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展民生,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党和政府重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举措是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③实行一国两制
④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⑤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A. ①②④⑤
B. ②③④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2、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我国在交通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下列铁路中,属于这一时期修建的有( )
①包兰铁路 ②兰新铁路 ③兰青铁路 ④ 鹰厦铁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下列为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的是( )
A.实行民族平等
B.民族区域自治
C.西部大开发
D.一国两制
4、以下是两位同学对新中国初期土地改革的讨论。对此,你的判断是
A.小土错误
B.小地错误
C.小土小地都对
D.小土小地都错
5、下列历史事件的正确排序应是( )
①五四运动
②鸦片战争
③抗日战争
④北伐战争
⑤解放战争
⑥南昌起义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①③④⑥⑤ C. ②④①③⑤⑥ D. ②①④⑥③⑤
6、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但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于
A. “一五”完成
B.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 中共八大的召开
D. “文革”的结束
7、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出自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文件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8、新中国成立后,把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些地名进行更改,如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
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B.实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
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D.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9、邓小平说“一国两制”之所以能够行得通,“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邓小平的话表明港澳回归的根本原因是
A.“一国两制”适合国情 B.改革开放中国国力增强
C.回归符合广大人民利益 D.得到国际社会大力支持
10、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出现了一些严重失误。其中,属于严重失误的有
①土地改革 ②“大跃进”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创建于济南的老字号瑞蚨祥,在1954年底响应国家号召,率先实现公私合营。我国在公私合营过程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A. 赎买政策
B. 成立合作社
C. 无偿没收
D. 政企分开
12、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在实践中出现“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现象。这反映了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可喜结果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成功
C.国有企业改革初见成效 D.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景象
13、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
③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④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
C. ①③②④
D. ①②④③
14、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A.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B.三大改造已经完成
C.“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5、“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基本方略、明确了战略布署。”目前,我国形成的外交布局是( )
A.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B.以大国为主导,以周边为基础
C.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外交布局
D.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16、有人曾用一个数学等式“2+3+4+5=1(一条贯通南北的大动脉)”对大运河的基本内容作了形象的概括,其中数字“3”寓指“三点”,该“三点”不包括( )
A.中心洛阳
B.北达涿郡
C.南至余杭
D.西达陇西
17、胡兆森回忆:“1954年……举手表决通过了《宪法》,这是我最难忘的大事之一,会场上每个人都非常激动……”胡兆森所回忆的史实发生于(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期间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
C.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
18、从1982年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到1992年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说明我国( )
A.经济体制改革不断的深化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已形成
C.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变化
D.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19、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们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 ②得到了农民的拥护
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④使农民获得了解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材料反映了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
A.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
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
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
D.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
21、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与之相关的内容。
(1)抗美援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是 ______。
(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 ______。
(3)带领兰考人民艰苦奋斗,治理灾害,人民称他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______。
(4)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 ______。
(5)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______。
22、1978年,在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___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1992年,邓小平的_____________,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______________。
24、十年文革时期,林彪和___________两个反革命集团作恶多端,给国家带来深重灾难,最终没有摆脱历史的惩罚。
25、 _______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6、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时期,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_____任兰考县委书记期间,带领人民治理灾害,身患癌症仍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息;十年动乱中,我国的民主法制受到践踏,国家主席_____被迫害致死,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27、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粹________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
28、背景:新中国积极发展与________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29、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___________进行平反,要求纠正_________的错误。
30、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___________年9月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___________,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___________道路,一切权利属于___________。
31、列举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的新发展理念。
32、2019年将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1)新中国成立后的六七十年代,我国取得的国防科技成果有哪些?
(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什么事件?
(3)中共十九大决定把哪一思想写入党章,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4)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这一辉煌的成就得益于中国哪一项重要举措?
(5)我国正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请你为此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33、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历史意义。
34、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请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主要原因。该运动又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3)图四场面的出现源自哪一政策的实施?
(4)四幅图片反映的农业政策,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是哪几幅?(写出图片序号即可)由此可以得出,在制定农村政策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