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海军史(晚清民国卷)》讲述了中国海军在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发展情况。下列内容反映了晚清中国海军状况的是
①台州九捷—戚家军抗倭
②买舰与造舰—精练北洋海军
③海上对决—黄海海战
④孤岛悲歌—威海卫之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稻堆脚儿摆得圆,社员堆稻上了天。撕片白云揩揩汗,凑上太阳吃袋烟”,与这首民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十年“文革”的结束
D.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3、在文化大革命中,党的历史上最大冤案的受害者是( )
A.屠呦呦 B.周恩来 C.袁隆平 D.刘少奇
4、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借鉴苏联经验,开始实施“一五”计划,一场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全面展开。“一五”计划的重点是发展
A. 重工业
B. 交通运输业
C. 轻工业
D. 农业
5、下图所示诗歌的内容,赞誉的是
A.钱学森 B.翟志刚 C.屠呦呦 D.杨利伟
6、下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出现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
B.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
C.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D.通过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
7、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央从 1961 年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的八字方针是 ( )
A.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B. 调整、巩固、改革、提升
C. 调节、巩固、充实、提高 D. 调整、巩固、夯实、提高
8、“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 1967年“一月风暴” B. 1967年“二月逆流”
C. 1971年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D. 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9、被视为新中国施政纲领、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纲领》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民国宪法》
10、“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场战争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是( )
①打击了美国的嚣张气焰 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鼓舞了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勇气和信心 ④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毛泽东既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下列诗句中描写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的是
A.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B.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C.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D.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12、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领域展开的积极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其中20世纪5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有哪些: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出席万隆会议
③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中美建交
⑤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⑥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A. ①②
B. ③④
C. ④⑤⑥
D. ②③
13、1978年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最先开始于
A. 政治
B. 农村
C. 城市
D. 军队
14、“从清一色的蓝灰色中山装,到牛仔裤、西服,再到各式各样的奇装异服;从柴米油盐的凭票供应,到可乐、汉堡、牛排以及各国美食遍布大街小巷。”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发扬艰苦奋斗传统
B. 改革开放促进社会发展
C. 生活欲望日趋多元
D. 科技进步增强国防力量
15、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 )
A.贴近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16、学校准备编写校本课程教材《中华英豪现代中国人物传记》,某章节目录拟定为《最可爱的人》,下列人物中适合入选的是( )
A.阿沛·阿旺晋美 B.董存瑞 C.邱少云 D.袁隆平
17、八年级(2)班3组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经营自主权”“承包责任制”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本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是(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国有企业改革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8、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对“一国两制”这一历史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A.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个独立的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B.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个统一的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C.两制就是两种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
D.两制就是两种制度,即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在大漠深山,在战争前沿,我们是英雄的火箭军团,不要以为我们沉默无语,我们要吼声就威震九天!……”歌词反映的部队是
A. 中国海军部队
B. 中国陆军部队
C. 第二炮兵部队
D. 中国空军部队
20、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下列科技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A.1958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C.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1980年成功发射洲际弹道导弹
2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思想方面: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22、________作为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2006年,________铁路全线通车,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3、强军保障:强调军队_____________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4、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共做出决策、低砺前行的盛会。
(1)在________上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成为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帆。
(2)在中共十六大上,“________”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中共十九大指出,把________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5、1976年10月,_________反革命集团被粉碎,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26、中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________。
27、三大改造的完成:
(1)概况:到___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_____的转变。
(2)意义:_____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_____。
(3)问题: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_____、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28、地图中的历史:
阅读下列地图,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位于福建省的经济特区是图中的
(2)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是图中的
(3)紧邻香港的经济特区是图中的
29、日常生活的变化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____________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2)改革开放前,人们买衣服要凭_____,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吃的方面,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_____问题。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
(3)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_____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_____”,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4)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_____也不断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_____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30、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革”中强加给_______的种种罪名,恢复其名誉,使最大冤案得到平反。
31、WTO的中文名称是什么?
32、新中国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33、“六十余载磨一砺,瑕疵岂能掩美瑜:摸石过河登彼岸,扬帆入海导新航。”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风风雨雨走过了60多年。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篇章。请问:新中国的成立,对世界产生什么重要影响?
(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性巨变。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3)20世纪60、70年代,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建设中出现了什么重大失误?
(4)哪一历史事件解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5)香港的回归是,中华民族百年的盛事,也是哪一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3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实现民富国强。
(屈辱的开端)
材料一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界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困惑。
(1)材料一所述“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其含义是什么?
(抉择与奋斗)
材料二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带领全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新中国。
(2)材料中的“正确革命道路”具体指什么?
(发展与富强)
材料三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
(3)材料所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其标志事件是什么?“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指什么道路?请列举“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以来,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两例
(理论自信)
材料四 十九大报告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逐渐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叫做什么?请你列举该理论的一点内容。
(5)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还产生了哪些重大理论成果,试举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