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十多年前,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传唱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它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与此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俄国割占库页岛 B. 九一八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南京大屠杀
2、“明修长城清修庙”,反映的是清朝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怀柔的政策。下列历史事件中能反映这一政策特点的是( ▲ )
A. 郑成功收复台湾 B. 册封达赖和班禅
C. 政府在多地设置茶马司 D. 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实行政企分开 B.改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C.增强企业的活力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2012年11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这届领导集体以谁为第五代领导核心( )
A.习近平
B.李克强
C.胡锦涛
D.江泽民
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 )
A.实现了国家的完全统一 B.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C.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D.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周恩来恰如一名睿智的大国棋手,在风云变的国际外交大棋局中纵横捭阖,谈笑风生,使新中国外交突破重围,朋友遍天下,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上,利用了他个人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下列与之相符的周恩来外交语言是( )
A.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
D.各国之间一定能找到共同点
7、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一国两制”中的“两制”是
A.两种社会制度 B.两种经济制度
C.两种法律制度 D.两种军事制度
8、台湾同胞“轻轻一拨号,频频传佳音”这一想象出现至少在哪一年 ( )
A. 1949 B. 1950 C. 1977 D. 1989
9、2015年10月,屠呦呦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屠呦呦获奖主要是因为她
A.研制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B.发现能够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C.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 D.成功地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10、在学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这一课时,小红同学做了如下笔记,其中内容搭配最合理的是( )
A.面对世界——独立自主;赢得世界——“求同存异”;感动世界——和平共处
B.面对世界——和平共处;赢得世界——“求同存异”;感动世界——独立自主
C.面对世界——“求同存异”;赢得世界——独立自主;感动世界——和平共处
D.面对世界——独立自主;赢得世界——和平共处;感动世界——“求同存异”
11、1952年,湖南省在春耕开始以后,根据丰产的要求,开展了热烈的、空前的春季积肥运动。……全省还普遍地开展了改良品种等评比活动,而且有许多翻身农民创造发明和改良了农业生产工具。这些活动体现了( )
A.抗美援朝激发了农民的爱国拥军热情
B.土地改革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农村初步显成效
D.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恢复和发展成就斐然
12、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水稻专家是
A. 邓稼先
B. 钱学森
C. 莫言
D. 袁隆平
13、下列数据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所占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C.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进
D.“包产到户”的实施
14、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
15、“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殖民地的残痕,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材料描述的是( )
A.香港的回归
B.“一国两制”的提出
C.澳门的回归
D.对台方针的提出
16、1956年—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严重失误。出现失误的主要原因是
A. 全党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
B. 人民群众缺乏积极性
C. 各地频繁发生自然灾害
D. 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包围、封锁
17、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会议是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七大
18、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A.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D.北洋政府逮捕北大学生
19、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了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并促进会议圆满成功的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朱德
20、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这里驶下装配线(见下图)。这是一个令亿万人民欢呼雀跃的日子。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解放”这个由毛泽东命名的中国第一汽车品牌开启了装备中国的历史航程。而这里就是
A.鞍山
B.上海
C.北京
D.长春
21、被称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的城市是__________。
22、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中共八大:
①时间、地点: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②内容: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________,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________。
③意义: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________。
(2)总路线: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________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总路线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______。
(3)失误:
①时间:1958年,全国掀起“________”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②影响:1959——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________。
(4)调整国民经济:中共中央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________、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到1965年,工农业生产得到________,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23、 _______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4、2001年12月,中国加入_________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25、李峻一在《一个神奇的地方》的歌词中写道:“望洋山春风荡漾,濠江畔莲花绽放……”可见“一个神奇的地方”是指( )
26、将下列各小题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___________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年代,全国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铁人”_________________党的好干部___________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3)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___________4个经济特区;1988年,___________被划为经济特区。
27、填空题
(1)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______)。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_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把他的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2)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______)。
(3)(______)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并且在中共(______)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4)资本主义工商业是新中国初期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大改造过程中,国家对其实行(______)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8、1951年, ______ 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2001年12月,中国成功加入 ______ ,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29、_______年,_______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解放。
30、下图的名称是___________,(谁)___________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件事发生在___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日,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1、1992年,为了促进两岸早日统一,台湾和大陆两个组织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
(1)指出台湾与大陆两个组织的名称。
(2)以上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
32、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请写出外交上的三件大事?
3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利用时间轴基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请写出①、②、⑤对应的历史时期。
34、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说,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与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八年。
——《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1983年)
材料二:2018年5月30日,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在国台办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2016年以来两岸关系目前政治僵局的症结所在,恰恰就在于民进党当局不承认“九二共识”
材料三: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千涉中国统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
——《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的构想是什么?这一构想在哪些地区已经被成功实践?
(2)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九二共识”是指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当前严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实现和平统的因素有哪些?
(4)根据以上材料,展望未来,你认为海峡两岸能否实现和平统?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