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不属于1984年开放的沿海城市的是
A.大连
B.青岛
C.广州
D.重庆
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下列哪一现象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A. 凭布票买衣服
B. 购买绿色食品
C. 乘高铁去旅游
D. 上网进行购物
3、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其司令员是( )
A. 朱德 B. 叶剑英 C. 彭德怀 D. 刘少奇
4、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下图是当代著名文学家巴金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证,与这次会议有关的是
A.规定我国是人民民主主义国家 B.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决定实施“一五”计划
5、中共十八大以来,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我国倡议
A.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B.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C.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
D.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6、1949年10月1日这天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C.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西藏和平解放
7、下列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农业生产合作社
②土地改革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①②
D. ③②①
8、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特征是
A. 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B.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C. 造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D. 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9、19世纪中期,德国政治家俾斯麦曾这样评论国际政治原则:“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以内。”20世纪国际政治舞台上曾经多次上演“强权即公理”的荒诞剧。以下国际会议中,没有出现上述局面的是
A. 巴黎和会
B. 雅尔塔会议
C. 万隆会议
D. 华盛顿会议
10、某校学生准备举办一场“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下列图片不适合采用的是
A.武汉长江大桥 B.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C.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D.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11、下面这份《人民日报》出自20世纪70年代,你一定能确定它是( )年出版的
A.1971
B.1972
C.1973
D.1974
12、《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澳门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的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 这些条款体现了( )
A.求同存异原则 B.“一国两制”方针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3、新中国成立初期规定“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其含义是
A.土地归农民所有
B.土地归集体所有
C.土地归国家所有
D.土地归乡镇所有
14、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
A.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幸福生活需要和不充分不平衡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中国社会最近几十年“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基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方针是
A.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B.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一国两制”的构想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6、下面是李飞围绕“文化大革命”制作的学习卡片,其中有一处与史实明显不符。此处是( )
A.导火线﹣﹣《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B.开始﹣﹣通过“五一六通知”
C.结束﹣﹣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D.影响﹣﹣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17、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出发时,毛泽东回过头来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进京赶考”意味着什么?( )
A.意味着中国革命的胜利结束
B.意味着新中国的建立
C.意味着共产党人面临着执政和建设的新任务
D.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8、历史国片中的头键文字能突出表现历史情景和时代特点下列四幅历史国片中能反映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是
A. B.
C. D.
19、“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耻辱,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这强调的是香港、澳门回归的
A.背景
B.性质
C.结果
D.意义
20、下表是一场学术研讨会的活动安排。据此推测,此次研讨会的主题应该是
9:00—10:00 | 理性主义的光辉 |
10:10—11:00 | 伏尔泰思想解读 |
11:10—12:00 | 品读《社会契约论》 |
A.文艺复兴
B.科学革命
C.启蒙运动
D.马克思主义
21、通信:
(1)通信落后,人与人之间联系不便。
(2)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居___ 。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____。
2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事件。
(1)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一一
(2)“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一一
(3)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一一
(4)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一一
23、观察下图,在图上相应位置填出下列地点的英文代号:
抗美援朝战争形势图
A.中朝边境:鸭绿江
B.《朝鲜停战协定》签订的地点
24、根据所学知识将以下内容补充完整。
(1)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________
(2)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________的基本问题。
(3)我国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
25、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___________年9月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___________,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___________道路,一切权利属于___________。
26、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为西藏和平解放作出重要贡献的地方代表是_______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是______。
2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________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________的种种罪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8、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________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________,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3)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建立国家工业化和________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________;等等。
(4)起止时间:第一个五年计划从________年开始执行。到_______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超额完成。
(5)主要成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________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________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新建________、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________、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________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6)作用: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________迈进。
29、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______ 》,规定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4年,颁布《 ______ 》,是我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0、日益密切的交往:原因:在“________、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
31、“三农”问题是政府关注的焦点。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四次重大调整?谈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2)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中,谈谈国家在制定农村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32、下面一组图片反映了我国取得的成就,请你写一段文字加以概括地介绍。
介绍:________
33、问答题
当代中国的问题,是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距今(2019年)已过去100多年;当代中国的问题解决在21世纪中叶。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两个100年”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1)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分别是什么?
(2)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于实现中国梦有什么意义?
(3)请你谈一谈如何才能实现“两个100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
34、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工作逐步展开,在国际社会、国际关系体系中赢得了应有的一席之地,为以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重大、更积极的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材料一 不承认旧中国的任何外交关系,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凡同台湾当局断绝外交关系,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国政府愿意在平等、互利及在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对外关系从中国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各国友好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作为根本目标。
——摘自唐培吉《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活动及成就:(一)中国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二)倡导召开了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首脑的历史性首次会晤;(三)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四)倡导和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1)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外交的特点。并用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史实予以说明(举一例)。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55年~1970年中国在联合国获得支持率呈现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能够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
(4)综上所述,请谈谈你对新中国外交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