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生态位是指在没有种间竞争前提下,一个物种所能占有的生态位。实际生态位是指有别的竞争物种存在时的生态位。生态位的大小可用生态位宽度表示,下图表示三个物种在不同资源状态下的生态位宽度。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生物占据不同的生态位有利于充分利用生存空间
B.生物实际生态位的宽度小于其基础生态位的宽度
C.环境变化使可利用的资源大幅减少时,生态位宽度不变
D.生物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2、如图是同一生境中某三个共存物种利用食物资源的情况。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据图可知三个物种的生态位出现了部分重叠
B.物种2与物种1、3之间存在种间竞争的关系
C.若物种1、3的曲线不重叠,则二者间不存在竞争
D.若食物资源是有限的,则物种2灭亡的风险最大
3、高密度混养的大、小鲈鱼,蛔虫与人,蝗虫与草,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依次是( )
A.种内竞争、捕食、捕食
B.捕食、捕食、捕食
C.种内竞争、寄生、捕食
D.捕食、寄生、捕食
4、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 3 种生物的二氧化碳释放量(相对值)的曲线图,假设 3 种生物在一天中呼吸速率不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 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动物
B.b、c 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C.b 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任何一种生产者
D.a、b、c 都有可能是细菌
5、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形态、结构不同,在功能上也各不相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B.溶酶体中合成的水解酶能分解衰老的细胞器
C.通过有无中心体可以区分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
D.高等植物细胞中的某些细胞器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6、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3 种生物的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曲线a代表的生物可能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有重要作用
B.曲线b代表的生物可能是绿色开花植物,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C.曲线c代表的生物可以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D.曲线a、b、c可以代表不同种细菌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变化情况
7、某雄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甲经过连续两次正常分裂依次得到细胞乙、细胞丙:甲乙
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1过程中细胞核DNA数是甲细胞的2倍,2过程中无四分体
B.1过程中一定有同源染色体,1和2过程中一定都出现纺锤体
C.若1和2过程中着丝粒只分裂1次,则2过程中细胞可含2个染色体组
D.若1过程中染色体组数与中心体数之比不变,则丙细胞中不存在Y染色体
8、关于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胶质细胞是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的细胞
B.大脑皮层言语区的Ⅴ区受损,患者不能看懂文字
C.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运动器官的大小有关
D.甘氨酸也可以作为神经递质参与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9、下图表示某植物两个器官生长1cm所需时间随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情况,Ⅰ、Ⅱ分别代表两个器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Ⅰ、Ⅱ可能分别代表芽、根生长1cm所需时间随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情况
B.c~d段,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加,其对相应器官的促进作用减弱
C.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度不同的根本原因是细胞中相应蛋白不同
D.从曲线看,生长素浓度对两种器官都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效果
10、流感病毒感染者往往出现发热、咳嗽、乏力、咽痛等症状。感染者的常规治疗需要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以维持内环境稳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高热不退患者可以采取辅助措施来降低体温,如加盖棉被,增加排汗
B.感染者机体内的O2、神经递质、血红蛋白等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C.感染者血液中每一种成分的含量都是固定不变的
D.人体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1、以下关于群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物种组成是一成不变的
B.物种丰富度指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多少
C.群落中的生物之间能和谐共存,是因为生态位不同
D.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12、下图是某宇宙飞船中的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系统可为航天员提供氧气和水
B.飞船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C.分解罐可以向藻类植物提供二氧化碳和无机盐
D.太阳能经过藻类的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
13、某兴趣小组对甲~戊五组胚芽鞘进行了不同的实验处理(见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直立生长,乙不生长,丙弯向左侧生长
B.A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小于B琼脂块,丁向光弯曲生长
C.若纸盒和胚芽鞘一起旋转,则戊弯向小孔方向生长
D.若只有纸盒旋转,胚芽鞘固定不动,则戊直立生长
14、一个健康人从24℃的环境进入到1℃的低温室内,测得其一段时间内体温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b段散热量增加,产热量增加
B.ab段酶活性下降,机体耗氧量减少
C.ad段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
D.ad段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维持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
15、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向光弯曲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B.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
C.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在促进细胞分裂方面表现为拮抗作用
D.乙烯是在植物体特定部位产生,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
16、下图表示两个神经元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图中字母表示相关的结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b、d可表示神经元的轴突
B.a点兴奋时,该处的Na+从膜外大量流向膜内
C.c结构中存在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D.刺激d点,b点动作电位比c点出现的早
17、研究人员为探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群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在某马场设置4个大小相同、放牧程度不同的处理区。一段时间后,在每个处理区均随机选取5个1m×1m的样方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处理区 | 草群丰富度/种 | 草群平均高度/cm | 草群密度/(株·m-2) |
未放牧区 | 22 | 14.1 | 305.4 |
轻度放牧区 | 23 | 9.6 | 324.8 |
中度放牧区 | 25 | 9.3 | 329.1 |
重度放牧区 | 18 | 7.2 | 254.5 |
A.草群丰富度的变化不会导致动物类群丰富度发生变化
B.演替最终会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状态
C.据表分析,中度放牧有利于该生态系统维持较高的物种多样性
D.放牧的轻重程度可能会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速度
18、机体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请结合图示(图中a、b、c、d表示器官或细胞;①②③表示物质)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中a器官既能传导兴奋,也能分泌激素
B.血液中③的含量通过反馈调节维持相对稳定
C.c细胞识别抗原后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
D.焦虑和紧张会使细胞因子的分泌减少,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
19、科学工作者采用标记重捕法对田鼠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发现在最初调查的—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 N =N0 λt,其中λ为 1.5%
B.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田鼠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
C.该种动物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其年龄组成呈稳定型,种内竞争比较激烈
D.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
20、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小脑和脊髓组成
B.脑神经和脊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传出神经,可支配躯体的运动
D.自主神经系统是脊神经的一部分,不受意识支配
21、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错误的是( )
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时间长,作用范围广
B.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调节的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有分级调节的现象
D.体液调节的信号是化学信号,神经调节的信号是神经冲动
22、生态位体现了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下列关于生态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由于不能进行运动,其所处的生态位也不会发生改变
B.群落中的优势种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其占据的生态位较窄
C.生态位越相似,物种共存难度越大,越有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D.生态位的分化是群落中物种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23、2020年12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为8848.86米。据科学家对珠峰地区的考察研究,发现珠峰地区的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变,植被增加趋势越来越明显。下图表示珠峰不同海拔高度地段的植被分布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要调查珠峰北坡生长的一种珍贵的草本药材的种群数量,可采用的方法是样方法
B.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珠峰南坡植被类群逐渐发生变化,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有温度、地形、土壤湿度等
C.珠峰南坡从常绿阔叶林到高山灌木林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珠峰海拔6000m~7000m地段出现了绿色植物的原因可能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雪融化,为绿色植物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条件
24、种群密度效应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个体数量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相邻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种群变动调节恢复至平均密度以适应密度限制。以下不是种群针对密度效应进行变动调节的是 ( )
A.池塘内的锥体螺在密度过大时产卵少,繁殖率低
B.蝌蚪在密度过高时产生一种毒素,能限制蝌蚪的生长
C.玉米种植密度过大会降低单株产量
D.针对密度效应,种间关系,尤其是捕食关系使种群变动过程中趋向恢复至平 均密度
25、人乳头瘤病毒(HPV)为DNA病毒,已知的亚型有100多种,分低危型和高危型。子宫颈癌主要由高危型持续感染所致,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图1是HPV入侵机体后,机体作出的部分免疫应答示意图,据图回答:
(1)HPV在免疫学上被称作____________。
(2)图1中甲是__________细胞,图1所示过程称为________免疫,不能清除HPV。
(3)若要完全清除HPV,还需要体液免疫参与,过程如图2。即大多数抗原经过[A]________细胞的摄取、加工处理,将其内部隐藏的抗原暴露出来,然后呈递给[B]________,抗原还可直接刺激[C]________。[C]受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E]________,浆细胞能产生物质[F]________,其化学本质是________。
26、甲、乙两图表示某动物体内细胞中核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丙图表示该生物进行细胞分裂时的图形,请据图回答∶
(1)甲、乙两图所代表的细胞发生的分裂方式分别是甲 __________,乙___________。
(2)就乙图而言,b~c的变化是由于______________;h~i的变化是由于_____________。
(3)与甲图中的c~d相比,乙图中的c~d段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的显著特点是______ 。
(4)该生物一个细胞在乙图e~f段染色体数目变化为 。
(5)丙图中的A、B分别处于什么分裂什么时期?A:______________,B: 。
(6)丙图中B细胞形成的子细胞是 。
27、当你突然遇到一只大狗或一条蛇时,会感到毛骨悚然,甚至打寒颤、出冷汗。
(1)在上述过程中,自主神经系统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它使你的呼吸变得________,心脏跳动__________,支气管___________。
(2)同时,你消化系统的各项功能将__________,肝细胞中__________转化为葡萄糖加剧。因为皮肤毛细血管_________,所以你吓得脸色苍白;打寒颤使产热_________,同时汗腺分泌__________,为散热做准备。这一幕的细节储存进了_______________里的某个区域,成为经验的一部分。
28、苯丙酮尿症是由于患者PKU基因突变引起体细胞中缺少一种酶,致使体内的苯丙氨酸代谢异常转化为苯丙酮酸,从而导致患者神经系统损害。将正常PKU基因定点整合到PKU基因突变的小鼠胚胎干细胞的染色体DNA上来替换突变基因,可用来研究该病的基因治疗过程。定点整合的过程是:从染色体DNA上突变PKU基因两侧各选择一段DNA序列HB1和HB2,根据其碱基序列分别合成HB1和HB2,再将两者分别与基因kl、k2连接,中间插入正常PKU基因和标记基因neor,构建出如图所示的重组载体。重组载体和染色体DNA中的HB1和HB2序列发生交换,导致两者之间区域发生互换,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通过基因定点整合过程可替换特定基因,该技术可用于单基因遗传病的治疗。该实验用小鼠胚胎干细胞作为PKU基因的受体细胞以培育出转基因小鼠,除了胚胎干细胞能大量增殖外,还因为胚胎干细胞_____________,胚胎干细胞可以从_____________中进行分离得到。
(2)实验中小鼠胚胎发育到囊胚期时,聚集在胚胎一端,个体较大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可将其取出并分散成单个细胞进行培养,将来可为实验提供所需的胚胎干细胞。培养过程中培养液除了一些无机盐和有机盐外,还需要添加“两酸、两素”以及动物血清,其中的“两酸”是指_____________,培养过程中大部分细胞会贴附在培养瓶的表面生长,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
(3)用图中重组载体转化胚胎干细胞时,会出现PKU基因错误整合。错误整合时,载体的两个k基因中至少会有一个与neor一起整合到染色体DNA上。已知含有neor的细胞具有G418的抗性。kl、k2的产物都能把DHPG转化成有毒物质而使细胞死亡。转化后的胚胎干细胞依次在含有G418及同时含有G418和DHPG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在双重选择下存活下来的是________的胚胎干细胞,理由_________。
(4)将筛选得到的胚胎干细胞培育成小鼠,从个体生物学水平检测,若小鼠尿液中_____________,说明PKU基因成功表达。
29、“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该实验中的两个无关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处理插条常用的两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实验中,若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效果基本相同,如何进一步确定最适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已知物质X可以诱导运动神经中枢中的多巴胺神经元损伤或死亡,从而导致帕金森病的发生,研究者还发现,机体效应T细胞表面存在A受体时,会导致帕金森病情加重,而在对照组中无此现象。欲验证以上结论,请根据实验材料,设计实验。
实验材料:正常小鼠、A受体基因敲除小鼠、生理盐水配制的X溶液、生理盐水、注射器(要求与说明:多巴胺神经元细胞损伤或死亡后,导致血液多巴胺含量下降,具体测定方法不作要求,无需前测)
请设计实验思路。
31、如图是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前后体内由下丘脑参与的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
(1)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体内的血糖来源于_____________,血糖不断被消耗,此时体内激素a分泌会增多,该激素是由_________细胞分泌的;在血糖调节过程中与激素a互为拮抗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图中下丘脑调节激素a分泌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 (填“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
(2)由于比赛过程中大量出汗使运动员尿量减少,这是下丘脑通过激素b调节的结果,则激素b是_______,尿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赛结束后进入吹着冷气的休息室,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腺体A分泌激素d作用于________、_________等主要器官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的平衡,该激素的分泌过程体现了激素分泌的______________调节。
32、下图为植物和高等动物(如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分析回答:
(1)在植物的叶肉细胞中,甲、乙两种细胞器都是重要的“能量转换器”,其中在甲细胞器中完成的能量转换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乙细胞器内完成的能量转换过程是_____________。
(2)图中甲、乙两种结构的膜面积都很大,其中甲增加膜面积是通过_____,乙增加膜面积是通过_______。
(3)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如适当提高空气中的CO2含量,短时间内C3含量将______。
(4)人如果一次摄入大量糖类,血糖首先通过(填序号)__________过程合成糖原。
(5)发生在高等动物细胞结构乙中的生理过程是(填序号)_______,在缺氧情况下,物质A可通过⑥过程形成物质B(填名称)___________。
(6)将某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玻璃罩内,黑暗处理1h,罩内CO2含量增加了25mg;再给以1h的充足光照,罩内CO2减少了36mg,共合成葡萄糖45mg。若呼吸底物和光合产物均为葡萄糖,则光下呼吸作用强度为___________CO2/mg·h-1。上述连续2h的实验,植物净积累葡萄糖_________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