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2018年世界杯小组赛,墨西哥队对阵上届冠军德国队。比赛十分激烈,第35分钟,墨西哥中场大将洛萨诺突破重围,一蹴而就,终于将皮球踢入德国队大门,1:0!
②我国的科学技术已经是日新月异,无论是民用还是军用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已经很少遭遇望其项背的尴尬了。
③江伟认为,法官这个职业并不拥有生杀予夺的权力。作为一名称职的法官,做任何决定都必须慎重考虑。
④有的表现为下级单位忽视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实际,不假思索地将上级精神生搬硬套,最后成了形式主义。
⑤上海的中学生不孚众望,连续几年在经合组织举行的PISA测试中独占鳌头,在国际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⑥由于研究鲁迅的著述汗牛充栋,内容和选题基本上已被前人探索穷尽,所以想在鲁迅研究上开发出更多的空间,基本上很难。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③④⑥ D.④⑤⑥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坯子(pī) 稂莠(láng) 装模作样(mú) 少安毋躁(shāo)
B. 经幢(chuáng) 标识(shí) 扛鼎之作(gāng) 拾级而上(shè)
C. 褊狭(biǎn) 掂量(liáng) 呼天抢地(qiāng) 疾风劲草(jìng)
D. 答应(dá) 供职(gòng) 强词夺理(qiǎng) 不着边际(zhuó)
3、我国历史上有很多有名的书帖,其中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 )
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B.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C.苏轼的《黄州寒食帖》
D.王珣的《伯远帖》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某地产大亨被查后,一个人就牵出6名省部级腐败高官,如今其中4人已经 。
(2)安德罗西克大胆预言,在今后5年内,俄与亚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将有大幅提升,甚至与欧贸易额 。
(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坚决查处一个。要抓早抓小,有病就马上治,发现问题就及时处理,不能 。
A. 伏法 平分秋色 养痈遗患 B. 服法 平分秋色 养虎遗患
C. 服法 旗鼓相当 养痈遗患 D. 伏法 旗鼓相当 养虎遗患
5、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朦胧(ménɡ lónɡ) 责难(nàn) 脸庞(pánɡ)
B. 打盹(dǔn) 瞬间(shùn) 荒僻(pì)
C. 踱步(duó) 栖身(xī) 凄然(qī)
D. 遐想(xiá) 枯萎(wěi) 城垣(yuán)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果说圣徒、绅士、骑士、牛仔是西方文化人格的表征,那么中华文化人格则体现为“君子”。中国文化没有沦丧的最终原因,是君子未死,君子文化未溃。
何谓君子?据考,“君子”一词最早见于《尚书》,流行于西周。《说文解字》中“君,尊也。从尹,发号”,“君”本指奴隶社会中的国君,“子”是对男性的尊称。“君子”最初是对统治者的泛称,常常与被统治的百姓、民众相对立。后泛指有德行有修养的人,敦厚、儒雅、端庄、从容,具有道德隐喻性。君子的能指和所指皆增值,除却国君、诸侯、公卿大夫以及德才兼备的男子,还包括妻子对丈夫的爱称和品行高洁的女子等,品德成了君子的核心。藉此,君子的来源渠道更广泛,君子群体便日益壮大。从庙堂到民间,从贵族到平民,从精英到大众……君子的身份变迁昭示了君子文化的包容性。
周公制礼作乐,一方面通过一系列仪式规定,保持政治生活稳定有序的运行,另一方面通过仪容、言行、道德、知识、修养的陶冶浸染,塑造出一个支撑起整个社会骨架的君子集团。君子集团居高位,锦衣玉食,制订规约,拥有话语权,甚或是话语霸权。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子权力式微,君子不再纯粹作为政治上的统治者,而以道德、修养的践行者被儒家所推崇,并赋予新的人文内涵,一举成为济世的高标。由此,君子集智慧与美德于一身,“新君子群体”产生。他们通过推广“六经”,强调仁爱精神,播下了人文思想的种子。
做一个君子,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终极目标和信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当然,君子毕竟是楷模、典范,不可能没有门槛,因此,君子文化对于君子的外在和内在都有质的规定。君子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都有标配。君子还应具有英雄气度。当然,对于君子的内在要求更为恢弘深远。修身养性是低配,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终极目标。欲实现高标,主要依凭才学,不仅需要“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还得富有文人雅趣,懂得享受人生。当君子内外兼修,自然就剔除了权势阶层的倨傲,增加了温良恭俭让等人文内涵,从而成为一种美好的文化精神。
君子文化风行于数千年前,在当下这个信息化、商品化、全球化的时代,它也一直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佩玉,以及梅兰竹菊作为“四君子”时常成为中国文人的珍爱之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不仅仅是一种符号化的仪式,并非附庸风雅,体现的往往是对“美好之质”的喜好和崇敬;即使不识字的农夫,大多明白“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动口不动手”等蕴含的道理,并身体力行。这是一种集体无意识,是中国文化的血脉之根。
一般认为,君子的对立面是小人,这其实是误解。事实上,成不了君子,不意味着就会成为小人。君子与小人之间还有中间地带。要求人人成为君子是不现实的,但是,要求人人不是小人,却是必须的。君子并非完美无瑕,完美无瑕是对君子人格的理想化追求。正因为君子非圣贤,有瑕疵,才更具有亲和力、普适性和感召力。君子可能是邻家大叔、挚友、同事,抑或,我们有时的所作所为亦是他人心目中的君子。优雅的气度、出众的能力、美好的德行、深沉的内涵,具备这些必要因素,你就是君子。
(摘编自《人民论坛》2019年05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来源渠道广泛、群体壮大,它的身份出现变迁,因而君子文化具有了包容性。
B.周公制作礼乐是为了陶冶一个人的言行、道德、修养,使之成为支撑社会的君子。
C.君子是指统治者,具有阶级身份标识;或指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具有道德隐喻性。
D.随着君子含义增值,最初的血统、性别身份逐渐弱化,品德日渐成为衡量的关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文章论述了君子的含义及其变迁,进而谈到君子文化及它对于当今社会的意义。
B.文章论证兼顾古今,既有对“君子”源起的引证,又有对当今君子内涵的阐释。
C.第五段通过列举君子文化在当今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来论证君子文化的意义。
D.文章末段将君子和小人对比,以论证君子并非完美,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君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毋倨,立毋跛,坐毋箕,寝毋伏。敛发毋髢,冠毋免,劳毋袒,暑毋褰裳”,该是对君子的要求。
B.古代读书人要修身养性,有才学,富有人文雅趣,懂得享受人生,这样才能够达到内外兼修,成为君子。
C.现代人佩玉,文人珍爱梅兰竹菊,人们践行有关君子的箴言,说明君子文化在中国人血脉中自然流淌。
D.社会并不要求人人都成为君子,但必须不成为小人。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处于君子与小人的中间地带。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___”,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摹写山高入天,仿佛可以触摸到星星,行人行走艰难而抚胸叹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写诗人通过加高帽子、加长佩带来表现自身高洁情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郦道元的《三峡》中,渲染山间空旷、境界清幽寂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林庚先生在《说“木叶”》一文中提到“落木”这一意象体现了语言的精妙和诗人大胆的创造性。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部分。
(1)许多名家的名字取自于古代经典文学作品,像京剧艺术大师周信芳之名出自《离骚》 “___________”一句。
(2)面对生命的短促和个体的渺小苏轼在《赤壁赋》中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感慨。
(3)李白的《行路难》中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的动作细节刻画,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论战》中表现曹刿“取信于民”战略思想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他认为反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3)《出师表》中,先帝的欣赏、谦和与尊重,使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是诸葛亮从情感的认同到以行动鼎力支持的写照。
11、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尘满面,鬓如霜。(苏轼《____________·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2)纵豆蔻词工,_____________,难赋深情。 (姜夔《扬州慢》)
(3)本来是自己思念对方,却描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有人将这种手法命名为叫“从对面写起”;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运用这种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吉祥寺古梅(其一)
屈大均注
受命生南国,孤根不可移。
寒光含雨雪,元气在茅茨。
空寂无人见,芳馨只自贻。
上林松柏尽,珍重岁寒期。
(注)屈大均,明末清初人,反清志士,早年参与抗清斗争,后为避清廷迫害曾入寺削发为僧,其间,以化缘为名奔走各地积极参与反清复明活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古梅受天之命生于南国,便矢志不移长于南国。孤根既是孤独无依,亦是孤傲自守。
B.“芳馨只自贻”写梅花只能将芳香留给自己,诗人以梅自况,流露出孤芳自赏之意。
C.“上林松柏尽”一句喻指明朝抗清的主要力量已被清剿殆尽。“上林”指皇家园林。
D.整首诗托物言志,既紧扣古梅自身特点,又寄寓个人志趣,创造出物我融合的境界。
(2)诗中主要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梅生长的环境的?
(3)本诗作为一首咏物诗,借写梅花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传是楼记
[清]汪琬
①昆山徐健菴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间命工斫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曰:“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旧矣。盖尝慨夫为人之父祖者,每欲传其土田货财,而子孙未必能世富也;欲传其金玉珍玩,而又未必能世宝也;欲传其园池台榭,而又未必能世享其娱乐也。吾方以此为鉴。然则吾何以传女曹□?”因指书而欣然笑曰:“所传者惟是矣!”遂名其楼为“传是”。
②甚矣,书之多厄也!由汉氏以来,人主往往重官赏以购之,其下名公贵卿,又往往厚金帛以易之,或亲操翰墨,及分命笔吏以缮录之。然且裒聚①未几,而辄至于散佚,以是知藏书之难也。琬顾谓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是故藏而勿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佔②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
③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博之而非夸多斗靡③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善读书者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尊所闻,行所知,非善读书者而能如是乎!
④今健菴先生既出其所得于书者,上为天子之所器重,次为中朝士大夫之所矜式,而又推之以训敕其子姓,俾后先跻巍科,取宦仕,翕然有名于当世,琬然后喟焉太息,以为读书之益弘矣哉!循是道也,虽传诸子孙世世,何不可之有?
(选自《四部丛刊》本《尧峰文钞》,有删改)
[注] ①裒聚:聚集。②呻佔:诵读。③斗靡:指以辞藻华丽竞胜。
【1】第①段□中应填入的虚词是( )
A.焉
B.哉
C.乎
D.耶
【2】对文中下列加点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欣然”,有表现力,表现出徐健菴藏书极丰、还将延及子孙的得意洋洋之神情。
B.第②段“甚矣”,谓语前置,以感叹句抒写图书遭遇的灾难之频繁,后援引史实道出藏书之难。
C.第②段“而或”,复合虚词,可译为“有时”,作者从反面提出读书时需心口俱到、全神贯注。
D.第③段“非……乎”,以反问句式,强调善于读书者“尊所闻,行所知”,知与行能合一。
【3】诗书传家是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之一,私人藏书历史悠久,明清时尤盛。请根据文本和下面所选苏辙《藏书室记》内容,比较两位藏书者藏书和读书目的的异同。
先君平居不治生业,有田一廛,无衣食之忧;有书数千卷,手缉而校之,以遗子孙。曰:“读是,内以治身,外以治人,足矣。此孔氏之遗法也。”先君之遗言今犹在耳。其遗书在椟,将复以遗诸子,有能受而行之,吾世其庶矣乎!
(选自苏辙《藏书室记》)
文本 | 藏书和读书目的 | |
不同点 | 相同点 | |
《传是楼记》 |
|
|
《藏书室记》 | 藏书读书是为了修身治国,使后世子孙接受书中之道而行之。 |
【4】行文跌宕起伏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就此结合②③两段加以评析。
1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时代使命,作为新一代时代使命的“接力者”,你是否认真思考过“我该怎样生活”?这个问题不只是人生道路之初的问题,更是贯穿人的一生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不是选择人生道路的问题,不是选对或选错人生道路的问题,而是行路的问题——知道自己在走什么路,知道这条路该怎么走。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发言稿,在2020年高中毕业典礼上分享你的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