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海西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生物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激素是一种信息分子,下列有关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与甲状腺激素在降低血糖浓度上具有协同作用

    B.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C.女性结扎输卵管后雌激素分泌会减少,从而抑制排卵

    D.给小鼠注射葡萄糖,再注射胰岛素可验证胰岛素有降血糖功能

  • 2、如图是某县“草—木—果—沼”生态果园复合循环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果园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其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

    B.在林、果、茶树间套种牧草,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

    C.该生态果园既能收获更多产品,还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D.该生态果园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 3、同位素标记可用于示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通过追踪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楚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下列科学实验中,没有涉及用到该方法的是(       

    A.探究胰蛋白酶合成和分泌的过程

    B.肺炎链球菌的离体转化实验

    C.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D.探究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源

  • 4、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狂犬病毒能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破坏神经系统功能。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在研究狂犬疫苗时做了以下实验:

    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现象

    1

    用新鲜的已感染狂犬病毒的兔脊髓提取物注射正常兔

    兔发病

    2

    用干燥了几天的己感染狂犬病毒的兔脊髓提取物注射正常兔

    发病程度减轻

    3

    用干燥了14天的已感染狂犬病毒的兔脊髓提取物注射正常兔

    兔不发病

    4

    实验3完成后再注射新鲜的已感染狂犬病毒的兔脊髓提取物

    兔不发病

    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对比组别1和2,推测干燥可能使狂犬病毒感染能力下降

    B.组别3中的兔不发病,可能是因为干燥14天后狂犬病毒已完全失活

    C.组别4中的兔不发病可能和记忆细胞密切相关

    D.为避免偶然性,组别1、2、3和4需采用同一只兔

  • 5、微水景生态缸改变了传统鱼缸与盆景的单一观赏效果,吸纳园林山水特点于微景,能在鱼缸中形成一个稳定的微型生态系统,保证了鱼类、植物等生物的存活,实现“零换水”。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放入该生态缸中的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比例要适当

    B.为保证足够的氧气供应,生态缸要连通氧气泵,从而保证缸中生物的呼吸

    C.生态缸的营养结构比较简单,一般很难长时间维持相对稳定

    D.当微水景生态缸达到稳定状态后,各种生物的种群数量保持稳定

  • 6、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的特殊行为信息可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传递

    B.生态系统中信息是由生物发出并相互传递而发挥其作用的

    C.利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应用

    D.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的产量,是对物理信息的合理利用

  • 7、科学家发现,TRPV1是一种神经元细胞膜上的痛觉受体(一种跨膜蛋白),同时也是一种阳离子通道。辣椒素和热刺激均可激活TRPV1,导致机体产生痛觉,辣椒素和热刺激的作用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吃辣椒的同时喝热饮可能会加重痛觉

    B.伤害性刺激引起机体产生痛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

    C.图中Na+内流需要消耗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

    D.TRPV1能够感受热刺激并产生电信号,属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成分

  • 8、寒冷的冬季, 室外人员的体温仍能维持相对稳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寒冷刺激下, 骨骼肌不由自主地舒张以增加产热

    B.寒冷刺激下, 皮肤血管反射性地收缩以减少散热

    C.寒冷环境中, 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达到动态平衡

    D.寒冷环境中, 体温受神经与体液的共同调节

  • 9、职业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并冲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

    B.跑步冲刺过程中脑干调节运动的精细

    C.职业短跑运动员这些过程涉及一系列的条件反射

    D.由自主神经系统中的传出神经来支配躯体的运动

  • 10、鲸落是鲸鱼死亡后沉入深海形成的一种特殊生态系统,其演化分为四个阶段:鲨鱼、螃蟹等取食鲸鱼的柔软组织→海蜗牛、蠕虫等无脊椎动物以残余鲸尸为食→厌氧细菌分解鲸骨中有机物并产生硫化氢,硫细菌等从硫化氢中获取能量合成有机物→鲸骨的矿物遗骸作为礁岩成为生物的聚居地。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鲸落中的各种动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上述特殊生物群落

    B.厌氧细菌、硫细菌是特殊生态系统鲸落中的分解者

    C.鲸落的出现为底栖生物提供庇护场所和有机质来源

    D.鲸落的形成演化会改变鲸落所在地的环境和生物种群分布

  • 11、某同学接触花粉后产生了咳嗽、流泪、皮肤红肿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同学因再次接触同种花粉而引发了过敏反应

    B.该同学的浆细胞产生了针对过敏原的特异性抗体

    C.该同学机体产生的组胺引发了皮下毛细血管收缩

    D.免疫抑制剂类药物可以用于过敏反应的治疗

  • 12、人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新型冠状病毒可以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

    B.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侵入内环境中的新型冠状病毒

    C.新型冠状病毒可以侵入到被感染者的肺部细胞并在细胞内增殖

    D.细胞毒性T细胞接触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后,可使其裂解

  • 13、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培养基本过程的顺序及诱导的植物激素分别包括(  )

    ①植物细胞的全能性②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③根、芽④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⑤生长素和乙烯⑥愈伤组织⑦再分化⑧脱分化⑨完整植株

    A.①、②⑦⑥⑧③⑨、④

    B.①、②⑧⑥⑦③⑨、④

    C.①、⑥②⑨⑧③⑦、⑤

    D.①、②⑨⑧⑥⑦③、⑤

  • 14、金秋时节,漫山遍野的橙红月柿坠满枝头。柿子成熟前所含的鞣酸使其果肉苦涩难吃,成熟后则甜蜜可口,有关这一变化过程推测不合理的是(  )

    A.喷施适宜浓度的乙烯利可以促进柿子成熟

    B.柿子的发育过程由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共同作用

    C.决定柿子果实生长发育的是各种激素的绝对含量

    D.激素通过影响基因表达促使鞣酸转变成其他物质

  • 15、下列疾病中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的是(       

    A.血友病

    B.过敏性鼻炎

    C.艾滋病

    D.系统性红班狼疮

  • 16、水稻分蘖的实质是水稻茎秆分枝,分枝相当于侧芽。研究发现,水稻体内的YUC基因突变后,水稻分蘖芽抑制作用解除、发育成新茎。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去除顶穗后水稻分蘖芽生长加快

    B.水稻体内YUC基因与生长素合成有关

    C.水稻分蘖的调控机制包括基因表达调控和激素调节

    D.施用生长素运输抑制剂能抑制水稻分蘖

  • 17、下图表示某种酶在不同pH条件下的催化速率。据图判断该酶最适pH所处的范围是(       

    A.3~4

    B.4~5

    C.5~6

    D.6~7

  • 18、如图为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的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①②③④过程均会加强

    B.③与④分泌增多,从而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C.醛固酮与抗利尿激素具有拮抗关系

    D.⑤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产生的

  • 19、一个物种在没有竞争者和捕食者时所拥有的生态位称为基础生态位;在竞争者或捕食者存在时所拥有的生态位称为实际生态位。大草履虫和绿草履虫属于两个物种,如图分别为两者单独培养(图a、图b)以及混合培养时(图c)种群密度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图可知,两种生物存在种间竞争关系,单独培养时两者均在第8天左右增长速率最大

    B.高斯实验中,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混合培养达到稳定时,大草履虫没有实际生态位

    C.不同物种在生态系统中占据不同的实际生态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种间竞争

    D.一个物种在群落中所处的空间位置和占用资源情况,就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 20、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康乐团队发现了一种信息素,它可使飞蝗种群由散聚型转变为群居型,形成超大型种群而加重蝗灾。某科研小组对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结合下图信息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样方法调查跳蝻(蝗虫幼虫)的种群密度

    B.对蝗灾区进行人工降雨有利于控制蝗虫数量

    C.气温持续升高不利于蝗虫种群数量的增长

    D.依据信息素结构可设计拮抗剂用于蝗灾治理

  • 21、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野生马麝最重要、密度最大的分布区,总面积约为330km2.为了评估保护区野生马麝的生存现状。生态学家采用粪堆计数法调查马麝种群密度和数量,全区共布设了多个调查样地进行调立,结果如下表所示:

    生境类型

    植被面积(km2

    种群密度(头/km2

    种群数量(头)

    针叶林

    13.9

    8.8

    123

    人工林

    19.2

    -

    -

    针阔混交林

    8.2

    5.0

    41

    阔叶林

    53.4

    3.5

    188

    灌丛

    124.4

    6.5

    807

    其他(草地、建设用地等)

    110.9

    -

    -

    总计

    330

     

    1159

    【1】调查保护区内野生马麝种群的数量及其变化规律是研究马麝种群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保护区内马麝的种群密度约为5.95头/km2

    B.调查样地需按植被类型进行确定,要做到随机取样

    C.马麝种群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D.不同生境中马麝种群数量不同,主要受到食物、栖息地等因素的影响

    【2】关于保护区内野生马麝种群生存现状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在野生马麝的原生境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

    B.减少人为干扰和人工林优化管理等措施,促进马麝种群数量增长

    C.灌丛生境是马麝的主要分布区,该生境中马麝种群密度最大

    D.麝香是中医药和香水业的重要原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 22、下列关于人体内性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睾丸或卵巢都能分泌性激素

    B.性激素能自由跨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C.性激素的分泌受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D.性激素的分泌只受激素的调节

  • 23、鲜花吐蕊,绿叶葱茏,抑或花瓣凋落,枯叶飘零,展示着个体的生命现象,折射出细胞的生命历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衰老细胞内的水分减少、代谢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减小

    B.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逐渐减少,分化能力减弱

    C.人体细胞的自然更新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D.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 24、下图为典型生态农业循环生产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态工程遵循了循环原理

    B.该生态工程中的能量可以周而复始、循环流动

    C.输入农田的都是无机物,输出农田的是有机物

    D.该生态工程中只有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没有信息传递

二、非选择题 (共8题,共 40分)
  • 25、图甲、图乙依次表示酶的浓度一定时反应速度和反应物浓度、温度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反应物达到某一浓度时,反应速度不再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2)图乙中,a点到b点曲线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为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设计的三组实验,用以验证酶的专一性。

     

    A组

    B组

    所用酶制剂

    所用试剂

    5ml淀粉溶液

    5ml蔗糖溶液

    淀粉酶

    斐林试剂

    5ml麦芽糖溶液

    5ml葡萄糖溶液

    麦芽糖酶

    斐林试剂

    5ml淀粉溶液

    5ml蔗糖溶液

    淀粉酶

    碘液

     

    ①预期甲同学得到的实验现象是A组________________B组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同学的实验设计______ (填“能”或“不能”)得出实验结论。

    ③丙同学的实验设计可能得不到实验结论,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6、图甲表示十字花科植物A的CO2同化过程。图乙和图丙表示景天科植物B的CO2同化过程夜间气孔开放,吸收的CO2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的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CO2用于光合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A细胞内同化CO2的具体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植物B夜晚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CH2O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植物B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的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在上午10:00时,突然降低环境中的CO2浓度,植物B细胞中C3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升高/降低/基本不变

    4植物B气孔开闭的特点与其生存的干旱环境相适应,从进化角度看,这种特点的形成是__________的结果。

     

  • 27、油菜细胞中有一种中间代谢产物简称为PEP,其运输到种子后有下图所示的两条转化途径。科研人员根据PEP的转化途径培育出了高油油菜即产油率由原来的35%提高到了58%,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A与物质C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前者含有    

    2据图可知,油菜含油量提高的原因是 的形成,抑制了酶b合成中的   过程,该过程最多有     tRNA参与。一般在一条mRNA上会结合多个核糖体,其意义是   。一条mRNA上不同核糖体最终形成的肽链     填“相同”或“不同”

    3图中信息还提示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油菜的含油量。

    A提高酶a的活性

    B抑制酶b的活性

    C诱变使基因B不表达

    D提高酶b的活性

     

  • 28、如图为某生物细胞中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不考虑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据图回答:

    1)图1发生在_____(填原核真核)细胞中,图1中的RNA聚合酶催化基因表达中的_____阶段。

    2)图2是图1的小方框中的结构放大图,其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_____(填由左到右由右向左),图1中一条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这些核糖体上合成的多肽链的氨基酸序列_____(填相同不同)。

    3)据图1分析,基因能控制细胞快速合成大量蛋白质的原因是_____

  • 29、据研究报道,氯丙嗪可干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功能,使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出现低或高体温状态。某科研小组利用小鼠进行实验,以验证氯丙嗪的作用,实验步骤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步:取6只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称重,标记为①~⑥,用体温计测肛温。

    第二步:小鼠①③⑤腹腔注射氯丙嗪01mL/10g;小鼠②④⑥腹腔注射__________

    小鼠①②置于室温中,③④置于40℃恒温箱中,⑤⑥置于冰箱中。

    第三步:30min后,测量每只小鼠肛温,记录结果,比较差异。

    1)小鼠体温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常情况下小鼠体温保持相对稳定是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的结果。

    2)第二步横线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研究者认为该实验说服力不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是寒冷条件下小鼠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

    ①激素A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只向垂体方向运输;激素B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只能作用于甲状腺。

    ②下丘脑产生的兴奋只能单向作用于肾上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激素CD在调节体温方面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 30、下丘脑是调节水盐、血糖、体温平衡和内分泌的中枢,在机体内环境稳态中作用如下:

    1)饮水不足、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___(升高/降低),___________中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促进________________(激素名称)的合成、分泌和释放,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并且在_______________产生渴觉,通过主动饮水,维持水平衡。

    2)人体血糖浓度_____________(升高/降低),可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_____________,促使肝糖原分解。

    3)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分泌活动__________。如果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相关激素就会__________,这是一种______________调节机制。

  • 31、在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4N-DNA(对照);在氮源为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5N-DNA(亲代)。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两代(Ⅰ和Ⅱ),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1)若将子一代(Ⅰ)细菌转移到含15N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将所得到细菌的DNA用同样方法分离,请参照甲图,将DNA分子可能出现在试管中的位置在乙图中标出。

     

    (2)若将15N-DNA(亲代)的大肠杆菌在14N培养基上连续复制3次,则所产生的子代DNA中含14N与只含15N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3)某卵原细胞(2N=4)中每对同源染色体仅有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两条链均被15N标记,该卵原细胞14N的环境中进行减数分裂,那么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含有15N标记的染色单体有__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15N标记的染色体有____________条。其产生含有15N标记的卵细胞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 32、细胞的全能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全能性最高的细胞是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0
题数 3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