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个外国旅游团到我国广东省旅游观光,要求参观在该省设置的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假如你是这个团的导游,你不应带他们去下列哪个城市
A.深圳市
B.珠海市
C.汕头市
D.海口市
2、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这些工业项目的兴建反映出“一五”计划主要建设区域是
A. 东南地区
B. 西南地区
C. 华南地区
D. 东北地区
3、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51年,我国解决西藏问题的方式是
A. 武力解放
B. 民主改革
C. 和平解放
D. 放弃主权
4、从前连铁钉和火柴都要进口的中国,第一次建立起了自己的航空、机床、汽车工厂。与上述现象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洋务运动创办近代企业
B. 张謇兴办实业
C. “一五计划”的实施
D. 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
5、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 中共十五大
B. 中共十七大
C. 中共十八大
D. 中共十九大
6、“‘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损失。”不能论证上述结论的史实是
A.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
B.批斗干部知识分子,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
C.林彪集团阴谋策动反革命政变
D.粉碎“四人帮”集团,结束“文化大革命”
7、下图与1997年7月1日发生的重大事件有关,该事件应是( )
A.香港回归 B.澳门回归 C.海南设省 D.深圳设立经济特区
8、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就是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实现四个现代化
C.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D.实现共产主义
9、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 东方红一号 B. 神舟五号 C. 嫦娥一号 D. 嫦娥二号
10、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黄埔学校
D.清华大学
11、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有一幅很有趣的对联,“30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30年后又分田,耕者尽其责。对这两次“分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都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C.田地都归农民所有 D.农民都有生产自主权
12、世界上第一个遨游太空的人是苏联的尤里.加加林。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是( )
A. 景海鹏 B. 翟志刚 C. 聂海胜 D. 杨利伟
13、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
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
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照旨拟文,上传下达
14、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这话的意思是
A.对我国建设十分悲观
B.人民生活亟待改善
C.我国工农业发展不平衡
D.我国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
15、有学者指出:没有□□□□□□□就没有解放思想,没有解放思想就不可能取得改革开 放的巨大成就。空格处应填写
A. 一五计划的完成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真理标准大讨论 D. 邓小平南方谈话
16、下列选项中不是“四个全面”内容的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从严治党
C.全面深化改革
D.全面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17、城市,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在下列城市中既是近代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也是现代第一批开放的经济特区的是
A. 上海
B. 厦门
C. 南京
D. 深圳
18、到1956年底,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 )
①表明几千年剥削制度的终结
②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
③标志着我国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建成( )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9、20世纪50年代晚期以后,中国农村长期保持以“生产队”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到80年代初,以“家庭(户)”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在农村得到广泛推行。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农村
A.土地所有权变化
B.经济体制的变革
C.乡镇企业的出现
D.农民积极性提高
20、习近平同志说过:“我们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把国家,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60多年前,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于( )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1、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在会上,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_____________、人民幸福。
22、2003年10月,航天员____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人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____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3、在抗美援朝的一次战斗中,________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以________为代表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
24、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一次关于世界三大宗教的图片展览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一组图片,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对应的图片解说。
25、重大会议能够帮助人们认清方向,继续前进。
(1)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要会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6、______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_____》,它规定废除 ______________ ,实行______________。到______年底,除部分少数民资地区外,全国大陆上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27、我国对外开放是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的,目前我国拥有经济特区最多的省份是________省;在中共十九大上.______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8、读《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示意图》将相应代码填入答题卡图中。
A.1972年
B.1955年
29、中国梦内容: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_____、民族振兴、人民_____;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_____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如图
材料三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都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
材料四 1976年1月周恩来逝世后,全国各地群众纷纷举行悼念活动。清明节前后,上百万群众来到天安门广场,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献花篮、送花圈,贴传单,作诗词,悼念周恩来,声讨“四人帮”。4月5日,活动遭到“四人帮”的镇压。这就是“四五运动”。这场运动为后来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统编版八下历史教材
材料五 1961年,党中央做出加速国防科研和工业发展的战略决策。经各方努力,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显示出中国掌握了先进的火箭技术和制造大型火箭的技能,体现了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为人类的幸福和进步进行宇宙开发。
——杨照德《“东方红一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诞生内幕》
(1)了解抗美援朝战争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____
(2)了解新中国成立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____
(3)了解新中国航空航天成就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____
(4)了解文化大革命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____
(5)了解一五计划应选择的材料是:____________
(6)材料一属于哪种史料:____________
A.一手史料 B.二手史料
31、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两次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事件,一次是遵义会议,另一次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之后人们的衣食住行有什么变化。(请任举一例)。
(2)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3)被誉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是谁?他有什么贡献?(任举两例)。
32、中国古代“大一统”政治格局的形成、发展,跟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是密切相关的。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同样也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统一于何时?
(2)汉武帝时代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思想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西汉是怎样加强对新疆(西北地区)的管辖的?
(4)明朝时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了许多措施,请列举一例。清朝哪一机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5)以“达赖”为首的少数藏独分子企图策划西藏独立,请你用元朝和清朝前期各一件历史史实,证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33、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所采取的措施?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从1953年至1957年,新中国仿照苏联工业化模式实施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其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由限额以上的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到1957年底,该计划超额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两幅图片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为什么会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2)材料二中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指的是什么?请列举该时期经济建设取得的两项重大成就。
(3)材料三所反映的史实有何重大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