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A.怨灵修之浩荡兮
B.伏清白以死直兮
C.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D.固时俗之工巧兮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的一天或两天。寒食节这一天禁止生火,只吃冷食。
B.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因此也叫“年三十”,那一天人们往往通宵不眠,有除旧迎新的意思。
C.古人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日或元旦,正月十五称为上元或元宵。
D.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和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关。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就这样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既责备自己,又想保全自己。
B.在婆婆面前,她是一个谨慎的媳妇,多年来婆媳之间相敬如宾,关系十分融洽。
C.大自然的巧夺天工,造就了梵净山如诗如画的美景,置身其中,真是令人陶醉。
D.那次在车站,突然发现站在面前的是我的小学同桌,虽说多年不见,依然一见如故。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他在回忆祖父的遭遇时,不时拭泪,致词时一度因情绪___________而中断。
(2)他在拿下首场比赛后接受现场采访时,___________地夸奖起教练和自己团队的表现。
(3)这位失独母亲自述说:看见像儿子的人,就会___________跟着,真希望那人就是自己的儿子。
A.不能自已 情不自禁 不由自主
B.不由自主 不能自已 情不自禁
C.情不自禁 不由自主 不能自已
D.情不自禁 不能自已 不由自主
5、下列各句中,冒号作用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B.我们一连穿过三座石坊: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和天阶。
C.同志们、朋友们:现在开会了。……
D.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书法与建筑
林语堂
①我们每天要目睹自己建造的房屋,在里面消磨掉大部分时光,糟糕的房屋会限制我们的生活方式,于是,人们自然就有美化这些房屋的要求。问题是怎样让砖块灰浆有一定的寓意,表达一定的美,赋予它一种精神。就像欧洲大教堂那样,用无声的语言向我们表达着一种巨大的美和崇高的精神。
②中国建筑的主要倾向是寻求与自然的和谐。中国建筑从梅花枝头获得了灵感——首先变换到书法上的生动线条,而后变换到建筑的线条和形态之中。
③中国建筑甚至都受到中国书法的影响,这一点听起来似乎很难置信。这种影响可见于构架的大胆应用,比如柱子和屋顶,厌恶直线、死线。而这一点在倾斜屋顶的演变中显得更为明显。
④间架结构或露或藏,与绘画中的“笔触”问题极为相似。在绘画中,轮廓线并不仅仅是用来标志事物的模样和外形,而且表达了本身的大胆与自由。而在中国建筑中,木质框架总是显露在房屋的墙壁后面,而且大梁和小椽在屋内屋外总可以看到。
⑤这都起因于一条著名的书法原则,即“间架”。一个字的诸多笔画之中,我们总是选择一个主要的横笔或竖笔,或一个封口的方框,为其余笔画提供一个依靠。有了这个主要笔划作为依托,其余笔划就可以围绕在它周围,或由此发散开去。即使在群体建筑的设计中,也有一个“轴线”原则,就像大部分中国字里有轴线一样。
⑥比笔直的中轴线原则或许更为重要的,是弧形、波浪形或不规则的线条与直线相对映。这在中国式屋顶的构造上看得最为清楚。中国的每一座庙宇、宫殿或宅第,在本质上总是由柱子的直线和屋顶的曲线组合对比而成。屋顶本身也是由屋脊的直线和往下的斜线组合对比而成的。这要归功于我们的书法。书法先生教导我们说,要有一条主线,不管是横是直是斜,我们一定要使这条主线与它周围的曲线相对比。
⑦倾斜的屋顶也许是中国建筑最为明显最无与伦比的特征。它与书法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没有一个懂得中国书法要旨的人会看不出美妙的曲线原则。中国书法中,最大的困难是笔力,比如给一条完完全全笔直的线条注入力量就十分困难。另一方面,稍稍向任何一方倾斜一点,即刻就会有一种紧张感。只要看一看汉字中象征屋顶的部首,看看它优美的曲线,就知道这并非空想。
⑧最好的建筑是这样的:我们居住其中,却感觉不到自然在哪里终了,艺术在哪里开始。
(有删改)
【1】请简要概述文章第⑥段的论述层次。
【2】从文中看,中国书法中的线条对建筑的线条和形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文末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因浮云蔽日而愁,王安石却在《登飞来峰》中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表现出改革家拨云见日的豪迈气概。
(2)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表现世人不守法度、曲意逢迎的恶劣做法。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建筑群像密集的蜂房,像旋转的水涡“___________”,煞是宏伟壮观。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写到出行准备粮食的三种情形:到近郊去的人,无需准备,“_____________”,回来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外的人,“__________”;到千里外的人,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具体描写“江山如画”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作者以此向当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杜牧《阿房宫赋》)
(2)想当年刘裕挥戈北伐,“______,_________”,何等振奋人心!词人将之与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于江左的懦怯表现,形成鲜明的对照。(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怒吼的秋风卷得屋上茅草上下飘洒,“________,__________”,牵引着诗人的视线,也拨动了读者的心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杜鹃悲凄的鸣叫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2)杜甫的《登高》有着无尽悲意,但这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空间的辽阔和时间的绵亘,可谓是悲不压壮。
(3)杜牧的《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整体上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遮天蔽日的宏伟景象。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仍心忧国事;虽遭遇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句子“____,____”。
(2)《离骚》中,表达出屈原对政治理想的不懈追求,后被用来形容人的执着和坚韧的句子是“____,____”。
(3)《锦瑟》中,李商隐用“____,____”两句感慨年岁已高,追忆似水流年,暗示自己虽才华出众而年华已逝。
12、(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送周仲瞻应举诗序
〔明〕吴宽
①今之世号为时文者,拘之以格律,限之以对偶,率腐烂浅陋可厌之言。甚者指擿一字一句以立其说,穿凿牵缀,若隐语然,使人殆不可测识。而司其文者①,其目之所属,意之所注,亦于此而已。
②盖学者之所习如此,有司之所取又如此。夫国家今日之用人,莫急于科第,其事可谓至重矣。夫既以科第为重,则士不欲用世则已,如欲用世,虽有豪杰出群之才不得不此之习;上之人不欲荐扬人才则已,如欲荐扬人才,虽有休休②有容之量,不得不此之取。岂下之人所习在是,而上之人姑取之耶? 抑亦上之所倡在是,而下靡然从之也?呜呼!文之敝既极,极必变,变必自上之人始。吾安知今日无若宋之欧阳永叔者,而一振其陋习哉!吾又安知无若苏、曾辈出于其下,而还其文于古哉!
③太原周君仲瞻,其为人清慎而雅明,盖予所谓出群之才也。其学长于《春秋》,而尤好古文词,以予之同其好也,相好日厚。会将就试于其乡,诸友者惜其去而不可留也,则相率作诗赠之。
④噫!仲瞻之行决矣。以其学之长而少徇乎流俗,其取科第也必矣。然或使其确守所学,不从风而随波焉。世亦未必无欧阳子者取之。盖文之体有不定也,而学之志有定,□□有不定者,时之尚;有定者,吾之守。时之尚自尚,而吾之守自守。此真所谓特立之士,非流俗之所知,而惟仲瞻为可以语此也。
(有删改)
【注】①司其文者:掌管文教的官员。 ②休休:形容气魄弘大。
【1】可填入第④段方框处的一项是( )
A.是故
B.与其
C.所以
D.虽然
【2】以下各项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造成当世时文风气不正的原因是在下者想要迎合在上者的喜好。
B.作者认为当世文坛需要像欧阳修这样能改陋习、振文风的领袖。
C.诸友赠诗给周仲瞻,是为了劝说他不要为了做官而去应试科举。
D.作者认为周仲瞻如果不迎合当时文坛风气,科举就不可能及第。
【3】比较以下修改后的句子,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在语言表达上的效果。
夫既以科第为重,则士之欲用世者,必此之习;上之欲荐扬人才者,必此之取。
【4】分析本文的写作意图。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下,很多人倡导简约的理念,也有不少人肯定繁复的价值。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