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些高考“过来人”表示,选择专业一定要慎重,这不仅关系到大学期间学什么,也关系到毕业后从事的工作。
B.未来五年,国家将通过改造棚户区、建设公租房等方式,增加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供给量,解决当前存在的房源不足。
C.“中华赞”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原创诗词。
D.对于今天的共产党人来说,居安思危不是过去时,而是现在时、将来时,不仅事关国家安全和改革发展稳定全局,而且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2、下列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善假于物也 借助 而绝江河 横渡
B.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风尚 舟遥遥以轻飏 微风
C. 敢以烦执事 掌管事务的人,这里是对对方的尊称 若不阙秦 亏损、削弱
D. 苏子愀然 严肃的样子 梦啼妆泪红阑干 纵横错乱的样子
3、下面对小说《欧也妮 葛朗台》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的作者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巴尔扎克,他的代表作有《高老头》、《幻灭》等。
B. 小说为我们塑造的人物形象葛朗台,是贪婪、吝啬、虚伪的地主阶级的代表。
C. 小说中的描写细腻生动,比如“老头儿像饿虎扑向熟睡的婴儿那样朝梳妆盒扑来”这一处细节描写,表现了葛朗台嗜钱如命的性格特点。
D. 小说中主人公欧也妮是温柔善良的,但是在夏尔背叛她们的爱情之后,她选择了用替夏尔偿还所有债务的方式来羞辱夏尔,这个情节体现了欧也妮人物性格的转变。
4、下面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 ②南亩:泛指农田
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④呕哑:像声词,指管弦杂乱的声音。
⑤独夫:孤单的人; ⑥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
⑦楚人:指刘邦; ⑧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
A.①④⑤⑦
B.②③⑥⑧
C.①③⑤⑧
D.②④⑥⑦
5、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为一项是(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吾从而/师之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生当架几座桥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谈起他一生的理想和追求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我10岁那年,叔叔送我一本地图。在中国地图一页,我看见台湾地区用墨涂黑了。我问:‘为什么台湾要用墨涂黑呢?’叔叔说:‘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因为我国和日本打仗打输了,被日本人占了。’我当时很气愤,心想,中国的领土为什么被日本人抢占了呢?一定要把台湾夺回来!”从此,茅以升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知识,掌握本领,报效国家。
茅以升从小天资聪慧,但他更得益于后天的勤奋刻苦。中学时,祖父教他读古文。祖父先将文章抄录一遍,要求他在第二天上课前背熟。没想到,祖父刚抄录完,茅以升已能背诵出来。茅以升锻炼记忆力的故事很多,最著名的是他背诵圆周率的故事。1940年,茅以升任职的唐山工程学院迁到贵州平越县。校庆那天举行游艺会,同学们欢迎茅院长表演个节目。茅以升不会唱歌、跳舞,就说:“我表演背圆周率吧。”他一口气背到小数点后一百位,同学们热烈鼓掌,赞叹不已。
1933年春天,茅以升受命在钱塘江上建造一座现代化的大桥。当时在杭州民间流传一句谚语,叫作“钱塘江上造桥”,意思是指不可能做成功的事。因为钱塘江的潮水和流沙都是别处罕见的。潮水来时,潮头壁立,毁坏力惊人。流沙是极细极轻的沙粒,一遇水流即被冲刷走。江底流沙覆盖,深达40多米。所以,杭州人说“钱塘江无底”,在钱塘江上造桥被认为是异想天开。而当时,中国所有的现代化大桥都是外国人修的。经过调查研究之后,茅以升认为在钱塘江上造桥是可以成功的。
钱塘江大桥正式开工后,遇到的困难一个接一个。外面传着闲言碎语,说什么“这样干下去,哪里会成功?”银行也中断了贷款。茅以升的母亲听到这些事后对他说:“唐僧取经,八十一难;唐臣(茅以升的号)造桥,也有八十一难。只要有孙悟空,有他那如意金箍棒,你也同样能渡过难关。”那时的“孙悟空”就是造桥的全体员工,“如意金箍棒”就是科学里的一条法规:利用自然规律,克服自然界的一切障碍。茅以升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和建桥工人的智慧,先后攻克了80多个难题,发明了“射水法”“沉箱法”等施工方法,大大提高了工程效率。
钱塘江大桥既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又是我国桥梁工程师的“摇篮”。茅以升把工地办成学校,吸收大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参加工程实践,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桥梁工程人才。我国一些重要桥梁工程,如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的一些负责人都曾经历过钱塘江大桥建设的洗礼。建国后,茅以升又参与修建我国第一座跨越长江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先后担任专家组组长、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总设计师,为武汉长江大桥的顺利建成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建桥讲究处处平衡与和谐。一座瘸腿、不平衡的桥梁,怎能让车辆行人平安到达彼岸?同样,人架设知识的桥梁也是如此。茅以升既通晓工程技术,在文史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一生学桥、造桥、写桥,在中外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他写的《桥名谈往》《二十四桥》,博古通今,文笔极好。特别是他在《人民日报》上连载的《桥话》,更是难得的文学佳作。毛泽东曾对茅以升说:“你的《桥话》我看了,写得很好。你不仅是个科学家,而且也是个文学家哩!”
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在和平的日子,茅以升都始终如一地勤奋工作,即便到了晚年仍然壮心不已。他说:“我还有一桩心事,就是台湾问题。1945年,台湾光复后,我曾到台湾去参加过一次学术会议,看到了台湾的迷人景色,还看望了那里的老同学和朋友。1955年,我到日本访问,恰好住在下关(原名马关)的‘春帆楼’。当年,李鸿章签字把台湾割让给日本就是住在‘春帆楼’。看到李鸿章住过的房子,我的心情很不平静。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架设连接海峡两岸人民的大桥。这是我在有生之年想要完成的一件大事。”
(取材于《郭梅尼人物通讯选》)
相关链接:
①茅以升(1896-1989),中国桥梁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茅以升于30年代打破外国人的垄断,在自然条件比较复杂的钱塘江上主持修建了一座基础深达47.8米的双层公铁两用桥。钱塘江桥的建成,成为中国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②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茅以升内心有一种预感。他下令在大桥南2号桥墩上留下一个长方形大洞,对于这个原设计中没有的重大改变,茅以升没有向任何人解释原因。持续3个月的淞沪会战终以上海陷落结束,11月16日,南政府决定炸桥以阻断敌人,深明大义的茅以升心情沉重地点了点头:“造桥是爱国,炸桥也是爱国!”一语未竟,热泪夺眶而出。原来在桥下预留的大洞,就是为这一天预备的。12月23日,茅以升正式接到炸桥的密令。当晚,他来到书桌前,奋笔写下8个大字:“抗战必胜,此桥必复”。这一愿望终于在抗战胜利后得以实现,在茅以升的亲自主持下,钱塘江大桥又得以成功修复。
(摘自“百度百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天资聪慧,茅以升从小就过目成诵,记忆力惊人。他协助祖父抄录古文,不待祖父抄完,他就能全文背诵;多年以后,他背诵圆周率,能一口气背到小数点后一百位。
B.茅以升的母亲是一位知书达理、颇具识见的老人,她对茅以升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在建造钱塘江大桥的困难时刻,唯有母亲的鼓励和点拨,才使得茅以升能够坚持下去。
C.钱塘江大桥“建成一炸毁一修复”的经历,说明大桥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茅以升虽然不是政治家,但他对当时国家面临的内忧外患有着清醒的认识,并提前做好了应对的准备。
D.茅以升的一生,就像桥梁一样,讲究处处平衡与和谐。他不仅在桥梁科学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而且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他都勤奋工作,并始终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
【2】茅以升是一位著名的桥梁工程专家,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归纳。
【3】你认为可以从茅以升身上获得哪些有益的人生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词人故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的《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典故,说明自己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3)《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思归田园的迫切心情。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莺和流泉的声音为喻,描写音乐旋律的变化。
②杜甫在《登高》一诗中借景抒情,在形象地描绘了萧萧落木与滚滚江水之后,无限悲戚地感叹道:“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年迈憔悴而孤独的诗人形象呼之欲出。
③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和“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9、名篇名句默写。
(1)《沁园春·长沙》中回忆同学年少时,意气风发,强劲有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动物侧面烘托诗人害怕打破康桥宁静的这种心情。
(3)《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论语》中孔子认为即使是普通人,也应该有坚定的信念的一句是:“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的《登高》一诗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 ”,今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2)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
(3)_______,孤城遥望玉门关。_____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
(4)_________,清泉石上流。_______,莲动下渔舟。
(5)山围故国周遭在,_______。_________,夜深还过女墙来。
11、补写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曾记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
(3)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仁。 (《烛之武退秦师》)
(4)___________________ ,大礼不辞小让。 (《鸿门宴》)
(5)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长沙》)
(6)今者项庄拔剑舞,_____________________ 。(《鸿门宴》)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多景楼 柴望①
早被垂杨系去舟,五更潮落大江头。
关河北望几千里,淮海南来第一楼。
昔日最多风景处,今人偏动黍离愁。
烟沙倾洞②翻苹末,欲倚西风间仲谋。
[注]①柴望,南宋诗人,南宋亡国后,拒绝元朝征召。②倾洞:弥漫无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句写五更江边潮落的景象,营造出平和宁静的气氛。
B.“关河北望”写诗人眺望北方,想到失陷的中原国土。
C.“昔日最多风景处”洋溢着诗人对多景楼风光的赞美之情。
D.“今人偏动黍离愁”运用典故,直接抒发了诗人的亡国之痛。
【2】尾联有怎样的含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珙字共父。生有奇质,以荫补承务郎,登进士乙科,迁礼部郎官。秦桧欲追谥其父,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桧死,召为吏部员外郎,兼权中书舍人。金犯边,王师北向,诏檄多出其手,词气激烈,闻者泣下,从幸建康,车驾将还,军务未有所付,时张浚留守建康,众望属之。及诏出,以杨存中为江、淮宣抚使,珙不书录黄,仍论其不可。上怒,命再下,宰相召珙曰:“再缴则累张公。”珙曰:“某为国象计,岂暇为张公谋。”执奏如初,存中命乃寝。
安南贡象,所过发夫除道,毁屋庐,数十州骚然。珙奏曰:“象之用于郊祀,不见于经。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湖北茶盗数千人入境,種吏以告,珙曰:“此非必死之寇,缓之则散而求生,急之则聚而致死。”揭榜请以自新,声言兵且至,令属州县具数千人食,盗果散去,其存者无几》珙乃遣兵,戒曰:“来毋亟战,去毋穷追,不去者击之耳。”盗意益缓;于是一战敗之,尽擒以归,诛青恶数十,余隶军籍。
淳熙二年,移知建康府。会水且旱,首奏蠲夏税钱六十万缗、秋苗米十六万六千斛。禁止上流税米遏籴,得商人米三百万斛。贷诸司钱合三万,遣官籴米上江,得十四万九千斛。又运米村落,置场平价振粜,贷者不取偿。起是年九月,尽明年四月,阖境无捐瘠流徙者。
进观文殿学士,属疾,请致仕。疾革,草遗奏言:“陈俊卿忠良确实,可以任重致远,张栻学问醇正,可以拾遗补阙,愿亟召用之。”既又手书诀栻与朱熹,其言皆以未能为国报雪仇耻为恨。薨,年五十七,谥忠肃。
珙居家孝,丧继母卓氏,年已途五十,尽哀致毁。内外功缌之戚,必素服以终月数。喜受尽言,事有小失,下吏言之立改。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注:①言者:指谏官。②录黄:宋时中书省承旨起草的一种文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风言者逐之 风:通“讽”,暗示 B. 存中命乃寝 寝:停止
C. 令属州县具数千人食 具:准备 D. 疾革,草遗奏言 革:痊愈。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珙为人刚正的一组是
①召礼官会问,珙不至 ②词气激烈,闻者泣下
③珙不书录黄,仍论其不可 ④某为国家计,岂暇为张公谋
⑤尽擒以归,诛首恶数十 ⑥事有小失,下吏言之立改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①③④ D. ②④⑥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
(2)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
1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越剧演员陈丽君因在越剧《新龙门客栈》中的出色演绎而突然走红,她的清正静美和凌厉飒爽的表演让人眼前一亮。陈丽君最初是学习尹派花旦的,但因为个子高大,她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找不到适合的搭档。她的老师建议她转型为小生,这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和打击。陈丽君没有选择放弃,而是付出比同学更多的努力,克服身高的困扰,挖掘自己在小生领域的潜力。她的辛苦付出,为她迎来了事业上新的高峰,成功将一个配角演绎成主角,让观众对她的演技刮目相看。
陈丽君事业上的成功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请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