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宣城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中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A. 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

    B. 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C. 夫人禀五常

    D. 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 2、对下列加点词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有美人名虞,常从   幸:宠幸

    B.骑能者百余人耳   属:随从

    C.田父曰“左”   绐:欺骗

    D.然今困于此   卒:最终

  • 3、下列语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以上仅是鄙人的一家之言,权作抛砖引玉,感谢各位的聆听。

    B.这张照片是我俩艰难打拼时互相扶持的见证,我一定好好惠存。

    C.我才疏学浅,说话办事考虑不周,如果无意中冒犯了您,还望海涵。

    D.学生会进行调查后将提出提高食堂服务质量的意见,责成校方尽快落实。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是

    A. 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以颁布法令政令的方式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70多个国家开设汉语课程或汉语专业。

    B. “一带一路”倡议反映了人们的共同心愿,那就是把所有相关国家紧密联系起来,用互利共赢的合作弥散分歧、建立互信。

    C. 市旅游局要求各风景区进一步加强对景区停车场、卫生间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整治和引导不文明旅游的各种陋习,有效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

    D. 40年来,高考制度从恢复、巩固到完善、变革,高考作为较为公平的量能取才渠道,托举起了无数渴望改变的梦想。

  •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国女排在第一局中大比分输球,随后就展开了排山倒海般的进攻,压得对方喘不过气来,最终逆转对手,获得了比赛的胜利。

    ②审讯之初,他依然负隅顽抗,甚至还不可一世地口出狂言,但最终还是在检察官所呈现的如山铁证面前低下了头,当堂认罪。

    ③某些媒体从业人员缺乏敏锐的新闻触觉,不去挖掘有社会意义的新闻,反倒抓住明星的一点隐私就笔走龙蛇,真是可悲可叹。

    ④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努力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式。

    ⑤在创作之初,他是以写言情小说而为广大读者所熟知的,而当下却成为了科幻小说创作群体中的有名之士,真是云泥之别啊!

    ⑥这位先生对《论语》的解说,具有很鲜明的时代性,几乎每一页都会有文字让我感到莫名的激动,以至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

    A. ①②⑥

    B. ①④⑤

    C. ③④⑤

    D. ②③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诗十九首》(以下简称《古诗》)是古代文人五言诗的代表,其意义不仅在于标志着五言诗由产生发展到最终的成熟,更在于诗歌精神的拓进:将中国诗歌精神推向了最本质的深度,即对人的生存、生活之关注与关怀,体现了中国文学对人及其命运的探索与追问、对大地苍生的悲悯情怀。《古诗》对人的现实存在、生活状态没有任何回避与粉饰。在《古诗》中,读者能够感受到一般感伤哀怨诗所没有的诗歌精神。

    诗歌的意义并不在于功利的教化,或是成就经国之大业,而在于悲悯。这对中外诗歌来说都是普适的,是共同的诗歌精神。东汉直至魏晋,战乱频仍,社会动荡,民不聊生,“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古诗》以怨而不怒的态度揭示人们的栖居状态,正是要让人们勇于直面无法回避的死亡、离乱、孤独、悲观、绝望等人世之悲;而诗歌的写作者也对人世间的这些悲苦怀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情感,而不是以高高在上的旁观者自居。这种悲悯情怀是凄凉人世间的一抹温柔,是灰暗生活中的一道光亮。

    在混乱的时代,人的生命无法得到保障,所以“死亡”成为《古诗》中悲苦的深源。“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去者日以疏,生者日以亲。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死亡是人之存在的最根本困境,可是人又渴望永恒。愿之不得而生忧,所以人在现实人世中常感到悲苦。《古诗》的时代,因羁旅天涯、交通阻隔等客观因素,人世间的常态是离散,不是团聚。“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挥之不去的孤独与离愁,是诗歌要让人直面的又一个悲观现实。孤独并不以空间为限,它不仅是客观存在的处境,更是心灵的寂寞无人知:“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其实,心灵悲苦,在现代社会仍然是一个生存困境。即使交通、通信的问题解决了,为什么心灵的孤独仍难解脱?因为人在本质上就是孤独的。优秀的诗歌总是直面人类存在的悲苦本质,并以各自的方式关怀现实,表达悲悯。

    既然谁都无法走出死亡与孤独这样的生存困境,那么何不转而赋予生活以意义呢!所以,《古诗》在揭示人世之悲的同时,也给予人们以现实关怀。“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饮美酒、着华服这类行乐之举,是在看透了存在之悲境后,一种无奈的现实关怀,一种“及时行乐”的存在意识。“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时间无法停留,也无法逆流,但是却可以珍惜。与时间同行,便能在流驶中找到现实生活的意义。另外,《古诗》佚名的作者们深味现实人世之悲苦,但总能在离乱悲苦之余,给人以期待和宽慰:“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同时含蓄地表达出人们最渴望并努力寻求的现实关怀——人之相知,找到知音,达成心灵的理解与共鸣:“愿为双鸣鹤,奋翅起高飞!”

    《古诗》正是以其形象的语言、比兴的手法、含蓄的风格以及深含悲悯的诗歌精神,对后世抒情诗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虽有别于现代,语境或有别于西方,然而其中表现的悲悯情怀却是所有诗歌的共同精神,是现代的,也是世界的。

    (摘编自张炳文《悲悯:<古诗十九首>诗意的现代解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古诗十九首》透露着浓重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主要来自死亡、离乱以及无人理解。

    B.《古诗十九首》并不回避现实的悲苦,但也没有为人们指明疏解这些悲苦问题的路径。

    C.《古诗十九首》所表达的“及时行乐”意识是在看透存在之悲后的一种无奈的现实关怀。

    D.“悲悯”具有普适性,它既是中外诗歌的共同精神,也是古今诗歌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古诗十九首》的价值意义作为立论前提,并由此引出论证的中心。

    B.文章本论部分从“死亡”与“孤独”两方面论证中心观点,论证思路清晰。

    C.文章以现代视角来解读《古诗十九首》,通过大量引用诗句增强了说服力。

    D.结尾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古诗》的影响及价值作了总结,使首尾一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诗人对人世悲苦视而不见,其作品也很难传达出中国诗歌精神中的悲悯情怀。

    B.《观刈麦》中,结句“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尤其能够体现诗歌的悲悯情怀。

    C.《古诗十九首》中的悲悯情怀对诗歌精神作了纵深开拓,因此它能超越一般哀怨诗。

    D.在古代,因为离散是常态,所以,诗歌中必然会有挥之不去的孤独感和离愁情绪。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淇则有岸,_______。总角之宴,_______。 (《诗经》)

    (2)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______________。 (王实甫《长亭送别》)

    (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4)弦弦掩抑声声思,_______。低眉信手续续弹,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5)曾是寂寥金烬暗,______________,何处西南任好风。(李商隐《凤尾香罗薄几重》)

  • 8、完成下面的古诗文填空题。

    (1)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悟以往之不谏,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 ___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4)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5)_________________ ,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爱好追求,诗人自己唯独喜欢修身养性。

    (2)韩愈《师说》中所说的“师”有其独特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指出自己所说的“师”不是指教小孩学习

    (3)《逍遥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4)荀子《劝学》写到,与蚯蚓相比,螃蟹虽然具有天生的优势,但因为浮躁,结果“_________________”。

    (5)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仍然记得四十三年前扬州一带的战乱场景,却不忍回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场景。

    (6)张中行先生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如从《琵琶行》中选句应是“_________________”。

     

  • 10、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

    (1)______,彩彻区明。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2)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_________,谁怕?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3)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君子需要广泛的学习来提升自己。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急流和瀑布在千山万壑间发出的巨大声响,强调蜀道的山高路险。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历史典故,表达了自己英勇不减当年,希望能为国效力的愿望。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对这首诗各联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地点和时令,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景的悠然兴致。

    B.第二联上下句构成对比,表现出山中有时喧响有时静穆的景象。

    C.第三联以“胭”和“白雪”为喻,描绘出沿途绚丽多彩的秋景。

    D.最后两句自问自答,交代了诗人一番吟咏之后感到惆怅的原因

    【2】对这首诗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抒发的是诗人观赏山村美丽景色时悠然自得的心情。

    B.诗的主旨是表达诗人对美丽幽静山村的由衷赞美与向往。

    C.全诗情景交融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

    D.诗中通过情绪的陡然转折,表现了诗人深藏于内心、随时会被触发的怀乡之情。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申公,鲁人也。少与楚元王交俱事齐人浮丘伯受《诗》。汉兴,高祖过鲁,申公以弟子从师入见于鲁南宫。吕太后时,浮丘伯在长安,楚元王遣子郢与申公俱卒学。元王薨,郢嗣立为楚王,令申公傅太子戊。戊不好学,病申公。及戊立为王,胥靡申公。申公愧之,归鲁退居家教,终身不出门。复谢宾客,独王命召之乃往。弟子自远方至受业者千余人,申公独以《诗经》为训故以教,亡传、疑者则阙弗传。

    ②兰陵王臧既从受《诗》,已通,事景帝为太子少傅,免去。武帝初即位,臧乃上书宿卫,累迁,一岁至郎中令。及代赵绾亦尝受《诗》申公,为御史大夫。绾、臧请立明堂以朝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公。于是上使使束帛加璧,安车以蒲裹轮,驾驷迎申公,弟子二人乘招传从。至,见上,上问治乱之事。申公时已八十余,老,对曰:“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是时上方好文辞,见申公对,默然。然已招致,即以为太中大夫,舍鲁邸,议明堂事。

    ③太皇窦太后喜《老子》言,不说儒术,得绾、臧之过,以让上曰:“此欲复为新垣平也!”上因废明堂事,下绾、臧吏,皆自杀。申公亦病免归,数年卒。弟子为博士十余人,孔安国至临淮太守,周霸胶西内史,夏宽城阳内史,砀鲁赐东海太守,兰陵缪生长沙内史,徐偃胶西中尉,邹人阙门庆忌胶东内史,其治官民皆有廉节称。

    注:①胥靡:古代服劳役的徒刑。②垣平:汉文帝时赵人,以望气附会人事,诈伪被揭露后,下狱诛死。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楚元王遣子郢与申公俱

    ②申公

    ③复宾客

    ④以上曰

    (2)下面各项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①此欲复为新垣平 ②雷霆乍惊,宫车过

    B.①上问治乱事   ②儿成,则可待乎

    C.①即为太中大夫   ②安车蒲裹轮

    D.①少与楚元王交事齐人浮丘伯受《诗》   ②楚元王遣子郢与申公卒学

    (3)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4)文章结尾不惜笔墨叙写申公弟子的意图是

    (5)简析申公这一人物形象。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篇文章。

    那些抱怨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应该看看你们。因为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因为你们,这世上的小说、音乐、电影所表现的青春就不再是忧伤迷茫,而是善良、勇敢、无私、无所畏惧。不用活成我们想象中的样子,我们这一代人的想象力不足以想象你们的未来:如果你们依然需要我们的祝福,那么,奔涌吧,后浪,我们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

    ——《后浪》

    2020年五四青年节,网络宣传片《后浪》被刷屏,上面一段是其文字稿节选。该视频中的演讲者、中年演员何冰对年轻一代有诸多艳羡、激励和称许:尽享文明成果、自由探索兴趣、拥有选择权力、叱咤互联世界、打破交际壁垒、分享快乐事业、包容多元审美……

    结合上述材料,请你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根据要求完成写作。

    ①作为年青一代的你,给何冰或其他长辈写封信,让他们从某一方面能更加深入而立体地了解你们这一代。

    ②《后浪》中,年长一代对年轻一代充满赞许,从中我们也看到了年长一代的眼界、气度和胸襟。请你以“致敬长辈”为主题写篇演讲稿,献给可亲可敬的他们。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落款统一为“李明”;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