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宿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超市周年庆典促销活动的宣传单上写着“周年庆典,欢迎光临,我们有最低折扣,这是你的荣幸。”

    B.张强在讨论会上说:“作为这个行业的参与者,各位如果有需要帮助的地方,我定会鼎力相助。”

    C.既然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及时改正,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我就高抬贵手,不再追究。

    D.重阳佳节将至,我代表家父、家母真诚邀请伯父、伯母在适当的时间到寒舍做客。

  • 2、下列特殊句式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

    ①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②尝学琵琶于曹、穆二善才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④句读之不知 ⑤蚓无爪牙之利 ⑥不拘于时,学于余 ⑦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A.①/②⑥/④⑦/③⑤ B.①/②③⑥/④⑦/⑤

    C.①③/②⑥/⑦/④⑤ D.①/②⑥/③⑦/④⑤

  •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雕漆工艺发源于唐代,由于北京特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经过元、明、清三代的发展最终落户北京。北京雕漆工艺 ,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瑰宝。

    雕漆制品造型古朴,纹饰考究

    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涂抹出一定厚度

    并有防潮、抗热、耐酸碱、不变形、不变质的特点

    它体现了我国工艺美术家的高超技艺和聪明才智

    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的技法

    色泽光润,形态典雅

    A.②⑤④⑥①③ B②①⑥③④⑤ C④⑤②①⑥③ D②⑤①⑥③④

     

  • 4、以下引用的古诗文名句与情境不契合的一项是(     

    A.学校举行足球比赛,小明作为年级足球队的守门员,出征前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诗句来表达自己做守门员的信心。

    B.年会上,徐主任赞扬各位员工的出色表现后说:“‘万紫千红总是春’,希望大家各展所长,创造公司蓬勃发展的春天。”

    C.小文借用“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来向北方网友介绍江南的春天。

    D.小林是名牌大学高材生,但是工作两年,始终未遇伯乐。朋友安慰他说:“‘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要有信心,也要有耐心。”

  •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我与小玮是很好的朋友,高中毕业时她送给我的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B. 为了让你们尽快完成这此任务,我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C. 你的这篇文章,我已经看过了,对其中的不妥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D. 对于几位朋友的到来,我非常高兴,今天一大早,我就已在门口恭候。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不仅为人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基本物质保障,而且为人的精神生活提供了重要环境。人生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可归结为家庭 的幸福。因此,家庭是生命的摇篮、情感的港湾、文明的载体。中华文化强调人伦之道,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 一系列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家 庭伦理道德规范,如尊老爱幼、父慈子孝、夫勤妇俭等,这些家庭伦理道德规范对于维 护中华民族的家庭关系和家庭模式、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作用。。

    《礼记》说:“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谓“肥”,即健康、和 谐、融洽之意。在我国先贤看来,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 责任,所有角色互相配合才能成为团结协作的整体。当然,家庭之中难免会有矛盾,这 就需要协调。协调得好,大家都心情舒畅,同心协力发展事业、发家致富,培养子女健 康成长,这就是“家和万事兴”。

    家庭关系的重要协调和保障机制之一是孝道。“百善孝为先。”孝道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它在社会道德生法中具有重要地位、得到普遍奉行。由孝道形成的浓烈家族亲情,对家庭稳定乃至社会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孔子认为,“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把“孝”的准则诉诸报恩的情理。饮水思源、知恩图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报恩是一个有教养的人的必备品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中华文化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是像宗教那样通过教堂而主要是通过家庭来培育这种品质:“立爱自亲始”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强调从报父母养育之恩开始再推扩到报师长提携之恩、朋友知遇之恩、国家培养之恩等。亲情之爱犹如投进湖而的石子,荡开的层层涟漪由近及远。传统的孝道还要求子孙继承祖辈的志向、理想及其崇高事业,弘扬祖辈的进取的精神和坚韧的意志。这是家族乃至民族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史要精神纽带。

    家庭关系的另外个重要协调和保障机制是夫妇之道。夫妇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对待另一方的态度是衡量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伦理道德重玄要标准。历史上,男尊女卑的现象在汉唐时并不明显,宋明以后问题才越来越严重,这当然是需要批判的。但即便在封建社会,也有许多忠于爱情、富不易妻的真 君子。如东汉时期的宋弘,不娶皇族之女,不休患难之妻, “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典故成为千古佳话。汉代隐士梁鸿与其妻孟光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 这些事例对今天的中国人仍有很强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历史 和现实都表明:没有稳定和谐的夫妇关系,就不可能有稳定、 和谐的家庭。对传统夫夫妇之道进行合理扬弃,对于社会的稳 定与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郭齐家《家和万事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家庭给予人生命,为人的生存发展提供物质、精神保障,承载着人的情感,决定着每个人的幸福。

    B.中华民族有其特有的家庭伦理道德规范,每个成员都遵守这些道德规范,就可以使家庭关系和谐、模式稳定。

    C.传统的孝道强调从孝顺父母始,然后由近及远、推而广之,最终达到报效祖国的高度。

    D.家庭关系的核心是夫妇关系,一个人对待配偶的态度可以反映其道德品质,因此对在汉唐时出现而宋朝变得严重的男尊女卑思想,作者持批判态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取总分式论证结构,在提出“家和万事兴”的总论点后,从家庭关系的两个方面论证了保障“家和”的重要条件。

    B.文章用引用和对比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中华文化是通过家庭来培育“懂得报恩”的品质的。

    C.文章强调家庭成员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但并不否认成员之间会有矛盾,对传统夫妇之道有否定亦有肯定,这些辩证思维使文章的论证更为严密。

    D.文章以宋弘、梁鸿为例,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有力论证了男尊女卑的思想并不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现象,从而论证了自古至今夫妇关系对于家庭稳定、和谐有重耍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礼记》的“家之肥也”到“家和万事兴”可以看出,家庭和谐是向卉至今所有人共同的愿望。

    B.浓厚的家族亲情和稳定和谐的夫妻关系不仅对于个人、家庭有說要意义,对于社会和国家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C.要让家族后继有人、兴旺发达,就应该要求子孙继承祖辈的理想和事业,弘扬祖辈可贵的精神意志。

    D.虽然西方与中国感恩教育的方式不同,但从文中可以看出饮水思源、知恩图报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西方推崇的美好品质。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求对自己治国能力中的不足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也看出他的谦逊。

    (2)孔子回答了为什么“哂由(子路)”,也表达了自己治国主张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写心物融合的美妙体验,而且难以诉诸言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登岳阳楼》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了洞庭湖浩瀚壮阔的景色,千古传诵。

    (6)唐朝诗人杜牧曾在《台城曲》中讽刺说:“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用这个典故表达亡国之恨的。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2)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舸争流。

  • 9、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再别康桥》中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的诗句是:“寻梦?______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明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认为真正的猛士应该这样的:______________

    (4)《雨巷》中描写丁香姑娘消失的地方的诗句是:_________,走尽这雨巷。

    (5)《沁园春·长沙》表现同学少年意气风发、强劲有力的诗句:____________

  • 10、(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从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诗人白居易用自己独特的感受来描绘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音乐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登高》中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沁园春·长沙》中展现青年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劈波斩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按要求填空。

    (1)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中比喻奸臣遮拦贤臣、自伤遭逐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

    (2)“对写法”(以彼写此)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手法,柳永《八声甘州》中的_________

    ________?就采用此种手法。

    (3)春秋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是其知音。钟子期死后,伯牙断弦破琴。黄庭坚《登快阁》中化用这一典故的一句诗是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题大庾岭北驿①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②。

    [注]①本诗是诗人流放广西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②《荆州记》载,南朝诗人陆凯有诗:“折梅逄驿使,寄与陇头梅。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看见鸿雁南飞的景象,由此想到“北雁南归,不过梅岭”的传闻,忧伤不觉涌上心头,悲切之音脱口而出。

    B.作者由南飞雁想到自己的处境,运用比兴手法,由雁及人,将诗人痛苦复杂的内心感情表达得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

    C.颈联描写了黄昏时分,江潮初退,水面寂静,林中瘴气萦绕的景色,这样的环境更增添了诗人内心的悲伤感情。

    D.尾联从写景转为抒情,想到明天早晨回首遥望,岭上梅花盛开,定会阻挡自己望乡的视线,无限凄凉油然而生。

    2陆时雍《诗镜总论》曾言:“善言情者,吞吐深浅,欲露还藏”。全诗处处写“愁”,却未着一“愁”字,诗人是如何来抒发内心愁情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课外文言文阅读

    邵道人传

    李梦阳

    邵道人者,蜀人也。至庆阳,年七十余矣。道人不欲言,凡所颐指色授,故莫究所自来,然见之者率知其异人也。道人馆于钟楼街周家,筑土,被衲,无昼夜露坐。郡中诸子弟少年争来事道人。道人凡所颐指色授之,诸子弟少年无不道人意者。

    道人喜看病,病者家请往,乃令病者张目,又令其嘘。即可活,道人则目诸弟子,而诸弟子则置饭病者前,道人出其袖中铁尺横饭上,诵大悲咒,已,起尺摩病者曰:“瘥矣!”脱不活,道人则趋而出。病者家以死日请,道人则出其指示,日数如其指数。然道人不取钱,每岁自正月始,活一人,取其布尺里衲,里完,弗取也。病者家脱有见饭饭道人,以碗列诸案。无问多少,道人食之,若加饭,更以碗列之,不食也。若见饭是草恶食,道人即喜食之。曰:“更为造美食?”道人则不食。其见饭或杂荤物,道人曰:“第择去荤物。”终不欲人更造也。

    道人善饮水,乡野人闻之,争来请,愿观道人饮水,道人微笑然之。弟子前置水,道人目弟子,令乡野人自置水,亦以碗列诸案,无问多少,道人饮之。若冬月水冰,则闻道人齿间瀺瀺声,顷之,肩踊面红,汗簌簌下若雨也。

    道人与予世父同时,世父患胫疡久不愈。以问道人,道人曰:“此祟也,若往聘于某氏乎?谓其女陋也,将更聘之,女惭而缢死,此其祟也。”世父大惊,伏地顿首曰:“奈何?”道人曰:“今遇我,三日解矣。”三日疡果瘥。

    居十余年忽谓诸弟子曰吾将归欤诸弟子曰先生福庆之人庆之人无敢慢先生者何遽言归耶道人不应。一日,道人令设几三层,而坐其上。诸弟子悟其归谓死也,环守之。夜有登几而伺其息者,道人犹挥肱坠焉。夜半,霹雳隐隐起屋脊,若戈士甲马战斗之声。诸弟子震慑伏地,天明起视,则道人死矣。

    赞曰:子不语怪。若道人者,何如人哉?二氏惑世乱政,而道人口悛悛不欲道辞。急人所难,而后已。呜呼,是所谓逃于墨者,非耶?

    (选自明代李梦阳《空同集》)

    【注释】二氏:此指佛教、道教两家。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道人微笑然之 颔:点头

    B. 诸子弟少年无不道人意者 当:适合,符合

    C. 急人所难,而后已 弊:通“毙”,死亡

    D. 诸弟子悟其归谓死也 始:起初

    2下列对文中划线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居十余年忽谓诸弟子曰/吾将归欤/诸弟子曰先生福庆之人/庆之人无敢慢先生者/何遽言归耶/道人不应

    B. 居十余年/忽谓诸弟子曰/吾将归欤/诸弟子曰/先生福庆之人/庆之人无敢慢先生者/何遽言归耶/道人不应

    C. 居十余年/忽谓诸弟子曰吾将归欤/诸弟子曰/先生福庆之人庆之人/无敢慢先生者/何遽言归耶道人/不应

    D. 居十余年/忽谓诸弟子曰吾将归欤/诸弟子曰先生/福庆之人/庆之人无敢慢先生者/何遽言归耶道人/不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邵道人无论白天昼夜都坐在露天处,他平常不愿说话,郡中的少年争相来侍奉他,他就用面部表情表达自己的想法。

    B. 邵道人擅长喝水,乡里人争相来观看。道人让乡里人用碗盛好水摆放在桌案上,无论有多少碗水,他都会一饮而尽。

    C. 邵道人喜欢替人看病,而且从不收钱,只需病家每年从正月开始,每月拿出一尺布作衣服里子,布够了,便不再拿取。

    D. 邵道人临死前的那天晚上,屋脊上发出了金戈铁马般的声响,弟子们都很害怕,第二天天亮,才发现邵道人已经死去。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莫究所自来,然见之者率知其异人也。

    (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3)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4)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两个月前,我们还在憧憬着高中生活,如今我们已身处其中,在这一个多月的高中生活中,你经历过哪些值得回忆的事呢?请以“高中初体验”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为记叙文,可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2)结合自身经历,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不少于7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