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流行语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组是( )
A.上山下乡、红卫兵、造反有理
B.解放、土改、三大改造
C.总路线、大跃进、大炼钢铁
D.希望工程、炒股、个体户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重要创举是
A.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B.保存富农经济
C.全行业公私合营 D.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3、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主要在下列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其先后次序是
①农业改革
②经济体制改革
③建立经济特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①
D.①③②
4、下表是中国部分五年计划的主题词摘要。其中空格处的主题词应该是
时期 | 时间(年) | 主题词, |
“一五” | 1953——1957 | 工业增速,超额完成 |
“二五” | 1958——1962 | 急于求成,重大挫折 |
八五” | 1991——1995 |
|
“十三五” | 2016——2020 | 一带一路,创新驱动 |
A.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 物资紧缺票证时代
C. 小平南巡深化改革 D. 全面小康伟大复兴
5、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
A.
B.
C.
D.
6、下图反映了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图中变化态势表明了( )
图 1950—2005年中美关系
A.中美双方一直坚持合作共赢外交方针
B.我国改变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中美始终保持对抗
D.中美关系复杂多变
7、1984年开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转向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
B.实行经营责任制
C.实行政企分开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到1982年呈现上升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 农村土地改革
B. 大跃进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9、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了伟大的发展成就,行稳才能致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能够不断稳定发展的最根本原因,其得到了全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下列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说法,错误的是
A.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B.中共十五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C.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D.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10、经济特区是在国内划出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较国内其它地区更加开放和更加灵活的特殊政策的特定地区。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是
A.厦门
B.汕头
C.珠海
D.深圳
1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现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历史性盛会。大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
A. 制定新宪法
B. 确定新任务
C. 筹建新中国
D. 讨论朝鲜问题
12、“ 1952年10月20日凌晨在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黄继光身边已无弹药,身体又多处受伤,他顽强爬向火力点,冲着敌军狂喷火舌的枪口,挺起胸膛,张开双臂,扑了上去。刹时,敌军正在喷吐的火舌熄灭,正在吼叫的机枪哑然失声。”材料中的黄继光牺牲在哪次战争的战场上?( )
A. 北伐战争 B. 抗日战争 C. 解放战争 D. 抗美援朝战争
13、中共十四大之后,我国立法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制定了一大批关于“规范市场主体,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宏观调控”等方面的法律,如《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产品质量法》《广告法》等。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经济立法逐渐完善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
C.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4、以下具有巩固人民政权的历史事件有
①西藏和平解放②抗美援朝战争③土地改革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15、如图历史照片见证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1997年7月1日 B.1998年7月1口
C.1999年7月1日 D.2000年7月1日
16、语文课上,老师要以“走进创业年代的英雄”为题写一篇作文,他应选择
A. 董存瑞
B. 邱少云
C. 黄继光
D. 王进喜
17、据统计,1955年一年内到中国访问的使者,有来自亚、非、欧、澳、美五大洲的63个国家的417个代表团,共4760人,比1954年增加64%。这一年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只与苏联交往政策的实施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
D.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开展
18、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枪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自己壮烈牺牲的是( )
A. 黄继光 B. 邱少云 C. 罗盛教 D. 杨根思
19、“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这里的“翁”指的是( )
A.袁隆平 B.李四光 C.邓稼先 D.钱学森
20、1953年《人民日报》的元旦社论这样写道:“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新中国的工业化是怎样起步的?
A. 建立新中国
B. 进行土地改革
C. 实施“一五”计划
D. 完成三大改造
21、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时期,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_____任兰考县委书记期间,带领人民治理灾害,身患癌症仍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息;十年动乱中,我国的民主法制受到践踏,国家主席_____被迫害致死,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22、_______年,_______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解放。
23、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____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_______
24、_____年,党中央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路线。紧接着,党中央又发动了 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 运动。教训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战斗英雄______在身负重伤、弹药用完的情况下用胸膛堵住正在扫射的机枪口;20世纪60年代,_____赢得了“铁人”的称号,以他为代表的那种艰苦创业精神,也被誉为“铁人”精神。
26、在中国、缅甸和印度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周恩来提出的_____________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的亚非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_____________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27、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是:
(2)标志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的事件是:
(3)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4)在“文化大革命”中,党的历史上最大冤案的受害者是:
(5)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是:
28、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会议的名称。
(1)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会议是________
(2)做出社会文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建的战略部署的会议是________
(3)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的会议是________
29、科技成就:________、人造地球卫星、籼型杂交水稻、人工结晶牛胰岛素等。
30、杂交水稻:
(1)概况: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 _______成功培育出_____,被称为“________”。
(2)影响:
①国内: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_________,作出了巨大贡献。
②国际: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________问题也有重要贡献。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31、制度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与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前夕,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怎样的制度??
(2)1954年我国确立了怎样的根本政治制度?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请问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哪一次会议的决定?
(4)邓小平理论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哪一次会议上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5)在中共十六大和十八大上,分别将什么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6)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民族问题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7)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了哪一制度创新?这一制度创新的成功实践是什么?
32、我国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指导方针是什么?写出这一方针的含义?
3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三大行业分别是什么?
3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不断调整。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950年我国进行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2)农业合作化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了什么不良影响?
(4)改革开放中我国在农村实行的主要政策是什么?
(5)对于三农政策的调整,你认为应坚持哪些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