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小说知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凡有情节、有头有尾的皆称为故事。精彩的故事源于精彩的情节,情节是故事的核心,它在整体上决定了故事的走向和发展。
B.细节也是情节,是情节的一个小部分,它从属于情节,为情节服务,它虽然细小,却有极强的表现力,对整个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塑造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C.不同的情节有不同的运行轨迹和方式;而大致相同的情节,即使在不同的小说和不同的作家笔下,也有相同的轨迹和展开方式。
D.情节走到一定程度,郁积的矛盾就会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爆发。《清兵卫与葫芦》的情节在危机爆发之后,设计了两个主要事件:一是他的葫芦最后被古董商高价收购;二是清兵卫现在的爱好。
2、下列各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非矫厉所得 矫厉:造作勉强 犹望一稔 稔:庄稼成熟 于是怅然慷慨 慷慨:情绪激昂 悟已往之不谏 谏:劝止、挽回
B.问征夫以前路 征夫:行人 审容膝之易安 审:明白 景翳翳以将入 景:日光 曷不委心任去留 委心:委屈心意
C.聊乘化以归尽 聊:姑且 家君作宰 宰:县令 逸兴遄飞 遄:迅速 云销雨霁 销:通“消”
D.俨骖騑于上路 俨:同“严”,整齐的样子 彩彻区明 区:天空 序属三秋 三秋:三年 阮籍猖狂 猖狂:狂妄放肆
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匹夫见辱,拔剑而起 (苏轼《留侯论》)
A.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是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B.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楚辞·渔父》)
C.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 (韩愈《进学解》)
D.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4、从文言句式看,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C.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D.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5、与“唯兄嫂是依”的“是”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觉今是而昨非 B.是以区区不能能废远
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D.唯予马首是瞻
6、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南宋诗人陆游在《示子遹》一诗中谆谆告诫其子曰:“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怪奇亦间出,如石漱湍濑。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元白才倚门,温李真自郐①。正令②笔扛鼎,亦未造三昧。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他自言年轻时写诗,只知在辞藻、技巧上下功夫,到了中年才领悟到,诗为六艺之一,肩负着治国安邦之使命,岂可等同于文字游戏?如果要立志做个诗人,那就务必懂得,声韵偶对、字斟句酌只是雕虫小技,仅仅在这上面劳心费神、花样翻新,是因小失大、本末倒置,重要的是要在“诗外”——即在“道”上下功夫。
那么,艺术创作之“道”,当如何体察、如何感悟?
“道”蕴藏于广阔的社会生活。要深入体察民生民情,努力开阅视野与胸襟。胸中有丘壑,下笔才能满纸云烟,作品才会有深刻的内涵,字里行间才会洋溢着蓬勃的生命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有了它,才情方能如“万斜泉涌,不择地而出”。一代有一代之文艺,无论形式,还是内涵,都会随时代的发展而更新、嬗变,只有投身于时代洪流,真真切切地感受时代的风云变幻,体悟社会中的美与丑、清与浊、正与邪、真与伪,才能产生充沛、澎湃的激情,才能创作出有血有肉的动人篇章。“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在当今这样一个阔步走向民族复兴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要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就要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道”蕴藏于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遗产。要多读多学,从中汲取丰厚的营养。一切文学艺术都离不开孕育它的文化传统。歌德曾经说过:“每逢看到一位艺术大师,你总可以看出他汲取了前人的精华,正是这种精华培育出他的伟大。”一个人的品格和操守、修养与情怀、才思与识见,都离不开前人作品的潜移默化和启发。庄子曰:“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诸葛亮曰:“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善于不断从前人留下的精神财富中汲取营养,才能强大自己的心灵、高尚自己的品格、丰沛自己的才情、敏锐自己的艺术感受力与表现力,才能在创作时,文思泉涌,得心应手,“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才能拥有一种“天马行空的大精神”,创造出与伟大时代相匹配的“大艺术”。
文艺创作,离不开“技术”的训练,但更得益于“道”的体悟。
(节选自赵海菱《文艺的“技”与“道”》,《光明日报》2018年12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 )
A. 陆游写诗不只在辞藻、技巧上下功夫,因为他领悟到,诗歌不等同于文字游戏。
B. 如果想成为诗人,不应只讲求声韵偶对,字斟句酌,更应讲求在“道”上下功夫。
C. 每一篇有血有肉的动人篇章,都是作者投身时代并真切感受、体悟社会后完成的。
D. 成功点文艺创作,必然既有“技术”点训练,又有对“道”点体察与感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结构严谨。开头结尾均强调论点,即“文艺创作的‘道’比‘技’更重要”。
B. 文章论证充分。综合运用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有理有据。
C. 文章思路清晰。文章先提出如何体察感悟“道”的问题,再以并列结构的方式进行论证。
D. 文章内容充实。引用陆游、庄子、杜甫的文字来说明应从优秀文化遗产中汲取营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有胸中有丘壑,作品有了深刻的内涵,才情方能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
B. 在当今这样走向复兴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是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
C. 广阔的社会生活,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中都蕴藏着艺术创作之“道”。
D. 歌德认为,艺术大师的伟大,除了他们善于汲取前人的精华,还在于他们的人格魅力。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氓》)
(4)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5)仰之弥高,_____________________。瞻之在前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甪虚实结合手法,表达了词人渴望保家卫国的心理。
(2)杜牧《阿房言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一方面写出阿房宫建筑群的走向,一方面突出其规模的宏大无比。
(3)苏轼在《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曹操斟酒祭江、执矛吟诗的骄态,极力渲染其不可战胜的赫赫声势。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作比喻,含蓄地解答了梁惠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疑问。
(2)庄子在《逍遥游》中,用比喻的手法描写鲲鹏展翅奋飞时的情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道难》中,诗人提醒人们因为蜀道地形险要,若被恶人控制,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要警惕战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姜夔《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希望当权者任人唯贤,与龚自珍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温庭筠《菩萨蛮》中化用唐代诗人崔护的诗句“人面桃花相映红”来写女子容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王实甫《长亭送别》中运用拟人、设问手法,渲染离别伤感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宋荣子对于世俗并没有急切追求的样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归去来兮辞》中当我们读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能够感受到陶渊明无官一身轻的样子。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3)《卫风•氓》直接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6)《兰亭集序》中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宋)张孝祥①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徙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②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③,杜若④满芳洲。
(注)①张孝祥(1132-1169):南宋著名词人。此词作于作者请祠侍亲获准后,乘舟沿江东归途中。②沉累:指屈原。③虞舜:虞是传说中远古部落名,就是有虞氏,舜为其领袖,故称虞舜。④杜若:一种芳草。
【1】下列对本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词的上阕由自身遭际写起,继而描写登岳阳楼所见景象:日落君山,云气蒸腾,沅水、湘水两岸的草木呈现葱绿,一弯残月,如帘钩高挂。
B.“西风千里”两句,承接上意,写湖海倦游的自己经过长途的江面飘荡,终于来到了游览胜地岳阳楼上;于苍凉中给人以安慰。
C.“雄三楚”五句,写岳阳楼雄于三楚、吞吐七泽、隔绝九州的地势并发出感叹,以夸张、反问手法,极写所见景象气势的壮阔,词气跌宕飞动。
D.“沉累”,指无罪而沉于湘水的屈原。虽然作者欲吊屈原而不知其地,但是渔儿樵子却为此而哀伤地写下与屈原同调的“离忧”。
【2】这首词借登楼远望、吊古伤今,表达了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14、(五)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文学常识填空。《史记》中以写人记事为主的部分除了“列传”、“世家”之外,还有“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秦伐赵,拔石城(______________)②且相如素贱人(_________)
③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________)④顾吾念之(_____________)
【3】下列句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徒以吾两人在也
B. 不忍为之下/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C. 而君畏匿之/终苟免而不怀仁
D. 其后秦伐赵/信者效其忠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②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15、阅读下面材料,选择其中的一点或几点,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