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度联合国《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会议在印度新德里召开,会议的目标是制定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就中亚迁飞路线的制度框架达成一致,下列有关种群、群落叙述( )
A.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种鸟的种群密度
B.所有迁徙途中的候鸟可以组成一个群落
C.树上不同位置的黄鹂鸟巢,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候鸟迁徙使群落物种组成发生变化,属于群落演替
2、下列生态实例与相关原理对应关系不准确的是( )
A.湿地生态工程清淤减污,易于生物生存—遵循自生的原理
B.西北干旱区域被硬性规定种植杨树—违背协调原理
C.生态建设既考虑生态又关注民生—遵循整体原理
D.单一人工林易爆发虫害—违背了循环原理
3、2023年杭州亚运会上,河南运动员表现出色。运动员在科学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均需要检测相关指标,下列指标是组成内环境成分的是( )
A.血红蛋白
B.尿素
C.呼吸酶
D.溶酶体中的酶
4、研究人员对黄土高原地区不同放牧强度下长芒草种群的年龄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所有样方某一龄级数量的平均值作为该龄级数量的估计值
B.龄级构成是以各龄级个体数占该种群总数的比例计算获得
C.随着轮牧时间延长,重牧强度下长芒草种群逐渐趋向衰退
D.由图可知,任何放牧强度都不利于长芒草种群数量的增长
5、药物A由于某种原因随着污水进入并影响湖泊生态系统。下图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结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生群落中存在分层,底泥层的生物可以不断清除水体中的动植物残体
B.藻类种群爆发,与鱼类争夺氧气,通过负反馈调节导致鱼类持续大量死亡
C.水体中药物通过光合作用进入水生植物体内,通过细胞呼吸进入鱼类体内
D.若药物A不能降解,只能在湖泊生态系统中不停地循环而导致生物富集
6、如图漏斗内的初始液面与烧杯内蒸馏水液面相同。观察一段时间后,漏斗内液面变化情况是( )
A.下降
B.先上升后稳定
C.一直上升
D.先下降后上升
7、如图表示一个处于安静状态的人,由T1环境进入T2环境的过程中其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据图可知T2环境温度高于T1环境
B.刚进入T2环境后体温会出现略微下降的现象
C.曲线A表示的热量主要通过细胞呼吸产生
D.进入T2环境后经过神经—体液调节重新使散热量等于产热量
8、他感作用是指一种植物通过向环境中分泌某种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如北美的黑胡桃可以抑制离自身树干25m范围内植物的生长,甚至彻底杀死许多植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题述表明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信息传递
B.利用该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属于化学防治
C.他感作用只能发生在异种生物之间
D.他感作用是引起群落演替的原因之一
9、草地贪夜蛾俗称秋黏虫,外号“行军虫”,成虫借助风力可以在一夜之间飞行100公里,是世界十人植物害虫之一。草地贪夜蛾取食范围广,但明显嗜好禾本科,其低龄幼虫对农药的抵抗力最弱。我国云南本地的某种寄生蜂是草地贪夜蛾的天敌,寄生蜂可将卵产在草地贪夜蛾幼虫体内,依靠幼虫的营养来生长发育,最后破“虫”而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用信息素对草地贪夜蛾进行诱杀属于化学防治
B.利用黑光灯对草地贪夜蛾进行常规监测利用了物理信息
C.杀灭草地贪夜蛾的最佳时期是其幼虫期
D.选择寄生蜂进行防治,利用的种间关系是寄生
10、某草原上生长着多种杂草和以杂草为食的食草动物以及小型食肉动物,各种生物数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食物网中的生物和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是分解者
C.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D.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
11、冬季是流感的高发期,人体感染甲流病毒后常出现高热症状,机体的多个器官、系统共同协作清除病毒,其中部分生理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病毒进入机体后,机体需要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作战”
B.患者在39℃高烧不退期间,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低烧(口腔温度37.3~38℃)初期患者不宜服用退烧药
D.人体依赖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协作清除体内的甲流病毒
12、科学家在寻找激素,并确定它的分泌部位的实验中,用了很多科学的实验方法和科学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斯他林和贝利斯剪下小肠刮下黏膜的操作,是为了排除神经调节对胰液分泌的影响
B.结扎狗的胰管,使胰腺萎缩,再用萎缩的胰腺提取液可以来治疗狗的糖尿病
C.公鸡被摘除睾丸后一段时间再重新植入睾丸观察性状变化的实验,运用了减法和加法原理
D.在家兔胚胎生殖系统分化之前,摘除即将发育为卵巢的组织,当幼兔生下来之后,观察它们的性染色体和外生殖器均发生了变化
13、如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下列与该图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碘
B.垂体除了能分泌激素b外,还能分泌生长激素以及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
C.缺碘地区人的血液中a含量低于正常值
D.婴儿时期如果缺乏c,大脑发育会受影响,长大后可以通过补充c进行治疗
14、下列有关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长素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中合成
B.生长素是色氨酸经过一系列转变而成的
C.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往形态学下端
D.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主动运输
15、低碳生活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保护环境。下列生活习惯与低碳生活理念不相符的是( )
A.大量摄入肉类食物
B.夏天空调温度不要设置得太低
C.尽量少用一次性用具
D.骑自行车或步行出行
16、小鼠摄入受毒素污染的食物后会产生恶心、呕吐等反应。研究发现小鼠肠道上皮中的内分泌细胞——肠嗜铬细胞能够合成5-羟色胺(5-HT),在肠嗜铬细胞周围的迷走神经元末梢上分布着5-HT受体,5-HT诱发迷走神经元的突触后膜产生兴奋,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5-HT作用于突触后膜上5-HT受体后,引起Na+内流
B.刺激迷走神经引起恶心、呕吐等反应,该过程属于反射
C.抑制5-HT受体基因表达,可缓解摄入受毒素污染的食物后引起的恶心、呕吐反应
D.产生恶心、呕吐反应可以避免小鼠受到有毒物质的进一步伤害
17、田养鱼”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养殖模式。该模式利用稻田水面养鱼,既可获得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鱼排出粪肥,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鱼吃杂草,鱼属于次级消费者
C.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时,粪便中的能量流向了农作物
D.该模式提高了能量利用率,没有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1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和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各种信息传递均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B.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存在于种群内部以及不同生物种群之间
C.一些动物可以通过不止一种类型的信息进行交流
D.信息传递过程中,信息源产生的信息经过信道传播到信息受体
19、坐过山车时人体的反应,有些与神经系统的调节有关,有些与激素的调节有关,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会失去活性
B.激素分泌后定向运输至靶器官或靶细胞发挥作用
C.与神经调节相比,激素调节具有作用范围广泛等特点
D.激素等物质通过体液传送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20、我国南方某地的一个稻田群落,近30年来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原来种群密度较高的青蛙,现在已经很少;原来有大量的泥鳅、鳝鱼、田螺等动物,现在它们几乎绝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稻田群落的物种组成发生变化主要是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B.稻田群落虽有分层不明显的垂直结构,但没有水平结构
C.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让稻田群落变得更为单一、脆弱
D.可以发展“稻—萍—鱼”等立体农业,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21、某课题小组调查人类先天性肾炎的家系遗传方式。发现该地区人群中双亲都是患者的几百个家庭中女儿全患病,儿子正常与患病的比例为1∶2。下列对此调查结果合理的解释是( )
A.先天性肾炎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
B.被调查的母亲中杂合子占2/3
C.正常儿子是母亲产生性细胞时突变的结果
D.被调查的家庭数过少,具有特殊性
22、下列关于种群的“J”形增长、“S”形增长及种群数量的波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J”形曲线是发生在自然界中最为普遍的种群增长模式
B.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容纳量
C.不同种生物种群的K值各不相同,但同种生物种群的K值固定不变
D.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使种群数量剩余在K/2左右
2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有很多诗句都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朴素生态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庄子·内篇·人间世》)中的伐桂、割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韩非子》)中的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关系,体现了合理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
C.“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吴兴杂诗》)中的种植结构及水乡传统农业,体现了对群落的垂直结构及生态工程整体原理的应用
D.“去其螟腾,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诗经·小雅·北山之什》)中的农田去虫害,体现了农业生产中对能量流动的实践应用
24、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疱。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一段时间后水疱可自行消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疱的成分中蛋白质的含量最高
B.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
C.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
D.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
25、青蒿素为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极性有机溶剂,难溶于水,受热易分解。可以从青蒿的茎叶中提取得到,是治疗疟疾等疾病的药物,以下为青蒿素的提取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减压蒸馏是一项通过降低压力来降低沸点的蒸馏技术。
(1)图示采用__________法提取青蒿素,影响因素除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
(2)青蒿叶在粉碎前需要进行__________处理
(3)粉碎青蒿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减压蒸馏之前,还要对萃取液进行过滤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萃取液的浓缩采用的是减压蒸馏处理,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6、岐江河是中山市的“母亲河”,20世纪末,随着人口和经济高速增长,河道污染严重。为恢复岐江河的生态环境,环保部门和科研专家们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修复的措施。回答相关问题。
(1)因地制宜的兴建人工湿地、浅滩植被修复等,从深水区至浅水区依此搭配种植了多种水生植物,如荷花、菖蒲和芦苇等,这些植被共同构建了河流生态系统中群落的____结构,这种混合种植方式可以提高河流生态系统的____稳定性。
(2)协同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其中厨余垃圾包括居民日常生活产生的食物残渣、厨房下脚料和果皮等可发酵产生沼气,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意义是____。包装垃圾如纸杯、塑料袋等,若通过焚烧处理,其有害产物可能会出现在南极企鹅体内,原因是____,因此需经处理后再进行填埋。有害垃圾如废旧电池、过期药物等,若进入土壤或水体中,其中的重金属离子等物质会通过____逐级积累,该现象称为____。
(3)当河流受到污水的轻微污染时,可通过____作用很快消除污染;若排入污水较多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功能丧失,因此推进河流生态恢复的同时,还需要采取的措施是____。
27、下图1是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增长曲线,图2表示某草原布氏田鼠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的变化曲线(R=出生率/死亡率)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种群数量以A曲线增长时,种群增长率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图1中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____的个体数量。
(3)图2中,当R值为a点对应的数值时,布氏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__。a点时的种群数量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点时的种群数量,cd段种群数量变化趋势为______。
(4)田鼠大量繁殖导致植被破坏、加速土壤风蚀,控制田鼠种群数量的根本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
28、芍药甘草汤出自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由芍药和甘草两味药物组成,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芍药苷和甘草酸分别为芍药和甘草的主要活性成分,现欲探究芍药苷与芍药甘草汤镇痛作用的相关性。
(1)将芍药苷与蛋白质结合作为抗原,定期间隔免疫小鼠,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取免疫后的小鼠脾脏,剪碎并用____________酶处理得到小鼠脾脏细胞,诱导其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用特定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只有杂交瘤细胞才能生长,而_____________细胞均死亡。
(2)用多孔培养板培养杂交瘤细胞并收集上清液,将上清液加入到另一个预先包埋好____________的培养板上进行抗体阳性检测。将阳性孔中的细胞继续进行培养,检测并选择单个产生抗体能力强且抗体特异性强的杂交瘤细胞植入小鼠腹腔内进行体内培养,可从腹水中提取到单克隆抗体。
(3)将纯化后的芍药苷单克隆抗体结合在固相载体上,使芍药甘草汤流过,获得____________的芍药甘草汤。
(4)将体重相同的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造模组进行如下处理,造模组前期已完成冰醋酸致痛模型的制备(冰醋酸属刺激性化学物质,注入小鼠腹腔内,能引起深部的、大面积且较持久的疼痛刺激,此时小鼠会出现扭体反应)。请完成实验方案(填选项前字母)。
组别 | 前期处理 | 后期处理 |
正常对照组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造模组 | 腹腔注射冰醋酸 | 模型组:____________ |
阳性药组:____________ | ||
实验组:____________ |
a.腹腔注射冰醋酸 b.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c.口服芍药甘草汤 d.口服生理盐水 e.口服(3)中处理过的芍药甘草汤
前期处理后,造模组小鼠扭体次数显著____________正常对照组,表明模型制备成功。后期处理结束后测定各组小鼠扭体次数,若结果为______________,表明芍药苷是芍药甘草汤中发挥镇痛作用的重要成分之一。
29、如图为某人在饥饿时参加冰桶挑战,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④为激素,A、B、C表示器官、组织或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参加冰桶挑战的人在被冰水浇湿后,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会兴奋,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产生冷觉的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2)全身冰水浇湿后,下丘脑会分泌①,①促使B分泌②,②促使甲状腺分泌③,该过程中B表示_______________,该过程体现了激素调节中的________________调节;当③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可以抑制下丘脑和B分泌①和②,该过程体现了激素调节中的________调节。
(3)冰桶挑战最初旨在让人们了解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即运动神经元病,俗称渐冻症,临床表现为运动功能越来越退化,最后发展为全身无力、长期卧床,无法自主呼吸,但患者的智力、记忆、感觉不受影响。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即罹患该病。请回答:
①“渐冻人”肌肉萎缩,肌肉属于反射弧中_____________的一部分,效应器是指______________。
②用针刺“渐冻人”皮肤,患者________(填“有”或“没有”)感觉。
30、番茄中红果、黄果是一对相对性状,D控制显性性状,d控制隐性性状,如图所示。根据遗传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红果、黄果中显性性状是______。
(2)P的两个个体的杂交相当于______。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
(3)F1红果的基因型是______,F2红果可能基因型及比例是______。
(4)F1黄果植株自交后代表现型是______,基因型是______。
(5)请写出以上亲本杂交得到F1的遗传图解_________
31、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实验材料。灰身和黑身、红眼和白眼两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 a和B, b表示)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现将一只灰身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灰身红眼雄果蝇杂交。F1的表现型和数量如下表所示:
| 合计 | 灰身红眼 | 黑身红眼 | 灰身白眼 | 黑身白眼 |
F1雌果蝇 | 156 | 120 | 36 | 0 | 0 |
F1雄果蝇 | 160 | 58 | 22 | 61 | 19 |
请回答:
(1)控制灰身和黑身的基因位于____染色体上,判断的理由____________。
(2)亲本灰身红眼雌果蝇和灰身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
(3)果蝇的长翅对残翅显性,遗传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25℃,将孵化后4~7d的长翅果蝇放在35~37 ℃的环境中处理6~24h后,得到了一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现有一只残翅雄果蝇, 请你写出确定它的基因型的实验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如图为某稻田生态系统,分别于a、b、c、d、e时进行了农药防治或生物防治(引入螃蟹捕食稻田害虫),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经济阈值是指引起经济损失的最低害虫密度).该生态系统引入螃蟹后,实现了稻、蟹双丰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进行农药防治的时间点是 ,生物防治的时间点是 .
(2)a~j害虫抗药基因频率增大的区间是 ,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区间是 .
(3)e点是否是害虫的K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