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特雷莎修女,一只美丽的奖杯和百万美金又怎能度量你的满腔博爱?你只是用你的一生执拗地奋战着,践行着人类的尊严,在国与国之间搭建了一条无形的和平桥梁,从此天堑变通途。
B.五月的风轻轻柔柔,拂在人们脸上,温暖舒适,像是母亲的手在轻轻地抚慰孩子。
C.近来,针对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岛,日本一再挑衅,制造事端,对此,大家无不义愤填膺。
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只有广泛地阅读,有意识地积累,丰富自己的语言宝库,才能在写作时文思泉涌,寻章摘句,信手拈来。
2、下列句子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恍就消失了。
B.狂风紧紧抱起--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摔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甩成尘雾和碎末。
C.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D.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剑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必然会使一些产品处于尴尬境地而令其入不敷出。
B. 有人说他的落选与个人恩怨有关,但他反驳时非常肯定地否认不是与个人恩怨有关。
C. 跳高测验时,小陈飞奔向前,脚一蹬,跳了起来……哎呀,真可惜,差一点没跳过去。
D. 峨眉山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其间苍松翠柏,流泉飞瀑,景色秀丽,气势雄伟,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每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B.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C.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
D.有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多功能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并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子设备。
5、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丙】
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日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明年春,草堂成。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②。
一旦蹇剥③,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有删改)
【注释】①匡庐:即庐山。②颓然:松弛的样子。嗒(tà)然:物我两忘的样子。③蹇(jiǎn)剥:指时运不济。
【1】【甲】文的作者是_____是_____朝的,【乙】文出自《论语》,与《大学》《中庸》《_____》合称为“四书。”
【2】翻译【甲】文中划线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5】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
【6】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A、B两处请用原文回答,C、D两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甲】文写出陋室外部环境的句子是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文写出草堂选址原因的句子是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居室主人身处其间,心情愉悦,从中可以看出他们不同的精神追求:
【甲】【乙】两文都体现了作者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文体现了白居易的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赏析古诗《春望》,完成下面小题。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全诗深沉含蓄,真挚自然,集中地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千百年来一直历久不衰。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对于这一联,研究者一般有两种解释,请按照你的理解倾向,解释其中的一种。
7、综合性学习
为了让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学校请全体同学出谋划策,请你也来设计一项活动并写一句活动宣传标语(至少用一种修辞)!
【活动名称】_________________
【宣传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2),以观沧海。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3)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滁州西涧》)
(4)《望岳》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是:“ , 。”
(5)把杜甫的《春望》默写完整。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9、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昭化古城是一座十足的弹丸之城,虽然小却精致,坚固,雅逸,它枕翼山而襟带嘉陵江,地势平缓,随势建成九街十八巷,“丁”字形的街巷随意织成路网,连接着东西南北的商铺与院落。古城聚居着数百人家,院落连苑,粉墙黛瓦,古色古香。〈A〉
②就地取材,街道铺着一色的青石板,铺张接续严丝合缝,整饬,洁净,清爽,三横两纵自成章法。这里是播撒希冀与挥霍锦瑟华年的舞台,吹吹打打的队伍不知伴送了多少火红的花轿。除了好看外,规整的石板无形中充当了官员、轿夫与市民通行的交通标识,使相对狭窄的街道来往有序,大路朝天,一人半边。据说,旧时的规矩,县太爷卸任时要向接替者交接青石板的数量,若少一块就得用自己的俸禄予以修补。如此代代相传,青石板受到了特别的呵护,岁月悠悠却不曾老去。一次次行走在清爽锃亮的青石板上,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流里,鞋底传来的足音,宛若青石板与自己的亲密私语。这样的声响从“日中为市”一路走来,带着巴部落朴拙的基因和蜀苴侯自足的气息,过了一春又一春,一年又一年,前延后续,三国、两晋、大唐、宋元明清或者是民国,熟悉而又陌生,前尘往事好像就在昨天。
③在蒙蒙细雨的天气里,似雨非雨,不用张伞,青石板洇湿了却没有流水,一眼看过去,白白亮亮的一片,映出两旁的店铺和人影。一抬头,远处是如画的屋宇与翘檐,参差错落,写意在天宇空灵的画布上,清丽幽眇。还是雨天,青石板街巷的上空漂浮着浓得化不开的云雨,门前的老瓦当上断断续续地滴下一行行的水珠,悠悠地敲打着宁静而优雅的流光。东门土巷子、西门斜巷子、衙门古巷子,幽深,悠长,青石板平平仄仄一直延伸到巷子的尽头,几枝红艳的桃杏从矮矮的院墙偶尔伸出那么一枝两枝来,蓄着露,泛着香,含着情,幽怨惆怅。
④别有韵致的明清建筑是古城凝固的音乐,轻拢慢捻着多彩的乐章。房屋鳞次栉比,城府幽深。街坊院落比邻,随势起落。〈B〉天井上空的瓦檐切割下一块规整的阳光,檐下置放着月形或者方形的青石水缸,雕龙刻凤,清澈的水面上漂浮着几朵精美小巧的睡莲,白的或者红的,意态袅娜;庭中奇树,花叶滋荣,几枚奇崛的紫薇花或者是青碧的柑柚掩映着古老的花窗,暗香浮动,累累硕果从初夏一直挂到深冬,自成景致。〈C〉
⑤夕阳的最后一抹余辉扫过鳞鳞坡瓦和城墙的垛口后,慢慢消弭,古城呈现出另一番迷人的景象。〈D〉街上行人不多,灯笼透出混沌的光,暧昧的绯红剪出屋脊、墙垛、飞檐和铺面的轮廓,一轮皓月挑在城楼的肩头。此时,最好去逛几家别致的书屋、字画裱褙铺、古董奇石行,或者在荫翳百丈的大桑树底下听一段久违的评书,到东街敲一块黏黏的麻糖衔到嘴里,往太守街乐楼看一场傩戏表演,去临清门观一回鼓角争鸣的马战。
⑥城墙苍然屹立,汉代土夯的,明代石砌的,虽连体但代际分明。风雕雪蚀,荆棘见缝插针乘隙而入,滋长成坚壁高墙的丛丛毛发与冉冉胡须。荣枯咫尺,让人窥见了时光的深处。
【1】文章以“活在流光里的古城”为题可谓独具匠心,请你说说这个标题的妙处。
【2】下面的句子本是文中原句,它在文中的位置是:( )
一道门屏隔开了喧闹的尘世,把院落分出了里外,自成一统,居此既养身也养心。
A. 〈A〉 B. 〈B〉 C. 〈C〉 D. 〈D〉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几枝红艳的桃杏从矮矮的院墙偶尔伸出那么一枝两枝来,蓄着露,泛着香,含着情,幽怨惆怅。
【4】请你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作者对夕阳照耀下的古城的态度。
10、阅读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飘逝的风筝
①三月的暖风一吹,催着万物,都跟长了翅膀一样。
②鹞爷也感觉到了,一大早儿就拿起那只“年年有余”的风筝,迈出了家门。
③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鹞爷一边走着,一边四下观望着。若在以往,身后总会尾随着一群欢天喜地的孩子,一个个抢夺着他手中的风筝。
④唉,娃们一个个都去哪儿了?
⑤一路上,那些残墙断壁、破砖瓦砾、树林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凌乱不堪。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
⑥鹞爷瞧着心痛,就像被抽筋剥皮一般难受。很快,自家那二间旧屋也难逃一劫了,只是满屋子的风筝,又将栖身何处?
⑦鹞爷忧心忡忡,步履沉缓,一直走出村外。村外的那大片麦地,整整荒废了一个冬天,听说要建飞机场。
⑧一阵春风吹来,那只风筝有些急不可待地拽紧了他的手。若在过去,鹞爷早就手脚利落地将风筝放飞起来,心也随着风筝,飞到天上去了。如今,鹞爷却攥紧风筝,迟迟不肯撒手。
⑨鹞爷又想到过去。他自幼就跟师傅扎风筝。这辈子,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扎了多少只风筝。每只风筝经过他的手,都活灵活现,千姿百态。那些走在归途上的人老远瞅着,就觉得离家近了,浑身的疲惫便飞到九霄云外。
⑩后来,鹞爷成了民间艺人,还上过电视报纸,甚至大洋彼岸的一些老外都来参观他的手艺。只是,他手艺慢慢失传了,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学这些费事的玩意。而且,大都跑到城里,一走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心也收不回来了。
⑾最初,儿子大龙还跟他学扎风筝。可刚刚学了个皮毛,便被一帮记者吹捧成风筝世家的传人。大龙心高气燥,觉得小村子施展不开,跑到城里开了一家风筝作坊。好几次,大龙苦口婆心劝他也搬到城里去赚大钱,鹞爷却一口回绝了,他知道儿子无非让他去做招牌,糊弄人。
⑿唉,不想这么多了,趁着天暖风轻,还是放风筝吧。鹞爷仰着脖梗,望着蔚蓝的天空,正专心致志地操弄着风筝,突然,一声嫩生生的童音传来,老爷爷,放风筝好玩吗?你玩一下,就知道了。他连忙将手中的风筝线递给男孩,有些蛊惑地说。
⒀男孩牵着那只风筝在麦地里奔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鹞爷远远地望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
⒁突然,男孩像是被脚下的什么东西给绊倒了,风筝线随之撒手松开。男孩爬起来,紧追了几步,却没有拽住随风筝渐渐升起的风筝线,只好哭着跑回鹞爷跟前。鹞爷没有责备,一脸温和地劝慰着男孩,没关系,风筝早晚要飞走的。
⒂男孩用手抹了一下眼角的泪,问,风筝还能飞回来吗?鹞爷望着那只风筝摇了摇头,没有吱声。男孩撅着小嘴,有些难过。许久,鹞爷才开口问男孩,你家在哪里,怎么一个人跑出来了?男孩晃了晃脑壳说,他的家在很远的城里,学校放假,父亲开车带他回来寻根祭祖的。说着,男孩伸手指了指麦地远处。果真,有一辆轿车,停在一块老坟地前,几个人正在烧香焚纸。
⒃鹞爷心一动,随口问,告诉爷爷,根是啥?男孩一脸迷茫,摇头不知。鹞爷就仰头指了指天上的风筝说,根是啥?根就是你手中的那根风筝线,人就是天上的风筝。有根线扯着还能落回来,如果那根线断了,就四处漂泊,永远也飞不回来了。
⒄男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⒅此刻,就见那只摆脱了束缚的风筝有些飘摇不定地朝下沉落了一会儿,最后猛然折了一个方向,有些留恋地渐渐飞高了,飞远了,最终淡出了鹞爷的视线。
⒆恍然间,鹞爷觉得手心一湿,低头一看,是一滴滚落的老泪,他揉了揉眼睛,那么困惑,那么茫然……
(作者:徐国平 选自《小说月刊》)
【1】分析小说题目“飘逝的风筝”的含义和作用。
【2】文中第⑨节写到“鹞爷又想到过去”,鹞爷想到了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
【3】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第⑤小节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路上,那些残墙断壁、破砖瓦砾、树林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凌乱不堪。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鹞爷的形象。
【5】下列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小小说以风筝为线索,以一位民间艺人——鹞爷为主人公,以即将消失的村庄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故事。
B.第③小节中“鹞爷一边走着,一边四下观望着”表现了鹞爷由于以前被孩子抢了风筝而保持了习惯性的警惕。
C.第⑬小节中“鹞爷远远地望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表现了鹞爷此刻复杂的内心:对儿孙的想念,对美好往事的眷恋,对儿孙不在身边的失落,对风筝技艺后继无人的痛心。
D.小说告诉我们要重视民间艺人的手艺,改变乡村破败落后的现状,吸引人才回流,传统工艺也要不断继承和发展,与时俱进;追本溯源,不忘初心;重视“根”的教育与传承。
1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诸葛亮小的时候,跟着隐居在襄阳城南的水镜先生学习兵法。水镜先生养了一只公鸡,公鸡一到晌午啼叫三声,水镜先生就下课了。诸葛亮听课听得很不过瘾。
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在裤子上缝了一个口袋,每天上学的时候就抓几把小米放在口袋里。当晌午快到时,他悄悄地朝窗外撒一把小米。公鸡见有黄灿灿的小米,顾不上啼叫,就啄食起来。刚刚啄完,诸葛亮又撒一把,直到把口袋里面的小米撒完。
等公鸡吃完口袋里的小米再叫时,水镜先生多讲了一个时辰的课,可把师娘饿坏了,时间长了不免报怨几句:“怎么搞到这么晚,晌午过了,也不知道饿!”
“你没听见鸡才叫吗?”水镜先生说。
师娘是个聪明人,知道其中必有奥妙。
第二天快到晌午的时候,她悄悄地来到了院子里,只见那只花颈公鸡刚要伸长脖子叫唤,就有人从书房窗口撒出一把小米。她走上前,把事情看了个仔细,又悄悄地回家了。
这天水镜先生回来,师娘笑着说:“你这个当先生的,还不如小诸葛。”于是她把刚才看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水镜先生。
水镜先生听后一愣,又哈哈大笑起来,心想诸葛亮喂鸡求学,真是聪明过人,将来必定是盖世奇才。
诸葛亮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为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
材料二:
近日,一位极其特别的方舱医院新冠肺炎患者在网络走红,使人在焦虑、恐惧、浮燥充斥的当下,感到久违的平和与镇定——即使在身染瘟疫,仍没有忘记阅读和思考,在方舱医院病床之上仍手捧书卷、心无旁骛地阅读,网友为其取了一雅称,为“清流读书哥”。
据楚天都市报报道,这位"读书哥"姓付,今年已经39岁,老家在孝感市汉川,后随父母在武汉生活。从武大博士毕业后去美国深造,目前博士后,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书,研究方向是高分辨冷冻电镜。
他平时就( )读书,病床上读的这本就是在回武汉后的书店购买的,但他压根没想到病床上打发( )而随手翻阅,让他在网络上迅速走红了。
人们( )感动于灾祸疾病面前,付先生( )读书这一行为给内心注入的力量。
材料三:
前些天,“28岁北大女博士获聘名校教授”的消息上了热搜,引起了网友们的强烈关注。
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宣布,北大博士李琳于今年7月开始任该学院教授,并担任博士生导师。学院将提供90万年薪,还有220万的安家费。此事一出,引起无数人的羡慕与赞叹。许多人感叹,同为90后,人和人差距怎么就这么大!
可是,你看到她风光的今天,却没有看到她无数个奋斗的日日夜夜。你看到她如今的衣食无优、名利双收,却没看到她十几年来,吃尽了读书的苦。
老人们常说:“人这一辈子,吃多少苦,享多少福,都是有定数的。”
今天你不吃生活的苦,明天就要吃读书的苦。生活的苦总有尽头,读书的苦,却是无边的暗夜,无穷无尽。
曾见过很多无知的家长,在孩子读书偷懒时一味谩骂责备,或者直接放任不管。
他们自我安慰道,比尔·盖茨不也没读大学,陆步轩读了北大,还不是要回去卖猪肉。
可是他们不知道,比尔·盖茨辍学前,考上的是哈佛大学;卖猪肉的北大毕业生,做起了猪肉品牌,如今销量超过十亿,身价上百亿。
读到这里,你还觉得读书无用吗?
材料四:
读书最可贵的是终身坚持,无论处于哪个年龄段都孜孜不倦地读书。“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 ; , ”。年轻的时候,记忆力好、接受力强,应该抓紧读一些对自己终身成长具有关键性作用和决定性影响的好书。中年的时候,精力旺盛、视野开阔,应该努力拓展读书的广度和深度,打牢一生的学问基础。年老的时候,时间充裕、阅历丰富,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常读常新的态度、百读不厌的劲头,在读书世界里感悟人生、乐以忘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晌午shǎng 瘟疫yù 谩骂màn 孜孜不倦zī
B.时辰chén 偷懒lǎn 辍学zhuì 锲而不舍qì
C.诸葛 gé 清流liú 基础cǔ 放任不管rèn
D.关键jiàn 精力jīng 拓展tuò 视野开阔kuò
【2】下列词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过瘾 奥妙 浮燥 心无旁骛
B.啄食 焦虑 博士 盖世奇才
C.隐居 分辨 关注 衣食无优
D.报怨 雅称 年薪 名利双收
【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材料二”括号里,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热爱 空闲 震撼 从容
B.酷爱 闲暇 震撼 从容
C.酷爱 空闲 震惊 镇定
D.热爱 闲暇 震惊 镇定
【4】“材料三”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今天你不吃读书的苦,明天就要吃生活的苦。读书的苦总有尽头,生活的苦,却是无边的暗夜,无穷无尽。
B.今天你不吃生活的苦,明天就要吃读书的苦。读书的苦总有尽头,生活的苦,却是无边的暗夜,无穷无尽。
C.今天你不吃读书的苦,明天就要吃生活的苦。生活的苦总有尽头,读书的苦,却是无边的暗夜,无穷无尽。
D.明天你不吃生活的苦,今天就要吃读书的苦。生活的苦总有尽头,读书的苦,却是无边的暗夜,无穷无尽。
【5】在材料四的横线处,根据上下文的内容,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材料二”横线上依次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只有真正的好书,才能让你懂得读书。
②读书让你增加灵魂深度,一卷读罢,生命常如灌满浆的麦子一样丰盈。
③英国作家毛姆说,阅读是一座可以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④这座避难所,不论你贫穷还是富有,健康还是疾病,都可以拥有。
⑤诚如一次好的嫁娶,才是婚姻。
A.②⑤①③④ B.①②⑤③④ C.③④⑤①② D.③④①⑤②
【7】材料一讲的是诸葛亮小时候读书喂鸡的故事,《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家喻户晓的智慧的化身,请写出两个跟他有关的故事情节 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12、题目:饭桌边的交流
作文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
(5)行款格式规范。
(6)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学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