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中,对有关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滚绣球》一曲中窦娥质问天地“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既表达了她对天地不公的不满,也表现了她坚强的性格、反抗的精神。
B.窦娥临刑前发出了三桩誓愿,即“血溅白练”“飞霜六月”“亢旱三年”,说明她因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只好屈服于腐败的黑暗统治,体现其性格中软弱的一面。
C.《雷雨》:“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这部分文字,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增强舞台气氛,暗示雷雨即将来临,有点题作用。
D.莎士比亚是世界公认的语言大师,擅长运用长篇内心独白来揭示人物复杂而隐秘的内心世界。哈姆莱特感情灼热、忧郁彷徨的独白,淋漓酣畅、气势磅礴。
2、对下面宋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A.开头三句,作者用七组叠字从精神状态到生活处境,再到整体内心世界,写得极富层次感。
B.“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和一种沦落异地的流浪之感。
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明写花,也是明写岁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
D.全词营造的是一种晚风送寒、北雁南飞、黄花零落、秋雨连绵的凄惨、悲凉的意境。
3、下列哪些是泸沽湖的别称?( )
A.昆弥川 B.滇南泽 C.左所海 D.鲁窟海子 E.叶榆泽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学是灯, 它的光亮并不耀眼,但 灯光如豆, 能照亮人心,照亮思想的表情,它就永远具备着打不倒的价值。 人心的诸多幽暗之处,是需要文学去点亮的。
A.因为 虽然 但是 而且
B.不但 即使 但是 但
C.不仅 不仅 而且 而
D.或许 即使 若 而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中国国家流感中心通过了世卫组织的评估,成为第5个世卫组织全球流感参与和研究合作中心,将在流感预防和控制方面发挥作用。
B. 今年六月,刘国梁被解雇了中国队总教练的职务,目前已经下海经商,这也让他自动失去了国际乒联年度最佳教练的参评资格。
C. 一些所谓的“共享”,蹭着共享经济的热度,做起毫不相干的生意,实际上都跑不出“广告噱头吸粉走流量”“收取押金形成沉淀资金”。
D. 一家以“新鲜空气”为主题的新华书店因摘得设计界“奥斯卡”奖受到追捧,这家书店能否突破热闹开场、黯然收场的窠臼,值得关注。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农民父亲
白旭初
旺老倌的儿子回来了。
儿子在城里当局长。和儿子同来的还有两个年轻人,一个是秘书,一个是办公室主任。
儿子说:“爹,稻要几天才能割完?”旺老倌说:“三天。”儿子指指秘书和办公室主任,说:“加上我们三人,一天就能割完一双休日,我们特地来帮忙的。”
上个月,旺老倌答应割了稻就进城跟儿子过。
儿子说请人割吧。旺老倌说什么也不肯,说这是最后一次割稻了。
旺老倌的老伴去世后,他一个人守着乡下老房,太孤单。
儿子被唤醒时,屋里还黑咕隆咚的。
旺老倌把三顶草帽递给儿子,儿子看了看颜色灰暗的草帽,没接。旺老馆说:“拿着, 小心晒昏了头。”儿子的手刚伸出又缩回去。旺老倌说:“嫌脏?” 儿子指指秘书和办公室主任身边的编织袋,说:“我们有。”旺老倌生气地一扬手,三顶草帽飞到角落里。
太阳悬在无一丝云的空中,没有风。目不转睛的话,可以隐约看见地面上蒸腾着的缕缕热焰。
儿子才割了五六米远就气喘吁吁了,他直起腰,发现父亲已把他拉下十多米远。他扭头看秘书和办公室主任,他俩早已满脸汗水直起腰,摘下宽边白色太阳帽使劲扇风。儿子就说:“歇歇吧。”又大声喊:“爹,快过来喝口水!”旺老倌仍撅着屁股挥舞着镰刀,头也没抬。
旺老馆一直割完半块田才来到大榕树下。儿子急忙从编织袋里拿出一瓶矿泉水,旋开盖子递过去。旺老倌没接,他用汗味很重的毛巾擦了脸和脖子,然后从陶罐里倒出一碗大叶茶,一口气喝光后说:“你那水好喝些?”儿子说:“好喝,不是普通的水,三块多一瓶。”旺老倌咕哝:“粮食比水贱。”
儿子听父亲说话很冲,没敢再开口,默坐了一会儿,又挪回到秘书和办公室主任身边,说:“这稻今天只怕割不完。”
秘书赶忙说:“局长您放心,等会儿我们努力干。”
儿子说:“只怪我爹脾气倔,几亩田,请几个民工一天就割完了,他偏不答应。”
办公室主任赶紧说:“局长,没关系,你爸爸都能干,我们……”
儿子压低嗓门说:“你能和他比?他干了一辈子,干惯……”儿子还要说下去,忽听父亲重重地干咳了一声,忙刹住话头。
旺老馆立起身,戴上草帽。秘书和办公室主任跟着站起来。儿子说:“别忙,涂了防晒霜没有?”秘书和办公室主任回答说:“涂了。”儿子又说:“再多涂点,小心晒伤。嘴里要多含些人丹,小心中……啊,爹,您要人丹吗?”
旺老倌把一只飞到脚边的蚱蜢狠狠踢了一脚,头也不回,大声说:“城里人才是人。”
秘书悄悄说:“局长,您爹好像不高兴。”
儿子说:“没事,他就是这脾气,有口无心。”
夜已经很深了。儿子躺在又闷又热的蚊帐里,睡了不到半个时辰就醒了。听见咳嗽声,才知道父亲还在门外纳凉。儿子走出门,说:“爹,还不去睡?”旺老倌闷闷地说:“睡不着。”儿子说:“爹,晒谷、缴公粮的事您别担心,我跟隔壁的根叔说好了……明天上午割完稻,下午我们就可以进城。”
旺老馆扬起手中的蒲扇,指着儿子,说:“要他替我干?我自己干不好?”儿子听出父亲话里有话,急了,说:“爹,您这是……”
旺老倌粗声粗气地说:“我,我命贱。”
黑暗中,儿子看不清爹脸上的表情,听口气,火气很大。
儿子的心里陡地有些发凉。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用汗味很重的毛巾擦了脸和脖子”,“汗味很重”这个细节反映出旺老倌坚持割稻的时间长,割稻量大,突出了他的吃苦耐劳。
B.儿子要请人割稻,是因为自己割稻太辛苦,不想让秘书和办公室主任受累,旺老倌不肯请人,是因为舍不得花钱。
C.小说综合运用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使儿子、父亲、秘书、办公室主任几个人物个性鲜明。
D.小说运用了倒叙的写作手法,首先交代儿子从城里回来帮父亲收割,为下文情节展开做了铺垫。
【2】小说在情节构思技巧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通读全文,请简要赏析。
【3】小说的主人公是农民父亲旺老倌,还是局长儿子?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望岳》中,以虚实结合手法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通过描写风云突变的天气,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岑参运用互文的手法,通过对军中将领的用物描写,反映边塞八月奇寒无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刈麦》一诗中最能表现割麦农民极度辛苦而又企盼延长干活时间这种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赤壁》中,设想与历史事实相反的结果,借史倾吐胸中抑郁之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商隐的《无题》中通过祖籍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项脊轩志》中,归有光难忘轩中读书场景,文中描写“明月”和“桂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感慨弟子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是一定要比弟子贤明之后所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诗歌中常通过脸色的变化来体现情感的变化,如《蜀道难》中人们听闻蜀道之难的反应“____________”和《琵琶行》中琵琶女自叙身世时“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慨叹人生之短暂,人类在天地之间极为渺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2)如果荀子《劝学》中“积土成山”和“积水成渊”强调的是量变,那么与之相应的“风雨兴焉”和“_______”则强调积累引发的质变,而“__________”后的“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则进一步强调积累引发质变所具有的深远意义。
(3)韩愈《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谁懂得道理,谁就是老师”这一观点。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
(2)歌台暖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3)_______________,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4)故余与同社诸君子,_______________,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_______________。(张溥《五人墓碑记》)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刿论战》中,曹刿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显示了他对战场情况的细致观察和深人思考,明确指出了最终追逐敌军的原因。
(2)屈原在《离骚》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自己为了正义和理想,纵使死去多次,也不会后悔的坚定态度。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为六国统治者所作的假设,指出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性,表现了作者的仁政思想。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点绛唇·伤感
周邦彦
辽鹤①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寸书不寄,鱼浪空千里。
凭仗桃根②,说与凄凉意。愁无际。旧时衣袂,犹有东门③泪。
[注]①辽鹤:《搜神后记》载,辽东人丁令威外出学道多年,后化鹤归乡,徘徊于空中。②桃 根:指传话之人。东晋王献之妾名桃叶,桃根为桃叶之妹,为其传话。③东门:离别之地。《东门行》:“出东门,不顾归。”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整首词以写景开篇,描绘远地归来的辽东鹤,进而又触发了作者的伤感情怀。
B.上片三四句写久盼书信而不得,“空”是久盼的结果,凸显了词人内心的失落。
C.“凭仗桃根”之典是说自己的心意只能靠人传达,表达了无法直诉相思的凄凉。
D.“愁无际”三字直抒胸臆,抒发了别来至今、荡漾在自己心中的无尽的哀愁。
【2】本词“旧时衣袂,犹有东门泪”一句广受后人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沈伯玉,字德润,虔子子也。温恭有行业,能为文章。少除世祖武陵国侍郎,转右常侍,南中郎行参军。自国入府,以文义见知,文章多见世祖集。世祖践阼,除员外散骑郎,不拜。左卫颜竣请为司马。出补句容令,在县有能名。复为江夏王义恭太宰行参军,与奉朝谢超宗、何法盛校书东宫,复为余姚令,还为卫尉丞。世祖旧臣故佐,普皆升显,伯玉自守私门,朔望未尝问讯。颜师伯、戴法兴等并有蕃邸之旧,一不造问,由是官次不进。上以伯玉容状似画图仲尼像,常呼为孔丘。旧制,车驾出行,卫尉丞直门,常戎服。张永谓伯玉曰:“ 此职乖卿志。”王景文亦与伯玉有旧,常陪辇出,指伯玉白上:“‘ 孔丘’奇形容。”上于是特听伯玉直门服玄衣。出为晋安王子勋前军行参军,侍子勋读书。
前废帝时,王景文领选,谓子勋典签沈光祖曰:“沈伯玉先帝在蕃阙佐,今犹不改,民生定不应佳。”戴法兴闻景文此言,乃转伯玉为参军事。子勋初起兵,转府功曹。及即伪位,以为中书侍郎。初,伯玉为卫尉丞,太宗为卫尉,共事甚美。及子勋败,伯玉下狱,见原,犹以在南无诚,被责,除南台御史,寻转武陵国詹事,又转大农,母老解职。贫薄理尽,闲卧一室,自非吊省亲旧,不尝出门。司徒袁粲、司空褚渊深相知赏,选为永世令,转在永兴,皆有能名。后废帝元徽三年,卒,时年五十七。伯玉性至孝,奉亲有闻,未尝妄取于人,有物辄散之知故。温雅有风味,和而能辨,与人共事,皆为深交。
(选自《宋书卷·列传第六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不造问 一:指单个的个体,一个
B. 此职乖卿志 乖:不合,
C. “孔丘”奇形容 形容:形体容貌
D. 寻转武陵国詹事 寻:旋即,不久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沈伯玉优良人品的一组是( )
①温恭有行业 ②能为文章 ③朔望未尝问讯 ④“孔丘”奇形容 ⑤自非吊省亲旧,不尝出门 ⑥伯玉性至孝,奉亲有闻
A. ①②③ B. ②④⑥ C. ①⑤⑥ D. 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沈伯玉是沈虔子的儿子,还在少年时代就被世祖任命为武陵国侍郎等一系列官职。
B. 世祖登基之后,任命沈伯玉为员外散骑郎,结果沈伯玉居然都没有拜谢。
C. 前废帝时王景文执掌吏部告诉沈光祖,沈伯玉是先帝早年的老部下,当改官任职。
D. 文章所述沈伯玉一生为官贤能,为人处世、对待父母都很好,只因任伪职而遭厄运。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国入府,以文义见知,文章多见世祖集。
(2)伯玉性至孝,奉亲有闻,未尝妄取于人,有物辄散之知故。
1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豪车、别墅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权力、官职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技能、学历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一旦失去了这些物质条件、权力优势与职业保障,他们也就没有了相应的身份和地位。
乐于奉献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为民谋利是一种身份的象征,爱岗敬业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一旦得到了这些优秀的品质,无论何时何地,他们都拥有不褪色、永不过期的“身份证”。
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