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合所学知识,从下面这些关键词中,你可以知道这位科学家是( )
①中国女药学家 ②发现了青蒿素 ③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A.钱学森
B.屠呦呦
C.杨利伟
D.莫言
2、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1950年的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公布
B. 朝鲜战争爆发
C. 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
D. 中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3、新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的制度是:
A. 县制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郡县制
D. 行省制度
4、我国的人民军队是保卫共和国的钢铁长城。在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史上,组建最晚的是
A.陆军
B.海军
C.空军
D.火箭军
5、下图是20世纪70年代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的“包产到户”契约。下列对这一契约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民公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农民渴望改变贫穷落后的生活状况
C.农民家庭收入很少
D.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
6、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 )
A.1949年
B.1956年
C.1978年
D.1987年
7、“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歌词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旨在( )
A.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以抗美之名侵略朝鲜
D.实行对朝鲜的统治
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共同繁荣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民族自治区的是
A.云南
B.甘肃
C.新疆
D.海南
9、下列哪件事使农民获得了真正的解放( )
A. 抗美援朝 B. 土地改革 C. 西藏和平解放 D. 开国大典
10、有学者以1992年为界,把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分为两个阶段。可以作为这一历史分期依据的是1992年我国
A.开始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C.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D.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
11、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中国农民曾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以下选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新中国成立初,袁隆平解决了中国几亿人的温饱问题 ②十年文革期间,袁隆平培育出了籼型杂交水稻
③新中国提出的“双百方针”,为袁隆平指明了科研方向 ④改革开放之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④
12、2019年是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五四运动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下列有关五四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是五四运动的口号
C. 结果取得了重大胜利
D. 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5月4日
13、小芳同学整理所学知识,制成如下知识卡片。如果要给卡片一个名称,最合适的是名称( )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1997年7月1日,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1999年12月20日,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2008年11月,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
A.民族工作成就
B.外交工作纪事
C.经济建设成果
D.祖国统一大业
14、民族精神是支撑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从雷锋、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英雄模范人物身上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
A.刻苦学习精神 B.无私奉献精神
C.长征精神 D.“两弹一星”精神
15、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大潮,中国只有一种选择:开放,汇入世界经济潮流。我国首先对外开放的“窗口”是
A. 上海等沿海开放城市 B. 深圳等经济特区 C. 沿海经济开放区 D. 内地
16、某同学运用以下素材写历史小论文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③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④“一国两制”的构想。
据此判断,最适合这位同学小论文的主题应该是
A.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民主与法制建设逐步推进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7、1963年河口瑶族自治县的成立体现了我国的哪项制度?
A.民族平等 B.民族共同发展与繁荣
C.民族区域自治 D.民族团结
18、在20世纪50年代的土地改革中,我国农民最直接受益的是( )
A.分得了属于自己的土地
B.承包到了土地
C.走上了共同富裕道路
D.增强了生产能力
19、下列符合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演讲内涵的是
A.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B.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C.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 D.各国之间一定能找到共同点
20、下表为1949-1952年中国经济建设支出和国防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数据。这表明( )
时间 | 经济建设支出占比/% | 国防支出占比/% |
1949-1950年 | 25.5 | 41.1 |
1950-1951年 | 28.7 | 43.1 |
1951-1952年 | 42.6 | 33.6 |
A.中央政府对经济建设越来越重视
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C.国防开支逐年减少,和平已经到来
D.1952年国民经济已经恢复
21、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____________》,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1984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布实施。
22、2012年,中国作家___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5年,我国学者________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3、中国对外开放过程中设立的经济特区有________,________,汕头,厦门,________.
24、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1)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____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用____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2)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3)从1979年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____,欢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考察、经商等。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4)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____”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____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5)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0年台湾成立了____,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6)1992年11月,两会就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后被称为“____”。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25、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________”。
26、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______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______,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______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7、会议内容:
①思想上:确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指导方针。
②政治上:停止使用______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上来,实行______的决策。
③组织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形成了以______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28、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____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_______
29、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____________、战略支援部队。
3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1992年,中国共产党____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____体制。
31、照片、地图、示意图是了解历史的好途径。看下面四幅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站在中间拿着文稿正讲话的是谁?
(2)图二,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司令员是谁?
(3)看图三找出一五计划期间,我们辽宁省取得的成就。
(4)看图四举出我国在这一时期取得的“两弹一星”科技成就。
32、2016年5月23日是西藏解放65周年。65年来,西藏的发展日新月异,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西藏解放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2)我国对西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该制度的实施有何意义?
(3)列举"一五”计划中的哪些成就促进了祖国内地与西藏的经济文化交流?
33、谈一谈:对“大跃进”运动的看法
"大跃进"运动是指1958年至1960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的运动,是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不断地错误批判1956年反冒进的基础上发动起来的,是"左"倾冒进的产物。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谈谈对“大跃进”运动的看法。
34、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党章,这是重大战略安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了加快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材料一出自哪一部法律文献?此法律颁布后,在农村进行了哪一事件的实践活动?农民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下图是小岗村农民共按手印群雕。1978年的一个冬夜,该村18人接下手印,搞起“包产到户“,一时惊天动地。
(2)群雕中小岗村农民的做法和当年我国召开哪次重要会议的精神一致?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实行了怎样的改革?
(3)上述两次改革对农村发展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我们有过去许多成功经验,需要发扬光大。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对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有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