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吉安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主要是在(     

    A.老解放区

    B.新解放区

    C.台湾地区

    D.少数民族地区

  • 2、新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 3、1966-1976年,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建国以来最严重挫折和损失的运动是(  )

    A.文化大革命 B.大跃进运动 C.四五运动 D.反右斗争扩大化

  • 4、以下对“一国两制”的叙述,最符合其理论含义的是

    A.“一国两制”只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不适用于其他国家

    B.“一国两制”不会改变我国国家主体的社会主义性质

    C.“国两制”会很快改变香港、澳门、台湾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D.“一国”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制”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

  • 5、“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材料中“这一制度”是指: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

    D.一国两制

  • 6、解决台湾问题,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下列的相关选项中,错误的是

    A. “九二共识”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标志

    B. 汪辜会谈是海峡两岸走向和解的重要里程碑

    C. 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高层会谈(“胡连会”“习马会”),逐步促进两岸关系向好和平发展

    D. 1999年,两岸民众期盼已久的直接通航、通邮、通商“三通”变为现实

  • 7、新中国成立前期,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事业,并对如何建设新中国加以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 8、毛泽东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材料中的“战”应指(  

    A.抗日战争

    B.抗美援朝

    C.淮海战役

    D.挺进大别山

  • 9、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主要表现在( )

    A.改变社会性质

    B.创办近代企业

    C.开创民主政治

    D.促进思想启蒙

  • 10、1978年12月25日的社论指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这项工作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社论中党的这项“中心工作”是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阶级斗争

    D.军事建设

  • 1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解放战争的胜利   C.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 改革开放

  • 12、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决议,是在第   届联合国大会上通过的:

    A.26 B.27 C.28 D.29

  • 13、截至2015年,中国手机的保有量为9.5亿台,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68亿。网购、支付宝、手机支付,几乎成了手机主的日常标配。以上事实不能说明(   

    A.我国电信产业发展迅速

    B.通信事业和电信事业的发展,使信息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

    C.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D.人们已经被手机捆绑住了生活

  • 14、朝鲜战争的胜利,使帝国主义国家不敢再轻易做武装侵华的尝试,表明抗美援朝

    A.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B.保证了新中国土改的顺利进行

    C.开拓了新中国外交的局面 D.为新政权建设赢得了稳定的和平环境

  • 15、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主要任务是( )

    A.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B.依据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C.全面实施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16、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的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这个政策是

    A. 赎买

    B. 家庭联产

    C. 建立合作社

    D. 建立互助组

  • 17、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其中出现C到D点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国民经济的调整 D.“大跃进”运动的展开

  • 18、整顿经济秩序、土地改革的共同作用(  )

    A. .消灭地主阶级   B. 肃清反革命势力

    C. 控制经济命脉   D. 巩固人民政权

     

  • 19、下图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呈现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中国加入该组织的时间是

    A.2001

    B.2002

    C.2003

    D.2004

  • 20、文献档案有助于我们探究历史的真相对下图1958年的这份《人民日报》解读正确的是(     

    A.报道失实,毫无研究价值

    B.排版错误,没有实际刊印

    C.舆论表扬,反映农业进步

    D.浮夸报道,折射社会现象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在____________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____________

    (2)地位:是我国的一项________政治制度。

    (3)法律依据:1949年通过的《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来,被载入________。1984年,《________》颁布实施。

    (4)5个民族自治区:目前,全国已经建立_______________、新疆、_______________、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

    (5)意义: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___________、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________发展奠定了基础。

  • 22、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___

  • 23、将下列图片与相关选项选择搭配起来:

     

    ①科技成就   ②党的建设   ③外交成就     ④国防建设     ⑤土地改革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 24、提出:1953年底,______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_ ,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 25、文化事业的发展

    (1)1956年,________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 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2)“双百”方针提出后,长篇小说《_____》《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这一时期的出色作品。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2012年,中国作家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 26、填空题:将下列各小题补充完整,每空,

    (1)1951年,________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________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2)2012年,________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即“中国梦”。2013年,他又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合起来称为“________”。

    (3)1972年,美国总统________访华,中美双方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________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27、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____”奋斗目标;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____________”战略布局。

  • 28、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的国际经济组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29、中共_______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 30、中国近代史上,社会各阶级颁布了法律文献来巩固自己的政权。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文献。

    (1)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________,想建立“大同”的理想社会;

    (2)孙中山颁布的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献。

    (3)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________,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WTO的中文名称是什么?

  • 32、(题文)材料一 到1952年底,全国近3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了,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生产力得到解放,农业生产获得了迅速发展。

    材料二 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 配;大办公共食堂,提倡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都归公社所有。许多果树被砍、家畜被屠宰。

    材料三 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1)三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我国现代史上哪些重大事件?

    (2)三则材料中,对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有哪些?

  • 33、20世纪以来,中国复兴之路历经艰辛与坎坷,先进的中国人先后为了实现“救国之梦”,“建国之梦”,“强国之梦”进行了不懈探索,改变了中国前进的方向。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据此,请列举新中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这两大梦想的具体史实。

    (2)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飞跃。在此过程中具有伟大转折性的会议是什么?会上作出了哪一伟大决策从而使中国开始富起来?

    (3)为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中共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目标,这是在哪次大会上提出的?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是中国有史以来一件伟大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1)根据材料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的历史事件。

    (2)你同意上述材料的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