话从形态和声音两方面,写出了钱塘江大潮来临时的浩大气势
B.这句话的前半句把奔腾咆哮的浪潮比作千万匹齐头并进的战马,形象地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形态特点。
C.这句话后半句中的“山崩地裂”真实地写出了浪潮声音之大,把大地都震得颤动起来。
【4】潮头过后江面的景象是什么样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还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在坡头那片月光下的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
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是啊,它旁边,是它浇灌过的稻田。哦,阿妈,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春天,我们种的油菜花开了,我在田地里找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收了油菜,栽上水稻。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走月亮》节选
【1】“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到这段话,“我”仿佛闻到了水果的香味,请你在文中空白处补充想象到的画面。
【3】从给出的词语中选择一两个想象画面,写一段话。
上天入地 流连忘返 五彩斑斓 惩恶扬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下列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选择其中的一个写一写。
悄无声息 人声鼎沸 窃窃私语
____________________
(3)蛐蛐在草丛里鸣叫。(改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这里景色秀丽。泉水清如明静,山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和郁郁葱葱的树木,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真像一幅漂亮美丽的风景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下面一段话中找出4处毛病,请修改在横线上面。
我们的班主任李老师经常穿着一件灰色的上衣,一项蓝色的帽子。他每天几乎差不多都是第一个来到教室,不是打扫卫生,就是批改作业。课间的时候。他总和我们一起做游戏,我们都很喜欢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综合改错。
爸爸对我要求很严厉。我做对了事,他总是给予承认和鼓厉;如果做错了事,他是决不会随随便便轻易放过我的,常常把我抬不起头来批评得,让我再也不敢犯这样的错误。
_______________
19、习作乐园。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身边有温顺可爱的小猫,有嗅觉灵敏的小狗,还有慢吞吞的小乌龟……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吧!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通过具体事例写出小动物的特点。③可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④要表达出对小动物的情感。⑤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字数不少于350。
注:写完后一定要使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最少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