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于是襄子乃数豫让 数,天命
B. 越国以鄙远 鄙,边境
C. 豫让遁进山中 遁,逃跑
D. 诚能得樊将军首 诚,假如
2、下列各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越过别国而把远的当作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
B.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C.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我追求的是天道,超过技术了
D.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之所以派遣把守函谷关的人,是为了特别要防备盗贼进出
3、对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⑥是寡人之过也
A. ①/②③⑥/④⑤ B. ①④/②③/⑤⑥ C. ①/②⑥/③④⑤ D. ①⑤/②⑥/③④
4、下列加点字读音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
A.冠(guàn)者 毋(wú)需 喟(wèi)然 目眦(zì)尽裂
B.庖(páo)厨 罪愆(yán) 瞋(chēn)目 少不更(gēng)事
C.忖(cǔn)度 便嬖(bì) 褊(biǎn)小 戮(lù)力攻秦
D.孝悌(tì) 憎恶(zèng) 商贾(gǔ) 数(shù)目项王
5、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不能喻之于怀
B.当其欣于所遇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D.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西南联大中文系
汪曾祺
西南联大中文系的教授有清华的,有北大的,应该也有南开的。但是哪一位教授是南开的,我记不起来了,清华的教授和北大的教授有什么不同,我实在看不出来。联大的系主任是轮流做庄。朱自清先生当过一段系主任。担任系主任时间较长的,是罗常培先生。罗先生赴美讲学,闻一多先生代理过一个时期。在他们“当政”期间,中文系还是哪个老样子,他们都没有一套“施政纲领”。事实上当时的系主任“カ官清简”,近于无为而治。中文系的学风和别的系也差不多:民主、自由、开放。中文系似乎比别的系更自由。工学院的机械制图总要按期交卷,并且要严格评分的:理学院要做实验,数据不能马虎。中文系就没有这一套。记得我在皮名举先生的“西洋通史”课上交了一张规定的马其顿国的地图,皮先生阅后,批了两行字:“阁下之地图美术价值甚高,科学价值全无。”似乎这样也可以了。总而言之,中文系的学生更为随便,中文系体现的“北大”精神更为充分。
联大教讲课从来无人干涉,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想怎么讲就怎么讲。刘文典先生讲了一年庄子,我只记住开头一句:“《庄子》嘿,我是不懂的喽,也没有人懂。”他讲课是东拉西扯,有时扯到和庄子毫不相干的事。倒是有些骂人的话,留给我的印象颇深。他说有些搞校勘的人,只会说甲本作某,乙本作某,一一“到底应该作什么?”骂有些注解家,只会说甲如何说,乙加何说,“你怎么说?”他讲了一学期《文选》,只讲了半篇木玄虚的《海赋》。好几堂课大讲“拟声法”,他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挺长的法国字,举了好些外国例子。曾见过几篇老同学的回忆文章,说闻一多先生讲楚辞,一开头总是“痛饮酒熟读《离骚》,方称名士”。有人问我,“是不是这样?”是这样。讲唐诗,不蹈袭前人一语。讲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一起讲,特别讲到“点画派”。中国用比较文学的方法讲唐诗的,闻先生当为第一人。他讲《古代神话与传说》非常“叫座”。上课时连工学院的同学都穿过昆明城,从拓东路赶来听。那真是“满坑滿谷”,昆中北院大教室里里外外都是人。闻先生把自己在整张毛边纸上手绘的伏羲女娲图钉在黑板上,把相当繁琐的考证,讲得有声有色,非常吸引人。还有一堂“叫座”的课是罗庸(膺中)先生讲杜诗。罗先生上课,不带片纸。不但杜诗能背写在黑板上,连仇注都背出来。唐兰(立庵)先生讲课是另一种风格。他是教古文字的,有一年忽然开了一门“词选”,不知道是没有人教,还是他自己感兴趣。他讲“词选”主要讲《花间集》。他讲词的方法是:不讲。有时只是用无锡腔调念(实是吟唱)一遍:“‘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好!真好!”这首词就pass了。沈从文先生在联大开过三门课:“各体文习作”、“创作实习”、“中国小说史”,沈先生怎样教课,我已写了一篇《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发表在《人民文学》上,茲不赘。他讲创作的精义,只有一句“贴到人物来写”。听他的课需要举一隅而三隅反,否则会觉得“不知所云”。
联大教授之间,一般是不互论长短的。你讲你的,我讲我的。但有时放言月旦,也无所谓。比如唐立庵先生有一次在办公室当着一些讲师助教,就评论过两位教授,说一个“集穿凿附会之大成”、一个“集罗唆之大成”。他不考虑有人会去“传小话”,也没有考虑这两位教授会因此而发脾气。
联大教授大都很爱才。罗常培光生说过,他喜欢两种学生:一种,刻苦治学;一种,有オ。他介绍一个学生到联大先修班去教书,叫学生拿了他的亲笔介绍信去找先修班主任李继侗先生。介绍信上写的是“…该生索具创作夙慧。……”一个同学根据另一个同学的一句新诗(题一张抽象派的画的)“愿殿堂毁塌于建成之先”填了一首词,作为“诗法”课的练习文给王了一先生,王先生的评语是:“自是君身有仙骨,剪裁妙处不须论。”具有“夙慧”,有“仙骨”,这种对于学生过甚其辞的评价,恐怕是不会出之于今天的大学教授的笔下的。
我要不是读了西南联大,也许不会成为一个作家。至少不会成为一个像现在这样的作家。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西南联大中文系最大的持点是自由。全文紧扣这一特点展开记叙和描写,将几位教授各自鲜明的风格特点展现在读者面前。
B. 风气极为自由,更可见联大的教授学识广博,学养深厚,而且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C. 汪曾祺曾说过“我觉得伤感主义是散文的大敌。挺大的人,说些姑娘似的话……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品读汪曾祺的这篇散文如同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
D. 作为一个作家,汪曾祺先生非常感激西南联大对自已人生道路选择和创作风格形成的影
【2】结合全文分析概括,这篇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回忆西南联大中文系的?
【3】沈从文认为创作的精义是“贴着人物来写”。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创作精义的。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诗人开篇借“风”“猿”来渲染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接下来写诗人漂泊不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概述学生时代不平凡岁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学习对提升个人修养的重要作用。
(3)《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人必须从师的先天原因。
9、名句默写。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四个弟子各言其志后,孔子与曾皙的对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说公西华说的也是国家大事,不过讲的谦虚罢了。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从容洒脱又谦恭,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作神态中可以看出。
(3)《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极写诗人的羁旅之愁、病痛之苦,以及孤独之感。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
(2)《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希望齐宣王能够推己及人,懂得推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迅评价《史记》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拥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1、请在横线处补上诗句。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譬如平地,_____________,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3)令初下,_________,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4)_________,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_________,君之所知也。(《烛之武退秦师》)
(6)_________,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
(7)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8)_________,江月年年只相似。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鸿雁长飞光不度,_______。_______,可怜春半不还家。(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0)_________,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11)海内存知己,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2)将军金甲夜不脱,_________,_________。(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13)大漠风尘日色昏,_________。(王昌龄《从军行》)
(14)潮平两岸阔,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15)水落鱼梁浅,_________。(孟浩然《与诸子登岘首》)
(16)乡泪客中尽,_________。(孟浩然《早寒有怀》)
(17)崔颢《黄鹤楼》的颔联是:“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片“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两句连用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典型意象描写了夏日(夏末秋初)雨后的景象。
B.“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状态。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也是高明的手法。
C.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描写了作者村中游赏时偶遇细雨,但仍欣赏了一派树林葱郁、蝉声四起的夏末秋初雨后村舍之景。
D.“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是本词的点睛之笔,“殷勤”运用拟人手法,使雨有了人的情意。在这两个字里,还含有某些意外之意,即是说:有谁还能想到几经贬谪的词人呢?大概世人早已把我忘却了,唯有天公还想到我,为我降下这场雨。
【2】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陆贾者,楚人也。以客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
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箕倨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唯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略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王先人冢,夷灭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
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曰:“我孰与皇帝贤?”陆生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始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间,譬若汉一郡,王何乃比于汉!”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赐陆生中装直千金,他送亦千金。陆生卒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贾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略/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
B.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略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
C.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略/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
D.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略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朝廷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商朝。
B.箕倨,即“箕踞”,两足向前伸展,形如畚箕的坐姿,是一种很不礼貌的坐姿。
C.剖符,将符节一剖两开,君臣各持一半,可以指封官拜爵,而这里指朝廷征调兵将。
D.北面,即面北,古代帝王临朝坐北朝南,臣子面北拜见君主。这里指尉佗应向高祖称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贾能言善辩,深得赏识。陆贾本是楚国人,曾以太中大夫的身份追随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常出使游说各路诸侯。
B.陆贾洞察人心,机警敏锐。陆贾代表刘邦,挟战胜项羽之威而来。尉佗知道自己无力对抗汉朝但不甘臣服,这一切被陆贾一眼看穿。
C.陆贾晓以情理,明以大义。面对尉佗的不礼貌,陆贾提醒他是中原出身,斥责他忘本而失仪,指出南越和汉朝的实力悬殊,迫使尉佗改颜谢罪。
D.陆贾巧妙迎合,言语周全。“王似贤也”这一回答,既满足了尉的虚荣之心,又不会让萧何等人日后心生不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
(2)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
【5】尉佗询问陆贾自己与刘邦谁更贤能,陆贾的观点及其理由是什么?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上海市嘉定中光高级中学高一学生于晓和朋友一起开了一家微店,专做韩国日用化妆品,由于经营有方,每月能赚到的纯利润一般在五六千元,有时竟能赚上万元。为了创业赚钱,他屡屡旷课,他的行为引起师生的争议:有的认为,高中阶段正是一个人学习的重要阶段,应该劝其关闭微店,专心学习;有的认为,既然不学习也能赚到钱,可以让其退学,专心开微店;有的认为,可以为其量身定制一张课程表,由该学生来选择自己希望获得的知识,以完成高中的学业。
对以上的说法,你怎么看?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标题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