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思想解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先后克服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公有制崇拜”。其中克服了“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一步是指
A.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
B.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
D.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2、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
A.林彪、江青一伙制造的所谓“二月逆流”
B.刘少奇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到错误批判
C.大跃进运动中,彭德怀受到错误批判
D.“四五”运动后,邓小平被撤销职务
3、新华社报道,1956年举行的比较重要的全国性的学术会议有50多次,多于过去的任何一年。科学工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和报告共有2000篇以上,也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年。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B.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C. 中共八大正确决策 D. “双百”方针贯彻执行
4、春联能反映历史的变迁。下列春联能反映新中国成立的是( )
A. 九万里舆图,归属民权,山河革旧;数千年历史,废除帝制,岁月鼎新
B. 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D. 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5、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现在我国已经形成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能够支持这一结论的有
①提出“两个凡是”方针
②作出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
③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刊词中敬告青年,要做“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新青年。其目的是
A.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B.解放思想以救中国
C.扩大五四运动影响
D.宣传俄国革命道路
8、抗美援朝雄辩地证明:一个觉醒了的、敢于为祖国光荣、独立和安全而奋起战斗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了正义的斗争,捍卫了祖国的安全,援助了朝鲜人民,从而保障了我国经济恢复和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这表明抗美援朝
A. 使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B. 保证了新中国土改的顺利进行
C. 改变了美国对新中国敌视的态度
D. 为新政权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9、2019年4月16日,贵州省人民政府第29次常务会议原则同意印江等18个贫困县整县摘帽退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中国农民来说无疑都是重磅好消息,1950—1952年中国农民就收到一个重磅好消息,它是
A.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B.实行土地改革
C.推行农业生产合作社 D.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10、在土地改革中,党和政府之所以把土地分给农民,其根本原因是
A. 农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功,分土地事实上是“按功行赏”
B. 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种
C. 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D. 农民无地或少地,生活困苦
11、万隆会议时,一个美国记者评论说:“周思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里,周思来能改变会议航向的主要因素是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致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求同存异”方针的促进作用
D.积极开展会外交往,加强合作
12、下表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我国( )
年份 | 1980年 | 1990年 | 2000年 |
对外贸易(进出口) | 381.4 | 1154.4 | 4722.9 |
引进外资(已利用外资) | / | 1028.9 | 5935.6 |
A.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D.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13、我国于2013年6月11日成功发射神舟十号飞船,将三名宇航员送入太空。我国历史上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是( )
A.天宫一号 B.神舟一号 C.神舟五号 D.神舟六号
14、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哪一外交政策同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
A.团结合作的外交政策
B.自力更生的外交政策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
15、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和200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A. 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崛起
B. 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C. 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民族振兴
D. 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民族崛起
16、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成为引领中华民族坚定前行的思想火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发挥领航作用。历史上把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的分别是
①中共七大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③中共十三大 ④中共十四大 ⑤中共十五大
A.①② B.②⑤ C.③⑤ D.①⑤
17、以下事件发生在1979年的是( )
A.中国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中国和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日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18、学习历史需要将历史概念用层次化的方法组织起来,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层次结构不一致的是
A.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公私合营
C. 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发展——西部大开发
D.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19、“到1952年底,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多亿千克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新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B.实行承包责任制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20、上海水泥厂创办于20世纪20年代,是一家资本主义企业,工厂设备陈旧,工人积极性不高,工厂最高生产量达不到设计能力90% 。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后,还是原来的设备,产量却超过设计能力40%。读后回答下面小题。
【1】国家对上海水泥厂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办法是
A.没收资本
B.生产互助
C.生产合作
D.公私合营
【2】对上海水泥厂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该厂生产能力不降反升原因是
A.国家一五计划影响
B.全行业互助
C.国家对生产资料实行赎买办法
D.全国人大召开
2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________制度;建国后,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国策和基本的政治制度是________制度。
22、一国两制”的构想
(1)背景:香港问题、_____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_______,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祖国大陆全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2)提出: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_______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内涵:“一国两制”就是在_____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______,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4)“和平统一、_____”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3、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形式:国家对农业进行_______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_____,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步骤:农业合作化开始时实行______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它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3)结果:______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4、我国设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是_________、珠海、汕头、厦门。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 _________制度。
25、1947年,根据党中央________的基本方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951年,________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26、开国大典:意义
(1)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____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____、____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____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2)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____和____的力量。
27、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联合国成立于______年,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当时由______代表中国。
(2)1971年10月,第_____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3)_________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28、下图事件是_____;你最深的感受是_____
29、______的提出,为解决港澳台问题,推动祖国统一指明了方向;______制度有效地维护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30、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召开的___,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了党的指导思想。
31、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实现近代化的过程。
(1)简述图一、图二所反映的经济活动,在经济方面产生了怎样作用。
(2)说明图三、图四所示人物分别提倡怎样的政治制度。
(3)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3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请你完成以下问题:
(1)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什么?简要写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按要求填写20世纪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
项目 |
重大举措 | |
改革 |
农村 |
推行 制 |
城市 |
国有 的改革 | |
开放格局 |
——沿海开放城市—— ——内地 |
(3)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谁?党的十五大是在哪一年召开的?大会通过的党章中规定的党的行动指南是什么?
33、写出下列描述对应人物:
(1)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药学家是:
(2)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3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项事业蓬勃发展。阅读示意图,回答问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民主法制日益加强全国人大加紧立法工作,1982年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此后,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走。
(1)改革开放不断推进改革先从①开始: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对②的改革。1980年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2)道路开创发展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③理论;中共十九大,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生活明显改善衣食住行方面发生巨大变化。2010年底,中国⑤运营里程居世界第二位: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⑥。
(4)依据示意图,综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意义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